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50)
- 2023(14519)
- 2022(12377)
- 2021(11398)
- 2020(9549)
- 2019(22077)
- 2018(21959)
- 2017(41679)
- 2016(22779)
- 2015(25396)
- 2014(25539)
- 2013(25201)
- 2012(23859)
- 2011(21665)
- 2010(22081)
- 2009(20511)
- 2008(20685)
- 2007(18569)
- 2006(16669)
- 2005(15498)
- 学科
- 济(96214)
- 经济(96098)
- 管理(59596)
- 业(58542)
- 企(45788)
- 企业(45788)
- 方法(37725)
- 数学(32852)
- 数学方法(32587)
- 中国(29360)
- 制(27247)
- 农(27220)
- 银(26654)
- 银行(26508)
- 行(25129)
- 地方(24740)
- 财(24330)
- 业经(22098)
- 融(22022)
- 金融(22020)
- 贸(20314)
- 贸易(20300)
- 易(19685)
- 学(19138)
- 农业(18316)
- 体(16036)
- 度(15024)
- 制度(15016)
- 环境(14513)
- 技术(13954)
- 机构
- 大学(323743)
- 学院(323418)
- 济(136389)
- 经济(133507)
- 研究(119784)
- 管理(118428)
- 理学(99877)
- 理学院(98626)
- 管理学(97082)
- 中国(97055)
- 管理学院(96458)
- 科学(73453)
- 京(70453)
- 农(65589)
- 财(65506)
- 所(63218)
- 研究所(57186)
- 中心(55097)
- 农业(51877)
- 江(51486)
- 业大(50988)
- 财经(50175)
- 经(45495)
- 北京(45187)
- 范(42959)
- 院(42418)
- 师范(42394)
- 经济学(41939)
- 州(41139)
- 省(38746)
- 基金
- 项目(207834)
- 科学(161131)
- 研究(148504)
- 基金(148304)
- 家(131589)
- 国家(130418)
- 科学基金(109140)
- 社会(93502)
- 社会科(88644)
- 社会科学(88616)
- 省(82085)
- 基金项目(78606)
- 自然(70522)
- 划(69924)
- 自然科(68852)
- 自然科学(68828)
- 教育(67763)
- 自然科学基金(67593)
- 资助(60262)
- 编号(59438)
- 发(49874)
- 成果(49025)
- 重点(47751)
- 部(45688)
- 创(43298)
- 课题(42355)
- 创新(40602)
- 科研(40236)
- 计划(39212)
- 发展(39143)
- 期刊
- 济(156335)
- 经济(156335)
- 研究(102481)
- 中国(72087)
- 农(60188)
- 学报(56028)
- 财(50482)
- 科学(49294)
- 融(47162)
- 金融(47162)
- 管理(42910)
- 大学(41143)
- 农业(39141)
- 学学(38830)
- 教育(35874)
- 技术(26289)
- 业经(25927)
- 经济研究(25442)
- 财经(25175)
- 经(21567)
- 业(21481)
- 问题(21011)
- 贸(18308)
- 国际(17993)
- 理论(15956)
- 版(15801)
- 技术经济(15778)
- 商业(15632)
- 世界(15368)
- 科技(14736)
共检索到514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徐静 姚奕
2010年11月召开的G20峰会审议通过了Basel III改革议案,新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更高的监管新标准,有助于提升银行系统稳健性,同时也给银行带来较大的资本压力,进而影响银行的业绩。本文在综述巴塞尔III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国内银行业实施巴塞尔III的优势和劣势,建议银行持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深化新资本协议应用范围,结合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有效评估各类业务综合成本收益率,合理开展资产配置和差异化业务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提高银行开展业务的主动性和议价能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双宁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在三方面改革中的长足进步,简要介绍了中国银行业的监管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过程,以及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开放状况,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银行业 监管 银行对外开放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贺敬芝
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一方面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另一方面针对原有监管体制中的漏洞推行了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改变了过去长期实行的"双层多头"金融监管体制,出台了《多德-弗兰克法案》,提高了监管标准,以增强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美国银行业也因此持续推进了经营结构的优化调整,逐步适应了危机后的监管环境,近期整体上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银行业 流动性风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梅良勇 刘勇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与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美国政府开始对监管政策的漏洞进行反思,2010年7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自经济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的金融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个人消费者保护法案》。美国推动金融监管新措施的原因及其主要内容有哪些?这些新的监管政策将对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以及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兆星
伴随金融危机而来的是新一轮金融监管力度的加大,中国银行业监管当局深入参与了巴塞尔委员会主导的本轮银行监管制度改革。本文认为,国际银行监管改革主要呈现出四方面趋势:微观监管与宏观审慎统筹兼顾、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同等重要、银行监管的"质"与"量"同步提升、银行内部约束与外部监管有机结合。中国银行业监管当局和银行业应密切关注国际银行监管改革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调整监管政策和经营模式,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和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峰
次贷危机发生前,许多西方国家以美国为风向标,纷纷放松金融监管。在"最少的监管是最好的监管"的自由市场经济思想指导下,国际金融市场创新日益加快,金融产品日益复杂。但由于对复杂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的监管远远落后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佩珈
从逆周期、宏观审慎角度加强监管是危机后的共识。监管改革使全球银行业将面临资本充足率下降、融资需求巨大,融资成本被推高的难题。从中长期来看,银行还将面临贷款增长疲软的境况,中间业务将是未来盈利关键,业务模式将回归简单化和本土化等。然而,巴塞尔Ⅲ没有触及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制度性原因,即以美元货币为主导的货币体制引发的经济失衡,没有解决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之间的监管协调问题,对于跨境金融监管合作和混业监管问题也还没有提出有效的措施。为应对改革对银行业产生的长期结构性影响,中国政府可考虑创新融资方式,建立资本保险机制、允许资产证券化等举措,为中国银行业资本募集创造良好的条件,中国银行业则须从成本缩减、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凯风
作为金融监管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银行业监管体制的改革有着提高监管工作效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与国际体制接轨等较实际的作用。本文将先对2003年银行业监管改革的一些较根本的动因进行回顾,然后依据这些动因,对此次银行业监管改革的成效与不足进行适当的分析。
关键词:
银行业监管 改革 动因 成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彬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银行业发展迅速,机构跨国化,业务多样化以及创新工具不断涌现,金融危机频发,急需一个有效的国际统一监管体系。巴塞尔委员会自1975年成立以来,对国际银行统一监管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就巴塞尔协议这35年以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并试图找出新协议的缺陷和仍需继续改进的地方,提出进一步完善的重点。
关键词:
国际银行监管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风险管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兆星
深化改革强化监管防范风险——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王兆星1996年中国成功地实现了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取得这一举世瞩目成就的一个不可忽视因素是:中国银行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中国要真正实现和保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翟金林 周强
1988年的《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及1999年的《新的资本充足比率框架》等后续文件是国际银行业监管史上划时代的纲领性文件,它推动了风险监管的规范和统一,并成为国际银行业监管信用风险的指导蓝本和实践框架。对这一框架的分析研究既是把握信用风险监管最新趋势的基础,也是指导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监管实践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巴塞尔协议》及后续文件关于银行业信用风险的监管演变分析,探讨银行信用风险及其风险暴露的计量、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的标准要求及资本充足率的计算等,为防范银行业信用风险进行技术及理论上的铺垫。
关键词:
银行监管 信用风险 风险暴露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卫东 熊启跃
总结过去十年的发展经验,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国金融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维持快速发展,我国监管制度也有了长足进步。总结过去十年的发展经验,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国金融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
银行业监管 国际银行业 金融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尚福林
2003年4月28日正式成立银监会,是我国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银行业监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十余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银监会始终坚持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监管导向,认真履行为民监管职责,持续加强科学审慎监管,不断推进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事业迈上新台阶。我国银行业监管取得的主要进展自成立以来,银监会紧密围绕"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琦
浅析美国银行业监管体制的发展变迁中央财经大学黄琦美国对银行业的监管一直是以立法为基础,其目的在于防范银行作业风险,保障存款人利益,维持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并配合货币政策的贯彻执行。100多年来,美国的银行监管体制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松散到完整,进而走...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汪杰东
本文研究了国际、国内关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标准和监管要求,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为了增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有效促进中国商业银行健康发展,中国监管机构应结合国际准则和国内实际情况,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新模式。中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应建立国际监管机构改革动向和国内监管要求的跟踪及应对机制,强化风险约束和资本约束的经营理念,优化资本结构,加强金融创新业务管理,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水平,全面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