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42)
2023(5421)
2022(4667)
2021(4286)
2020(3774)
2019(8827)
2018(8503)
2017(16126)
2016(8864)
2015(9993)
2014(9802)
2013(9871)
2012(9489)
2011(8380)
2010(8537)
2009(7945)
2008(7963)
2007(7133)
2006(6323)
2005(6010)
作者
(26715)
(22086)
(21896)
(20917)
(14415)
(10847)
(10166)
(8594)
(8406)
(7954)
(7588)
(7489)
(7316)
(7257)
(7053)
(6990)
(6627)
(6584)
(6502)
(6414)
(5603)
(5519)
(5466)
(5336)
(5125)
(5045)
(4859)
(4853)
(4497)
(4495)
学科
(34476)
经济(34435)
管理(26506)
(25702)
(22030)
企业(22030)
方法(16365)
(15583)
(14362)
贸易(14358)
(14203)
数学(14172)
数学方法(14029)
(12007)
(10175)
中国(10115)
(10067)
金融(10067)
(9798)
财务(9792)
财务管理(9758)
(9574)
银行(9544)
企业财务(9300)
(9122)
(8568)
出口(8561)
出口贸易(8561)
(7743)
(7402)
机构
大学(126875)
学院(122880)
(54905)
经济(53852)
研究(47280)
管理(43435)
中国(39590)
理学(36371)
理学院(35962)
管理学(35379)
管理学院(35177)
(28570)
(27999)
科学(27595)
(25096)
(23747)
研究所(22559)
财经(21758)
中心(21750)
(19989)
农业(19204)
(18885)
业大(18782)
经济学(18422)
北京(17975)
(17166)
经济学院(16747)
财经大学(16615)
(14804)
(14185)
基金
项目(79709)
科学(61944)
基金(59893)
(54317)
研究(54302)
国家(53931)
科学基金(44743)
社会(35073)
社会科(33347)
社会科学(33339)
基金项目(30583)
自然(30060)
自然科(29415)
自然科学(29404)
自然科学基金(28914)
(28787)
资助(26393)
(25773)
教育(24885)
编号(19680)
(18945)
重点(18665)
成果(17116)
(16299)
(16065)
教育部(16013)
科研(15976)
计划(15509)
国家社会(15386)
创新(15160)
期刊
(58130)
经济(58130)
研究(39921)
中国(26992)
(24290)
学报(23838)
(20587)
科学(19811)
(18437)
金融(18437)
大学(17929)
管理(17241)
学学(16966)
农业(14040)
国际(11993)
财经(11591)
(11391)
经济研究(10674)
(9934)
教育(9771)
技术(8602)
(8496)
问题(8330)
世界(7941)
业经(6757)
会计(6754)
(6251)
财会(6024)
业大(6002)
理论(5947)
共检索到201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郭雅欣  魏刚  
9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在不同程度上均与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有关。为了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负效应降至最低,本文认为应设立一个出资方的国际监控系统和一个受资方自主的监控系统,在这种双向监控的支持下,金融自由化的进程才可能顺利推行。同时对我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也提出了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谢树森  常晋峪  
80年代至今,新兴发展中国家在短短二十年里连续经历了三次严重的金融危机———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1994年末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影响至今的东亚金融危机。这三次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且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波及到发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辉  
对国际资本流动实施有效控制,就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对涉外经济活动的指导和协调,坚持资本账户的有序开放,建立资本流动监控的预警系统,并建立国际资本流动风险预警体系,对国际资本风险程度进行测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章朋  
在中国当前的经济体系中,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两大主体,银企双方除自身按市场经济要求发生变革之外,还会使彼此之间的关系联动产生嬗变。准确地把握这种变化,重新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银企关系,既是银行与企业自身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雨  
西方经济学家对短期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并形成投机性冲击的原因、影响和控制方法展开了研究,取得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成果。本文重点概述了西方经济学家的理论研究新进展,并针对我国当前经济运行状况试从资本管制、结构完善和监管手段提高三个方面对有效提高对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的监管进行分析和探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封学义  何飞  陈烨  
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资本国际化促使了短期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频繁流动,而短期资本对新兴市场国家和那些体制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有着“天生”的偏爱。在我国,由于在金融改革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制度缺陷,这很容易被短期游资利用,进而扰乱中国金融秩序的稳健运行。因此,本文试从资本管制、结构完善和监管手段的提高三个方面对如何有效提高对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的监测进行分析和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尹晓波  
国际短期流动资本已成为一种庞大的国际金融力量 ,它对各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从国际短期流动资本的性质入手 ,着重分析了国际短期流动资本的运动特点和规律 ,指出中国应借鉴国际经验 ,采取防范国际短期流动资本冲击的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丹  
一、金融监管新视角——宏观审慎监管(一)从微观向宏观审慎监管的转变具体包括:(1)宏观审慎监管的历史发展。宏观审慎监管是指宏观金融管理当局从宏观的、逆周期的视角采取措施,为防范由金融体系顺周期波动和跨部门传染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维护货币和整个金融体系稳定的监管模式。国际清算银行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的类似观点,可以说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雏形。20世纪80年代以后,宏观审慎监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翀  
国际资本的流动采取多种形式,其中主要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政府贷款、银行贷款、证券投资、直接投资等,不同形式的国际资本流动风险亦不同。 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国际资本流入或流出会对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造成影响。 首先,当外国资本以对银行贷款的形式流入某个国家,即以增加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建立科学的监管体系杜绝印章法律风险印章封闭保存存放管理印章双重保险—机械锁、电子锁对盖章文件拍照采集存档任意位置可盖章可盖骑缝章印章监控管理系统由印章监控管理系统软件和印章监控仪组成。印章监控仪与电脑链接,通过控制电脑完成用印过程,也可独立操作使用。印章监控管理系统在金融及其它行业已有较多成功案例。有效防范印章操作风险1、借助计算机系统,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过机器管理印章,实现人、印分离,避免手工用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克良  王保民  
任何公共权力都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行政立法权也不例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立法得到迅猛发展,但是行政立法监控制度却比较薄弱,这种状况威胁或危害着我国民主政体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影响着立法质量。为了兴利除弊,需要限制行政立法的范围、规范行政立法的程序、强化由人大监控、司法审查和行政监督、明确立法责任
[期刊] 改革  [作者] 于毅波  
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刺激机制和监控体系.前者是有关企业经营的责、权、利配置的制度,是通过这三者的有机结合促使经营者努力以期达到有效率的经营.但是,仅仅以这样的刺激机制并不能完全保证有效率的经营.现实中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下,这些无法制度化事项的存在,有可能导致经营者谋求个人私利.为此,即使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为了确保企业的有效率经营,在刺激机制之外,对企业还需适当的监督和控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建锋  何东健  韩敏  张静  
针对传统温室监控系统存在的种种弊端,设计了以单片机为前端控制器、PC机为远程监控机的上下位机控制的温室监控系统,并阐述了系统软、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和系统实现的主要技术。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聪  李永强  周言  
自我监控人格变量为个体印象管理的动态性提供了重要的洞察,而其研究始终处于争论与不断扩展中。本文首先介绍了自我监控理论的起源及概念;其次探讨了自我监控各版量表的优缺点并述评;其三从积极的工作态度、组织公民行为、工作绩效、领导行为与晋升等方面讨论了自我监控人格在组织中的积极作用;从角色压力、负面工作态度、离职意愿等方面分析了自我监控的负面效应;最后提出了在组织研究中自我监控理论的未来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