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00)
2023(16141)
2022(13864)
2021(13045)
2020(10647)
2019(24902)
2018(24603)
2017(47035)
2016(25352)
2015(28722)
2014(28503)
2013(28348)
2012(26583)
2011(24335)
2010(24348)
2009(22179)
2008(21461)
2007(18630)
2006(16629)
2005(15130)
作者
(73374)
(61009)
(60682)
(57331)
(39012)
(29180)
(27556)
(23897)
(23237)
(21666)
(20690)
(20653)
(19469)
(19266)
(18772)
(18738)
(18085)
(17706)
(17485)
(17322)
(15284)
(14959)
(14546)
(13770)
(13681)
(13594)
(13453)
(13360)
(12299)
(12110)
学科
(111376)
经济(111264)
管理(68030)
(66560)
(52113)
企业(52113)
方法(45822)
数学(39554)
数学方法(39181)
中国(33841)
(30294)
地方(27309)
业经(24639)
(24357)
(23410)
贸易(23393)
(22735)
(21741)
农业(20684)
(19106)
(18318)
金融(18315)
(17846)
银行(17807)
环境(17491)
(17248)
(17118)
技术(16719)
理论(16148)
(16049)
机构
大学(364402)
学院(361069)
(153879)
经济(150820)
管理(141168)
研究(131351)
理学(121373)
理学院(119945)
管理学(118120)
管理学院(117468)
中国(99709)
(79989)
科学(78691)
(67551)
(66345)
研究所(60480)
(58163)
中心(58135)
财经(53941)
北京(51789)
业大(51605)
(51521)
(49683)
(49290)
师范(49265)
(47427)
经济学(46819)
农业(45279)
(42480)
经济学院(42180)
基金
项目(244355)
科学(192858)
研究(181060)
基金(178200)
(155601)
国家(154336)
科学基金(131805)
社会(115348)
社会科(109337)
社会科学(109310)
基金项目(93922)
(92082)
自然(83819)
自然科(81903)
教育(81894)
自然科学(81884)
自然科学基金(80425)
(78831)
资助(73783)
编号(73021)
成果(59968)
(55837)
(54990)
重点(54853)
课题(50578)
(50453)
国家社会(48200)
教育部(47272)
创新(47121)
科研(46058)
期刊
(171389)
经济(171389)
研究(113580)
中国(73025)
学报(55258)
(53726)
管理(52692)
科学(52628)
(47432)
教育(42350)
大学(42101)
学学(39185)
农业(38179)
(34194)
金融(34194)
技术(30711)
经济研究(28207)
业经(27169)
财经(26003)
问题(22545)
(22349)
图书(20781)
(20755)
(20056)
国际(19004)
世界(18566)
技术经济(17845)
理论(17485)
科技(17149)
现代(16301)
共检索到548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丰龙  徐康宁  
本文利用2002-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国际生产网络视角分析了中国地区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文章借助投入产出表测算了各省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并以此作为衡量各省融入国际生产网络的程度。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就全国整体而言,融入国际生产网络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分区域估计结果表明,国际生产网络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呈现出依次减弱的趋势。我们认为国际生产网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分工和集聚这两种作用机制实现的。由于具备自我强化机制,使得因分工和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容易发挥累积效应,而这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出现"马太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君洁  
本文利用人类发展指数(HDI)来衡量我国人类发展状况,用经验研究的方法判断现行的财政支出分权的后果是否与人类发展这一目标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分权促进了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提高,不仅如此,经济、教育和健康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不过,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进行的分组研究结果显示,财政支出分权无一例外地促进了各地区经济增长,但在教育和健康方面,财政支出分权的效果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要大于在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潘照东  
(一)滞后与差距扩大:面临的突出问题民族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沿海先进地区相比,发展速度明显滞后,发展水平的差距迅速扩大。这已经成为分析90年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能不严肃对待、慎重决策的重大问题。 (一)发展滞后的严重性。我国的贫困地区已集中到民族地区。1985年,在国家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水映  李强谊  肖攀  
文章采用了Dagum基尼系数与非参数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中国1997—2013年耕地生产率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其演变态势,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耕地生产率发展水平在地区分布上呈现明显的非均衡特征,并且地区差异呈增大趋势;利用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方法对中国耕地生产率发展水平进行了地区分解,结果显示地区间差距对地区差异贡献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演变态势,地区内差距贡献率变化几乎不明显,而超变密度贡献率则呈先上升、后下降演变态势。核密度估计表明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耕地生产率发展水平呈现出不同的演变态势,总体呈扩大态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建伟  
本文从社会资本视角审视影响中国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界定和细化了"社会网络资本"的理论概念,构建包含社会网络资本人口、交通设施、网络用户流量和传统经济要素的回归检验和因子分析模型。检验结果发现社会网络资本与生产要素共同决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净移民水平、社会网络基础设施和流量,特别是包含新技术的社会联络方式和信息流是重要的解释变量。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大力培育社会网络资本及其相关的基础设施,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和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贺灿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谋划布局并推动实施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中国的区域格局和城市发展正在迈向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为了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我们在《中国工业经济》高端前沿论坛(2017·夏季)暨“区域发展与城市化”研讨会嘉宾演讲的基础上,策划了本组笔谈。我们邀请5位知名学者探讨区域协调发展趋势、雄安新区、东北振兴和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发展问题,为区域协调与区域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吕惠明  赵丙奇  
本文在对1997~2010年期间我国海洋农业发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对我国海洋农业的发展阶段和地区进行分类,同时采取集中度研究我国海洋农业的地区差距。结果表明,我国海洋农业总体上处于稳步发展阶段,但由于海洋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海洋农业所占比重越来越低。我国海洋农业发展从时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起步阶段、调整阶段和稳步发展阶段。从空间上看,我国海洋农业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海洋农业发达地区,包括山东、辽宁、福建、浙江、广东省;第二类是海洋农业发展中等地区,包括江苏、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类是海洋农业欠发达地区,包括上海和天津市、河北省。从总体上看,我国海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立军  
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十分显著的国家,而且也是社会发展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本文运用SAS统计软件中的聚类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差距、社会发展差距综合分析了区域发展差距。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闫超栋  马静  
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002013年的相关数据,采用Moran's I指数、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法,对中国信息化发展的空间不平衡性、地区差距及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中国信息化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信息化水平最高,西南和西北地区相对落后;样本考察期内我国信息化发展指数的地区差距呈上下波动的不稳定态势,但总体上趋于下降。互联网与移动电话普及率的地区差距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总体差距逐年缩小。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地区内差距相对稳定,超变密度贡献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毅夫  刘培林  
本文认为 ,当前中国大陆各省区市之间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 ,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下形成的生产要素存量配置结构 ,与许多省区市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相违背 ,从而导致大量的赶超企业缺乏自生能力。基于各省区市的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与我们的假说相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闫超栋  马静  
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00~2013年的相关数据,采用Moran's I指数、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法,对中国信息化发展的空间不平衡性、地区差距及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中国信息化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信息化水平最高,西南和西北地区相对落后;样本考察期内我国信息化发展指数的地区差距呈上下波动的不稳定态势,但总体上趋于下降。互联网与移动电话普及率的地区差距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总体差距逐年缩小。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地区内差距相对稳定,超变密度贡献不断增大;Kernel密度估计显示,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两极(多极)分化现象明显减弱,整体分布渐趋缓和,发展成效显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馨之  何江  
近年来,空间思维和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考察了1990~2004年中国341个区域单位人均GDP增长速度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揭示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发展差距的演变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必须强调空间因素的重要性,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深化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研究,而且可以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政策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蕾  王怀明  杨向阳  
本文在扩展农业部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农业生产率指数和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农村发展指标,以此来衡量农村发展水平及其变化状况。为了考察中国农村发展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我们采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的不同方法对其收敛性进行了严格的计量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考虑了时间和省份特殊效应、序列相关等因素的影响后,中国各省农村发展差距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内部差距均存在条件性β收敛。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黄君洁  
目前,人类发展的概念正逐步取代了等同于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现有的公共支出水平,尤其是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的公共支出是否有效地促进中国人类发展水平,以及地区间公共支出水平的差异是否会对各地的人类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成为我们需要解答的问题。本文研究表明,虽然就全国范围看,各类公共支出促进了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及各分项指数的提高,但是,按经济发展水平分组的研究却显示,只有人均基建支出无一例外显著地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其余指标表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