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24)
2023(18357)
2022(15744)
2021(14726)
2020(12403)
2019(28476)
2018(27814)
2017(52973)
2016(28779)
2015(32242)
2014(31605)
2013(31100)
2012(28405)
2011(25475)
2010(25005)
2009(22899)
2008(21884)
2007(18619)
2006(15981)
2005(13746)
作者
(82367)
(68812)
(68049)
(64775)
(43489)
(32854)
(30887)
(27054)
(26096)
(23939)
(23222)
(23133)
(21544)
(21497)
(21226)
(20858)
(20544)
(20432)
(19647)
(19543)
(16984)
(16675)
(16543)
(15532)
(15447)
(15138)
(14920)
(14870)
(13762)
(13509)
学科
(113658)
经济(113531)
管理(78983)
(76250)
(60890)
企业(60890)
方法(55044)
数学(48545)
数学方法(47961)
中国(31857)
(31090)
(28028)
业经(24862)
(24066)
贸易(24057)
(23776)
(23481)
农业(21198)
地方(20168)
(18980)
环境(17866)
技术(17725)
(17323)
(17304)
财务(17251)
财务管理(17220)
理论(17215)
(17142)
金融(17140)
(16781)
机构
大学(404129)
学院(400335)
(166205)
经济(163132)
管理(158485)
理学(138830)
研究(138408)
理学院(137329)
管理学(134818)
管理学院(134130)
中国(102985)
科学(86336)
(85753)
(71262)
(69925)
(69092)
业大(63880)
研究所(63874)
中心(62360)
财经(58862)
农业(55412)
(54225)
(54116)
北京(53835)
经济学(51005)
(50804)
(50319)
师范(50205)
经济学院(46167)
财经大学(44352)
基金
项目(286054)
科学(224615)
基金(210053)
研究(203031)
(186291)
国家(184825)
科学基金(157788)
社会(129874)
社会科(123237)
社会科学(123205)
基金项目(110883)
(108527)
自然(104193)
自然科(101867)
自然科学(101836)
自然科学基金(99997)
(93234)
教育(92513)
资助(86912)
编号(80370)
重点(64262)
成果(63506)
(63304)
(60500)
(59415)
创新(55590)
科研(55431)
国家社会(54890)
课题(54641)
教育部(54041)
期刊
(168338)
经济(168338)
研究(113104)
中国(71482)
学报(69183)
(62404)
科学(61702)
管理(56008)
大学(52105)
(51835)
学学(49344)
农业(43800)
教育(38214)
技术(33242)
(30812)
金融(30812)
经济研究(28765)
财经(27913)
业经(26637)
(24019)
(23891)
问题(22253)
科技(19982)
(19790)
图书(19394)
(19370)
技术经济(18813)
国际(18472)
统计(18204)
世界(18156)
共检索到567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高越  王学真  
国际生产分割对参与国劳动力的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生产分割的发展可分为内涵型发展与外延型发展两种类型,前者扩大了对发展中国家高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而后者提高了对发展中国家低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基于中国工业部门数据的经验研究表明,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生产分割和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的生产分割相比,前者对高技能劳动相对需求的影响要更大一些;发生在低技能行业的生产分割的外延型发展会提高对低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从劳动力需求角度看,中国近年来出现的"用工荒"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生产分割的外延型发展有关。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蒙大斌  杨振兵  
本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测算中国省际工业部门的工资扭曲指数,通过可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因素对工资扭曲程度的影响,发现中国省际工业部门的工资扭曲程度要比现有研究结论严重得多,工资扭曲程度呈加重态势;西北偏远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较重,东部沿海省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较轻;在控制相关因素后,劳动力市场分割将加剧工资扭曲程度。因此,逐步消除各省市之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可有效缓解中国工业部门的工资扭曲程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盛斌  马涛  
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生产外包不断扩大,把大量低端中间产品生产的价值链环节转移至中国,充分利用中国丰裕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进行生产,由此中间产品贸易迅速增加。这种贸易模式,不仅提高了中国对不同劳动力的需求,而且还改变了劳动力的就业风险和稳定性。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单独分析中间产品贸易对中国工业总体与分部门的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间产品出口增加了劳动力需求,而其进口对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是负的。此外,中间产品贸易加大了中国制造业就业的风险与不稳定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牛蕊  
笔者利用1997年~2009年中国工业部门面板数据检验了贸易在不同工业行业中对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提高了熟练劳动力在高技术产业的工资收入,降低非熟练劳动力在高技术产业的工资;同时贸易也扩大了产业内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贸易对工资的影响不仅依赖于劳动力熟练程度也依赖于行业技术水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盛斌  牛蕊  
通过新增控制变量的计量经济模型,利用1997-2006年中国28个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从贸易流量和贸易政策两个方面检验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会减少中高技术部门的就业,但促进了中低技术部门的就业。以进出口额为代表的贸易流量指标对不同技术水平的工业部门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即出口增长拉动了就业,而进口增加对就业则是消极的。但在具体影响程度上,贸易流量对中低技术部门的冲击均大于其对中高技术部门的冲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涛  
研究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全方位考察中间产品贸易、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生产之间的关系很重要。本文是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之上,从中国工业总体和分部门的角度研究了上述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着重分析诸多变量对中国中间产品贸易的影响,如直接投资和垂直专业化生产对中间产品出口的影响是正向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牛蕊  
本文利用2000-2010年中国工业部门的数据,并将其划分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等3类,使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检验了贸易结构变化对中国国内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进出口结构变化为贸易就业影响的主要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贸易结构的变化对就业的影响逐年增强,贸易结构的变化整体而言对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需注意的是,单位劳动投入系数的减少是国内就业变化的重要原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滕瑜  朱晶  
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深入,我国的中间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对我国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的收入分配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我国工业部门31个细分行业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应用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first-differenceGMM)方法实证分析中间产品贸易对我国工业部门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最终产品贸易对熟练劳动力相对工资收入的负向影响,中间产品贸易对工业行业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收入具有正向影响。并且,中间产品贸易的影响作用大于最终产品贸易。随着我国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中间产品贸易占总体贸易比重的增加会加剧我国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差距的扩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铂  
通过中国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国际贸易对中国工人工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实际贸易额与中国工人实际工资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这验证了根据S-S定理等相关贸易理论分析的结果。总体来说,国际贸易有利于中国工人工资的提高,后者的变化对前者有较高的弹性。对外贸易的发展是提高中国工人工资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季雷  周博  
本文从"垄断—竞争"部门和"初级—次级"岗位两个维度,考察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结构效应在工资收入差距中的贡献。研究发现:结构效应对于工资收入差距的解释超过60%;垄断部门降低了受教育程度对工资的正向影响,竞争部门则仅放大了教育年限的正向作用;初级岗位工资提升更依赖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次级岗位则更对教育回报有缩减效应;教育年限的增加对于缩小岗位分割效应起到良好的作用,但对于垄断造成的分割效应则少有改善。因此,应破除行业垄断壁垒;改善垄断部门的工资激励方式,提高工资水平对受教育程度的敏感度;增加次级岗位劳动者通过接受教育提高收入的激励;提高次级岗位职业教育的普及度,通过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缩减不同岗位带来的工资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志国  James Ma  
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分割现象,其中体制内和体制外两个部门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使用明瑟收益方程估算了不同部门各变量的回归系数,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也表明,在体制内与体制外部门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使体制内就业相对于体制外表现出两个优势:一是体制内就业可以使同等素质的劳动力获得更高的收入;二是体制内就业有更加稳定的收入上升空间,而体制外劳动者需要承受较大的收入波动风险。文章认为,消除劳动力市场的部门分割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申  杨红彦  
文章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国际贸易、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中国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显示在1999~2009年期间,我国工业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总体上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主要是行业内部劳动力再配置的结果;利用中国工业部门21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广义矩方法对国际贸易、技术变革对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表明,国际贸易具有较为显著的提高我国工业部门行业劳动份额的效应,而技术进步则存在显著降低工业行业劳动份额的效应,这与我国工业部门在研究期内的技术进步具有劳动节约型特征有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媛媛  
本文同时引入了市场潜能和市场分割,将Krugman的"母市场理论"与中国的出口现象结合起来,结果发现,市场潜能和市场分割对出口的影响呈现出一种U型的非线性关系。即当市场潜能较小且市场分割较大时,市场潜能的进一步缩小会促进企业被动出口;当市场潜能大且市场分割小的时候,市场潜能的扩大也会促进出口增加,但此时企业首先可以在国内市场实现规模经济,进而会主动积极出口。当市场潜能较小时,市场分割的加剧也会促进企业被动出口;当市场潜能较大时,市场分割的减弱也会促进企业主动出口。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钱雪亚  张昭时  姚先国  
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意味着经济效率的损失,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指数,基于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浙江省)的数据,测量了城镇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程度。结果显示:在工资回报层面,相对高端领域的分割程度弱于相对低端领域;在就业机会层面,相对高端领域的分割程度强于相对低端领域。为此我们建议:劳动力市场管理上重点关注低端劳动力市场中城乡劳动者的同工同酬问题,公共政策设计上重点关注高端劳动力市场中城乡劳动力的平等就业机会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翁杰  周礼  
文章利用1997~2008年中国工业部门的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趋势,以及导致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997~2008年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主要是由行业本身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所致,行业结构变动的效应很小。人均资本量的增加、资本产出比的降低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是导致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和出口贸易的增长则有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全国性的统一市场,以及鼓励出口贸易将抑制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快速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