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71)
- 2023(15619)
- 2022(12945)
- 2021(12024)
- 2020(10202)
- 2019(22875)
- 2018(22272)
- 2017(41800)
- 2016(22275)
- 2015(24916)
- 2014(23691)
- 2013(23726)
- 2012(21934)
- 2011(19686)
- 2010(19745)
- 2009(18470)
- 2008(18428)
- 2007(16360)
- 2006(14484)
- 2005(13392)
- 学科
- 济(97825)
- 经济(97711)
- 业(91420)
- 企(82513)
- 企业(82513)
- 管理(78298)
- 方法(42973)
- 数学(33538)
- 数学方法(33337)
- 财(32136)
- 业经(31345)
- 农(29839)
- 贸(29286)
- 贸易(29269)
- 易(28558)
- 中国(27545)
- 技术(22040)
- 务(21430)
- 财务(21414)
- 财务管理(21390)
- 农业(21093)
- 企业财务(20221)
- 制(19737)
- 策(17169)
- 和(16872)
- 划(16815)
- 理论(16754)
- 出(15792)
- 银(15276)
- 银行(15239)
- 机构
- 学院(321707)
- 大学(319519)
- 济(147697)
- 经济(145495)
- 管理(128740)
- 理学(110771)
- 理学院(109675)
- 研究(109040)
- 管理学(108405)
- 管理学院(107824)
- 中国(87081)
- 财(67622)
- 京(66723)
- 科学(62288)
- 农(56132)
- 所(54306)
- 财经(53441)
- 研究所(49042)
- 经(48942)
- 中心(48189)
- 江(47075)
- 业大(46502)
- 经济学(45832)
- 农业(44414)
- 北京(41987)
- 经济学院(41576)
- 财经大学(39682)
- 院(38598)
- 商学(37430)
- 商学院(37088)
- 基金
- 项目(210648)
- 科学(168429)
- 基金(157157)
- 研究(153285)
- 家(137897)
- 国家(136717)
- 科学基金(118045)
- 社会(102640)
- 社会科(97719)
- 社会科学(97697)
- 基金项目(82655)
- 省(80098)
- 自然(74808)
- 自然科(73254)
- 自然科学(73232)
- 自然科学基金(72097)
- 教育(68197)
- 划(67147)
- 资助(63083)
- 编号(58931)
- 创(50065)
- 部(47676)
- 重点(47182)
- 成果(46480)
- 创新(45969)
- 业(45752)
- 发(45683)
- 国家社会(44263)
- 教育部(41400)
- 人文(40494)
- 期刊
- 济(160301)
- 经济(160301)
- 研究(98083)
- 中国(63638)
- 财(53989)
- 管理(52898)
- 农(51398)
- 学报(48407)
- 科学(46436)
- 大学(37320)
- 学学(35500)
- 农业(35382)
- 融(31157)
- 金融(31157)
- 经济研究(27803)
- 技术(27187)
- 财经(27163)
- 教育(26904)
- 业经(26431)
- 贸(25569)
- 国际(24026)
- 经(23588)
- 业(22883)
- 问题(22100)
- 世界(19044)
- 技术经济(18654)
- 商业(16041)
- 科技(15939)
- 现代(15333)
- 版(14216)
共检索到491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孙洋 李春艳 陈艺毛 孙冰爽
国际知识溢出效应主要通过FDI渠道和进口贸易渠道实现,并受技术吸收能力的调节。利用2009—2017年中国20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FDI知识溢出和进口贸易知识溢出对内资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从工业全行业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来看,FDI的知识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但进口贸易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产出有负向影响,两种渠道的知识溢出效应均随着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增强而增强;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来看,两种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效应都不理想,而且进口贸易渠道的知识溢出效应随着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增强而减弱。一方面,应鼓励和支持内资企业加大R&D和新产品开发投入,通过提高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更好地利用国际知识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应加快对外开放的转型升级,加大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FDI引入,为国际知识溢出创造更多机会和更好环境,进而有效促进内资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产出的高质量提升。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沙文兵
本文以我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实证分析了吸收能力对FDI知识溢出、进而对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R&D投入强度表征的内资高技术企业的吸收能力对于FDI知识溢出效应具有非线性影响,两者呈现出"U型"关系,即吸收能力对于FDI知识溢出效应的作用存在一个临界值,只有当内资企业R&D投入强度超过这一临界值时,才能有效吸收FDI渠道溢出的知识;内资企业自主R&D投入始终是其创新能力提升的最重要因素;企业平均规模越大,其创新能力越强。
关键词:
知识溢出 吸收能力 创新能力 高技术产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永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营商环境“内外兼修”,这意味着在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方面,将进一步提升各类服务的便捷高效程度,实现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便利化。在政策的推动下,外国直接投资(FDI)和进口贸易规模将持续稳步扩张,更多国际先进知识将流入我国,这为我国服务业技术创新提供了知识基础。我国服务业内资企业在获取以知识为核心的创新要素后,将通过人才、资金等要素将其组合成技术创新成果。因此,本文在收集2018-2020年我国服务业数据后,通过回归分析检验由FDI和进口贸易所引起的国际知识溢出对服务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和进口贸易的国际知识溢出显著促进服务业技术创新,且FDI的国际知识溢出对服务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当FDI和进口贸易同时发挥作用时,两者共同的国际知识溢出对服务业技术创新的提升作用最强。服务业研发经费、服务业资本投入、服务业研发人力资本投入、服务业内资企业固定资产均能显著促进服务业技术创新,其中服务业研发经费和人力资本投入的促进作用较强。政府支持未能显著促进服务业技术创新。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喻旭兰 马涵江
本文基于2007—2019年长、珠三角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探究外资银行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强度与当地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质量呈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部分发现,外资银行通过提供跨国信息沟通便利、优化企业信贷期限结构、提升本土银行业服务水平等三个方面,促进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与FDI引进环节中吸收转化国际知识,进而有助于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为我国持续推进金融业开放提供了经验依据与决策参考,并进一步给出大力吸引优质外资银行进入、引导银行业充分竞争等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莉 胡逸群
选取2008—2016年中国制造业15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验证FDI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并建立基于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FDI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 FDI对我国制造业存在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2) FDI技术溢出对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吸收能力在FDI技术溢出影响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方慧 霍启欣
文章基于2014~2020年OECD-DSTRI数据库、OECD-STRI数据库、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实证研究数字服务贸易开放与企业创新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服务贸易开放与企业创新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随着数字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由适度阶段上升到过度阶段,其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由促进效应转变为抑制效应,且这一关系具有一定的时间延续性;Chow检验结果表明,该“倒U型”关系的拐点值为0.4986,其促进效应主要作用于90.52%的企业,这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现阶段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开放程度处于“适度区间”,表现为对企业创新质量的积极影响;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效果因企业所有制、企业生命周期、行业要素密集度和地区市场化程度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吸收能力能够强化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企业高质量创新的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还能进一步缓解数字服务贸易过度开放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此,中国在推进数字服务贸易领域有序开放的同时应积极防范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带来的风险与挑战,重视强化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和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企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宁宁
本文基于我国A股流通类上市企业数据和OECD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服务贸易与流通企业创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考察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在不考虑非线性关系的条件下,数字服务贸易对流通企业创新存在积极影响;数字服务贸易对流通企业创新存在倒“U”型影响,且非线性作用随时间推移呈减弱趋势;流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吸收能力提升强化数字服务贸易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机制,数字化转型能够进一步缓解数字服务贸易过度发展对企业创新的抑制效应。文章提出有序推动数字服务贸易发展和加强流通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建设与数字化转型等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建国 周露昭
本文利用1992~2006年中国省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国际R&D通过进口贸易对中国省区的技术溢出效果,结果表明:国际R&D通过进口贸易对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影响,国际贸易技术外溢主要是通过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而实现的,但是对技术效率的改进作用相对较小。研究结果同时显示:国际R&D通过进口贸易产生的技术溢出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进口贸易溢出效应呈现中、西部强而东部相对较弱的特点。经验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吸收能力因素显著影响了国外研发的技术外溢,而国内研发投入对中国技术效率的提高却起了相反的作用,因此,提高国内研发投入效率、加强人力资本培训将是近期中国政府一个基本的政策导向。
关键词:
进口贸易 吸收能力 技术溢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屈韬
本文采用地区细分的贸易和投资数据,从技术引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两大路径研究"新三角贸易"模式下知识外溢对本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吸收能力是影响本土创新的关键因素;产业关联度低是制约高技术领域FDI知识溢出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新三角贸易 知识溢出 吸收能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振国 何敏蓉 李东坤
本文研究了以进口贸易为传导机制的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伙伴国溢出的研发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具体促进程度受到中国人力资本和贸易开放程度等吸收能力因素的制约。在此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林润辉 王伦
探究基于探索式创新的知识整合能力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内外部机制角度解释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开放度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011—2019年中国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457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发现,创造型知识整合能力对突破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混合型知识整合能力;吸收能力与创新开放度均对混合型知识整合能力与突破式创新间的积极影响产生正向调节作用,但二者并未在创造型知识整合能力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为企业通过跨领域、跨行业技术融合提升的突破式创新提供思路,同时为企业从内部提升动态能力与从外部加强跨组织协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唐保庆
本文从贸易结构、吸收能力以及吸收能力与各类R&D的协同效应等角度扩展了CH模型,并以APEC17个成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国内R&D投入、国际R&D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1)国内R&D投入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根本源泉,发展中国家(地区)的低R&D投入未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但低国内R&D投入与人力资本吸收能力的协同效应却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2)货物贸易进口未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货物贸易与人力资本吸收能力的协同效应也未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3)服务贸易进口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且与人力资本吸收能力的协同效应也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增耀
国际直接投资可在东道国产生溢出效应,包括行业内的竞争、示范效应,行业间的产业关联效应,以及人才流动效益。这些效应对东道国企业技术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即选择、获取、吸收学习和改进国外技术,经过模仿、跟随进而达到创新或超越。然而,溢出效应不会自动产生,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道国企业的吸收能力。吸收能力又受企业自身的技术基础、学习、研发和行业内外资企业间能力差距的影响。在市场换技术的行业或地区,如果内资企业学习和研发强度大,行业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适中,外资的溢出效应就可能大,在此状态下,内资企业就可基于溢出效应和吸收能力加速其技术发展,反之,就会形成技术依赖甚至被逐出市场。汽车行业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何雄浪 张泽义
本文通过构建开放经济的三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基于本国技术进步不仅取决于本国资本和技术还取决于外国研发投入的假定,推导出经济均衡增长路径并以此构建计量模型,分别从全国和地区层面检验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以及技术吸收能力对溢出效应的影响,同时从时间维度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的方法对溢出效应进行再检验。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进口贸易总体上对经济增长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二者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国内研发投入不利于技术溢出,而对外开放对溢出产生积极影响。从地区来看,东、中、西部都存在技术溢出效应,且东部效应大于中、西部;研发投入对东部的技术溢出起积极作用,而中、西部正向影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靳娜 傅强
FDI的技术溢出不是自发产生的,溢出效应受到东道国国内的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其中两个重要因素是东道国的吸收能力和贸易政策。本文利用工业部门2005—2008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FDI溢出效应。在考虑了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中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情况下,检验了FDI横向溢出和纵向溢出,分析了吸收能力和贸易政策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我国的横向溢出和后向溢出不显著,前向溢出显著;吸收能力和贸易政策对外商在华投资的溢出效应产生不利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