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3)
2023(5760)
2022(4888)
2021(4533)
2020(3655)
2019(7967)
2018(7854)
2017(15132)
2016(7792)
2015(8465)
2014(7779)
2013(7326)
2012(6333)
2011(5515)
2010(5581)
2009(5312)
2008(4758)
2007(3814)
2006(3093)
2005(2669)
作者
(18181)
(15177)
(14761)
(14210)
(9625)
(7196)
(6879)
(5764)
(5615)
(5202)
(5018)
(4900)
(4607)
(4568)
(4476)
(4470)
(4463)
(4457)
(4432)
(4240)
(3552)
(3515)
(3506)
(3466)
(3425)
(3298)
(3286)
(3254)
(2962)
(2918)
学科
(24901)
经济(24867)
管理(21749)
(19226)
(16556)
企业(16556)
方法(9937)
(8166)
贸易(8163)
(8011)
(7871)
数学(7833)
数学方法(7691)
中国(7541)
(7302)
业经(6948)
(6049)
金融(6048)
(5298)
理论(5291)
(5257)
银行(5254)
(5044)
(4895)
财务(4885)
财务管理(4877)
农业(4713)
企业财务(4420)
(4311)
地方(4231)
机构
学院(97413)
大学(94480)
(39537)
经济(38798)
管理(36729)
理学(31633)
理学院(31342)
管理学(30776)
管理学院(30604)
研究(29442)
中国(23380)
(19005)
(18444)
科学(16167)
财经(15170)
中心(14075)
(13833)
(13322)
(13237)
(12716)
师范(12620)
经济学(12342)
研究所(11908)
业大(11743)
(11638)
财经大学(11356)
经济学院(11219)
(11186)
北京(11168)
(11065)
基金
项目(65648)
科学(52228)
研究(51958)
基金(47257)
(40075)
国家(39755)
科学基金(34727)
社会(33425)
社会科(31759)
社会科学(31755)
(25768)
基金项目(24560)
教育(24248)
编号(22157)
(21601)
自然(20853)
自然科(20406)
自然科学(20400)
自然科学基金(19986)
资助(18396)
成果(17639)
课题(14910)
重点(14762)
(14694)
(14550)
(14369)
项目编号(14034)
国家社会(13842)
(13660)
创新(13587)
期刊
(43664)
经济(43664)
研究(28343)
中国(16849)
(14812)
管理(13564)
教育(12111)
学报(11727)
(11142)
科学(11111)
(9783)
金融(9783)
大学(9400)
学学(8794)
业经(8666)
农业(7982)
技术(7973)
国际(7853)
经济研究(7841)
(7178)
财经(6897)
(6018)
问题(5556)
商业(5199)
财会(4614)
世界(4539)
图书(4371)
现代(4361)
(4227)
论坛(4227)
共检索到142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玉国  
缔造和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迁就和适应不同的目标及其轻重缓急次序的过程。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也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遵循法的规范、发挥高超的谈判技巧、提出创造性的方案、保持良好的谈判势头。六方会谈旨在调停美朝冲突、推动多边会谈、遵循协商原则来和平解决朝核危机。它法理上的作用和其政治上的作用一样,都是国际争端解决的关键,都是需要不断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石源华  
朝鲜核试爆是美朝新一轮较量的产物。朝鲜核危机的发展仍取决于美朝关系能否发生变化。重开六方会谈是相关各方的共同愿望,但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可能很小。朝鲜将实际成为“拥核”国家,朝核危机长期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六方会谈并不因为朝鲜核试爆而减弱其历史作用,它依然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最佳形式,也是各方为应对和消除朝鲜“拥核”而进行对话、沟通、协商的理想平台,并有可能进而成为实现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和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合理载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充,刘卫东  
“六方会谈”是由中国政府发起为解决朝核问题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的政治行为,它是一个维护地区政治安全与稳定的多边协调机制,它不仅从发展走势上影响着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而且还影响着东北亚经济合作模式的选择。在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区域化背景下,中国政府应把这一解决地区争端的多边协调机制作为与东北亚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制度基础,制定自己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促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步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蔡建  
朝核危机的爆发使得构建东北亚安全机制再次成为各国关注的课题。为了解决朝核危机,相关各国先后举行了六轮六方会谈。六方会谈取得了一些进展,也推动了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建设,但是作为一个问题机制而存在的六方会谈,不仅受限于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还深深受限于中美关系的发展和中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因此,即使最终能够成功地解决朝核问题,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还将有待于进一步努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禹守根  汪伟民  
朝核六方会谈对韩国的国家利益利害关系重大,韩国的应对策略也最为复杂和微妙。韩国既要顾及短期安全利益与长远民族利益之间的平衡,又要弥合国内政治力量之间的政策分歧,并竭力避免其对北政策与对美政策之间出现零和局面,同时还需兼顾联盟政策及其东北亚地缘战略之间的平衡,因此六方会谈事实上成为韩国实施多重平衡外交的一个重要契机。目前来看,这种复杂的平衡外交方针基本是成功的,然而其最终政策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梁云祥  
美国大选,执政八年的共和党政府结束了其历史使命,民主党奥巴马新政府建立。根据其上台前后的言行来看,美国奥巴马新政权的基本政策主要在于重振经济、结束伊战以及坚持反恐。在外交政策上,美国新政权将改变其前任布什政府初期的单边主义武力政策,更多地采取多边或双边的协调与合作政策。在朝鲜核问题以及六方会谈机制方面,虽然美国和朝鲜同为当事国,以及中国在其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美国仍然握有相当的主动权。美国新政权的基本政策同样会延续布什政府后期利用六方会谈框架与朝鲜接触和谈判的政策,甚至会采取一些更积极的政策,因为奥巴马政权要解决其面临的内外难题,需要其盟国的协助,也需要中国等国家的协助,对朝鲜这样的国家也希望能够在国际压力下促使其和平地放弃核开发。当然,半岛无核化及防止核扩散仍然是美国的根本利益,要求朝鲜放弃核开发的目标不会有丝毫的改变,甚至从原则上来说美国新政权仍然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此外,美国新政权或者还仍然存在同中国和朝鲜之间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但是,除非发生预料不到的突发事件,美国在朝核问题上使用武力的可能性极小,在意识形态上的某些不同也不会影响奥巴马政权务实灵活的现实主义政策。总之,美国新政权的基本政策有利于朝核问题的缓和,同样也有利于六方会谈持续发挥作用。虽然美国新政权有可能同朝鲜之间有更多的双边直接接触和谈判,但是不可能脱离六方会谈的框架,即或者两国的双边谈判在六方会谈框架范围内加以实现,或者彼此都需要六方会谈框架作为自己外交回旋的余地。作为美国新政权,虽然为了能够使朝核问题有所突破而有可能更加重视双边谈判,但考虑到同中俄的战略性关系以及同其盟国日韩的伙伴关系,也不可能弃六方会谈框架而不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文吉  
美朝核风波再起的实质是美国霸权与朝鲜生存权的又一次政治博弈,美朝核风波的实质看成是生存权与霸权的政治博弈。进而为此展开的六方会谈框架又成为一组多方政治博弈平台。在美朝核风波愈演愈烈、几近战争临界值之际,中国从维护地区安全出发,积极出面斡旋,经三方会谈而达成了六方会谈框架。六方会谈的达成意义重大,舒解了“战争临界”;彰显了“中国作用”;取得了可视化成果。不应否认,六方会谈框架存在某种不足,却仍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最现实、最可行的方式。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弛  
随着2018年以来朝鲜半岛形势的转圜,构建朝鲜半岛和平机制正面临着有利的历史机遇。尽管关于和平机制的构建路径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但只有中国提倡的"双轨并进"才是实现朝鲜半岛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其接受度也在日渐增高。因此,半岛南北双方和周边大国应同时推动建立解决停和机制转换的四方会谈和解决核问题的六方会谈,通过两个会谈的"并进"来建设半岛和平机制。另外,为了保证两个会谈的顺利推进,有必要在借鉴制度互动理论的基础上,努力促使两"轨"的同向而行、协同增效,从而妥善平衡各方的利益关切,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同时,构筑起维护地区和平的新制度安排。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毕颖达  
韩国一直积极探寻建立一个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并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然而韩国认为,多边安全合作应在坚持韩美同盟基础上进行,这种认识暴露了韩国在多边安全合作中的局限性。尽管如此,卢武铉政府却坚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未将对朝交流合作与核问题挂钩,使得六方会谈得以持续召开,并取得了一系列实际成果。而李明博政府立足同盟,坚持"以压促变"的基调,破坏了多边安全合作的基本原则,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无核化进程。之后的"战略忍耐"等于"放任"了朝鲜的核行动,使朝核问题再次经历了一个"失去的十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傅宏宇  张秀  
随着国际投资与贸易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已成为国际经济交往中普遍采用的载体。为此,相关国际组织提出"受益所有人"概念,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明确国际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对其进行监管、控制,防止企业载体被不法利用。受益所有人的概念和主要适用受益所有人的概念源自普通法,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的英国信托法,经过不断演进,其概念的适用已较为宽泛。目前,国际经济法律规范中受益所有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荆珍  
目前森林的可持续管理还未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性规范,国际上现已逐渐形成了一些国际森林规制的替代性办法,即进行全球森林治理,将全球治理的理念引入到全球森林保护中来。文章分析了全球森林治理与法治的关系,尤其是全球森林责任与正义问题,探讨了国际法视角下全球森林治理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全球森林治理改革的建议:建立全球森林治理机构;制定可持续森林管理的国际标准;将环境正义原则纳入全球森林治理中。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葛辉  
在国际法"碎片化"的背景下,气候变化单边措施涉及不同类别的国际法与国际自足体制。在审查欧盟航空指令的有效性时,欧盟法和世贸组织法律制度有明显不同的利益偏好。为消除体制间的冲突,更为现实的态度是,应承认国际自足体制的多样性和独立性。利用体制间的对话和相互适应来缓解贸易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文君  洪萍  
从国际法当前的理论与实践来看,"气候难民"不属于国际难民的范围,不受国际法的保护。文章系统分析了国际法保护"气候难民"的必要性,认为,全球环境危机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已经淹没了海拔较低国家的领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由此而导致的"气候难民"如同国际难民一样,不能返回原住地,因此应当受国际法的保护。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措施,预防出现"气候难民"和保护"气候难民"的合法权利。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威  
碳金融起源于国际法促进有效减排的经济手段的应用。碳金融属于环境金融中独树一帜的发展模式。随着碳市场和碳信用的建立发展,国际法框架内外形成的碳交易都需要碳金融的支持和保障,而碳金融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在国际法框架内获得公平和效率。因此,对碳金融概念的辨析及其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面临问题的评析,将能推动碳金融在国际法规制下的科学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宏  
国际法已经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国际关系将走向一个丛林法则的世界,还是继续法治之路?自启蒙运动以来,法治的概念从社会契约理论演变而来,起初旨在驾驭全能而强大的王权和主权者,后来才适用于所有人。法治原则已在现代社会中确立,并已成为政治治理以及国内日常生活的核心价值。总体而言,数千年的国家实践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规模的国际规则的制定,使得国际法已成为当前国际秩序的重要支柱。然而,近来单边行动的兴起对国际法治传统构成了威胁。国际关系中的平等,条约必须信守,同意接受所加入条约的约束,以及对条约善意履行等,是国际法治的原则和基础。与国内法治的发展相比,国际法治的建立仍处于早期阶段。将国际法治由理念转变为国际关系的现实是具有挑战性的。它要求国际社会中每个国家行为者具有高度的道德意识和自律性。国际法治为国际社会中的利益相关方提供了他们所要求的可预测性、透明度和确定性。由于国际法治代表着数千年来人类文明的基本共同价值,因此坚持国际法治原则关系到人类文明的根基与本性。这一基本原则失落意味着人类道德与灵魂的失落。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停止在国际法治的保证下向更美好世界进发的征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