- 年份
- 2024(5865)
- 2023(8584)
- 2022(7156)
- 2021(6649)
- 2020(5660)
- 2019(12731)
- 2018(12228)
- 2017(23470)
- 2016(12359)
- 2015(13546)
- 2014(13598)
- 2013(13419)
- 2012(12356)
- 2011(11038)
- 2010(11328)
- 2009(10898)
- 2008(9819)
- 2007(8541)
- 2006(7593)
- 2005(7149)
- 学科
- 济(46124)
- 经济(46076)
- 业(36431)
- 管理(35494)
- 企(31491)
- 企业(31491)
- 融(27938)
- 金融(27938)
- 银(25265)
- 银行(25251)
- 行(24487)
- 方法(21686)
- 中国(19502)
- 数学(18613)
- 数学方法(18364)
- 财(16575)
- 制(14731)
- 务(11725)
- 财务(11695)
- 财务管理(11663)
- 中国金融(11262)
- 企业财务(11262)
- 业经(10970)
- 学(10675)
- 地方(10575)
- 农(10558)
- 贸(9751)
- 贸易(9741)
- 易(9568)
- 理论(8965)
- 机构
- 大学(169983)
- 学院(168608)
- 济(69973)
- 经济(68298)
- 管理(63912)
- 研究(59834)
- 中国(54950)
- 理学(54281)
- 理学院(53642)
- 管理学(52723)
- 管理学院(52419)
- 京(36479)
- 科学(36265)
- 财(35798)
- 中心(30770)
- 所(30453)
- 农(28518)
- 财经(28122)
- 研究所(27772)
- 经(25689)
- 业大(24737)
- 江(24729)
- 北京(23357)
- 农业(22442)
- 院(22103)
- 经济学(22008)
- 融(21524)
- 财经大学(21455)
- 银(21359)
- 金融(21144)
- 基金
- 项目(114923)
- 科学(90464)
- 基金(84535)
- 研究(80809)
- 家(74857)
- 国家(74285)
- 科学基金(63413)
- 社会(51390)
- 社会科(49119)
- 社会科学(49103)
- 基金项目(44355)
- 省(44271)
- 自然(42077)
- 自然科(41184)
- 自然科学(41173)
- 自然科学基金(40438)
- 划(37909)
- 教育(36540)
- 资助(35405)
- 编号(30882)
- 重点(26647)
- 部(25450)
- 成果(25052)
- 创(24403)
- 发(24356)
- 创新(22860)
- 科研(22509)
- 性(22243)
- 课题(21928)
- 国家社会(21769)
共检索到262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汤柳 王旭祥
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是系统性风险监管的重要内容。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组织和各国纷纷加强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步伐。本文系统阐述了国际组织及欧美国家在此方面的主要进展,并对系统重要性监管框架的建立进行评价。最后,本文认为在未来全球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加剧的形势下,欧美国家及国际组织对于系统性机构监管改革的论调不会改变,但将更加谨慎地把握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机构 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震 吴郡 郭立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的国际背景与以往历次金融危机有着实质性不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并未起到"金融稳定器"的作用,反而成为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的制造者、传递者和受害者。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上的缺陷:缺乏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统一认识;普遍存在监管主体不清、监管手段和工具不足、风险限制和责任追究力度不够、跨境协调合作不畅等问题;侧
[期刊] 征信
[作者]
钟春平 曾耀 刘诚
目前,"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增多,发生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不断上升,而IMF、美联储等传统机构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下降,越来越难以处理上百亿资产规模金融机构的风险,IMF等能够给出的几百亿美元或上千亿美元援助不过是杯水车薪,因此设计更加审慎的监管制度至关重要。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梳理反思危机爆发原因,发现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的监管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是其中重要因素。结合SIFIs内涵和特征,梳理国际金融组织和美英等国家对SIFIs宏观监管框架、具体监管方式,并参考国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经验以及美英等国监管实践,从而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南军 谢丽燕 邓博文
运用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梳理金融稳定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相关文件,分析与评估了当前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方法和监管政策。同时,参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荷兰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以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设计,结合中国目前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进展以及金融监管的形势,指出中国应改变现有的"一行三会"监管模式,采取"央行+微观审慎监管局+金融行为监管局"监管模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福毅 邓大海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已经成为当前国际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正致力于降低其道德风险,终结大型金融机构"过大而不能倒"的局面。我国的监管需要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建立健全金融基础设施,积极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做出不懈努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潘林伟 吴娅玲
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增加了金融体系的关联性,加大了系统性风险。后金融危机时期,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对金融监管的缺陷提出了改革方案,强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以提高风险监管和危机处置能力。我国应借鉴欧美国家的改革措施,从宏观审慎的要求入手,关注可能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稳定的风险因素,从更为全局的角度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和提高我国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应对能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管斌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指的是基于规模、复杂性和系统关联性,其无序破产将对更广范围内的金融体系与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干扰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并因"大而不倒"而易滋生道德风险。次贷危机后,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成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我国金融法应当立足本土资源并借鉴国际经验,构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锋
2011年11月4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名单,共有29家金融机构榜上有名。进入名单的银行必须在2012年年底前提交详细计划,订立"遗嘱"并在2019年前达到不同的附加资本要求,最高标准为高于一般金融机构3.5个百分点的核心一级资本。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硕
文章以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为研究背景,首先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概念理解与发展现状分析;其次根据我国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制度选择,整理现有的监管框架体系;最后,提出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审慎监管的新主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毛奉君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一些陷入危机的大型金融机构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问题进一步显现。通过对危机进行反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等国际金融监管组织提出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概念。本文介绍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标准,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带来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分析,对有关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改革建议进行了评述,并对加强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提出了初步建议。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 风险 监管 改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利敏 罗孟柯 翟永会
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金融监管部门普遍提出需要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我国应从金融系统的监管模式和监管手段两方面着手,既可借鉴国外监管模式做到"外为中用",也可建立"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的整合监管模式,同时实施以加强自律为主的事前监管、以主动自救为主的事中控制和最小化风险损失的事后处理等监管策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何德旭 钟震
本文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入手,全面分析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在借鉴危机后国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基本设想。
[期刊] 征信
[作者]
冯鸿凌
系统介绍宏观审慎管理的提出、研究和主要内容,以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界定与评估,分析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内部和外部风险,阐明运用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必要性。认为基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对金融稳定的重大影响,我国应当借鉴金融发达国家的趋势性监管实践,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纳入宏观审慎管理,从完善识别体系、加强资本控制和业务控制、完善救助和处置机制等方面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
关键词:
宏观审慎 系统重要性 监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汪杰东
本文研究了国际、国内关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标准和监管要求,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为了增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有效促进中国商业银行健康发展,中国监管机构应结合国际准则和国内实际情况,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新模式。中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应建立国际监管机构改革动向和国内监管要求的跟踪及应对机制,强化风险约束和资本约束的经营理念,优化资本结构,加强金融创新业务管理,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水平,全面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孝武 柏宝春 徐昕
在从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中,陷入危机的大型金融机构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严重的系统性风险,欧美各国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巴塞尔委员会、金融稳定委员会等国际组织都加强了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突出表现为拟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衡量与评估标准、制定对其进行审慎监管的工具与实施方案等。这些启示我国应确认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划分标准,建立系统性风险监管协调机构,并制定适合我国银行业的监管新标准,加强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