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78)
- 2023(17461)
- 2022(14990)
- 2021(14212)
- 2020(11593)
- 2019(26443)
- 2018(26292)
- 2017(49587)
- 2016(26943)
- 2015(30488)
- 2014(30163)
- 2013(29836)
- 2012(28174)
- 2011(25673)
- 2010(25957)
- 2009(23895)
- 2008(23503)
- 2007(20645)
- 2006(18449)
- 2005(16809)
- 学科
- 济(114632)
- 经济(114515)
- 管理(74774)
- 业(70064)
- 企(56827)
- 企业(56827)
- 方法(46416)
- 数学(39366)
- 数学方法(38857)
- 中国(34827)
- 农(30474)
- 地方(26376)
- 财(25747)
- 业经(25603)
- 学(24163)
- 贸(23850)
- 贸易(23834)
- 易(23166)
- 制(21398)
- 农业(20124)
- 融(19537)
- 金融(19536)
- 银(19212)
- 银行(19167)
- 行(18513)
- 理论(18303)
- 环境(18082)
- 和(18065)
- 技术(17001)
- 发(16202)
- 机构
- 大学(388389)
- 学院(384503)
- 济(157507)
- 经济(154141)
- 管理(146670)
- 研究(138862)
- 理学(125547)
- 理学院(124019)
- 管理学(121845)
- 管理学院(121157)
- 中国(106116)
- 京(85645)
- 科学(84291)
- 财(71584)
- 所(70741)
- 研究所(64070)
- 农(61588)
- 中心(61397)
- 财经(56504)
- 江(56136)
- 北京(55527)
- 业大(54937)
- 范(53802)
- 师范(53330)
- 经(51429)
- 院(50442)
- 农业(47974)
- 经济学(47391)
- 州(46100)
- 师范大学(43420)
- 基金
- 项目(254355)
- 科学(199329)
- 研究(188213)
- 基金(183777)
- 家(160356)
- 国家(158988)
- 科学基金(135089)
- 社会(118604)
- 社会科(112253)
- 社会科学(112224)
- 省(96616)
- 基金项目(96416)
- 教育(86148)
- 自然(85930)
- 自然科(83938)
- 自然科学(83917)
- 自然科学基金(82404)
- 划(82403)
- 编号(76318)
- 资助(76180)
- 成果(63793)
- 发(57179)
- 重点(57101)
- 部(56791)
- 课题(53591)
- 创(52103)
- 国家社会(48950)
- 教育部(48764)
- 创新(48665)
- 科研(47883)
- 期刊
- 济(181072)
- 经济(181072)
- 研究(121472)
- 中国(79865)
- 学报(61210)
- 农(57739)
- 科学(56992)
- 管理(56333)
- 财(52375)
- 教育(48117)
- 大学(46828)
- 学学(43575)
- 农业(40635)
- 融(37273)
- 金融(37273)
- 技术(32694)
- 经济研究(29200)
- 业经(28570)
- 财经(27737)
- 经(23852)
- 问题(23455)
- 图书(21688)
- 贸(21477)
- 业(21466)
- 国际(20718)
- 世界(19190)
- 科技(18657)
- 技术经济(18433)
- 理论(18306)
- 版(17713)
共检索到5916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姚樊樊
全球治理本质上是对全球秩序与规则的重建,旨在采取全新的治理理念与方式来解决全球问题,以促进人类文明与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而国际法作为重要的治理规则,相比于其他规则体系,具有良好的跨区域与跨国界性质,能够对不同国家的治理行为发挥普遍性约束力,被视为最具治理效能的规则。基于此,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勇
国际法的发展与经济的国际化、全球化密切相关。经济全球化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国家间相互依存与市场经济原则全球化。这两个特征都具备积极和消极的二重性,积极因素为国际法规则的趋同和统一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消极因素则是在“市场原则”所追求的效率与“国家主权”所追求的公平之间难以求得和谐的平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怡欣
碳金融制度的价值在于解决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本文首先介绍国际碳金融制度以排放权与交易机制为内容,将雾霾作为经济外部性问题处理,通过市场机制替代行政措施;进而指出我国雾霾治理强调行政措施,排放权成了行政手段的工具,交易机制的发展成了行政手段的补充。本文最后明确解决之道并非完全否定政府职能,而是建立起政府权力与市场运作之间的防火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荆珍
目前森林的可持续管理还未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性规范,国际上现已逐渐形成了一些国际森林规制的替代性办法,即进行全球森林治理,将全球治理的理念引入到全球森林保护中来。文章分析了全球森林治理与法治的关系,尤其是全球森林责任与正义问题,探讨了国际法视角下全球森林治理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全球森林治理改革的建议:建立全球森林治理机构;制定可持续森林管理的国际标准;将环境正义原则纳入全球森林治理中。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威
碳金融起源于国际法促进有效减排的经济手段的应用。碳金融属于环境金融中独树一帜的发展模式。随着碳市场和碳信用的建立发展,国际法框架内外形成的碳交易都需要碳金融的支持和保障,而碳金融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在国际法框架内获得公平和效率。因此,对碳金融概念的辨析及其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面临问题的评析,将能推动碳金融在国际法规制下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碳交易 碳金融 国际法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晓辉
全球教育治理已见端倪。国际组织对世界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重视人力资本、倡导教育平等、发动全民教育、开展国际评估、统一大学学制、构建学习化社会等几个方面。各个国家应当关注国际组织在教育发展上的政策优先点.作为制定本国教育政策的参照,并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的教育系统和政策体系,由此奠定国际教育治理的"和而不同"。
关键词:
教育治理 国际教育 国际组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峰
水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目前,许多国际公约、地区性人权公约已开始确认水权。许多国家将水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提升到宪法中加以确认。在欧洲国家中,如比利时、西班牙、法国、卢森堡、挪威、罗马尼亚、瑞士等,欧洲以外的国家包括南非、摩洛哥、尼日尔、新西兰、乌拉圭等。国际法、人权法和各国宪法承认水权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水权隐含着对公共权力的限制,一些国家并不希望支持这项权利。我国宪法并不承认水权是一项基本人权,而财产法意义上的水使用权显然与国际公约、地方性条约与各国宪法中所普遍承认的作为人权的水权概念是完全不同的。2008年新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主要是命令式的管理制度安排,对有关公民权利的内容仍然是倾向于...
关键词:
水权 人权 宪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士新
东亚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对维护全球经济秩序稳定和健康发展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责任。东亚地区的最大两个经济体中国和日本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进程充分说明,国家经济实力与全球治理能力和话语权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东亚地区对全球经济治理的规范选择及其影响力仍然有限,东亚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发展前景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乔兴旺
油气资源安全与否不仅影响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军事安全。为确保各自油气资源安全,中哈开展了油气资源合作。在中哈油气资源合作中,由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法学家著述以及国际组织决议所构成的国际法虽然起到了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但是现行相关国际法在法律的完备性、易得性、实施性、稳定性以及司法的公正性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基于此,中国与有关国家应本着相互尊重、循序渐进、开放务实的精神,增进相互信任,扩大共同利益,以逐步健全与完善中哈油气资源合作国际法保障。在健全与完善中哈油气资源合作国际法保障的过程中,相关国家应以可持续发展观、科学能源安全观为指导思想,以经济主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洪贺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涉外法治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是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的基石,国际法课程在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我们有必要对国际法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找到根本原因,结合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分析和理解,对国际法课程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及考试模式等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学习兴趣及学习深度,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的国际法法律人才。
关键词:
全球化 国际法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海凤
国际法与国际政治之间有着非常紧密地联系,从理论层面来看,二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在实践过程中,国际法与国际政治之间既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又是互相制约的,二者之间的结合与交叉也促进了国际社会的进步。《国际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第四版)》一书由朱文奇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采用了简单易懂的语言,把这些让人们感觉难以读懂的知识形象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作者介绍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区别,并分析了国际法的渊源与性质,通过外交保护、国家责任、使用武力等各方面阐释了其中的内容。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文君 洪萍
从国际法当前的理论与实践来看,"气候难民"不属于国际难民的范围,不受国际法的保护。文章系统分析了国际法保护"气候难民"的必要性,认为,全球环境危机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已经淹没了海拔较低国家的领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由此而导致的"气候难民"如同国际难民一样,不能返回原住地,因此应当受国际法的保护。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措施,预防出现"气候难民"和保护"气候难民"的合法权利。
关键词:
气候难民 保护必要性 保护措施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祝圣训 黄惠琴 沈征
环境审计,也称为环境、健康和安全审计.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七十年代初期.当时,一些企业自发的制定了一些审计计划,作为检查和评价本企业环境问题的内部管理工具,这些计划的独立性很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方法,但正是从那时起,环境审计作为一门新兴科学,在实践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今天,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几百家企业都已作为一个新的审计种类,建立了正式的审计计划,为高层次管理部门提供管理是否遵循了政府和行业内部制定的各种标准作保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杰 李金叶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不仅要从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还需从制度创新角度完善低碳法律制度,激励与推动中国低碳经济快速发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是全球发展低碳经济而制定法律法规的国际法正式渊源,是低碳经济国际立法制度的基石。为引领和抢占低碳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以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为典型的发达国家从国家战略高度进行部署,从法律制度方面保障其具体实施,在低碳经济发展立法方面已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中国在低碳经济领域立法略显滞后,还未形成严密、完整的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低碳立法有益经验,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注重法律规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克玉
反垄断法具有域外法律效力是当今大多数国家的倾向性共识,但是不同的国家基于域外适用反垄断法的依据有所不同。我国现行垄断法采用了"效果原则",在反垄断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既要保障国家的主权利益和国内的经济秩序,又要注重同其他国家的协调与合作。
关键词:
反垄断法 域外适用 国际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