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07)
2023(2855)
2022(2338)
2021(2396)
2020(1905)
2019(4591)
2018(4749)
2017(7351)
2016(5378)
2015(6259)
2014(6529)
2013(5662)
2012(5461)
2011(5100)
2010(5449)
2009(4629)
2008(4492)
2007(4079)
2006(3752)
2005(3545)
作者
(12018)
(9763)
(9678)
(9414)
(6425)
(4804)
(4789)
(3947)
(3770)
(3698)
(3470)
(3282)
(3259)
(3206)
(3141)
(3140)
(3062)
(2992)
(2974)
(2865)
(2853)
(2485)
(2430)
(2393)
(2361)
(2311)
(2225)
(2112)
(2094)
(2023)
学科
教育(18373)
(10618)
经济(10600)
中国(9795)
理论(6813)
管理(5782)
教学(5608)
(4980)
(4923)
方法(4497)
(4356)
贸易(4356)
(4289)
世界(3892)
(3834)
(3813)
金融(3813)
发展(3651)
(3552)
企业(3552)
(3528)
数学(3385)
研究(3307)
数学方法(3283)
(3221)
国际(3215)
改革(3147)
思想(3088)
高等(3035)
技术(2980)
机构
大学(69115)
学院(63011)
研究(27612)
教育(26262)
(19886)
师范(19812)
(19627)
经济(18974)
师范大学(16739)
(16712)
管理(15872)
科学(14544)
中国(14378)
(13806)
理学(13163)
理学院(12868)
研究所(12555)
管理学(12518)
管理学院(12361)
北京(11849)
职业(11337)
(10829)
技术(10809)
中心(10776)
教育学(10173)
(9851)
(9587)
(8532)
研究院(7933)
职业技术(7694)
基金
项目(35645)
研究(34716)
科学(29024)
教育(25090)
基金(21648)
社会(18640)
(17859)
成果(17565)
国家(17555)
社会科(17360)
社会科学(17358)
编号(17017)
课题(15684)
(15042)
(14375)
科学基金(13588)
(13515)
规划(11042)
(10395)
(10273)
项目编号(10162)
基金项目(10101)
重点(9888)
(9745)
教育部(9666)
研究成果(9479)
资助(9343)
(9220)
(9192)
(9157)
期刊
教育(44542)
研究(31679)
中国(22408)
(20995)
经济(20995)
职业(10593)
技术(8860)
学报(7095)
技术教育(6959)
职业技术(6959)
职业技术教育(6959)
大学(6736)
(6338)
国际(6255)
科学(5959)
(5602)
论坛(5602)
(5262)
(5124)
金融(5124)
高等(4937)
管理(4912)
(4907)
成人(4654)
成人教育(4654)
学学(4395)
高等教育(4380)
(4248)
农业(4012)
比较(3900)
共检索到111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进入激烈竞争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但经济全球化却泯灭不了文化的民族性。多元文化是当今时代的特征,也是世界繁荣的标志。文化的多元化就需要国际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学习,共同繁荣。教育,特别是比较教育肩负着国际理解的重要使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富兴  曾军  
“国际理解”既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目的,也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方法。结构间性是国际理解的重要特征。国际理解的结构间性是指国际理解发生在两个及以上不同文化与国家之间,具体表现为由理解者及其所在的原生结构、理解对象及其所在的他者结构四个结构要素交互作用形成的四种理解类型和六组理解关系。真切有效的国际理解必须遵循国际理解的结构间性。国际理解的结构间性意味着国际理解教育既是一种国际比较,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比较实践”成为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的一种方法理念,这一理念既矫正了当前国际理解教育实践中的无结构理解问题,也回应了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面临的复杂挑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范雷  
差异的存在是造成人们相互间理解障碍的主要原因。而真正成为国际理解教育障碍的差异,并非事物本身具有的多样性意义上的差异,而是人们为确立自身,在建立自我意识过程中,有意构筑并传承的差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征  
国际理解教育是各级学校的法定任务,但现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忽视了一些重要原则。本文探讨这些缺陷,并试图指出它们存在的主要原因。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王云风  
国际经济合作代替国际贸易已成为我国目前主要的涉外经济活动。因此,对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的国际理解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教育层次应更高、更广泛,既要求学生掌握与其他民族交流的方法,又要求学生摒弃狭隘的民族观,建立起包容与理解的心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韩亚菲  蒋凯  
本文基于对全球范围内不同研究者对高等教育市场研究的代表性文献的比较分析,梳理了研究高等教育市场的理论视角、不同研究对高等教育市场的独特分析,论述了高等教育市场的含义及表现,分析了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影响,指出了高等教育市场化中的问题及内生矛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彭虹斌  
自1817年至19世纪末,“借鉴”作为比较教育的重要功能,受到比较教育界的广泛重视。进入20世纪后,因素分析法被广泛运用,借鉴的功能开始式微。60年代以后,定量的方法受到重视。80年代后,定量与质的研究方法两者呈现出兼容性特征,比较教育解释的功能凸现出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熊梅  李水霞  
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个富有根基的教育理念,重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具有国际责任感和全球意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发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具体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设计国际理解教育目标,各目标间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和基础。其内容主要包括"六大中心概念"、"五大学习领域"。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主要采取综合主题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坚持按照文化领域确定学年综合主题单元;按照近景和远景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内容;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核心统整相关的学科课程;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红军  
国际理解教育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日本国际理解教育理念一直存在官方和民间之间、不同学术派别之间的争论,在不同历史时期其侧重不同,呈现与时俱进的特点;多元文化理解教育成为日本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之一,生动的文化体验成为其显著特色。日本政府关于民族自身认同问题和历史认识问题关系的处理等成为制约日本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痼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现平  
本文在分析“比较”学科大量涌现这一基本史实的基础上,着重对比研究了比较教育学与比较文学两个“比较”学科共同面临的“四个困境”:比较困境、母学科困境、学科性困境和国界困境,进而提出“比较学科”的可能性,并展望了从比较学科的视角观照比较教育学的前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格桑旺姆  
美国的高教很难用一个定义概括起来。它糅合了欧洲的传统和本国特殊的政治、历史和社会环境,形成了特色浓厚的高教体系。其中的一大特色是她的多样性。直观来讲,美国大学有公、私立之分,比如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0f Virginia)是公立大学,弗吉尼亚州政府承担8%左右的经费,而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属私立大学,经费完全自理;还有研究型和教学型之分,芝加哥(University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岳昌君  丁小浩  
衡量一国政府对教育“努力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教育投资的比例 ,事实上 ,各国的投资比例各不相同。本文使用计量回归方法 ,通过教育投资比例的国际比较 ,分析了中国目前教育投资比例的相对状况 ,以及这一比例在未来 2 0年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增长潜力。在此基础上 ,提出到 2 0 2 0年中国财政性教育投资比例的适当范围应在 4.5 %至 5 %之间 ,这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行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母国光  
什么是大学教育 ?母国光院士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他对大学教育的领悟。第一 ,现代大学教育的地位、作用与功能正发生深刻的变化 ,大学正从幕后走向前台 ,成为经济舞台上的主角。第二 ,大学教育面临着普及与提高的双重任务 ,只有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办学 ,才能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第三 ,大学是为大学生办的 ,应为大学生的成才提供必要的氛围 ,应给大学生更大的选择自由。第四 ,大学要强化改革意识 ,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第五 ,大学应当是综合性的 ,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搞好学科建设 ,使学科结构适应社会结构。本文系母国光院士今年 4月在原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为在职进修博士学位课程的大学校长班学员所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熊川武  
教育理解就是作为理解主体的师生在与教育文本(理解对象)对话的过程中在感情、认知与行为方面不断筹划并实现自己的生命可能性,它具有工具性与目的性、求真性与向善性、占有性与超越性、智慧性与感情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师生与教育文本对话并达成共识是教育理解的生成机制。教育文本包括文化文本(自然与人文)与人际文本(自我与你我),判断理解文化文本的标准是正确性(自然文本)和共识性(人文文本);判断理解人际文本的标准是实践接纳性。顺利对话应具备一定条件,听者要有倾听品格和对语用力量的敏感性,以及较强的“理话”能力;说者应富有说服力,能把言说的“合知理”与“合情理”统一起来。教育理解坚持有利于师生生命可能性的筹划...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项贤明  
教育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在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趋势。教育国际化对比较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扩大、研究目的的扩展、国际主义精神的发展和具体化,以及比较教育研究本身的国际化现象。教育国际化对世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对有些国家的教育发展,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教育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存在着不利的影响。我们在顺应这一发展潮流的同时,也要特别注意趋利而避害。比较教育研究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