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22)
2023(18153)
2022(15319)
2021(14124)
2020(11965)
2019(27370)
2018(26942)
2017(51304)
2016(27444)
2015(30942)
2014(30417)
2013(29930)
2012(27919)
2011(25199)
2010(25253)
2009(23097)
2008(22839)
2007(20427)
2006(17693)
2005(15886)
作者
(77631)
(65083)
(64863)
(61569)
(41398)
(31235)
(29536)
(25404)
(24503)
(23153)
(22068)
(21908)
(20586)
(20551)
(20270)
(20060)
(19426)
(19208)
(18745)
(18638)
(16120)
(15906)
(15834)
(14956)
(14741)
(14444)
(14417)
(14411)
(13088)
(13027)
学科
(118009)
经济(117902)
(80378)
管理(79654)
(65380)
企业(65380)
方法(50585)
数学(43858)
数学方法(43340)
中国(33881)
(32591)
(29978)
地方(28160)
业经(26507)
(25990)
贸易(25975)
(25256)
技术(24552)
农业(22252)
(21969)
(20961)
(19965)
金融(19962)
(19628)
银行(19586)
(18812)
理论(18491)
(17945)
财务(17884)
财务管理(17838)
机构
学院(387916)
大学(386070)
(164470)
经济(161178)
管理(151112)
研究(131485)
理学(129783)
理学院(128338)
管理学(126212)
管理学院(125478)
中国(100551)
(81340)
科学(78746)
(75011)
(65412)
(62486)
中心(61474)
财经(59246)
研究所(59175)
(58968)
业大(55368)
(53861)
(51236)
北京(51158)
经济学(50832)
师范(50731)
农业(48704)
(47762)
(47144)
经济学院(46013)
基金
项目(258734)
科学(205395)
研究(190238)
基金(188008)
(163278)
国家(161912)
科学基金(140255)
社会(122494)
社会科(116378)
社会科学(116350)
(102455)
基金项目(99801)
自然(89576)
教育(88221)
自然科(87612)
自然科学(87590)
自然科学基金(86033)
(85703)
编号(76485)
资助(76193)
成果(61406)
(59390)
重点(58210)
(57790)
(57428)
创新(53388)
课题(53285)
国家社会(51137)
教育部(49632)
科研(49492)
期刊
(180497)
经济(180497)
研究(114402)
中国(79676)
(58377)
(56895)
管理(56765)
学报(56545)
科学(54104)
教育(43873)
大学(43529)
学学(40794)
农业(39219)
(38124)
金融(38124)
技术(37418)
业经(30226)
经济研究(29432)
财经(28836)
(24870)
问题(24023)
(22110)
(21792)
技术经济(21128)
国际(19546)
科技(19288)
统计(18825)
图书(18229)
商业(18194)
(18020)
共检索到584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丽君  陈韬  王益谊  
选取2003—2020年我国9个主要贸易国家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相关数据以及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在国际研发资本溢出效应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标准制度型开放要素,构建了国际研发资本溢出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滞后3期的研发人员投入、我国研发资本投入、国际研发资本投入、标准制度型开放对我国省级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样本期,人员和资本投入总体上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能促进我国的创新产出;而标准制度型开放的影响不显著。我国需要在提高研发投入、促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同时,加强制度型开放建设,发挥标准制度型开放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梁圣蓉  罗良文  
基于Coe-Helpman模型,测算以人力资本素质为门槛值时各渠道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渠道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和区域差异;随着门槛值逐渐提高,国际研发投入、进口贸易研发资本对绿色技术创新始终呈现正向溢出效应,跨国技术转移、FDI研发资本渠道由负效应转为正效应,OFDI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渠道始终为负效应;各渠道技术溢出的强正相关发展区段主要集中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良文  梁圣蓉  
本文结合跨国研发投入、跨国技术转移、FDI、OFDI、贸易进口等多渠道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空间效应,将线性结构的Coe-Helpman模型在空间维度拓展为非线性结构形式,构建了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空间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对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首次溢出、二次溢出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1)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模型存在显著的空间交互性效应,其空间效应不仅与被解释变量(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相关,还与解释变量(各渠道的国际研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良文  梁圣蓉  
本文结合跨国研发投入、跨国技术转移、FDI、OFDI、贸易进口等多渠道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空间效应,将线性结构的Coe-Helpman模型在空间维度拓展为非线性结构形式,构建了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空间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对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首次溢出、二次溢出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1)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模型存在显著的空间交互性效应,其空间效应不仅与被解释变量(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相关,还与解释变量(各渠道的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空间关联效应相关,忽略空间效应的线性Coe-Helpman模型高估了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2)国际研发资本比国内研发资本更好地促进了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国际研发资本各渠道技术溢出效应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跨国研发投入、FDI研发资本、贸易进口三个渠道的研发资本技术溢出不仅促进了本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二次溢出还促进了其他区域的效率,且二次溢出效应大于首次溢出。跨国技术转移首次溢出对本区域绿色技术进步产生了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二次溢出阻碍了其他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OFDI研发资本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阻碍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3)国内研发资本阻碍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说明中国企业绿色技术产业处于调整期,产业研发资本投入存在结构失衡、效率不高等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关爱萍  魏立强  
基于西部地区2000-2011的数据,运用经典计量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区际产业转移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在分析产业转移技术溢出效应中具有较好效果,相邻省域之间存在空间关联效应,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还发现产业转移、外商直接投资与创新强度对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有正相关关系,而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大伟  聂海松  
文章构建了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影响碳生产率的空间效应模型,利用2001—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直接溢出和间接溢出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不仅促进了本区域碳生产率的提高,而且间接地提高了其他区域的碳生产率;国外引进技术合同直接效应对本区域碳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是降低了其他区域的碳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扎恩哈尔·杜曼  孙慧  
文章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我国2003—2019年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态效率,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增速较慢,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2)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对于全样本和东部地区城市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效应,对于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则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效应,对于中部地区城市影响较弱;(3)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在地区内各城市以本地效应为主,地区之间则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特征;(4)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的差异是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生态效率呈现非线性影响的主要原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朝龙  庞玲  
以集团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机理、影响因素并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与以往研究成果存在差异的结论:集团公司内技术领先子公司适当加大技术投入有利于技术创新溢出的有效利用,但加强人才引进将对技术溢出吸收不利;技术落后子公司加大投入与引进先进人才均有利于技术创新溢出的吸收;子公司间技术差距过大不利于技术创新溢出在集团内有效利用等。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敬前,林青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杰  
文章基于1996—2016年中国工业35个两位数行业数据,在向量自回归模型框架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行业间的技术溢出进行识别,并从"关系"角度出发,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出工业行业间技术溢出的网络结构特征。结果发现:工业行业间的技术溢出关系呈现出复杂的网络结构形态;烟草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交通设备制造业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并发挥着桥梁中介作用;在行业间技术溢出网络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8个行业属于"净溢出板块";医药制造业等11个行业属于"双向溢出板块";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8个行业属于"经纪人板块";食品制造业等8个行业属于"净受益板块"。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班军  朱燕空  薛智  
借助研究和开发费用支出的溢出效应理论,建立国家前向和后向科技费用支出流量系数模型,计算出各部门的受益者效应和贡献者效应,并根据聚类分析法,对部门间的技术创新联系进行分析,得出科技研发活动溢出效应具体的贡献部门和获得性部门,从而为国家如何在部门间合理高效地配置有限的研发费用提出建设性意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张庆昌  
基于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本文分析了不同研发资本及人力资本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动态效应,并运用中国1985~2006年的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本国研发投入;FDI溢出的国外研发时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并有上升趋势。进口贸易和国外专利申请却对我国的自主创新起到阻碍作用,但这种阻障作用近年来有所缓和;人力资本尚未跨越FDI溢出渠道所需东道国知识水平能达到的最低"门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润田  李碧珍  
文章基于我国2012—2019年工业创新效率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串联链式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的工业创新效率进行综合测度,并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法和空间计量模型,从内部参与主体与外部环境两方面出发,探究中国工业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工业创新效率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且各省份间存在显著差异;分阶段来看,成果产出阶段的工业创新效率总体优于成果转化阶段;中国省域工业创新效率呈现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内部参与主体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工业企业投入、科研机构投入与相关高校投入,外部环境因素涵盖区域开放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人力支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辰  李佳馨  周婷婷  
数字经济作为新型经济形态,是驱动绿色经济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动能、新引擎。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数字经济对本区域和邻近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数字经济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间接推动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因此,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中国实现绿色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辰  李佳馨  周婷婷  
数字经济作为新型经济形态,是驱动绿色经济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动能、新引擎。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数字经济对本区域和邻近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数字经济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间接推动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因此,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中国实现绿色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