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82)
- 2023(9901)
- 2022(8308)
- 2021(7828)
- 2020(6530)
- 2019(14751)
- 2018(14410)
- 2017(26761)
- 2016(13672)
- 2015(15603)
- 2014(14651)
- 2013(14801)
- 2012(14025)
- 2011(12969)
- 2010(12898)
- 2009(11765)
- 2008(11339)
- 2007(10007)
- 2006(8838)
- 2005(8092)
- 学科
- 济(64888)
- 经济(64840)
- 业(43098)
- 管理(41543)
- 企(35909)
- 企业(35909)
- 方法(26415)
- 数学(22385)
- 数学方法(22267)
- 技术(21469)
- 中国(20845)
- 贸(19192)
- 贸易(19182)
- 易(18887)
- 农(15827)
- 业经(15041)
- 技术管理(14248)
- 出(13651)
- 财(13437)
- 产业(12311)
- 地方(11575)
- 制(11365)
- 融(11154)
- 金融(11154)
- 农业(10564)
- 银(10537)
- 银行(10525)
- 行(10297)
- 学(10071)
- 口(9419)
- 机构
- 大学(199485)
- 学院(197514)
- 济(99410)
- 经济(98077)
- 管理(79543)
- 研究(72539)
- 理学(68203)
- 理学院(67547)
- 管理学(66964)
- 管理学院(66560)
- 中国(56349)
- 京(42297)
- 财(40960)
- 科学(37827)
- 所(34775)
- 财经(32739)
- 经济学(32593)
- 中心(31912)
- 研究所(31460)
- 经(30160)
- 经济学院(29506)
- 江(27864)
- 北京(27397)
- 院(25827)
- 农(24856)
- 财经大学(24577)
- 范(24367)
- 师范(24199)
- 业大(23308)
- 商学(22602)
- 基金
- 项目(131155)
- 科学(106720)
- 研究(101353)
- 基金(98119)
- 家(84680)
- 国家(84097)
- 科学基金(73081)
- 社会(69169)
- 社会科(66179)
- 社会科学(66168)
- 基金项目(51133)
- 省(48511)
- 教育(45144)
- 自然(42545)
- 自然科(41702)
- 自然科学(41695)
- 自然科学基金(41077)
- 划(40954)
- 资助(38971)
- 编号(38504)
- 创(34090)
- 成果(31194)
- 创新(30972)
- 国家社会(30930)
- 部(30914)
- 发(30146)
- 重点(29465)
- 中国(27494)
- 教育部(27427)
- 课题(26763)
共检索到308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升国
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一个考虑国际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进口和出口4种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模型,分析4种不同渠道国际知识溢出对1995~201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实证分析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与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有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内科研创新资金投入、科研创新人员投入、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有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升国
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一个考虑国际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进口和出口4种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模型,分析4种不同渠道国际知识溢出对1995201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实证分析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与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有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内科研创新资金投入、科研创新人员投入、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有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灿 曾刚
笔者利用2000年~2011年中国省域单元高技术产业分行业面板数据,基于外部性思想理论,同时考虑地区间空间相关性,构建空间滞后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专业化、多样化、竞争程度及省区间溢出效应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各行业创新过程中资本的贡献弹性都显著为正,劳动的贡献比资本小;知识的专业化溢出对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创新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多样化溢出的影响在行业间有所不同,而企业竞争程度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知识溢出 创新 高技术产业 中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云 赵富森
国际技术溢出效应一直被视为是东道国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而从中观角度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吸收能力能否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文章从高技术产业整体和异质性分行业视角出发,对国际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对自主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从高技术产业异质性分行业的研究结果来看,外商R&D溢出效应能够明显促进创新成果的产出,引入吸收能力后,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对异质性分行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并不一致,其中部分行业的吸收能力尚未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而另一部分行业的吸收能力已经能够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文章的研究对高技术产业整体及其分行业的发展如何由"引进―模仿"模式转变为"引进―吸收―再创新"模式具有积极的探索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云 赵富森
国际技术溢出效应一直被视为是东道国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而从中观角度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吸收能力能否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文章从高技术产业整体和异质性分行业视角出发,对国际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对自主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从高技术产业异质性分行业的研究结果来看,外商R&D溢出效应能够明显促进创新成果的产出,引入吸收能力后,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对异质性分行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并不一致,其中部分行业的吸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庆潇 杨晨 李鹏
本文基于2002—2011年高技术产业的地区面板数据,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展开经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全国来看,高技术产业的多样化溢出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而专业化溢出的作用并不明显。从不同地区的角度来看,实证结果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的知识多样化溢出能够有效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中部地区的知识专业化溢出却阻碍了创新效率的提高;而西部地区知识专业化溢出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守华 姜宁 吴贵生
文章运用1997-2006年面板数据,以新增长理论的内生创新努力(R&D活动)为基准,实证分析本土技术溢出与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从中发现:在本土技术溢出中,大学等科研机构对产业创新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产业空间集聚的溢出效应呈不稳定性特征;在国际技术溢出渠道中,出口学习对创新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外资R&D活动的溢出效应不明显。进一步考察国际技术溢出效果与开放程度、开放模式关系后发现:就开放程度来看,国际技术溢出效果随开放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就开放模式来看,外资R&D主导型模式的溢出效果不明显,出口导向型模式的溢出效果较明显,而双重推进型———"引进来、走出去"模式的溢出效果...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永军 邱兆林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有重要推动作用,FDI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区别。采用2005—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1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FDI和自主研发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但对内资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的溢出效应不显著;政府研发支出和企业研发支出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影响都不显著,研发资本支出的利用效率较低。提高内资企业研发资本利用效率和研发人员素质有利于增强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沙文兵 孙君
本文利用1995—2008年高技术产业1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FDI知识溢出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企业R&D活动对中国高技术产业产生了一定的知识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FDI知识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中等外资开放程度的行业中,外资开放程度较低或过高的行业,由于内外资企业之间经济联系较少或技术差距悬殊,并没有产生显著的FDI知识溢出效应。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姜晓丽
从知识的视角介绍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过程中知识资源整合的知识基础,在融入高技术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动态特点基础上对包括知识的获取与创造、知识的转移与扩散、知识的共享与管理、知识的整合与评估在内的知识资源整合的四阶段构成要素以及构成要素的运行方式进行详细阐述。最后指出:高技术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的知识资源整合过程以及阶段性有效运行是高技术产业集群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动力和工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玮 刘栋
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1996—2007年间外资技术来源的渠道与用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的高技术产业整体、内资的创新效率及拆分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技术来源渠道短期溢出主要作用于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率变化分解出的技术进步,对内资的影响长期逐渐显现。外资主要通过设置本土化的研发机构实现其对高技术产业的短期技术溢出,且其正向效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甚至转为负向,FDI购买国内企业技术对技术进步的长期正向效应显著。加入国别属性后,短期内FDI分别通过设立R&D研发机构和购买国内技术产生对内资部门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正向和负向溢出,长期则依靠国内技术购买和国外技术引进实现对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的正向溢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邓路
本文通过高技术产业1999-2007年15个三位码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该产业FDI进入对不同三位码行业内资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产生了异质性溢出效应,行业特征的差异性是造成这种异质性溢出效应的主要原因。与外资企业生产率差距较小、R&D强度差距较大,具有较强消化吸收能力且规模较大的内资企业相应行业中,FDI进入对其自主技术创新效率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同时,行业出口导向型程度及行业集中度的上升,有助于内资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更好地吸纳FDI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姚丽 谷国锋
本文基于2001—2011年中国31省区面板数据,运用ESDA分析工具研究了各省区人均高技术产业产值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表征区域高技术产业水平的HTI在全域范围内具有正的空间自相关性,表明高技术产业局域性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进一步考察了区域技术创新等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影响要素,劳动力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大于资金投入要素。另外实证分析也表明空间溢出效应会随地区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魏新颖 王宏伟 徐海龙
文章基于2000-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空间关联及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从全局来看,中国各省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的空间关联且关联程度呈上升态势;从局部来看,东部地区省份表现为"高-高"型正相关,西部地区省份表现为"低-低"型正相关,这种状况随时间推移没有本质改变。(2)本省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及其他省份的技术溢出对本省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有积极影响,且其他省份的技术溢出效应超过了本省份技术创新的作用。(3)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下人力资本权重矩阵的溢出效应最大,这印证了人力资本是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溢出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 空间关联 技术溢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玉明 聂艳华 李凯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以高技术产业为例,对三种类型的知识溢出对中国省际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空间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31个省际区域的创新活动存在空间依赖性,高技术产业的专业化、多样化,省际区域的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依赖性要求各省际区域在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知识溢出的地理特性,加强区域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FDI溢出效应、创新活动与技术进步——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
FDI知识溢出、自主R&D投入与内资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
技术差距、FDI知识溢出与内资企业创新能力——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检验
知识员工流动、技术溢出与高技术产业聚集
创新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高校与高技术产业对比研究
两个维度下的知识溢出对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异质性人力资本、空间溢出与高技术产业创新
基于知识溢出的我国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FDI双重溢出效应对创新追赶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