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21)
- 2023(17265)
- 2022(14941)
- 2021(13995)
- 2020(11779)
- 2019(27070)
- 2018(26847)
- 2017(51798)
- 2016(28284)
- 2015(31735)
- 2014(31820)
- 2013(30784)
- 2012(28411)
- 2011(25587)
- 2010(25473)
- 2009(23194)
- 2008(22576)
- 2007(19663)
- 2006(16971)
- 2005(14566)
- 学科
- 济(106956)
- 经济(106816)
- 管理(80502)
- 业(75042)
- 企(62811)
- 企业(62811)
- 方法(50969)
- 数学(43446)
- 数学方法(42780)
- 财(29213)
- 农(28561)
- 中国(28086)
- 学(26974)
- 业经(23891)
- 理论(21189)
- 制(21022)
- 地方(20275)
- 贸(19816)
- 贸易(19810)
- 易(19234)
- 农业(18987)
- 务(18329)
- 财务(18240)
- 财务管理(18201)
- 融(17955)
- 和(17947)
- 金融(17946)
- 银(17510)
- 银行(17455)
- 技术(17304)
- 机构
- 大学(402016)
- 学院(398276)
- 管理(153629)
- 济(152567)
- 经济(149193)
- 理学(133495)
- 研究(133323)
- 理学院(131936)
- 管理学(129275)
- 管理学院(128550)
- 中国(97102)
- 京(85099)
- 科学(84897)
- 财(71889)
- 所(67074)
- 农(66668)
- 研究所(61701)
- 业大(61259)
- 中心(59901)
- 财经(58093)
- 江(57623)
- 范(55074)
- 师范(54486)
- 北京(53017)
- 经(52915)
- 农业(52544)
- 院(48605)
- 州(46863)
- 经济学(46079)
- 师范大学(44226)
- 基金
- 项目(276962)
- 科学(217287)
- 基金(200785)
- 研究(200680)
- 家(176293)
- 国家(174835)
- 科学基金(149401)
- 社会(124883)
- 社会科(118195)
- 社会科学(118165)
- 省(108003)
- 基金项目(106304)
- 自然(98536)
- 自然科(96284)
- 自然科学(96253)
- 自然科学基金(94498)
- 教育(93594)
- 划(92088)
- 资助(82650)
- 编号(81488)
- 成果(67060)
- 重点(62406)
- 部(61275)
- 发(58122)
- 创(57290)
- 课题(56737)
- 科研(53516)
- 创新(53498)
- 教育部(52323)
- 大学(51621)
- 期刊
- 济(162516)
- 经济(162516)
- 研究(115480)
- 中国(72270)
- 学报(69467)
- 科学(61287)
- 农(59766)
- 财(55343)
- 管理(55112)
- 大学(52441)
- 学学(49263)
- 教育(48709)
- 农业(41288)
- 技术(34245)
- 融(31693)
- 金融(31693)
- 财经(28767)
- 业经(26505)
- 经济研究(25754)
- 经(24645)
- 问题(21621)
- 图书(21254)
- 业(20981)
- 版(20517)
- 科技(19103)
- 理论(18358)
- 技术经济(17810)
- 业大(17643)
- 现代(16931)
- 贸(16874)
共检索到571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耀华 仲伟周
现阶段全球气候谈判的重点是制定国际社会公认的公平且兼具可操作性的减排方案,而碳排放权分配是任何减排方案的核心内容。由于文化背景和国家利益不同,不同国家研究机构和学者提出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在公平性、可行性及其对不同国家未来发展权益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文基于罗尔斯正义论视角解读最具代表性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所蕴含的"公平"涵义及其对不同国家未来发展权益和代际公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发达国家研究机构和学者提出的减排方案,发展中国家研究机构和学者提出减排方案更加符合正义论的要求和原则,能充分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在代际公平方面,对贴现率选择的差异反映出不同经济学家在价值观念和协调减排当前成本与未...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艳林 刘德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最终目的是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 ,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 ,避免气候系统受到人为的危险干扰。本文指出 ,在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时 ,公平性与时间效率 ,以及公平性与空间效率都是相互冲突的 ,并提出了兼顾公平性和效率的方案
关键词:
减排 公平 效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孙耀华 仲伟周
气候变化经济学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气候变化的外部性、风险与不确定性等特征,重点分析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各种减排方案及政策工具在公平、效率等方面的比较,以期使国际气候治理制度满足公平、效率与可持续性要求。文章从气候变化经济学的起源与学科属性、气候变化的经济学特征、不同气候政策评估模型、减排方案及政策工具的比较等五个方面综述了这一学科的发展历程与最新成果,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罗良文 王建军 李珊珊
技术进步在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战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察国际技术溢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机制能为战略路径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而目前以我国为样本的研究很少。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的文献发现,FDI、对外贸易技术溢出的温室气体减排效应存在较多的分歧,并将减排效应的不确定性归结为国际环境技术水平、吸收能力、收入水平、环境规制力度以及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差异等五个方面,以期为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健鹏
将气候问题的主要利益集团和国家分为三组,欧盟(以英国、法国、德国为代表)、伞形国家集团(以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和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南非等),近似代表气候政策的一、二、三3个梯队。全面扫描这些国家标准和管制政策、财政政策工具、排放权交易、自愿协议、信息工具、研发政策等主要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同时,选择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变动趋势以及环境监管能力作为政策环境因素,试图反映气候政策工具应用条件"从低到高"的"阶段性"的特征。通过对上述国家和地区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工具应用情况的国际比较,总结了减排政策工具应用的基本经验,得出了对我国的启示:继续运用好标准和管制为代表的"传统"政策工具;...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斯蒂芬·P·施莱谢尔 刘荔
如果能够避免危险的、不可逆转的气候事件,全球平均温度就不会比工业化前的水平高2°C以上。为了实现这一全球目标,我们必须在2050年之前通过渐进的方式将全球排放量限制在1990年水平的一半以下。本文利用全球化分析工具对排放减半所需的能源体系的根本性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建立一个包括社会、经济、能源和排放数据在内的综合数据库,将世界划分为占全球排放总量2/3的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剩余排放总量的1个地区,对分析性框架中能源体系的关键驱动因素和参数进行研究,包括人口动态、经济活动以及能源和碳强度等,基于对这些关键参数分散和收敛的假设,推导出长期减排目标的涵义。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减排目标 能源预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慧明 周德群 曹杰 葛世龙
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将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分类的基础上,侧重于从技术供给、技术扩散、技术实施的效应等方面评析可再生能源、碳捕捉与储存两种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研究的不足并结合中国的实际给予相应的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玲 丁浩
温室气体减排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目标。文章的研究目标是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温室气体减排相关问题的研究演进历史进行系统梳理,实现对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追根溯源及加深对各国在当前气候谈判中存在的重大分歧及原因的理解和认识。依照有关温室气体减排研究的演进顺序,文章重点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关系的科学发现、温室气体减排成本的估算、温室气体排放权分配与交易制度、低碳经济研究关注的热点与实质。文章最后对上述问题的演进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与发展重点作出大胆预测,以期对低碳经济时代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研究与实践创新有所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刘世锦 张永生
实现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全球减排资源最优配置的关键,是合理界定并严格执行各国温室气体排放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国际排放权交易。本文应用产权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建立了一个界定各国历史排放权和未来排放权的理论框架,并据此提出一个将各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明晰化、将所有国家纳入全球减排行动的后京都时代解决方案。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红霞
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累积浓度稳定在450ppmCO_2eq,是控制全球温度在工业化前升高2℃以内的关键,也是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人类能够避免的气候变化造成的灾害性后果的最低限度。事实上,发达国家2020年的减排承诺以及发展中国家适当的减缓行动方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控制全球增温2℃的目标,而是导致全球向增温3-4℃的趋势发展。明确的引导世界走上控制升温2℃的路径,除了期待2011年底南非德班的气候谈判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气候协议外,全球2012年后的气候政策也必须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形势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CO_2 减排承诺 增温控制 2℃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唐博文
2020年,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当前农业温室气体减排蕴藏着巨大潜力,是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本文明确了农业需要减排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并分析了农业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因以及中国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在宏观、产业、微观上面临的挑战。在介绍发达国家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温室气体减排的举措和经验后,指出中国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具体路径的方向,包括绿色生物制造、种业基因编辑、垂直农业、植物蛋白、精准农业、农业大数据等,这些方向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绿色发展的共存,可以更大程度、更为持久地动员市场主体参与到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活动中。
关键词:
碳中和 农业温室气体 减排路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亮 巫景飞
本文通过构建两国经由海运企业相互出口的理论模型,分析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机制的福利效应,并考察了减排机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能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减排机制实施后:(1)发展中国家海运企业利润必然降低,发达国家海运企业利润不一定降低。若发达国家海运企业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其利润反而会提高。多数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海运企业比发达国家海运企业受到更大的利润冲击。(2)两国的消费者剩余均降低。若产品的运输成本相对于市场容量较大,则两国生产企业利润均提高;若产品的运输成本相对于市场容量较小,则两国生产企业的利润均降低。(3)若发达国家海运企业具备足够大的成本优势,则其经济福利必然提高;若发展中国家海运企业具备较严重的成本劣势,则其经济福利必然下降。若两国海运企业成本差异较小,且产品的运输成本相对市场容量较大,则两国的经济福利可能均会提高。(4)碳排放总量必然降低,环境状况得到改善。根据上述结论,本文就海运企业、国内产业、谈判策略等方面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海运 温室气体 减排机制 福利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永明 游海燕
由于气候环境影响全世界,温室气体减排具有全球公共物品的属性;碳关税并非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有效手段,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绿色贸易壁垒;协商与谈判仍是提供温室气体减排这一全球公共物品的解决之道。强调"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能力支付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应是气候性全球公共物品提供中我国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全球性公共物品 温室气体减排 碳关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胡乃武 周帅
本文试图从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模型,比较温室气体减排机制的不同安排对发展中国家福利水平的影响,从而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曦 滕飞 王革华
"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重点行业将面临SO2和NOx总量减排、控制工业烟粉尘等常规污染物排放和降低CO2排放强度等多重目标。在同时面对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和严峻环境污染形势的背景下,研究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益既有重要的政策策略意义,也体现了减缓气候变化和污染物减排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上的共赢共利。文章从协同效益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对于减缓环境污染、提高人类健康效益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协同效益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协同效益分析的主要模型研究工具,及协同效益经济化货币化的必要性。基于现有研究的局限性,文章指出未来研究方向,建议向混合模型和经济化中寻找区域政策优化的可能性。
关键词:
温室气体减排 协同效益 货币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