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8)
- 2023(12860)
- 2022(11060)
- 2021(10337)
- 2020(8504)
- 2019(19860)
- 2018(19792)
- 2017(38492)
- 2016(21090)
- 2015(23757)
- 2014(23692)
- 2013(23489)
- 2012(21529)
- 2011(19293)
- 2010(19153)
- 2009(17346)
- 2008(16747)
- 2007(14428)
- 2006(12505)
- 2005(10976)
- 学科
- 济(85567)
- 经济(85464)
- 业(58407)
- 管理(57704)
- 企(46105)
- 企业(46105)
- 方法(42407)
- 数学(36447)
- 数学方法(36076)
- 农(24760)
- 财(22748)
- 中国(21800)
- 业经(19138)
- 学(18379)
- 农业(17550)
- 贸(16119)
- 贸易(16114)
- 易(15673)
- 理论(15619)
- 地方(15521)
- 和(13653)
- 制(13306)
- 环境(12855)
- 融(12819)
- 金融(12818)
- 技术(12776)
- 务(12696)
- 财务(12633)
- 财务管理(12609)
- 银(12081)
- 机构
- 大学(301860)
- 学院(298275)
- 济(122271)
- 管理(120738)
- 经济(119779)
- 理学(105888)
- 理学院(104765)
- 管理学(103026)
- 管理学院(102509)
- 研究(98799)
- 中国(72283)
- 京(63807)
- 科学(60866)
- 财(53996)
- 所(49050)
- 农(48625)
- 业大(45896)
- 研究所(45092)
- 财经(44247)
- 中心(44047)
- 江(40991)
- 经(40518)
- 北京(40053)
- 范(39512)
- 师范(39175)
- 农业(38169)
- 经济学(37349)
- 院(35528)
- 经济学院(33813)
- 州(33353)
- 基金
- 项目(209224)
- 科学(164889)
- 研究(153352)
- 基金(152988)
- 家(133214)
- 国家(132099)
- 科学基金(113771)
- 社会(97115)
- 社会科(92125)
- 社会科学(92101)
- 基金项目(81567)
- 省(80145)
- 自然(73734)
- 自然科(71995)
- 自然科学(71978)
- 自然科学基金(70686)
- 教育(70195)
- 划(67874)
- 资助(63258)
- 编号(62286)
- 成果(50508)
- 部(46666)
- 重点(46391)
- 发(43983)
- 创(43307)
- 课题(42192)
- 创新(40307)
- 教育部(40263)
- 国家社会(40145)
- 科研(39922)
- 期刊
- 济(127386)
- 经济(127386)
- 研究(87490)
- 中国(52871)
- 学报(47609)
- 农(43745)
- 科学(43443)
- 管理(42157)
- 财(38557)
- 大学(36364)
- 学学(34172)
- 教育(33177)
- 农业(31107)
- 技术(24788)
- 融(22840)
- 金融(22840)
- 财经(21194)
- 经济研究(20483)
- 业经(19764)
- 经(18083)
- 问题(16939)
- 业(16136)
- 图书(15651)
- 理论(15099)
- 技术经济(14551)
- 科技(14145)
- 实践(13859)
- 践(13859)
- 版(13418)
- 现代(13209)
共检索到422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为 黄玖立
全球化深刻改变了中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而国际生产分割则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本文构建了一个国际生产分割分配效应的分析框架,提出了国际生产分割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假说。我们利用2000~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结果表明:(1)国际生产分割的上升将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且这种负向效应与中国在国际生产分工中的地位密切相关;(2)国际生产分割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随着中国资本积累进程不断减小,呈现明显的"U型"趋势。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地区、时间样本的异质性、不同度量指标与不同样本影响后仍然稳健。
关键词:
国际生产分割 劳动收入份额 要素禀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林辉 赵景 李金城
当前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已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有文献更多地从产业结构、制度和劳动者谈判力等角度展开分析,相关观点对某一特定经济体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化有着较强的解释力,却无法诠释世界范围内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为此,文章从要素禀赋结构和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重新审视劳动收入份额演变的成因,采用供给面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方法测算了全国及各地区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结果显示,中国的技术进步整体上呈现资本偏向性,即更有助于提高资本边际产出而恶化劳动收入分配地位。文章进一步采用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方法检验了要素禀赋结构、技术进步方向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研究发现,要素禀赋结构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决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宋涛 温思美 朱腾腾
要素市场分割是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不但影响经济增长,也影响收入分配。本文通过一个基于市场分割的新古典生产模型研究得出:要素市场分割会加剧资源错配程度,在资本-劳动呈替代关系时,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构建279个城市的要素市场分割指数和资源错配指数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要素市场分割显著加剧中国工业企业的资源错配,并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即便考虑可能存在的内生性以及采用省级区域的数据,上述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研究意味着,通过深化体制改革,破除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壁垒,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完善要素收入分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宋涛 朱腾腾 燕波
本文在中国独特的制度环境下研究要素市场分割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发现:要素市场分割将扩大地区间的资本集约度差距,在资本-劳动呈替代关系时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通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构建2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发现:要素市场分割加剧了中国的资本集约度差距,并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在制度环境越差的地区,要素市场分割越严重,劳动收入份额也越低。考虑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采用省际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稳健性分析,上述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研究意味着,通过改善制度环境和缩小要素市场分割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宋涛 朱腾腾 燕波
本文在中国独特的制度环境下研究要素市场分割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发现:要素市场分割将扩大地区间的资本集约度差距,在资本-劳动呈替代关系时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通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构建2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发现:要素市场分割加剧了中国的资本集约度差距,并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在制度环境越差的地区,要素市场分割越严重,劳动收入份额也越低。考虑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采用省际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稳健性分析,上述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研究意味着,通过改善制度环境和缩小要素市场分割,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提高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魏下海 董志强 赵秋运
既有文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成因的解释集中在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全球化、二元经济体制以及财政效应等方面,本文则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提供一种新的解释。通过一个理论模型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将影响个体的储蓄行为,进而影响生产的资本集约程度;在资本和劳动存在替代关系的情形下,资本集约程度将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利用1990—2007年间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确认了老年抚养比上升和少儿抚养比下降是解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因素,即便控制其他潜在的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各种因素后,上述结论仍是显著且稳健的。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劳动收入份额 老龄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常建
劳动者报酬是广大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会影响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文章利用中国199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劳动收入份额对人力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能够显著提升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劳动收入份额与人力资本的交叉项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有利于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劳动收入份额与人力资本的交叉项对技术效率的变化影响显著为正,对技术进步变化的影响显著为负,说明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有利于人力资本对技术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主要发挥的是"追赶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世川
利用CES生产函数构建要素替代弹性、价格加成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价格加成的测算方法,并使用中国1978~2013年的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资本-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大于0,并且显著小于1;资本深化和价格加成均使劳动收入份额上升,而且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但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因此,为了缩小要素收入分配的差距,有必要合理引进外资,适度减少进口,增加出口,鼓励自主创新。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价格加成 要素替代弹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下海 董志强 蓝嘉俊
本文从经济逻辑揭示,地区性别失衡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影响,其影响机制是性别比失衡会导致本地竞争性储蓄增加进而增加企业资本集约度,在资本-劳动存在替代关系下,性别比失衡会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2007年工业企业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支持了上述论点:地区性别失衡显著降低了所在地微观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即便控制婚姻流动、少数民族样本以及婚前年龄区间不同划分等因素后,结论依然稳健;企业资本集约度的确在地区性别比和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此外,不同投资来源的企业,因其
关键词:
性别失衡 劳动收入份额 储蓄 资本集约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下海 董志强 蓝嘉俊
本文从经济逻辑揭示,地区性别失衡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影响,其影响机制是性别比失衡会导致本地竞争性储蓄增加进而增加企业资本集约度,在资本-劳动存在替代关系下,性别比失衡会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2007年工业企业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支持了上述论点:地区性别失衡显著降低了所在地微观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即便控制婚姻流动、少数民族样本以及婚前年龄区间不同划分等因素后,结论依然稳健;企业资本集约度的确在地区性别比和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此外,不同投资来源的企业,因其对本地金融市场的依赖程度不同,其劳动收入份额受地区性别比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
性别失衡 劳动收入份额 储蓄 资本集约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清华
我国学者在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国际比较时,通常在两个方面产生混乱:一是我国收入法GDP中的劳动者报酬指标包含了非公司业主的混合收入,采用了宽口径的概念,而联合国所推荐的SNA1993中的雇员报酬概念却并不包括混合收入,是窄口径的概念;二是2004年我国收入法GDP的统计口径本身发生了变动,使得我国2004年前后的劳动收入份额也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以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自我雇佣者的混合收入按照宽、中、窄三种口径进行调整,基本消除了上述两个不可比因素;并且,以调整后的可比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宽、中、窄口径的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全面的国际比较,得到的结论更为稳健可靠。结果发现:如果采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炳南; 段芳;
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区1999~2009年的数据,建立了一个动态面板模型,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从全国与区域两个层面就国际生产分割、要素禀赋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际生产分割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其促进了东部与中部工业集聚,阻碍了西部工业集聚,影响程度依次由强变弱;各区域的要素禀赋差异对工业集聚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其中,金融要素、政府要素在东中部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影响程度递减,在西部则无显著作用。技术要素促进了东部工业集聚,本地市场效应、自我集聚能力促进了所有区域的工业集聚,服务要素与人力资本要素则不能促进工业集聚。
关键词:
生产分割; 要素禀赋; 工业集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炳南 段芳
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区1999~2009年的数据,建立了一个动态面板模型,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从全国与区域两个层面就国际生产分割、要素禀赋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际生产分割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其促进了东部与中部工业集聚,阻碍了西部工业集聚,影响程度依次由强变弱;各区域的要素禀赋差异对工业集聚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其中,金融要素、政府要素在东中部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影响程度递减,在西部则无显著作用。技术要素促进了东部工业集聚,本地市场效应、自我集聚能力促进了所有区域的工业集聚,服务要素与人力资本要素则不能促进工业集聚。
关键词:
生产分割 要素禀赋 工业集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玉清 姜磊
本文扩展了包含农业和工业部门的发展经济学模型,在具有普适意义的理论框架中解释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规律及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4-2007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在控制省市固定效应和其他相关经济社会变量后,本文发现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路径呈稳健的倒U型非线性曲线,经历了就业效应和技术效应的交替主导,东中西三大区域及增长极、直辖市空间范围内的影响路径表现出典型的地域性差异,适宜技术研发、市场整合及相应的政策激励有助于抑制FDI技术效应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冲击,缓解严峻的收入分配差距。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晓霞 白重恩
劳动收入份额为初次国民收入分配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本文系统梳理了文献中关于劳动收入份额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讨论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标准。即使数据口径一致,劳动收入份额也很难完全符合Kaldor事实。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格局最根本的因素可归纳为经济结构转型、有偏技术进步、产品和要素市场扭曲三个方面,其他因素可通过它们间接地作用于劳动收入份额。实证分析倾向于认为,美国和欧洲国家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多由分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解释,分行业劳动收入份额差异还可解释国家间的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的不同,而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趋势则更多由产业结构变化所致。对有偏技术进步的探讨中,已有研究多围绕要素替代弹性和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