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16)
- 2023(19056)
- 2022(16477)
- 2021(15266)
- 2020(12943)
- 2019(29418)
- 2018(29035)
- 2017(55799)
- 2016(30034)
- 2015(33386)
- 2014(33390)
- 2013(32649)
- 2012(29965)
- 2011(26981)
- 2010(26911)
- 2009(24457)
- 2008(23718)
- 2007(20746)
- 2006(18173)
- 2005(15146)
- 学科
- 济(115195)
- 经济(115063)
- 管理(86448)
- 业(80366)
- 企(65077)
- 企业(65077)
- 方法(53899)
- 数学(47132)
- 数学方法(46506)
- 农(33132)
- 中国(33036)
- 财(31185)
- 业经(25583)
- 学(24430)
- 地方(24373)
- 贸(23043)
- 贸易(23036)
- 易(22304)
- 农业(22092)
- 制(20300)
- 理论(19436)
- 环境(19317)
- 务(19159)
- 财务(19071)
- 财务管理(19037)
- 和(18403)
- 技术(18293)
- 企业财务(18004)
- 银(17770)
- 银行(17706)
- 机构
- 学院(418693)
- 大学(418284)
- 济(165591)
- 管理(164575)
- 经济(161940)
- 理学(142914)
- 理学院(141329)
- 研究(139899)
- 管理学(138657)
- 管理学院(137917)
- 中国(103793)
- 京(88550)
- 科学(88214)
- 财(75780)
- 农(71931)
- 所(69243)
- 业大(66025)
- 中心(64673)
- 研究所(63460)
- 财经(60742)
- 江(60372)
- 农业(56670)
- 经(55391)
- 北京(55378)
- 范(54973)
- 师范(54286)
- 院(51648)
- 经济学(49415)
- 州(49115)
- 财经大学(45232)
- 基金
- 项目(293540)
- 科学(229522)
- 基金(211996)
- 研究(210598)
- 家(186377)
- 国家(184834)
- 科学基金(158421)
- 社会(131999)
- 社会科(125128)
- 社会科学(125092)
- 省(114816)
- 基金项目(112698)
- 自然(105187)
- 自然科(102645)
- 自然科学(102613)
- 自然科学基金(100731)
- 教育(97577)
- 划(97013)
- 资助(87072)
- 编号(85445)
- 成果(67973)
- 重点(65951)
- 部(63905)
- 发(62289)
- 创(60632)
- 课题(59143)
- 创新(56660)
- 科研(56374)
- 大学(54864)
- 教育部(54513)
- 期刊
- 济(176637)
- 经济(176637)
- 研究(120233)
- 中国(76692)
- 学报(69686)
- 农(64026)
- 科学(61601)
- 管理(59322)
- 财(56355)
- 大学(52694)
- 学学(49679)
- 教育(45841)
- 农业(44059)
- 技术(37249)
- 融(35545)
- 金融(35545)
- 业经(30529)
- 经济研究(29077)
- 财经(28234)
- 经(24199)
- 问题(24127)
- 业(22508)
- 图书(21346)
- 科技(20507)
- 版(20206)
- 商业(19538)
- 技术经济(18981)
- 理论(18836)
- 贸(18408)
- 资源(18250)
共检索到603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粉玲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消费资源的集聚地,也是城市流通效率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基于此,本文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政策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对城市流通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能够有力推动试点城市流通效率的增长,且这一推动作用具有可持续性,并通过平行趋势和稳健性检验。第二,从作用机制来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提高试点城市流通效率的增长。第三,从异质性分析来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立对我国三大地区试点城市流通效率发展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对东部城市影响最大,对中部城市次之,最后为西部城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林 王效梅
本文通过构造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经济辐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东部地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的效果高于中西部地区,且超大城市规模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更强。从作用机制来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能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新的桥梁。最后文章提出加快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消费能力,加大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等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馨梅 于海琳
本文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对北京消费需求具有正向的影响;人口规模则分阶段影响。据此提出大力发展中高端商品和服务;建立居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优化城市消费软硬环境,提升消费体验;高水平扩大开放,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等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博
本文对我国服务消费发展现状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对服务消费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的服务消费发展的措施建议。研究认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能够从释放和扩大高收入群体的服务消费需求、树立服务产业发展标杆,引导区域服务消费升级、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全球来华服务消费三个方面对服务消费发展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应提高服务认证质量,加快服务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加快城市群服务消费环境建设以及加强服务行业监管,提升服务消费满意度。
关键词: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服务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方方
本文借助CFPS数据库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探究智慧城市建设对老年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老年家庭消费水平的提升,且在食物、日用品、健康医疗及旅游方面的消费影响更为显著。从影响机制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可以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和物流发展进一步推动老年家庭消费。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荆林波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将加快我国消费市场提质升级,提升城市消费能级和国际化水平,对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北京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当从科学定位入手,立足首都挖潜增效,对标国际领先城市,突出北京的城市特色,着力练好内功,提升社区商业服务能力,加大连锁经营力度,提升人均消费能力,打造新型消费商圈与商业街。归根结底,要发展首都经济,提高人均收入水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成荣
正在向"世界城市"目标迈进的北京,提出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本文在比较研究基础上,论证了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并以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典型的国际商贸中心城市为标杆与参照系,阐明了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典型特征。文章指出,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城市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动态工程,北京应充分借鉴世界城市商旅结合、商展结合、商文结合、商娱结合等重要经验,做好规划,完善体制与机制,推进产业结构与城市功能优化,打造具有京商特色的国际商贸中心城市。
关键词:
北京 商业 世界城市 国际商贸中心城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佳
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大批制造业从城市中心撤离,被休闲娱乐、高新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取代,城市的功能定位向消费中心转变。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消费中心城市概念的理论演进,并通过对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城市的消费发展规律研究提炼了消费中心城市的特征,基于此提出国内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五大对策:对标国内外消费中心城市,确立中国特色的城市消费文化;挖掘城市消费的可持续增长源;以消费促产业和经济转型;利用数字治理优势,进一步提升城市利便性;注重信息传播,加强城市文化个性辐射能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张浩
低碳城市建设和生态效率提升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波特假说”和“遵循成本假说”理论,文章利用2007—2018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ID方法实证考察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生态效率水平,这一结论在分别进行PSM-DID检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多种情景下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的正向作用较强;从影响机制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生态效率提升;进一步地,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效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其对相邻城市的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作聚
随着北京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国际化进程步入更高阶段,为此北京市政府明确提出建设世界城市、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目标。物流业作为北京市的支柱产业,其发展水平与层次直接影响着世界城市目标的实现。当前,北京市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法律法规、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北京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以及国外世界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文章提出,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物流业发展,把北京建设成为物流服务水平一流,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和国际商务服务功能的国际性物流枢纽城市、多式联运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应成立专门的物流职能部门,制定并落实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构建无缝...
关键词:
国际商贸中心城市 物流业 发展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蒋水全 谭蕴林 孙芳城 尹长萍
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2008—2021年深沪两市A股工业企业的年度数据,将三次低碳城市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递归式中介效应模型等实证考察了低碳城市试点的碳减排机理及环境审计在此过程中的交互关系。检验结果表明:(1)低碳城市试点显著降低了试点城市企业的碳排放量,且该效应在高碳行业企业、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企业及媒体关注度较高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2)低碳城市试点与环境审计在促进企业减少碳排放方面存在互补关系;(3)机制检验表明,技术创新在低碳城市试点促进企业减碳方面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曾庆均 易露 唐菁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消费的高级形态载体。从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和消费满意度五个维度构建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TOPSIS法对其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运用核密度估计、收敛性分析、修正的引力模型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等25个具有竞争力的城市为样本,剖析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2017—2022年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但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城市间发展差距大且呈现出梯队层级分布态势;从各维度看,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和消费满意度四个维度发展水平表现为上升趋势,消费繁荣度涨幅最大,到达便利度发展水平较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间发展的绝对差距较大,但城市的追赶效应使得相对差距缩小;从空间格局看,城市初步形成了北部“北京+天津”集聚圈、南部“广州+深圳”集聚圈以及以上海为首的长江联系带的“两圈一带”总体空间网络格局,表现出“高者全局集聚、低者局部扩散”的集散效应特征,城市间有着“核心城市占据主导,边缘城市结构优化”的非均衡空间联系。因此,应立足城市比较优势、深入挖掘并梯次培育特色消费增长点,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打造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积极把握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多层级优化城市消费资源空间配置,重视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圈扩容、结构优化的消费空间发展格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友云 陈琳
为加强省际边界经济协作和发展省际边界地区,省际边界地带需要进行中心城市建设。本文以湘鄂渝黔交界的武陵山区为例,分析了省际边界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障碍。省际边界中心城市应准确定位产业和功能,树立系统观念,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政策扶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金祥义
基于2005—2019年全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多时点DID方法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宜居度的因果关系进行识别。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显著提升城市宜居度,在经过安慰剂检验和PSM匹配的稳健性检验后,核心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可以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创新驱动效应和创业促进效应来促进城市宜居度的提升;异质性检验显示,城市区位、地理特征、人口规模和发展模式对政策反应有显著区别,东部城市、沿海城市、人口规模更大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受政策影响的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结论证实了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宜居度。因此,加大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完善数字中国体系的现实有效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娇
本文以我国2013年先后发布的两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我国2011-2021年2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新型消费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政策能够通过提升产业聚集和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且通过稳健性检验。从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城市影响来看,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政策对中东部地区和大中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低碳试点政策是否提高了城市碳排放效率——基于低碳试点城市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了吗?——基于试点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科技金融对民营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国家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与扩散效应~()——基于173个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智慧城市能否提高经济效率——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科技金融政策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科技金融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基于试点省市准自然实验
智慧城市建设是否促进了低碳发展?——基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