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3)
2023(1070)
2022(872)
2021(797)
2020(650)
2019(1512)
2018(1549)
2017(2737)
2016(1605)
2015(1704)
2014(1767)
2013(1635)
2012(1511)
2011(1355)
2010(1452)
2009(1287)
2008(1306)
2007(1122)
2006(1025)
2005(949)
作者
(4129)
(3503)
(3463)
(3429)
(2241)
(1636)
(1617)
(1449)
(1403)
(1336)
(1191)
(1158)
(1155)
(1155)
(1142)
(1069)
(1042)
(1003)
(1001)
(980)
(935)
(869)
(847)
(824)
(816)
(810)
(771)
(755)
(723)
(697)
学科
管理(5877)
(5534)
经济(5512)
(4011)
(3330)
企业(3330)
(3225)
(2511)
(2458)
体制(2124)
中国(1802)
方法(1777)
(1570)
数学(1567)
数学方法(1555)
(1506)
金融(1504)
(1494)
银行(1493)
(1452)
(1420)
制度(1418)
业经(1322)
财政(1317)
(1118)
贸易(1118)
(1100)
(1066)
(1055)
环境(1030)
机构
大学(21550)
学院(21471)
(10158)
经济(9954)
管理(8424)
研究(8255)
理学(7051)
理学院(6983)
管理学(6949)
管理学院(6901)
中国(6211)
(5551)
(4521)
科学(4281)
(4001)
财经(3971)
中心(3610)
(3580)
研究所(3551)
(3497)
(3079)
(3075)
经济学(3018)
财经大学(2884)
北京(2855)
经济学院(2681)
(2646)
师范(2626)
(2513)
业大(2510)
基金
项目(14002)
科学(11225)
研究(11151)
基金(10464)
(8875)
国家(8816)
科学基金(7536)
社会(7357)
社会科(6964)
社会科学(6963)
(5247)
基金项目(5230)
教育(5071)
编号(4509)
(4445)
自然(4307)
(4250)
自然科(4200)
自然科学(4198)
自然科学基金(4127)
资助(4094)
成果(4056)
(3293)
课题(3228)
国家社会(3211)
重点(3164)
(3064)
(3032)
(3028)
教育部(2923)
期刊
(12094)
经济(12094)
研究(7748)
中国(4949)
(4439)
管理(3360)
(3052)
学报(2746)
(2741)
金融(2741)
科学(2710)
教育(2488)
大学(2270)
学学(2128)
财经(2079)
经济研究(1973)
业经(1790)
(1770)
农业(1746)
技术(1692)
问题(1670)
(1550)
国际(1494)
改革(1342)
(1342)
世界(1127)
理论(1102)
科技(1079)
(1002)
论坛(1002)
共检索到35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唐义  张晓蒙  郑燃  
随着关联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方式也从电子科研(e-Science)向关联科学(Linked Science)转变。关联科学是一种实现科研资产互联的方法,推动透明的、可重复的和跨学科的研究。关联科学的前提之一就是科学资源和数据的共享。为了促使科学数据共享,国际上不同层次的主体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这些主体包括国际组织及一国政府、科研资助机构、期刊社及科研机构等,其制定的政策法规分别构成了科学数据共享这一政策法规体系的宏观、中观、微观层次。这一政策法规体系就奠定了关联科学的制度基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蓉  赵晴雨  
本文主要在分析我国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的政策法规需求及现有政策法规的支撑能力,并结合我国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的现状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我国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庆  杨杰  邢钟丹  李素梅  
分析统一规范的主导机构缺失、法律属性模糊、规制效力位阶不高等PPP领域制度体系构建困境;阐述制度体系完善的必要性,从规制主体、规制工具、规制客体三个角度构建PPP领域制度体系框架,提出明确规制主体,厘清责权界限的划定,结合领域法学理念立法,强调法律运作机制作用等针对性建议,为今后PPP领域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迟凤玲  
社会的运转是在一定的控制系统之下,这个控制系统部分是有形的,部分是无形的,但政府、企业、个人等每个社会单元都处在这个系统之内,有意或无意识地跟随系统潜在或显现的规则运转。社会管理决策即是在这一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决定了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学界将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进行了一定的区分,但从现有研究成果和实践看,两者是互为基础,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实现决策的
关键词: 制度设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美仕  唐军  唐莉  
美国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政策法规体系主要由直接规制不端行为及与此相关的两大类政策法规有机构成。除了暂无国会直接规制不端行为的专门法案以外,这两大类政策法规又都包括联邦法规、部门规章或机构政策、基层组织的执行政策等几个层次。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并通过联邦法规的整合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整体。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尹达  杨海平  
分析国内外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现状、政策法规现状,了解国内现行数字内容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从政策法规子系统、执行保障子系统、监督保障子系统、反馈及修订子系统四个方面,系统构建我国数字内容产业运行保障机制,以保障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冯俏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本文对现代经济体系、现代产业体系进行了详细阐释,指出创新、消费、服务业分别是我国现代经济体系的驱动力、拉动力和主要形态。本文还分析了我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四大薄弱之处,指出今后建设我国现代产业体系不能再依靠各类选择性的优惠政策,而应当加快完善市场经济的相关基本制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深化税制改革的相关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贠杰  
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凸显,进一步加强公共政策评估的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显得尤为必要。公共政策评估的制度基础与基本范式是当前公共政策评估领域的两大基础性问题,直接影响着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水平。责任化政府体制是开展规范的公共政策评估的逻辑起点和制度基础。制度范式与技术范式的构建,是推进公共政策评估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基本途径。制度范式包括构建专门的政策评估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完备的评估组织体系以及健全政策评估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等三大要素。技术范式包括狭义层面的政策效果评估与广义层面的系统化综合分析两个层次。加快建设全面责任化政府体制和科学有效的政策评估基本范式,是新时代推进公共政策评估发展的主导方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叶振鹏  焦建国  
在今后一段时期,扩张性财政政策还要继续实施下去。未来的政策操作要进一步强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政策目标要从追求经济增长转到关注经济发展,核心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失业问题、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政策作用方向短期是需求管理,长期是供给管理;政策的着力点是通过改变收入分配格局消除广大低收入阶层消费不足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目前,财政风险不是来自于扩张性财政政策,而是来自于财政政策的制度方面,因此,推进预算制度改革是我们的紧迫任务。
[期刊] 改革  [作者] 何平  马小丽  
建立以集体谈判制度为基础的企业工资制度何平,马小丽一、目标的选择与当前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工资改革目标的核心是,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供求机制决定,国家进行必要的指导、干预和调节。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劳动力供求双方决定工资的机制,其主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丁文联  
数字经济的时代是一个以数据为核心竞争力、资源共享的时代,数据资源的取得与利用成为这个时代极为重要的一种资源配置。数字经济时代,如何以合理的制度规则促进有效率的数据竞争,需要在法律与经济两个维度之间找到准确的坐标点。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源成为关键竞争资源,数据竞争引发新的法律关切,其核心在于数据共享与专享之间、数据控制与使用之间的数据资源配置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数据资源,大数据技术及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数据资源,具有一系列新的经济特征,包括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明国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中长期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包含了国际制度的合理诉求,如能把"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为具体的国际制度与组织,不仅有助于减轻"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阻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打破美国施加的制度羁绊,进而推进全球治理结构的完善。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国,中国尚未形成自己明确系统的地区制度观和全球制度观。为此,从国际制度的特征和行为逻辑出发,提出国际制度战略的一般框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带一路"制度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能性,并以现有"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导,推动现有制度改革和新制度建立。总之,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理念指导,系统构建新时期中国的国际制度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平  刘建  
经济市场化和贸易自由化实现了基础制度的变迁,促进了中国相关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开放格局的形成,这不仅为中国利用国际技术扩散提供了制度上的动力和保证,而且通过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专利引进等经济活动促进了外部技术的扩散。因此,在基础制度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对于中国利用国际技术扩散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燕  
由职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与决策是当代各国公司法普遍关注的问题。认真研究职工参与公司决策制度的理论基础 ,不仅关系到这一制度的合法性及其实施效果 ,对于建构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保障劳动者权益、完善经济民主、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认为 ,职工参与公司决策制度根植于人力资本所有权理论、经济民主理论和公司社会责任理论 ,并围绕三大理论的形成与职工参与公司决策制度的确立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些理论分析与阐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云生  
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是由教育制度中居于基础位置,能够起到制约、派生或影响其他制度的原生性行为规则构建起来的体系。当代中国建立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要求,是教育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是现代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必然,是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内生需求。这个制度体系包括系统化育人制度、多样化办学制度、法治化管理制度和立体化保障制度,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全面的服务特性、深刻的合规定性、多元的价值统一性、系统的力量整合性、积极的现实干预性。建立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可按照统筹设计、改革推进、实践博弈、立法固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