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64)
- 2023(14090)
- 2022(12162)
- 2021(11613)
- 2020(9523)
- 2019(22308)
- 2018(22214)
- 2017(42530)
- 2016(23394)
- 2015(26509)
- 2014(26623)
- 2013(26256)
- 2012(24320)
- 2011(22146)
- 2010(21897)
- 2009(19835)
- 2008(19042)
- 2007(16338)
- 2006(14186)
- 2005(12566)
- 学科
- 济(90648)
- 经济(90531)
- 管理(63424)
- 业(56413)
- 企(46039)
- 企业(46039)
- 方法(40855)
- 数学(35274)
- 数学方法(34918)
- 中国(26826)
- 农(23541)
- 财(21591)
- 学(21380)
- 贸(19718)
- 贸易(19709)
- 易(19260)
- 业经(18921)
- 制(17728)
- 环境(17451)
- 地方(16830)
- 融(15924)
- 金融(15916)
- 和(15753)
- 银(15393)
- 银行(15341)
- 理论(15340)
- 农业(15275)
- 行(14773)
- 划(13502)
- 技术(13164)
- 机构
- 大学(328954)
- 学院(324120)
- 济(133370)
- 经济(130635)
- 管理(126243)
- 研究(116654)
- 理学(108980)
- 理学院(107737)
- 管理学(106034)
- 管理学院(105458)
- 中国(87970)
- 京(71447)
- 科学(71050)
- 财(59334)
- 所(59058)
- 研究所(54125)
- 农(52852)
- 中心(51393)
- 业大(48067)
- 财经(47694)
- 北京(45850)
- 江(45211)
- 经(43662)
- 范(43610)
- 师范(43195)
- 院(42545)
- 农业(41649)
- 经济学(40413)
- 州(36723)
- 经济学院(36397)
- 基金
- 项目(223350)
- 科学(174876)
- 研究(164642)
- 基金(162345)
- 家(142403)
- 国家(141276)
- 科学基金(119627)
- 社会(102676)
- 社会科(97220)
- 社会科学(97196)
- 基金项目(85735)
- 省(84252)
- 自然(77175)
- 自然科(75371)
- 自然科学(75350)
- 教育(75097)
- 自然科学基金(73998)
- 划(72687)
- 资助(67291)
- 编号(66621)
- 成果(55589)
- 部(50300)
- 重点(50045)
- 发(47706)
- 课题(46412)
- 创(46018)
- 创新(43024)
- 教育部(42997)
- 科研(42687)
- 国家社会(42475)
- 期刊
- 济(142662)
- 经济(142662)
- 研究(98754)
- 中国(63284)
- 学报(52929)
- 科学(48589)
- 农(47945)
- 管理(45990)
- 财(42578)
- 大学(39725)
- 教育(39006)
- 学学(37080)
- 农业(33860)
- 融(28450)
- 金融(28450)
- 技术(26730)
- 经济研究(23459)
- 财经(22562)
- 业经(21397)
- 经(19303)
- 问题(18898)
- 业(18475)
- 图书(17913)
- 贸(17683)
- 国际(16967)
- 世界(16035)
- 理论(15664)
- 科技(15620)
- 技术经济(14598)
- 版(14516)
共检索到480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妍 李玥
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的《巴黎协定》立下目标: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中国的"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总体方向。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作为以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次有益尝试,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各国的碳市场建设有共性也有个性。文章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详细介绍欧盟、美国、新西兰和韩国成功实施碳交易制度的经验,并总结分析各国、各地区制度的异同点,对中国的制度设计提出展望。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气候变化 绿色经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骆华 赵永刚 费方域
1997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制定了第一个温室气体减排的全球性制度框架——《京都协议书》,欧盟、美国、英国、日本、印度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低碳经济战略与制度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和变化,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好的实践经验。比较分析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主要策略和经验,可为我国碳减排经济激励机制的建设提供如下借鉴:一是尽快实施成功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二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中心,并使之成为亚洲的交易中心之一;三是通过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使中国的碳交易与国际其他国家的碳交易市场对接,吸引国际技术资金投资于我国的低碳经济。
关键词:
温室气体减排 碳市场交易机制 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晓曦 吴肇庆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配额碳交易市场最典型的代表,也是到目前为止全球最为成功的排放交易体系,其成功的足迹值得各国学习。文章将介绍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发展现状以及运营模式,并提出中国构建排放交易体系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欧盟 碳排放交易体系 运营模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承智 潘爱玲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减少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已在我国多个行政辖区应用实施。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的现行会计政策,对我国会计实务和准则制订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政府补助法是较理想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方法,但要限制免费配额后续计量的重估模式和排放负债市价结算法的使用,实现政府补助法在会计方法层面的协调一致性,并择机对制造企业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做出相应规定。
关键词: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排放权交易 会计政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钟静婧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雾霾天气的持续增多,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共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已经日趋成熟。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在介绍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兴起和发展现状,并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应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碳排放测量体系、完善碳排放权价值估价方法、实施总量控制和初始合理分配相结合的配额机制、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期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定价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定价理论 实践启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小梅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将构建长效的节能减排机制、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走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目前,全球已陆续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如芝加哥气候交易体系(CCX)、澳大利亚温室气体减排交易体系(GGAS)、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其中,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在全球起步较早、规模最大,在全球碳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多年的实践表明运行效果良好,已成为全球总量控制模式下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洁民
2004年,世界上第一个排放交易体系——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成立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呈现爆炸式增长,碳交易额从2005年的110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400多亿美元。受欧债危机影响,2011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低迷,新西兰碳交易体系(New Zealand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NZETS)交易却逆势而上,市值由2010年的910万欧元增长至1.06亿欧元,增长了25%。虽然NZETS市值与欧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钟锦文 张晓盈
碳排放贸易体系源于气候变化引起的碳减排,它是指服务于碳减排的所有碳排放权交易活动,包括与碳排放有关的各类权益及其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基于碳减排的直接投融资活动,以及为强制性或自愿性碳减排提供的金融中介服务等。尽管美国曾于2001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星宏 万春林 邓翔 周璇
近年来,我国在全球积极减排趋势的影响下倍加重视气候治理问题,欧盟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坚定执行者和主要推动力量,在碳排放治理水平上居于全球领先地位。本文系统介绍了由气候政策、碳交易体系和低碳文化等重要因素构建的欧盟碳排放政策框架,并从碳排放水平和全球影响等对欧盟碳排放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期更好地吸取欧盟治理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
碳排放 气候政策 EU ETS 低碳文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益纲 朴英爱
日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积极推进国家气候变化政策,建立碳排放体系。目前为止,日本在温室气体减排上既有以JVETS为代表的全国性的尝试,又有以东京都ETS为代表的地方排放交易体系。此外,其面向国内外建立的较为成熟的信用抵消体系形成对排放交易体系的重要补充。日本在碳排放交易机制建设过程中严格的MRV机制、模式化的参与流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信用抵消体系及制度的适时推行对我国试点碳排放交易体系乃至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日本 温室气体减排 信用抵消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凯杰 曲如晓
碳排放交易体系已成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初始排放权分配是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初始排放权分配的市场运行效率、比较分析以及机制设计问题。碳排放交易下初始排放权分配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研究仍需在发展中国家初始排放权分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初始排放权分配公平以及与碳金融关系方面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 初始排放权 市场运行效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志勋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必须面对的重要环境问题,而碳排放权交易正是最有效的减排制度。目前,该制度在各国已得到广泛实践,而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构建尚处于探索阶段。为此,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选择适合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CDM 强制减排 自愿减排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涂毅
在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环境的全球共识下,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而这恰为国际温室气体(碳)排放权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我国应该学习和借鉴当前国际主要温室气体(碳)排放权市场(主要指欧盟碳交易市场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运作模式和先进经验,通过建设适应我国国情的温室气体(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推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节能减排事业的顺利发展,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庞韬 周丽 段茂盛
我国正在7个省市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但多数试点体系的企业纳入门槛较低、覆盖的排放量较小,不利于充分发挥碳排放权交易降低实现减排目标的社会总成本的作用。连接可以扩大体系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降低连接区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总社会成本,有利于解决"碳泄漏"问题,并减少碳指标价格的波动。本文分析了连接我国不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面临的主要障碍,认为试点体系连接有利于我国碳市场的长期和健康发展,但连接面临不同层面的障碍,包括国家层面配套政策的缺失以及各试点体系在关键规则设计中的不一致,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建议。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成尚需时日,中央政府应鼓励试点体系进行连接探索,并...
关键词:
排放权交易 碳交易 连接 区域碳市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小兵 武涌 陈小龙
我国建筑能耗占到社会总能耗近30%,建筑节能任务艰巨。首先介绍我国建筑节能概况以及近年来政府的建筑节能工作,说明我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政策目标以及措施。以天津和深圳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为例,研究中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程序和方法学原理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东京的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成功经验,与天津、深圳的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了对比,并提出发展我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