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02)
2023(17092)
2022(14540)
2021(13167)
2020(11270)
2019(25515)
2018(24883)
2017(47412)
2016(25470)
2015(28513)
2014(28300)
2013(27662)
2012(25846)
2011(23601)
2010(24106)
2009(23034)
2008(22476)
2007(20404)
2006(18149)
2005(16683)
作者
(73001)
(61013)
(60960)
(58103)
(38876)
(29134)
(27820)
(23650)
(22939)
(21713)
(20782)
(20335)
(19537)
(19459)
(19069)
(18874)
(18100)
(17951)
(17740)
(17552)
(15459)
(14921)
(14620)
(14078)
(13844)
(13666)
(13516)
(13485)
(12283)
(11952)
学科
(117362)
经济(117227)
管理(79339)
(72588)
(62305)
企业(62305)
方法(44467)
数学(37423)
数学方法(37011)
中国(30069)
(29815)
(27430)
业经(25472)
(25380)
地方(25224)
(25099)
(20922)
贸易(20907)
(20267)
(19358)
金融(19354)
技术(19197)
(19167)
银行(19125)
理论(18436)
(18342)
(17834)
农业(17774)
(17444)
财务(17400)
机构
大学(369288)
学院(367352)
(159829)
经济(156608)
管理(138192)
研究(127990)
理学(117380)
理学院(116055)
管理学(114129)
管理学院(113403)
中国(98010)
(77146)
(76714)
科学(74233)
(64572)
财经(59564)
中心(57902)
研究所(57832)
(57321)
(57186)
(53791)
经济学(50344)
业大(49995)
北京(48729)
(48180)
师范(47747)
(45855)
经济学院(45032)
(44857)
农业(44464)
基金
项目(234881)
科学(185523)
研究(175165)
基金(170292)
(147393)
国家(146184)
科学基金(125183)
社会(113404)
社会科(107553)
社会科学(107525)
(91660)
基金项目(89055)
教育(80948)
自然(77648)
(76580)
自然科(75866)
自然科学(75844)
自然科学基金(74463)
编号(70679)
资助(68616)
成果(59359)
重点(53489)
(52505)
(51201)
(50774)
课题(49438)
创新(47630)
国家社会(47514)
(46792)
教育部(45688)
期刊
(186901)
经济(186901)
研究(115707)
中国(77476)
(61793)
学报(54900)
管理(54397)
(52450)
科学(50708)
大学(42072)
教育(41434)
学学(39280)
(37276)
金融(37276)
农业(34573)
技术(32537)
经济研究(30759)
财经(30749)
业经(28541)
(26622)
问题(24005)
(21274)
技术经济(19624)
国际(19347)
(19160)
世界(17601)
统计(17496)
图书(17334)
(17078)
理论(16968)
共检索到573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程  
本文试图为解释大国兴衰提出一个基于非中性产权制度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经济学现有的国家兴衰模型大都是内生增长模型。我们将国际竞争环境这一关键的外部变量引入到理论框架中。本文的分析假定:在开放条件下,民族国家为基本竞争单位,长期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首要目标,大国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或受制于外部环境。我们尝试从商人集团与统治集团的合作方式入手,阐释大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得失。本文认为,以长期增长为核心的国际竞争,其实质是大国非中性产权制度之间的竞争。在开放世界中,特别在大国经济"起飞"阶段,商人集团和统治集团之间形成"收买型"合作,并由此建立倾向于生产性集团的非中性产权保护制度对大国崛起至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池春  马华  
集体所有制是中国农村社会的制度根基,其四十年改革变迁是农村生产关系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反映,农民利益保护与利益发展始终是这一进程的核心议题。从国家维度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农民利益保护的主要制度基础;从市场维度分析,合理有效的产权配置是解决农民利益发展市场化的关键;从农民维度分析,产权要素与市场要素集聚混合所带来的发展新动能与风险并存。农村过渡性市场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的秩序均衡策略,其对农村产权安排的稳定性具有调控作用,对农民利益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程启智  
产品和劳动力交易可划分为:不存在和存在可能造成人身伤害风险的两类市场。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失灵及其政府管制理论虽然可解释前一类市场,但用在第二类市场上却不具有自洽性。这一逻辑困境源于新古典经济学非人文社会性的固有缺陷。但在引入政治和社会因素的政治经济学框架看来,一个人健康活着,不仅为自己创造财富,而且还为社会创造财富如税收和非货币财富如参政,因此即使第二类市场不存在失灵,但双方合意的交易不可能把这一社会和政治层面的外部性内部化。所以结论就是:健康和安全管制的产生不是源于市场失灵,而是源于市场无能;而这一外部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国家对健康和生命权的重视程度,亦即整个社会和政治的进步程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爱平  
传统发展经济学包括早期发展经济学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新古典主义思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但都存在缺陷。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吸收新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开展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从利益关系、主体行为、制度安排、激励结构等方面建立发展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并针对发展中国家现实问题确立研究内容。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科  王宝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研究乡村振兴的出发点,乡村振兴可以抽象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以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作为研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起点,以"使用价值空间"为核心范畴,将乡村振兴过程抽象为一个"完全使用价值空间"在数量上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由此构建一个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既定的前提条件,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中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政策选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金永军  陈柳钦  万志宏  
就地方债发行的法理基础、制度约束以及地方债属性而言,地方债趋同于公司债而非国债。我国在地方债发行的法理基础和相关配套约束制度缺位的前提下,2009年发行的地方债实质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有银行等多方博弈的短期制度均衡,其发行制度和市场表现必然趋同于国债。完善我国地方债发行制度的现实路径应分两步走,即先完善地方债发行配套制度支持,后确立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财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美华  朱应皋  
最低工资制度从诞生时起就备受争议。主流经济学家反对的主要理由是,最低工资是对劳动力市场的价格管制,会导致失业率上升,经济效率下降。尽管这一结论并未完全得到实证检验的支持,但是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效率和就业自然是我们首要关注的。理论和现实说明,我国目前并不具备最低工资的实施环境,那么政府为什么还要推行最低工资制度呢?本文提供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解读框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巧玲  
早期的产权理论侧重于微观层次的分析,较少考虑中观(利益集团) 及宏观层次(国家) 对产权结构形成的影响及不同层次产权的交互作用的机制。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国家的定义入手,通过对个体权力与国家、集体行动与国家以及法治化社会与国家的三个层次的分析,提出建立产权制度分析的国家模型,从而论证国家与产权制度变迁的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海欧  
瓦利斯和诺思(1986)对美国交易费用总量的变动趋势进行了测算,得出了引人关注的结论。随后诺思和瓦利斯等人对这个测算结果进行了系统的解释,但是无论是这个测算结果本身还是他们所提出的观点都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在把诺思和瓦利斯等新制度经济学家得出的实证结论、理论解释与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模型的结论和思想观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发现不仅瓦利斯和诺思(1986)的测算结果与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对交易费用变化趋势的预测是吻合的,而且两位作者在解释这一测算结果成因时所提出的核心观点与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背后的思想也是基本一致的。这些发现一方面支持了诺思和瓦利斯的观察结果和理论解释,同时也表明新兴古典经济学事实上...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剑  贾秀兰  
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构建了分析框架,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制度变迁对企业竞争力演化的作用机理和实现路径。基于SPM(规模—方式—主体)的角度将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分为三个时期,按制度变迁的历程对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水平进行了纵向综合评价,进而验证了文章的基本理论框架,指出经过长期的制度变迁,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在曲折中得到持续增强,当前在制度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的约束下,国有企业的制度变迁已步入攻坚阶段,尤其国有垄断企业的改革以及国有资本运营和监督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已进入到严重的制度瓶颈期,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探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唐永  张衔  
本文利用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考察了中国制造业的就业结构演变趋势,发现中国制造业也出现了就业极化现象。技术进步被认为是导致就业极化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模型的基础上,将生产资料生产部类细分为一般生产资料生产分部类和机器人生产分部类,构建了一个扩展的两大部类模型,分析技术进步的就业极化机制。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既可以通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导致就业极化,也可以通过压低工资率促使就业极化。来自中国制造业的数据为就业极化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进而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正确性。但是,在就业极化过程中,部门之间的技能障碍使低技能劳动者无法进入高技能部门就业,影响了劳动者就业升级和产业升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奕涵  沈伯平  
在平台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的转变与重构并不同步,制度体系建设和完善的速度往往落后于平台发展状况,其典型表现是政府制度供给滞后。基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对这一问题的本质与现实原因进行探究。在本质上,政府制度供给滞后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调整优化的过程在现实经济层面的反映,是制度变迁的一个环节,是规制者和被规制者互动博弈过程中产生的“制度非均衡”状态。在现实原因上,平台经济的发展过程和内生特性、政府对制度安排的综合考虑过程以及平台企业和其他利益攸关者的参与共同导致了政府制度供给滞后。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构建起以政府为主导,平台企业、消费者、劳动者等利益攸关者广泛参与的治理框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综合运用好规制与监管手段,提升治理效能;第二,平台企业必须落实主体责任,承担相应的自我规制职能,形成政府规制与产业自我规制协调互动的规制与监管体系;第三,其他利益攸关者需要共同参与,形成社会监管合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新章  胡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上仅考虑封闭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政策的适用性值得重新思考。当考虑了贸易因素时可通过采用一个简单的模型对最优的竞争政策进行论证,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国内企业最优数量和在自由贸易背景下的全球最优企业数量是不尽相同的。采用“过于严格”竞争政策的国家会有相对全球最优企业数量更多的企业,这也意味着竞争政策的协调将减少该国的企业数量。在检验了存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内和国外竞争政策的战略性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大国和小国对其他国家政策的反应机制完全不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瑞明  白永秀  
本文从分工这一角度出发,在一个包含偷抢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分析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内生化了资源诅咒假说。分析表明,丰富的人均资源本身会提高分工的门槛,使得人们难以形成有效的分工结构,从而抑制经济增长。另外,由于资源丰富国家往往伴随高的偷抢水平,这也降低了分工合作的可能性及其经济绩效。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为了避免资源诅咒效应,必须打破现存的资源依赖格局,构建良好的制度基础,实现分工深化以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卿志琼  陈国富  
行为经济学提出了一种不同于新古典理性人假设的行为模式。行为经济学基于实验和经验的证据虽然解释了许多复杂的人类行为 ,但其结构零散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提升。论文试图在心智成本范式的框架下把新古典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统一起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