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94)
- 2023(17604)
- 2022(15159)
- 2021(14021)
- 2020(11885)
- 2019(27267)
- 2018(26979)
- 2017(52669)
- 2016(28713)
- 2015(32032)
- 2014(32071)
- 2013(31857)
- 2012(29886)
- 2011(27236)
- 2010(27573)
- 2009(25717)
- 2008(24985)
- 2007(22337)
- 2006(20226)
- 2005(18241)
- 学科
- 济(128177)
- 经济(128040)
- 管理(81378)
- 业(77131)
- 企(61677)
- 企业(61677)
- 方法(52212)
- 数学(45452)
- 数学方法(44949)
- 中国(33382)
- 农(32826)
- 财(29894)
- 学(27985)
- 地方(26969)
- 业经(26240)
- 贸(24010)
- 贸易(23998)
- 制(23608)
- 易(23310)
- 农业(22021)
- 银(20042)
- 银行(19967)
- 融(19568)
- 金融(19567)
- 行(19150)
- 环境(18749)
- 和(18322)
- 理论(18078)
- 策(17445)
- 技术(17262)
- 机构
- 大学(421920)
- 学院(419232)
- 济(177981)
- 经济(174285)
- 管理(160474)
- 研究(150289)
- 理学(137974)
- 理学院(136413)
- 管理学(134066)
- 管理学院(133340)
- 中国(112343)
- 科学(92578)
- 京(90612)
- 财(81505)
- 所(77695)
- 农(74637)
- 研究所(70646)
- 中心(66083)
- 业大(64995)
- 财经(64466)
- 江(62033)
- 农业(58917)
- 经(58540)
- 北京(57881)
- 经济学(54158)
- 院(54074)
- 范(53760)
- 师范(53139)
- 州(49634)
- 经济学院(48574)
- 基金
- 项目(277415)
- 科学(216048)
- 基金(200784)
- 研究(198307)
- 家(177299)
- 国家(175855)
- 科学基金(148537)
- 社会(125028)
- 社会科(118471)
- 社会科学(118437)
- 省(107194)
- 基金项目(105609)
- 自然(97535)
- 自然科(95173)
- 自然科学(95145)
- 自然科学基金(93449)
- 划(91169)
- 教育(89898)
- 资助(83917)
- 编号(79639)
- 成果(65361)
- 重点(62463)
- 部(61120)
- 发(60245)
- 创(56838)
- 课题(55458)
- 创新(53137)
- 科研(53134)
- 教育部(51668)
- 国家社会(51368)
- 期刊
- 济(202368)
- 经济(202368)
- 研究(130663)
- 中国(78426)
- 学报(71104)
- 农(67279)
- 科学(63343)
- 管理(60280)
- 财(59490)
- 大学(52850)
- 学学(50124)
- 农业(45935)
- 教育(41532)
- 融(40508)
- 金融(40508)
- 技术(34569)
- 经济研究(33675)
- 财经(32098)
- 业经(31450)
- 经(27622)
- 问题(26490)
- 业(23226)
- 贸(22447)
- 技术经济(21681)
- 国际(20821)
- 理论(20210)
- 科技(19982)
- 图书(19152)
- 版(19034)
- 商业(18969)
共检索到633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晓芹 陈婧钰
在我国高度依赖石油进口的情况下,原油作为工业经济的血液,其价格变动对我国的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广受关注。为了保持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政策制定者会利用相关政策来应对油价冲击,而这些政策反过来又会对石油价格变动产生新一波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纳入到原油价格冲击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中。本文研究有助于我国在复杂经济政策环境下提高对油价波动的应变能力,为我国工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伟 马潇潇
将混频数据加总为同频数据所导致的信息缺失和人为信息虚增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采用混频向量自回归(MF-VAR)模型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1999年1月至2019年9月的EPU、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实际GDP增长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方差分解证明了MF-VAR模型比传统VAR模型有更好的解释能力;混频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EPU可以通过影响FDI来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混频脉冲响应分析表明,EPU对经济增长和FDI有负向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饶萍 吴青
本文运用斯坦福大学教授Bloom等人运用文本挖掘法构建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首次探讨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可以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即企业的盈余质量得到提高。进一步检验,发现只有当企业处于不亏损状态的时候,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才会对企业的盈余管理产生影响。最后,当企业减少盈余管理活动的时候,可以抵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投资活动产生的不利影响,但无法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融资活动所产生的负向影响。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盈余管理 影响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单东方
以政府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出发点,通过构建VAR模型,选取1995-2018年间月度数据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发现,当期经济政策的波动对其自身存在近8个月的抑制效应; FDI的流入加大时,在较短时期会抑制投资者投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大时,会在短时期内通过影响投资者预期,进而抑制FDI的流入;就国内而言,东中西部FDI差异较大,从东部到西部,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减弱,FDI对经济政策变动的敏感性逐步增强,不确定性加大,对区域引入FDI的抑制时间和强度也显著增大。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在制定及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时,要尽可能保证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中西部地方政府应在加强自身相关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的基础上,配套相关区域FDI引入政策,以减小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区域引入FDI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莹 朱小明
基于现有研究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影响的文献,本文利用CEPII-BACI数据库和Baker等(2016)编制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重点分析了世界18个主要经济体在1995—2010年间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产品出口价格和出口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强将显著抑制其出口价格和出口质量的提升,该抑制效应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产品更强。通过分析作用机制后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而降低了出口质量。结论在变换度量指标、样本和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本文结论为通过降低一国内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保持政策稳定性来促进产品质量升级和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莹 邹晓慧 黄丹霞
近年来,我国制定与执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引入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5—2018年发生的并购事件作为样本,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国内并购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会在短期内抑制企业作出国内并购决策,企业会延迟并购决策,但不会放弃并购行为。同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实物期权渠道对企业并购决策产生了抑制作用,而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大情况下依然采取并购行为的企业会有更高的并购绩效。研究结论揭示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国内并购决策的影响,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和企业实施并购行为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光宇
立足于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背景以及银行业务经营的实际情况,从银行经营“三性”原则的流动性原则视角出发,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银行流动性错配的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会增加银行流动性错配,且边际影响随流动性错配变化呈现左偏变动,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银行风险承担影响机制对银行流动性错配产生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银行流动性的合理调整和管控,保持银行业稳健经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光宇
立足于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背景以及银行业务经营的实际情况,从银行经营“三性”原则的流动性原则视角出发,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银行流动性错配的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会增加银行流动性错配,且边际影响随流动性错配变化呈现左偏变动,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银行风险承担影响机制对银行流动性错配产生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银行流动性的合理调整和管控,保持银行业稳健经营。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辛大楞
使用微观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工业企业就业的影响。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得企业延迟雇佣行为所获得的回报更大,因此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表现的更为谨慎。进一步地,通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工业企业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工业企业的就业规模显著下降。而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工业企业就业规模的负面影响因企业所有制结构、资本密集度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差异。即国有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要比非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就业规模所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一些。通过选取合适的工具变量并进行稳健性分析,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肖小勇 黄静 田清淞
基于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借鉴Diebold和Yilmaz提出的关联测量框架,本文从总关联、总定向关联和两两定向关联三个方面考察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国际关联及其时变特征,并探索了国际关联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国际总关联度为37. 4%,且在样本期内呈现三个明显的急剧上升期,分别对应以下事件:2001年9月"9. 11恐怖袭击事件"、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2016年6-11月英国脱欧公投和美国总统大选;(2)美国、韩国、德国、法国、加拿大受其他国家不确定事件影响较大,且该五国的不确定事件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也较大。特别地,美国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最大发送者,而日本和墨西哥为最大接受者;(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两两定向关联存在国别差异。美国和韩国间具有强关联性,且处于同一区域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间和德国、英国、法国三国间的关联性也较强;(4)地理位置相邻、同属于"富人俱乐部"和发送国影响力是产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国际关联的主要因素。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胜蓝 王可心
公司业绩预告是降低公司内部人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方式。本文使用上市公司2011–2014年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公司业绩预告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公司高管更可能发布自愿性业绩预告,而且,其业绩预告的预测区间更加精确。进一步考察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业绩预告的影响还受公司高管特征和行业竞争程度的影响。具体而言,高管过度自信程度越高或者公司所处行业竞争程度越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业绩预告决策的影响越大。本文研究结论对于理解宏观环境变化对公司业绩预告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董锐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由于群众无法预测经济政策的走向,无法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政策使得政策效果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公众对政府政策具有不确定性,为预防不确定风险企业会减少投资,给经济发展带来冲击,造成不利影响。文章主要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波动的不利影响。文章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细分为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财政政策不确定性和政法政策的不确定性,从以上三方面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波动的不利影响。根据分析可以得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政治政策的不确定性均会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运行产生冲击,导致政府部门政策效率低下,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投资水平下降。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俞晗 施正煌 黄国星 戴永务 刘丰波
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林业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对于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实物期权理论,采用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与2004-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财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林业上市公司投资规模的影响,以及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林业上市公司投资规模的抑制效应系数为-2.446,对非林业上市公司投资规模的抑制效应系数为-0.745,说明林业上市公司投资更易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2)林业投资资产专用性较高,导致资产不可逆渠道更为显著。(3)随着资产回报率的上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所有上市公司投资规模的抑制效应增强,但内源融资效率的上升减缓了林业上市公司投资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文章提出政策启示:(1)林业上市公司在资产不可逆程度高且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应深耕技术创新,将资产不可逆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2)林业上市公司应转变投资机会的估值策略,以适应政策环境的快速变化。(3)政府制定政策时应注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给予易受政策不确定性影响的林业公司更多支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群 刘基伟 刘涛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经济不确定性增大,我国碳中和发展面临诸多压力和不确定性问题。构建我国碳中和发展指数,引入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利用2001—2019年数据、格兰杰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碳中和发展的因果关系与脉冲响应,总结碳中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果表明,二者具有显著的因果关系。在短期内,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碳中和发展具有可信度较高的显著负效应,且在碳中和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期递增;从长期来看,具有可信度较低的正效应。在短期内,碳中和发展对其自身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该效应产生的影响力先升后降,并趋于平缓;而从长期来看,碳中和发展具有可信度较低的负效应。因此,为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利用好政策工具,平缓经济不确定性,因势利导发挥各地区资源优势,完善碳中和考核反馈机制,推动碳产品的产学研融合,并完善相关机制和法律保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锐翔 许祥云 施宇
不断上升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能否有助于解释全球贸易的低速增长呢?文章利用贸易引力模型,从沉没成本、实际需求和预期三种渠道探讨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然后利用国别配对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贸易规模不但受到进口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绝对水平的影响,也受到其相对增速的影响,但出口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不显著;(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贸易抑制效应与进口国的宏观经济状态有关,在失业率较高时期表现更为明显;(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贸易的影响存在门限特征,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期的影响明显高于程度较低时期的影响。文章不但有助于解释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的低速增长,也指出了国际间的政策合作和反对"逆全球化"进而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实现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