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63)
2023(11796)
2022(10016)
2021(9271)
2020(7734)
2019(17542)
2018(17201)
2017(33965)
2016(18495)
2015(20328)
2014(20094)
2013(19873)
2012(18842)
2011(17144)
2010(17365)
2009(16144)
2008(15984)
2007(14362)
2006(12933)
2005(11716)
作者
(56692)
(46821)
(46819)
(44528)
(30115)
(22661)
(21270)
(18253)
(17793)
(16851)
(16016)
(15483)
(15272)
(14968)
(14919)
(14516)
(14414)
(13970)
(13783)
(13625)
(12005)
(11530)
(11459)
(10851)
(10801)
(10581)
(10435)
(10372)
(9546)
(9437)
学科
(70631)
经济(70532)
管理(52381)
(51729)
(39774)
企业(39774)
方法(31371)
数学(27827)
数学方法(27508)
中国(22341)
(21655)
(21376)
(18173)
贸易(18166)
(17812)
(17000)
(15922)
业经(15029)
(14949)
银行(14903)
(14333)
(14156)
金融(14156)
农业(14105)
(12527)
(12022)
财务(12003)
财务管理(11973)
地方(11817)
技术(11580)
机构
大学(270354)
学院(268692)
(114288)
经济(112001)
管理(99659)
研究(98013)
理学(85805)
理学院(84821)
管理学(83411)
管理学院(82930)
中国(74619)
科学(60310)
(57451)
(55385)
(53405)
(51544)
研究所(46857)
中心(43394)
财经(43285)
业大(43234)
农业(42700)
(39917)
(39472)
北京(36518)
经济学(35430)
(35308)
(33483)
师范(32987)
财经大学(32284)
经济学院(32166)
基金
项目(176704)
科学(138144)
基金(129593)
研究(123138)
(116545)
国家(115589)
科学基金(96411)
社会(78994)
社会科(74987)
社会科学(74965)
基金项目(67536)
(67104)
自然(64055)
自然科(62601)
自然科学(62577)
自然科学基金(61501)
(58803)
教育(56166)
资助(54088)
编号(47469)
重点(40299)
(39876)
成果(39252)
(38168)
(36560)
科研(34571)
创新(34299)
计划(33995)
课题(33932)
教育部(33458)
期刊
(123767)
经济(123767)
研究(82283)
中国(50734)
学报(48877)
(47609)
科学(42897)
(39993)
管理(36301)
大学(36039)
学学(34342)
农业(32122)
(30673)
金融(30673)
教育(25214)
经济研究(21792)
财经(21468)
业经(20200)
技术(19313)
(18425)
问题(17192)
(16953)
(16722)
国际(16545)
(13096)
商业(12770)
理论(12714)
业大(12569)
技术经济(12403)
科技(12310)
共检索到404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炳才  
本文认为美元供给与需求的扩张、货币创造和金融市场的深化是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而美国次级债危机则进一步增加了全球流动性,使流动性扩张和过剩加剧。国际流动性过剩将促使国际资金加速流入我国,使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持久化,贸易结构调整和金融开放压力加大,并可能导致经济金融运行规律发生变化。应对国际流动性过剩,重点是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战略任务,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适度转变宏观调控方式以及谨慎调节资产价格泡沫,防止出现泡沫危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马荣华  
流动性过剩是指经济主体留于应急的产品数量超过了风险程度和风险偏好所应当持有的数量。一国微观上和宏观上都有可能出现流动性过剩,一旦一个国家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下降过多,该国就会出现流动性过剩。在封闭经济中,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下降。在开放经济中,如果该国的出口状况良好,则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往往就是国内消费下降。流动性过剩会带来消费和投资需求下降等诸多负面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等措施应对流动性过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春林  
我国已经存在比较明显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性贷款冲动,而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则是由于我国投资、消费与净出口之间的严重失衡。本文预测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晋生  
流动性过剩给我国经济、金融运行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负面影响。流动过剩的直接原因是储蓄、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基本成因是我国经济结构、金融结构、分配结构的长期失衡,深层原因是以投资、出口为主导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流动性过剩不是一个在短期内能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继续实施紧缩政策的同时,应采取多种措施分流储蓄与外汇储备,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根本途径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叶萍  
2006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重现生机,空前繁荣,而有关股市泡沫的争论也层出不穷,很多人认为这是资金堆积的牛市,是流动性过剩的结果。不少人士在为当前的流动性过剩出谋划策,但往往局限于所谓治理资本市场泡沫这个表面现象上。本文认为,应带着全局观去客观认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追本溯源,直面进行疏导,否则,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反而会妨碍经济的正常运行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双宁  
流动性过剩问题近年来日益受到我国理论界及实务界的关注,并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焦点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及成因,并在流动性存在相对过剩特征的背景下,提出了有效破解流动性过剩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蒋来用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宏观经济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流动性过剩的持续,必然带动社会需求快速增长,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会推动实体经济价格的上涨,不利于整个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为解决流动性过剩,中央银行已经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茅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和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泡沫化倾向。文章认为这两种情况的出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治、经济和社会诸多问题的集中体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武汉市城市金融学会课题组  葛力伟  王汉金  曾浩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主要存在商业银行存差持续扩大、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和商业银行信贷反弹过快等四大表现。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其会对我国的经济金融造成一些危害,为此,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对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金运用边际收益;以利率为主要变量,实施收益精细化经营;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积极发展零售和批发业务;加快创新,增强商业银行管理能力;探索“走出去”战略的金融支持体系,加快商业银行发展以及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永明  宛东晓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纷纷通过下调基准利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的方式减缓危机对经济的冲击,典型的是美联储的数量宽松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有所回升,但流动性过剩的后遗症逐步显现:由于过度注入流动性,资本市场流动性泛滥对实体经济造成反复冲击;各主权国家由于在危机中高度举债,导致其面临着债务负担过重的风险。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在哪里,如何进行相关治理,我国应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朝华  唐海风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和分配结构的不合理,经济增长带来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消费需求难以有效放大,储蓄和净出口的高增长成为必然。储蓄的高增长导致银行的存贷差上升,其分流导致股市和房市的流动性过剩;净出口的持续高增长和国际资本的大量涌入导致国际收支持续的高顺差。由于汇率缺乏弹性,基础货币的被动增加和货币乘数的预期外上升一并导致货币供给过剩。强化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发行约束;调整外贸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消费需求;扩大汇率浮动区间;提高货币政策的科学性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利用流动性过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辛书举  
随着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日益严重,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它加剧了信贷市场过度竞争,加大了信贷风险和利率风险,导致银行经营效益受损。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商业银行调整经营策略,改变单纯依靠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单一经营模式,引入效益导向型的负债业务管理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课题组  宋立  张陆伟  王元  
一、流动性过剩的概念及过剩程度的度量流动性过剩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货币金融现象,但又不完全属于金融问题。1.以货币供应量衡量的流动性过剩程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志刚  吴腾  桂立  
金融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通过促进非农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提升推动一国的城市化进程。本文运用1997—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金融规模扩张对中国城市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金融效率提升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不显著;(2)非农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提升是金融发展推进中国城市化的重要渠道;(3)金融发展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本研究及其政策含义对推进中国城市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卢万青  魏作磊  
本文认为流动性过剩是宏观层面的定义,消费和投资之间的结构性失衡是导致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本文对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成因的各种主要观点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并非外部失衡造成,而是内部失衡造成,也即是消费相对不足与投资相对过度的结构性失衡。基于实证结论,本文认为要根除流动性过剩,仅靠货币政策不行,还要依靠包括结构性调整和金融改革在内的中长期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