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95)
2023(11368)
2022(9635)
2021(9250)
2020(7460)
2019(17200)
2018(16841)
2017(31625)
2016(16600)
2015(18976)
2014(18075)
2013(17874)
2012(16444)
2011(15127)
2010(14746)
2009(14006)
2008(13472)
2007(11492)
2006(10085)
2005(9173)
作者
(45638)
(38023)
(37820)
(35845)
(24304)
(18404)
(17329)
(14869)
(14521)
(13298)
(12989)
(12753)
(12044)
(12016)
(11728)
(11611)
(11048)
(11045)
(10995)
(10945)
(9412)
(9122)
(9076)
(8637)
(8587)
(8392)
(8298)
(8222)
(7647)
(7445)
学科
(68046)
经济(67977)
管理(41508)
(36217)
方法(28554)
(27242)
企业(27242)
数学(24898)
(24793)
贸易(24779)
数学方法(24696)
(24065)
中国(21464)
(19650)
业经(13712)
(13687)
地方(13246)
(12808)
(12441)
金融(12439)
农业(12351)
(11786)
(11428)
银行(11421)
环境(11213)
(11100)
关系(11031)
(10596)
(10415)
理论(9957)
机构
学院(232057)
大学(231852)
(105316)
经济(103498)
研究(86058)
管理(83982)
理学(71462)
理学院(70568)
管理学(69500)
中国(69147)
管理学院(69054)
(50390)
科学(49378)
(45402)
(43087)
研究所(39067)
中心(38642)
(37744)
财经(36548)
经济学(33924)
(33496)
(32421)
北京(32258)
业大(31306)
(30895)
(30865)
师范(30622)
经济学院(30621)
农业(29907)
财经大学(27240)
基金
项目(153244)
科学(120680)
研究(114413)
基金(113025)
(99103)
国家(98376)
科学基金(83057)
社会(74004)
社会科(70306)
社会科学(70289)
基金项目(58939)
(56082)
自然(51930)
教育(51398)
自然科(50635)
自然科学(50621)
自然科学基金(49716)
(48473)
资助(46486)
编号(46214)
成果(37119)
(35157)
重点(34928)
(34363)
国家社会(31982)
(31588)
课题(31514)
中国(31124)
教育部(30363)
创新(29725)
期刊
(116389)
经济(116389)
研究(72325)
中国(47044)
(34926)
学报(33893)
(32918)
科学(32598)
管理(30838)
大学(25309)
农业(24981)
(24200)
金融(24200)
学学(23494)
教育(21989)
(21034)
经济研究(20904)
国际(20304)
业经(18680)
财经(17970)
技术(17770)
问题(16862)
(15733)
世界(15254)
(14953)
资源(12880)
图书(12014)
商业(10548)
现代(10122)
技术经济(10098)
共检索到358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于晓华  刘畅  张国政  
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会通过比较优势整合市场、提升效率,还会带来农产品贸易中虚拟资源的流动。以中国—巴基斯坦大米贸易为研究对象,使用两国大米贸易数据,首先检验中巴粮食市场整合程度,其次分析中巴大米贸易带来的虚拟水和虚拟土地的流动。结果表明:(1)中巴之间大米市场已经高度整合,且价格存在长期均衡,但巴基斯坦大米价格比中国波动大,其对中国大米的价格弹性为1.097;"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了巴方大米价格7.8%的下降,增加了穷人的福利。(2)贸易带来了虚拟水土资源的流动。中国累计从巴基斯坦净进口大米354万t,相当于净进口国内52万hm~2、巴基斯坦96.4万hm~2耕地,以及国内34.4亿t、巴基斯坦101.7亿t水资源。中国应加大技术支持和扩散的力度,具有促进粮食安全,节约全球资源的意义。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振举  
巴基斯坦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及重要示范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巴贸易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合作框架。随着2019年4月《中巴自由贸易协定》的战略升级,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巴贸易合作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两国贸易合作迈上新台阶。通过阐述《中巴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的主要内容,深入分析协定升级后中巴贸易合作面临的发展机遇及挑战,进而提出推动中巴贸易合作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两国贸易向更高质量发展,并形成积极有效的带动、示范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喻闻  黄季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农村改革实行20年来粮食市场的整合情况,并测量中国粮食市场改革的效率。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自1988到1995年间每10天的省级大米价格,利用AugmentedDickeyFuler方法对粮食市场的共同整合程度进行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粮食市场整合程度自1988年以来不断提高,但要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粮食大市场尚需进一步的改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闫海龙  
中巴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贸易领域不断拓宽,经济互补性持续增强,有效推动了双方经贸合作发展。目前仍面临商品贸易不平衡、贸易地位与政治关系失衡、商品贸易结构单一、新疆在中巴贸易的重要作用尚未发挥等问题。应采取共建包容式增长模式、提高通关效率和能力、培育新疆面向巴基斯坦的产业集群、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促进中巴贸易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群飞  孙跃兰  
2007年7月1日,《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正式实施,推动了中巴双方的经贸合作。文章运用巴拉萨模型检验了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根据实证的结果得出中巴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无论是对区内两国的贸易创造还是对区外国家的贸易转移效应都不明显,应利用中巴双方产品结构的互补性,促进双边贸易进一步增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致陆  贾小玲  李先德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互利共赢的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农业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粮食出口国经贸关系,对中国更好地充实耕地资源占有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有重要现实意义。以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例,分析了1995—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演变趋势,并估算了双方粮食贸易的虚拟耕地资源流量。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量持续波动变化,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净进口地位且净进口量不断增长,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增速更快且中国主要出口稻米、主要进口稻米和玉米;"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的2008—2012年和2013—2016年,中国通过粮食贸易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别累计净进口虚拟耕地83.60万公顷和403.53万公顷,其中通过稻米贸易分别累计净进口虚拟耕地73.84万公顷和239.74万公顷。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余志刚  王亚  
粮食产业中的"三量齐增"的怪象对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际粮食贸易的现状、趋势以及中国利用国际粮食贸易市场的现状与特征的分析,分析了国际粮食贸易市场对中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如何有效利用当前国际粮食贸易市场来促进中国供给侧改革,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余志刚  王亚  
粮食产业中的"三量齐增"的怪象对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际粮食贸易的现状、趋势以及中国利用国际粮食贸易市场的现状与特征的分析,分析了国际粮食贸易市场对中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如何有效利用当前国际粮食贸易市场来促进中国供给侧改革,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宋军  
"中巴经济走廊"位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是"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的核心工程。虽然"走廊"的建设为中巴经贸合作提供了契机,但也给中巴贸易带来了很多挑战。加上中巴贸易本身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以"走廊"目前进展情况和中巴贸易现状为起点,分析了"中巴经济走廊"给中巴贸易带来的机遇,继而分析"走廊"建设进程中中巴贸易现存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最后给出了扩大中巴贸易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成丽  方天堃  潘春玲  
虚拟耕地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耕地资源的数量。国家或区域间的粮食贸易,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以虚拟耕地的形式进口或出口耕地资源。本文从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对外贸易的特点出发,选取大米、玉米、小麦和大豆四种主要粮食类产品,核算其虚拟耕地贸易量。结果表明,1978~2006年,中国年均净进口虚拟耕地近400万公顷,特别是2004~2006年,年均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维持在1400万公顷左右。这些虚拟耕地净进口量对缓解中国耕地资源紧张、确保粮食安全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胡晓雨  祁春节  向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喜莎  李金叶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合作面临新的历史机遇。该文采用联合国贸易数据,分别对中、巴两国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相应的指数测算。结果显示:中、巴两国的双边贸易以互补性为主,未来中、巴两国贸易合作的空间和潜力依然较大。所以,中、巴两国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改善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快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步伐,优化双边贸易结构,加强两国安全领域合作,才能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胡晓雨  祁春节  向云  
中国和巴基斯坦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在双边国际经贸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SITC,Rev.3编码,以2001—2015年为样本期,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与巴基斯坦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较快,但贸易总额增幅不大,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状态,且顺差额呈扩大趋势。(2)中国对巴基斯坦农产品具有出口比较优势,巴基斯坦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较弱,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更强。(3)双边农产品贸易存在互补性,中国出口与巴基斯坦进口农产品的贸易互补性不强,但巴基斯坦出口与中国进口农产品存在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双边农产品贸易存在较大发展潜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邹君  谢杨艳  李伯华  田亚平  毛德华  
首先,用人均农村人口粮食产量指标定量表征我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现状,发现我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存在"北方多、南方少,中间多、两边少"的特点,主高值区位于东北和内蒙古一带,次高值区由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湖南、江西和重庆等中西部省份组成;主低值区为东南沿海一带,次低值区是由西北和西南诸省组成的广大地域。然后,为探究虚拟水战略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的理想布局模式,提出区域粮食生产优势度的概念,分析其影响因素,运用定量评价模型计算各省级区域的粮食生产优势度。发现区域粮食生产优势度有2个高优势度带和2个低优势度带,且高优势度和低优势度区呈带状相间分布。最后,构建粮食生产布局调整指数作为我国不同区域粮食生产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钱龙  饶清玲  曹宝明  王灵恩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日益密切。本文以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例,考察了2001—2018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演变,估算了中国从沿线国家净进口虚拟水资源和虚拟耕地资源流量。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沿线国家粮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净进口的虚拟水资源和虚拟耕地总量不断增长。2013—2018 年,中国从沿线国家净进口粮食累计达到3 571.74 万t,年均净进口虚拟水资源52.49 亿m~3,年均净进口虚拟耕地资源122.62 万hm~2。分品种来看,稻米和玉米是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主要粮食品种,小麦和大豆净进口规模仍然不大。就来源地而言,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稻米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自越南等东南亚4 国和巴基斯坦,小麦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源国是哈萨克斯坦,玉米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自于乌克兰,大豆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自于俄罗斯。鉴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粮食贸易量占中国粮食贸易总量的比例仍然不高,不超过10%,这意味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水土资源紧缺压力,可能的潜力仍有待挖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