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57)
2023(8340)
2022(6809)
2021(6554)
2020(5446)
2019(12690)
2018(12367)
2017(23375)
2016(12013)
2015(13609)
2014(13048)
2013(12791)
2012(11899)
2011(10791)
2010(10944)
2009(10606)
2008(9693)
2007(8185)
2006(7639)
2005(7383)
作者
(30302)
(25092)
(24812)
(24078)
(16104)
(11917)
(11507)
(9815)
(9497)
(8755)
(8664)
(8400)
(8238)
(8010)
(7975)
(7871)
(7324)
(7276)
(7219)
(6554)
(6450)
(6009)
(5819)
(5795)
(5753)
(5669)
(5567)
(5176)
(5034)
(4998)
学科
(49121)
经济(49056)
管理(29946)
(29526)
(28131)
金融(28131)
(25426)
银行(25426)
中国(24893)
(24772)
(24502)
企业(24502)
方法(19341)
(17373)
数学(17305)
数学方法(17222)
(16196)
(14158)
贸易(14144)
(13992)
(11895)
(11541)
中国金融(11350)
业经(11225)
体制(10190)
地方(9144)
(9133)
财务(9118)
财务管理(9091)
企业财务(8751)
机构
大学(161004)
学院(157533)
(81455)
经济(80146)
研究(62538)
中国(58996)
管理(56881)
理学(47256)
理学院(46766)
管理学(46391)
管理学院(46076)
(41044)
(35047)
财经(31388)
科学(30290)
(30199)
中心(29924)
(28991)
经济学(28292)
研究所(27021)
经济学院(25497)
财经大学(23867)
北京(23522)
(23069)
金融(22695)
(22369)
(21873)
(21866)
银行(20934)
人民(20530)
基金
项目(97953)
科学(78340)
研究(76994)
基金(74271)
(63895)
国家(63419)
科学基金(53906)
社会(52245)
社会科(49919)
社会科学(49911)
基金项目(37707)
教育(34602)
(32876)
资助(30922)
自然(30475)
自然科(29813)
自然科学(29807)
编号(29376)
自然科学基金(29340)
(29150)
成果(25721)
(24452)
国家社会(23840)
中国(23760)
重点(22652)
(21939)
教育部(21882)
(21552)
(20958)
课题(20852)
期刊
(87119)
经济(87119)
研究(60015)
(37339)
金融(37339)
中国(36740)
(31171)
管理(22307)
科学(18951)
学报(18506)
(18220)
教育(17423)
财经(16579)
经济研究(16066)
大学(15548)
国际(14976)
(14393)
学学(14331)
(14185)
世界(11889)
问题(11679)
农业(11583)
技术(11544)
业经(10314)
理论(8403)
(7359)
实践(7064)
(7064)
技术经济(6920)
改革(6859)
共检索到267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田野  向孟毅  
美国式"规则监管"基于法条主义,标准化与僵化同在,英国式"原则监管"以风险和结果为中心,灵活性与复杂性并存,两种监管模式内涵交叠且优势互补。当前中国实行政府行政主导的金融监管体制,"原则监管"与"规则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符合中国金融监管框架改革的实际需求;应从防止原则监管的不确定性风险、推动监管的"去中心化"、实行区分原则、合理界定原则与规则的适用范围、严禁原则越过成文法直接作为惩罚依据等五个方面化解"规则监管"与"原则监管"间的冲突,促进二者在中国监管框架中的宏观制度平衡;并通过加紧制定金控公司立法、修改《证券法》等金融行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规则体系,为监管框架改革提供微观制度保障。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尹继志  
自2007以来,英国出台了多项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一方面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另一方面致力于构建保障金融体系长期稳定的机制。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金融监管权力重新回到英格兰银行手中,在英格兰银行内部设立金融政策委员会,并设立审慎监管局和金融行为局,分别负责宏观审慎管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监管以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英国新的金融监管体制的有效性尚需进一步观察,但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提高中央银行监管权限和地位、强化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理念,值得我国在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中关注与借鉴。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巴曙松  沈长征  
从金融监管改革历史看,虽然各国金融监管在不断完善与发展,但总体而言,金融监管改革都是程度不同的危机推动与问题导向,以事后的完善为主,缺乏前瞻性。本文在总结国际金融监管变化以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目前中国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并从改革目标与推进思路两个方面提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框架以及若干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Macro-prudential)的理念受到空前重视。实际上,从金融监管诞生伊始,着眼于宏观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和侧重单体机构个体风险的微观审慎监管从来都是有效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危机前长期的金融繁荣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宏观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课题组  李扬  胡滨  
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人们对当前的金融监管体系的批评之势愈发强烈。为应对这些质疑,西方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完善和健全金融监管制度,以此维护岌岌可危的金融市场。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的出台给了我们可供比较和借鉴的素材。我们认为,经过金融危机的检验,中国应当继续坚持已有的监管理念和目标,并在监管的核心、基础、保障、重心、趋势、热点等方面加以完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巴曙松  吴博  
针对金融危机中暴露的监管缺陷,美国正在进行"大萧条"以来最为全面的金融监管改革。本文在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框架下介绍了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围绕改革的主要争论,并对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趋势进行总结比较,认为美国这次金融监管改革将从监管标准、方法、模式和理念等方面重构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利于形成更加稳定有序的金融市场新秩序,防范金融危机重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国刚  
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应特别重视解决好监管重心的转变,即按照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从以机构监管为主转变为以功能监管为主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应"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必须通过改革保障金融安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谢平  杨硕  
我国已经形成了各种跨市场、跨机构和跨产品的金融交叉业务模式,金融体系愈加复杂,相继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本文以当前金融体系和监管中存在的十二个热点问题为主线,分析了当前金融监管的争议和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厘清了当前金融监管存在的目标,并在总结评价当前热议金融监管模式基础上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本文核心观点为,在中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银行是核心,也是金融监管的重点。国内外监管经验也表明并不存在最优金融监管范式,每种金融监管模式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监管也并非越统一越好,也不是越分散越好,关键要厘清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晓求  
一国金融监管架构和监管重点,与该国金融结构和金融风险的特性有密切关系。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逻辑是,金融结构渐进式、趋势性调整和由此引起的金融风险变化。当前,中国金融结构变化导致金融风险的来源发生重大变化,金融风险的性质和结构亦由此发生重要变化。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要点是:监管模式上,实现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和功能上的一致;监管架构上,在功能调整后的央行和赋予微观审慎监管功能的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双峰"形态的监管架构;监管重点从资本监管逐渐调整为资本监管与透明度监管并重;监管方式从传统监管逐步过渡到智能监管与传统监管相结合并渐进至以智能监管为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晓求  
一国金融监管架构和监管重点,与该国金融结构和金融风险的特性有密切关系。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逻辑是,金融结构渐进式、趋势性调整和由此引起的金融风险变化。当前,中国金融结构变化导致金融风险的来源发生重大变化,金融风险的性质和结构亦由此发生重要变化。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要点是:监管模式上,实现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和功能上的一致;监管架构上,在功能调整后的央行和赋予微观审慎监管功能的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双峰"形态的监管架构;监管重点从资本监管逐渐调整为资本监管与透明度监管并重;监管方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谢平  杨硕  
我国已经形成了各种跨市场、跨机构和跨产品的金融交叉业务模式,金融体系愈加复杂,相继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本文以当前金融体系和监管中存在的十二个热点问题为主线,分析了当前金融监管的争议和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厘清了当前金融监管存在的目标,并在总结评价当前热议金融监管模式基础上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本文核心观点为,在中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银行是核心,也是金融监管的重点。国内外监管经验也表明并不存在最优金融监管范式,每种金融监管模式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监管也并非越统一越好,也不是越分散越好,关键要厘清监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对于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是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步骤之一。《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3)》以“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理论逻辑、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为主报告,认为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健全金融风险处置和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机制,是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重点之一。回顾2022年,我国银行业监管工作、证券业监管改革、保险业监管工作、信托业监管工作和外汇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化险、改革、发展三大任务,在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苗永旺  王亮亮  
本文认为现有国际金融监管框架存在着金融监管全球化趋势与金融监管国别化的矛盾、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缺位和错位,以及国际金融监管框架主体的国家地位不对等三个主要不足之处。结合现有国际金融监管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其改革的方向和策略。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边卫红  韦艳华  齐树天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全球金融市场结构性变化,面对过度的金融创新,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没有顺应市场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监管当局受到了来自各方的严厉批评和质疑。而历史上每次危机的发生同时也是新机会的开始,美国次贷危机中监管当局不断反思本国金融监管以及协调体制的不足,加快了金融监管改革的步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