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66)
2023(12149)
2022(10264)
2021(9618)
2020(7865)
2019(18480)
2018(18201)
2017(34958)
2016(18592)
2015(21342)
2014(21160)
2013(21090)
2012(19903)
2011(18388)
2010(18714)
2009(17279)
2008(16832)
2007(14780)
2006(13387)
2005(12516)
作者
(53408)
(44161)
(43979)
(41858)
(28222)
(21008)
(20054)
(17133)
(16851)
(15777)
(15149)
(14932)
(14367)
(14123)
(13827)
(13600)
(13156)
(12670)
(12653)
(12433)
(11414)
(10848)
(10799)
(10239)
(10006)
(9934)
(9674)
(9674)
(8954)
(8742)
学科
(92013)
经济(91929)
(44699)
管理(44580)
方法(35956)
(33383)
企业(33383)
数学(31924)
数学方法(31386)
中国(28705)
(24564)
地方(23059)
业经(19799)
(19526)
贸易(19510)
(18981)
农业(16241)
(15894)
金融(15893)
(15278)
(15072)
银行(15059)
(14974)
(14752)
(14437)
(13928)
地方经济(13253)
技术(13137)
产业(13118)
环境(12995)
机构
学院(268363)
大学(267393)
(123667)
经济(121506)
研究(100746)
管理(99917)
理学(84800)
理学院(83839)
管理学(82381)
管理学院(81885)
中国(79604)
(58791)
科学(57303)
(54304)
(50988)
研究所(46024)
中心(44471)
(42830)
财经(42253)
(39783)
经济学(39164)
北京(38643)
(38543)
(36124)
(35878)
师范(35806)
业大(35559)
经济学院(35167)
农业(33295)
(32188)
基金
项目(171598)
科学(136090)
研究(128626)
基金(124652)
(108366)
国家(107559)
科学基金(91528)
社会(83415)
社会科(79479)
社会科学(79463)
(65237)
基金项目(63934)
教育(58481)
自然(55794)
(55507)
自然科(54555)
自然科学(54546)
自然科学基金(53581)
资助(52765)
编号(51308)
(43169)
成果(42369)
重点(39158)
(38867)
课题(36659)
(35983)
国家社会(35620)
发展(35450)
(34878)
创新(33818)
期刊
(141098)
经济(141098)
研究(88671)
中国(59383)
(40804)
管理(39722)
(37326)
科学(36701)
学报(36469)
教育(31597)
(29511)
金融(29511)
农业(28848)
大学(28624)
学学(26674)
技术(25548)
经济研究(24369)
业经(22747)
财经(20568)
问题(18890)
(18210)
国际(18191)
(18036)
(16687)
世界(16570)
统计(14862)
技术经济(14419)
(13323)
商业(12538)
(12104)
共检索到426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丽莉  沈红  李光泗  
粮食收储运产业发展方式转型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实现收储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粮食收储运产业转型发展问题,在分析我国粮食收储运产业发展面临形势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国际粮食收储运产业发展主要模式,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促进我国现代粮食收储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丽莉  沈红  李光泗  
粮食收储运产业发展方式转型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实现收储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粮食收储运产业转型发展问题,在分析我国粮食收储运产业发展面临形势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国际粮食收储运产业发展主要模式,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促进我国现代粮食收储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欣苗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保障国内粮食供给,粮食储运供应链为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粮食储运主要存在国内运输设施有短板、国际物流竞争力不足、国际运输保障能力不强等问题。面临国际政治环境多变、各国政策不一、海上运输受关键运输节点制约以及冲突与极端天气影响等风险,对国内外粮食生产、贸易、流通带来更高不确定性。建议加快推动我国粮食进口来源地与运输方式多元化,补齐粮食运输设施短板,提升国际物流竞争力,加强粮食储运风险应对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宁泽逵  王征兵  付青叶  
文章借助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生物能源发展与粮食安全问题的缘起和演化进行了初步梳理,并对中国生物能源发展与粮食安全问题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能源危机和气候/环境变化是生物能源发展的两大重要的推动力,但随着生物能源的发展必然地产生与粮食生产争夺有限农业资源的问题,进而引发生物能源与粮食安全,乃至贫困问题。根据世界发展经验,中国生物能源发展战略应注重真实福利效果考虑,正确理顺能源安全、气候/环境变化、粮食安全三大目标约束,加快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东红  慕艳芬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从国内粮食生产至出口进入国际市场完善高效的粮食物流网络体系。本文介绍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和经营管理模式,得出对中国发展粮食物流的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宋琍琍   耿泽群   祁欣  
国际大通道内涵丰富,形成模式多样,融合性强,目前学界、业界尚无统一定义;但其在全球化持续深入背景下,对国家、地区乃至全球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日益突出。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等主要国际大通道的稳定发展,得益于相关政府的科学规划、协同联动,以及企业主体的国际化运作和绿色、数字实践等。我国对现代国际大通道的建设、研究等起步晚、基础弱,应深入研究国际大通道发展情况,借鉴相关国家政府、企业的经验做法,提升国际大通道建设、维护和把控能力,充分利用国际大通道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全球利益和发展安全,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普蓂喆  郑风田  崔海兴  
粮食高库存威胁粮食市场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优化粮食储备规模是当前粮食政策调整的关键。如何确定粮食最优储备规模?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研究。国外研究从历史经验法起步,进一步提出能够反映储备多目标特征的目标规划法,以及能够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最优储备规模的动态规划法,极大推动了粮食最优储备规模相关研究。中国学者普遍采用差额补偿法估算粮食最优储备规模,从单边补偿、双边调节和需求补偿三个角度丰富了差额补偿法。但总的来看,国内研究方法相对固化,对粮食储备及整个市场的刻画比较粗略,难以满足当前粮食市场发展和政策调整的需要。在当前中国粮食政策调整的紧要关头,有必要借鉴国外研究经验、基于中国现实情况,拓展和深化国内粮食最优储备规模研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普蓂喆  吕新业  钟钰  
粮食储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压器。本研究通过梳理美国、欧盟、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粮食收储政策演进脉络及变化动因,发现它们收储演化路径差异的背后也呈现一定规律性。早期各国均面临粮食短缺或农业相对弱势的问题,与价格挂钩的收储政策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平抑市场波动、确保粮食安全的"利器"。随着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各国均经历了生产过剩、库存高企、成本上涨和贸易争端的阵痛期,被迫进入收储政策调整期。受人均农业资源和粮食供求趋紧风险差异的影响,各国收储政策调整路径进一步分化为收储铺底(美欧)和收储稳压(日印)两类。中国粮食收储政策正处在阵痛期和改革窗口期,结合国际演化经验和中国实际,未来收储政策调整可考虑优化战略储备、收缩干预性收储、发展政府和民间合作储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佳书  苑会娜  傅晋华  
近年来,日本政府为提升农村活力、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地探索第二、三产业与农业的融合,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六次产业"。在此过程中提出的许多创新思路和实践模式都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从日本"六次产业"核心政策的出台背景入手,详细介绍了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政策目标,总结了在推行"六次产业"政策过程中出现的五种典型模式并分析了每种模式的成功经验。这些对于中国今后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苏迪  蒋伏心  
基于全球视野对于科技金融中心发展模式的关注与反思,本文总结并借鉴了旧金山、特拉维夫、新竹这三种科技金融中心模式及其典型的发展经验,希望能为我国科技金融中心的建设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科技金融中心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本文提出我国应选择以政府主导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推行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培育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供给模式,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市场环境,这对于加快我国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实现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苏迪  蒋伏心  
基于全球视野对于科技金融中心发展模式的关注与反思,本文总结并借鉴了旧金山、特拉维夫、新竹这三种科技金融中心模式及其典型的发展经验,希望能为我国科技金融中心的建设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科技金融中心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本文提出我国应选择以政府主导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推行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培育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供给模式,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市场环境,这对于加快我国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实现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万宝瑞  
甘肃等省的实践表明,采取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可以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国家增粮、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发展旱作农业要确立科学发展思路,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着力于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海波  倪昊  邹祖烨  
近年来,我国为发展动画产业投入了巨大的政策和其他资源。日本是世界上动画产业最成功的国家,其产业发展模式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本文在集中讨论日本动画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对我国若干政策启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发展高校校办产业已成为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成为一项"利国利民利校"的事业。本文论述了国内外高校校办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即"科技成果估价入股投资"模式、"产业办公室"模式、"集团公司"模式、"大学科技园"模式、"股份制"模式,同时分析了各模式的长处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其为我国高校校办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启示,即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武器、广泛吸引社会资金、集中精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