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4)
- 2023(12948)
- 2022(10857)
- 2021(9999)
- 2020(8456)
- 2019(19124)
- 2018(18518)
- 2017(34783)
- 2016(18732)
- 2015(21147)
- 2014(20489)
- 2013(20491)
- 2012(19060)
- 2011(17488)
- 2010(17260)
- 2009(16358)
- 2008(16118)
- 2007(14056)
- 2006(12524)
- 2005(11620)
- 学科
- 济(77720)
- 经济(77596)
- 管理(55408)
- 业(51105)
- 企(41290)
- 企业(41290)
- 方法(34634)
- 数学(30364)
- 数学方法(30126)
- 贸(25411)
- 贸易(25398)
- 易(24765)
- 中国(23678)
- 财(22551)
- 农(20225)
- 制(19679)
- 业经(16517)
- 学(15923)
- 融(15033)
- 金融(15031)
- 银(14626)
- 银行(14579)
- 行(14008)
- 体(13529)
- 农业(12871)
- 务(12669)
- 财务(12649)
- 财务管理(12619)
- 环境(12514)
- 出(12056)
- 机构
- 大学(279727)
- 学院(273883)
- 济(126065)
- 经济(124037)
- 研究(103971)
- 管理(100643)
- 理学(86808)
- 理学院(85815)
- 管理学(84560)
- 管理学院(84078)
- 中国(80008)
- 科学(61028)
- 京(59689)
- 财(57553)
- 所(53439)
- 农(52014)
- 研究所(48681)
- 财经(45583)
- 中心(45057)
- 业大(42795)
- 经(41807)
- 农业(41433)
- 经济学(40920)
- 江(39133)
- 北京(37995)
- 院(37508)
- 经济学院(36925)
- 财经大学(34279)
- 范(32159)
- 师范(31660)
- 基金
- 项目(185091)
- 科学(146048)
- 基金(139491)
- 研究(128493)
- 家(125552)
- 国家(124629)
- 科学基金(104612)
- 社会(86263)
- 社会科(82082)
- 社会科学(82064)
- 基金项目(72710)
- 自然(68050)
- 省(67150)
- 自然科(66504)
- 自然科学(66475)
- 自然科学基金(65370)
- 划(59174)
- 教育(57892)
- 资助(57673)
- 编号(46936)
- 部(43108)
- 重点(42723)
- 发(39149)
- 创(38634)
- 成果(38393)
- 国家社会(38054)
- 制(37398)
- 教育部(36832)
- 创新(36494)
- 科研(36284)
- 期刊
- 济(133000)
- 经济(133000)
- 研究(85492)
- 中国(55132)
- 学报(50352)
- 农(46444)
- 科学(44768)
- 财(43689)
- 管理(38095)
- 大学(37965)
- 学学(36234)
- 农业(31372)
- 融(28086)
- 金融(28086)
- 经济研究(24272)
- 财经(23583)
- 贸(22664)
- 国际(21875)
- 教育(21825)
- 经(20346)
- 技术(19073)
- 业经(18925)
- 问题(18878)
- 业(17811)
- 世界(16756)
- 版(13736)
- 业大(12881)
- 技术经济(12597)
- 科技(12424)
- 商业(11685)
共检索到417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宇峰 邵朝对
在成本传递和"部门转移效应"基础上,本文构建并检验了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贸易条件的传导路径,同时利用VAR模型模拟了油价冲击的动态影响,最后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是否改变了油价对贸易条件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1)能源密集型产品与整体贸易条件的运动轨迹基本一致,先恶化后改善,最终收敛于0,但不管恶化还是改善,主要取决于外部因素的影响;(2)由于"部门转移"比较弱,非能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条件改善,贸易福利虽有所提高,但仍会导致失业和资本闲置,从而扼杀社会经济长期健康的发展;(3)全球金融危机强化了能源密集型产品与整体贸易条件的运动轨迹,但削弱了国外的"部门转移效应"。
关键词:
国际油价 贸易条件 传导路径 动态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乔宝华 黄坤
基于1993年1月~2009年9月的月度数据,本文采用Granger方法检验了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影响中国贸易条件的传导机制;然后分析和定量研究了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承前启后,是整个传导链的核心因素;(2)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对中国贸易条件的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都非常显著,并且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向中国经济的蔓延和渗透,这种负向影响的强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雷鸣 葛敬光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传染和溢出效应是当下国际宏观经济学的热点和核心问题,而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正在向纵深发展,在危机传染机制下的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各种外部条件的冲击。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波及效应,文章基于开放经济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动态均衡模型并对中国经济波动特征进行了研究,模型引入了反映国际经济传导的两类关键冲击,即国际贸易条件冲击和国际融资利率冲击。参数校准后的数值模拟显示,开放经济模型能够较好地匹配我国实际经济的主要二阶距波动特征,进一步的波动性分解发现国际贸易条件冲击和国际融资利率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有很强的解释力。政府在开放经济框架下应该加强对经常账户和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使得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走向纵深的背景下稳定增长。
关键词:
经济波动 开放经济 贸易条件 外部利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喜和
针对2007年第二季度至2012年期间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异常波动的现象,文章利用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比较分析了相关要素的影响方向和力度。结果表明:(1)国外产出缺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人民币升值是影响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2)比较收入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国外产出缺口始终处于正向影响,人民币升值具有较强的负向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较中性。
关键词:
价格贸易条件 收入贸易条件 状态空间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肖龙阶 苗建军
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中国贸易条件及其机制是一个需要将理论与实证结合起来研究的问题,因为其中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变化影响较大,衡量一国对外贸易中竞争能力的三类贸易条件均为反映资源配置效率及福利水平高低的指标。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实证为例,分析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影响的内在机制,得出的结论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影响显著,对收入贸易条件影响不显著。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欣 崔日明
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关注价格贸易条件对经济增长、经常账户和贸易收支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而忽视了对价格贸易条件自身统计性质的研究。文章采用中值无偏估计方法对1980~2011年间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冲击的持久性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估计结果显示: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序列服从近似单位根过程,价格贸易条件冲击的中值无偏半衰期为13.51年。这意味着,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冲击是长期的和持续性的,相关部门在应对价格贸易条件冲击时,不宜采用短期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储蓄调整政策,而应着眼于持续提高居民收入、积极培育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和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
关键词:
价格贸易条件冲击 中位数无偏估计 半衰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莉 丁晓松 伍晓光
影响一国贸易条件的因素很多。除了熟知的供求层面因素外,货币及宏观经济运行特点等因素也可能引发价格贸易条件的长短期效应。运用新开放宏观一般均衡模型发现:(1)"货币的投放速度"可能引发一国价格贸易条件的短期波动,但不会影响长期价格贸易条件。而"货币供给的波动性"能够对一国长期价格贸易条件产生实质性影响,且跨期替代弹性的大小对传导程度和方向的作用不可忽视。(2)当外国的货币供给波动性加剧时,本国的长期贸易条件将得到改善。只是针对不同跨期替代弹性的经济体,其改善的程度有显著不同。(3)工资粘性不仅影响一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幅度,还影响调整周期的长短。一国的价格运行机制越接近弹性化,在面临货币冲击时,...
关键词:
工资粘性 货币冲击 价格贸易条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淼 李王欣欣
本文建立了一个反映我国价格水平决定机制的一般均衡模型,并利用SVAR理论对国际油价上涨影响我国价格水平的动态调节特征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影响较弱,但持续性较强;国际油价的波动将通过实际产出效应、利率政策效应和流动性效应三种传导渠道影响我国的价格水平;在控制了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实际产出效应和利率政策效应的影响后,流动性效应仍是影响我国价格水平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结论有二:我国货币政策的内生性抑制了人民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抑制外生冲击影响国内价格水平的能力;我国政府应利用国际油价影响国内价格水平较弱的这一特征,适时地退出对国内生产资料市场的价格...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亮
本文使用B-N分解方法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序列的持久性成分和暂时性成分进行了动态分离。研究结论显示:前者与经常账户正相关,后者与经常账户负相关。前者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强度明显大于后者,持久性冲击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具有时滞性,经常账户对持久性冲击的反应更为敏感、记忆时间更长。这意味着从长期看中国存在HLM效应,政府在处理经常账户与价格贸易条件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时,要加强对价格贸易条件持久性趋势变化的研判和预测,在政策干预力度考量和时机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持久性成分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强度、时滞效应以及经常账户对持久性冲击的记忆强度。
关键词:
价格贸易条件 经常账户 B-N分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克菲
本文运用VAR模型考察了2004年1月至2014年8月国际油价变动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通过两个子样本比较了后危机时代前后国际油价变动对中国贸易差额和出口额的冲击效应,着重分析了不同形式的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出口贸易的非对称影响。结果显示,全样本内正向的国际油价冲击在短期会导致中国贸易差额显著下降,对出口额的增加则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全样本中国际油价下降序列的冲击形式对中国贸易差额和出口额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形式的国际油价冲击,相对而言净石油价格增量的冲击效应最小。且在样本I区间内的油价冲击对中国贸易差额和出口额的影响普遍强于样本II区间。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月 田志宏
中国参与国际贸易进程的加快,使得来自贸易市场的冲击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愈发明显。通过选取小麦、玉米、大豆和猪肉的月度数据,利用TVP-VAR模型分析了贸易条件变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贸易条件变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具有时变性和短期性特征,随着滞后期增加,冲击影响逐步减弱。第二,贸易条件冲击在不同产品之间存在差异,且冲击效应会因汇率制度和农业支持政策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状态。具体而言,在浮动汇率制度时期,贸易条件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小于固定汇率制度时期;农业支持政策的实施,使得农产品价格与政府“托底”价格相关,进而减弱贸易条件的外部冲击。随着中国农业政策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贸易条件冲击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将逐渐增加。因此,政府应加快建立农产品价格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能力,并积极寻求措施避免贸易条件的异常波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先立
文章对经典贸易引力模型进行扩展,引入技术因素,将技术因素分为技术进步和技术差距两个维度,并选取2004~2016年中国与25个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贸易流量、技术进步、技术差距等变量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技术因素、前期贸易流量的滞后效应等宏观因素对贸易流量的长期影响,并运用PVAR模型明确了技术因素冲击引起贸易流量短期波动的幅度和方向。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是:三类技术因素对中国贸易流量的长期影响均为正向,技术因素冲击引起贸易流量短期波动的力度和长期影响有所差异,但短期波动贡献度和长期影响力度基本一致。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戴翔
本文借鉴BKK(1994)和Abdelhak S.Senhadji(1998)的分析思路,对中国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动态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结果却表明,用于描述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动态关系的经验性规律的"S"曲线并不适用于中国。本文认为,导致"S"曲线在中国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快速而全面地融入以全球生产网络为载体、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成为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价值增值地"和"出口平台",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相互"作用效应已明显减弱。而在两种商品模型中,贸易条件就等于实际汇率,所以本文的研究结论从另一层面说明:汇率不是中国持续性贸易顺差的原因,试图通过人民币升值不是解决中国贸易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满盈 邓晓虹
本文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和波动情况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发现:(1)从1987~2006年,中国的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整体贸易条件和制成品贸易条件则出现了明显的恶化。(2)对贸易条件波动性分阶段考察的结果表明,在中国加入WTO前后,不管是整体贸易条件还是分类商品贸易条件,其波动性都是显著下降的。(3)中国贸易条件的波动主要是由于低技术产品大的出口份额、中技术产品大的进口份额以及中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均衡所造成的。
关键词:
中国 贸易条件 波动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建华 刘庆玉
普雷维什提出的贸易条件概念和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结论在经济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本文利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数据对西方经济理论中贸易条件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产业结构对贸易条件却有明显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本文从产业结构角度对我国今后的政策导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
贸易条件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