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70)
2023(12959)
2022(10834)
2021(9842)
2020(7821)
2019(17702)
2018(17682)
2017(32648)
2016(17569)
2015(19990)
2014(19858)
2013(19549)
2012(18190)
2011(16526)
2010(17147)
2009(15646)
2008(15197)
2007(13758)
2006(12466)
2005(11371)
作者
(49406)
(40612)
(40432)
(38462)
(26089)
(19334)
(18723)
(15654)
(15531)
(14869)
(13853)
(13793)
(13113)
(12718)
(12606)
(12410)
(12257)
(11978)
(11803)
(11802)
(10400)
(9892)
(9784)
(9543)
(9489)
(9159)
(9131)
(9038)
(8390)
(8106)
学科
(72208)
经济(72125)
管理(45809)
(42326)
(29686)
企业(29686)
中国(28643)
地方(24506)
(22705)
方法(20415)
业经(18277)
数学(16278)
数学方法(16080)
(15509)
贸易(15493)
农业(15486)
(14900)
(14891)
(14461)
金融(14459)
(14356)
(14179)
银行(14167)
(13805)
(13532)
(12896)
理论(12696)
环境(12646)
地方经济(12000)
(11396)
机构
学院(242340)
大学(235750)
(95730)
经济(93088)
管理(86249)
研究(85752)
理学(70955)
理学院(70057)
管理学(68839)
管理学院(68376)
中国(67690)
(52522)
科学(50712)
(45519)
(42945)
(40420)
中心(40077)
研究所(37923)
(37019)
师范(36689)
(36456)
北京(33996)
财经(33940)
(33799)
(31885)
业大(30938)
(30432)
师范大学(28938)
技术(28847)
经济学(28127)
基金
项目(149510)
研究(117646)
科学(116422)
基金(102251)
(87211)
国家(86328)
科学基金(73779)
社会(72854)
社会科(68800)
社会科学(68787)
(61270)
教育(54038)
基金项目(53356)
编号(51781)
(50070)
自然(43620)
成果(43130)
自然科(42539)
自然科学(42533)
自然科学基金(41673)
资助(40452)
(38471)
课题(37105)
重点(33740)
(31659)
发展(31603)
(31042)
(31003)
(30990)
项目编号(30606)
期刊
(126277)
经济(126277)
研究(79716)
中国(60992)
教育(38416)
(35094)
(33807)
管理(33660)
学报(30994)
科学(29953)
(27506)
金融(27506)
大学(24053)
农业(23996)
技术(23536)
业经(23473)
学学(21519)
经济研究(19822)
图书(19354)
问题(16815)
财经(15419)
书馆(14606)
图书馆(14606)
(13692)
商业(13520)
(13512)
国际(13392)
(13250)
论坛(13250)
(12587)
共检索到403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博  
本文对我国服务消费发展现状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对服务消费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的服务消费发展的措施建议。研究认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能够从释放和扩大高收入群体的服务消费需求、树立服务产业发展标杆,引导区域服务消费升级、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全球来华服务消费三个方面对服务消费发展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应提高服务认证质量,加快服务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加快城市群服务消费环境建设以及加强服务行业监管,提升服务消费满意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翊莎  
河南省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2020年3月27日在洛阳市召开。会议明确了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要求强化政策扶持力度,依法赋予洛阳部分省级权限,支持洛阳在部分领域先行先试,在新起点上推进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打造带动河南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A报业集团正值重塑产业结构、着力转型发展关键期,文章对A报业集团如何借势发力、逆势突围进行了分析探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江  魏晓欣  
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当中的旗舰行业,属于现代服务产业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发展高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力、低能耗的高端服务业,对于提升首都服务经济整体质量和层次,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和加快世界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北京市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其与建设世界城市关系等进行研究,探究北京市高端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健菊  任红怡  
推进贵阳市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建立,是促进贵州省经济崛起、实现"大扶贫"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国家西部发展规划的具体实践。"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及大数据战略的实施为贵阳市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应充分转变发展思路,发展农村电商、实施精准扶贫;发展生态旅游、实现智慧旅游;建立大数据产业群、发展实体经济;宣传"阳明文化"、塑造城市形象;培养创新型人才、"政产学研"协同发展;提升民生服务质量、实现全民公平共享,从而全面推进贵阳市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建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林   王效梅  
本文通过构造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经济辐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东部地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的效果高于中西部地区,且超大城市规模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更强。从作用机制来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能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新的桥梁。最后文章提出加快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消费能力,加大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等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勇  
消费中心和城市群都是我国重要的区域发展对象,两者之间联系紧密,互动性强。消费中心概念的引入,能够为现有城市群研究提供新视角。城市群作为消费(中心)城市群,能够促进区域消费经济大发展,体现出消费性质差异化、消费形式多样化、消费水平层级化、消费内容普遍化、消费中心化、消费联系性强、消费完整度高、消费文化认同度高等特征,具有消费集聚构建宏大消费场景、消费中心化汇集更多消费动能、消费极化提升区域消费发展层级、整合消费形成区域消费竞争力等多重机制。基于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Kernel估计法的量化分析表明,各城市群消费中心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稳定上升趋势,但不同城市群发展差异大。总体基尼系数走势较为平缓,甚至呈缓慢下降的态势。需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群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冰  
消费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是扩大内需背景下激发国内消费潜能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为例,定量评估了各个城市消费潜力指数,以及消费潜能的释放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消费潜能的释放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平衡特征,重点城市群消费潜能的释放水平更大,中西部城市消费潜能有待释放。收入增长、城市创新、对外开放以及市场化改革有利于释放我国的消费潜力,而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消费潜力的充分释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粉玲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消费资源的集聚地,也是城市流通效率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基于此,本文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政策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对城市流通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能够有力推动试点城市流通效率的增长,且这一推动作用具有可持续性,并通过平行趋势和稳健性检验。第二,从作用机制来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提高试点城市流通效率的增长。第三,从异质性分析来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立对我国三大地区试点城市流通效率发展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对东部城市影响最大,对中部城市次之,最后为西部城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银锋  李云植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是新时期形成内外双循环互动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抓手。本文定量评估了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指数,并实证检验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指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消费资源在核心城市的集聚以及城市网络带来的扩散效应,构成了消费中心城市的内生增长动力。在一体化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城市中,这种集聚和扩散效应更为明显。因此需要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夯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基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举岩  
"一带一路"是我国重大倡议,其以发展经济为导向,把我国与沿线亚、非、欧国家紧密联系起来,推动沿线国家经济以及各方面的发展,继而推动国际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应该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抓住全球经济发展的机遇,调整我国体育消费市场的构成模式。着重解决体育消费市场中不合理的组成部分,为我国体育消费市场在"一带一路"下找到发展重点,为促进我国体育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彤  张晟义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新疆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是,目前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北疆经济规模大,发展快;南疆地区产业基础薄弱,且起步较晚。喀什地处南疆,与多国接壤,通过打造喀什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将增强喀什的带动辐射功能,促进南疆地区经济发展,为中巴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本文从喀什的地理位置优势、商贸潜力优势、交通网络优势以及物流口岸优势等方面分析喀什打造国际商贸物流中心有利条件,同时指出目前存在的发展障碍,并给出具体的发展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博  
随着女性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大部分家庭消费支配权开始掌握在女性手中。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她经济"即女性经济开始崛起,女性的购买能力大大推动了国内消费市场,女性消费需求的蓬勃发展,已成为近年来最重要的消费趋势,因此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开始逐渐注重如何满足女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并围绕"她经济"推出各种专题活动和优惠活动,不断挖掘"她经济"强大的市场潜力,同时"她经济"的消费升级及热衷分享的属性,也促进了互联网行业模式的创新与品质提升。垂直电商受到"她经济"的影响,更加趋于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以满足更为丰富多样的女性消费需求。因此,本文在"她经济"的视角下,研究分析当前垂直电商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她经济"消费背景下的发展优劣势,并由此推测当下我国垂直电商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垂直电商的优化转型提供理论借鉴,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曾庆均   易露   唐菁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消费的高级形态载体。从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和消费满意度五个维度构建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TOPSIS法对其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运用核密度估计、收敛性分析、修正的引力模型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等25个具有竞争力的城市为样本,剖析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2017—2022年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但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城市间发展差距大且呈现出梯队层级分布态势;从各维度看,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和消费满意度四个维度发展水平表现为上升趋势,消费繁荣度涨幅最大,到达便利度发展水平较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间发展的绝对差距较大,但城市的追赶效应使得相对差距缩小;从空间格局看,城市初步形成了北部“北京+天津”集聚圈、南部“广州+深圳”集聚圈以及以上海为首的长江联系带的“两圈一带”总体空间网络格局,表现出“高者全局集聚、低者局部扩散”的集散效应特征,城市间有着“核心城市占据主导,边缘城市结构优化”的非均衡空间联系。因此,应立足城市比较优势、深入挖掘并梯次培育特色消费增长点,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打造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积极把握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多层级优化城市消费资源空间配置,重视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圈扩容、结构优化的消费空间发展格局。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作聚  
随着北京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国际化进程步入更高阶段,为此北京市政府明确提出建设世界城市、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目标。物流业作为北京市的支柱产业,其发展水平与层次直接影响着世界城市目标的实现。当前,北京市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法律法规、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北京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以及国外世界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文章提出,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物流业发展,把北京建设成为物流服务水平一流,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和国际商务服务功能的国际性物流枢纽城市、多式联运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应成立专门的物流职能部门,制定并落实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构建无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元亮  
文章在系统分析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构建了郑州市综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仿真模型。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系统动力学分析了2003—2025年郑州市综合承载能力。结果显示:2003—2016年,郑州市综合承载能力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总体趋势,到2016年处在略微盈余状态。2017—2025年,设定的4种方案中,协调发展型发展方案基本能够满足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主要指标的需要,但同时必须兼顾环境保护型发展方案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实现郑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转变城市发展模式、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等郑州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