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02)
- 2023(17504)
- 2022(14709)
- 2021(13455)
- 2020(11370)
- 2019(26229)
- 2018(25870)
- 2017(48913)
- 2016(27151)
- 2015(30612)
- 2014(30619)
- 2013(30283)
- 2012(28202)
- 2011(25750)
- 2010(26427)
- 2009(24420)
- 2008(24277)
- 2007(22183)
- 2006(19670)
- 2005(17941)
- 学科
- 济(116301)
- 经济(116194)
- 管理(79880)
- 业(74716)
- 企(60395)
- 企业(60395)
- 方法(49172)
- 数学(42690)
- 数学方法(42017)
- 中国(32284)
- 农(31715)
- 地方(29186)
- 财(28265)
- 业经(25708)
- 学(24029)
- 贸(22574)
- 贸易(22559)
- 易(21810)
- 农业(21561)
- 制(21543)
- 银(19704)
- 银行(19633)
- 融(19189)
- 金融(19187)
- 行(18720)
- 理论(18316)
- 和(17712)
- 务(17460)
- 环境(17406)
- 财务(17389)
- 机构
- 学院(389958)
- 大学(388109)
- 济(156206)
- 经济(152640)
- 管理(147413)
- 研究(137343)
- 理学(124756)
- 理学院(123209)
- 管理学(120839)
- 管理学院(120099)
- 中国(105488)
- 科学(87923)
- 京(84017)
- 农(75216)
- 所(72517)
- 财(71797)
- 研究所(65994)
- 中心(63180)
- 业大(62518)
- 江(61334)
- 农业(59476)
- 财经(55388)
- 北京(53259)
- 范(51897)
- 师范(51249)
- 经(50015)
- 州(49408)
- 院(49153)
- 经济学(46406)
- 省(45311)
- 基金
- 项目(255631)
- 科学(198818)
- 基金(181804)
- 研究(181114)
- 家(161397)
- 国家(160041)
- 科学基金(135027)
- 社会(112328)
- 社会科(106490)
- 社会科学(106454)
- 省(102939)
- 基金项目(95825)
- 自然(89284)
- 自然科(87211)
- 自然科学(87186)
- 划(86997)
- 自然科学基金(85574)
- 教育(84089)
- 资助(75303)
- 编号(73549)
- 成果(59677)
- 发(59110)
- 重点(58611)
- 部(54925)
- 创(53207)
- 课题(52518)
- 创新(49814)
- 科研(49423)
- 计划(49052)
- 大学(46343)
- 期刊
- 济(178833)
- 经济(178833)
- 研究(111853)
- 中国(84579)
- 农(68266)
- 学报(67417)
- 科学(60238)
- 管理(56474)
- 财(56422)
- 大学(49708)
- 学学(46765)
- 农业(46086)
- 教育(45020)
- 融(38889)
- 金融(38889)
- 技术(35875)
- 业经(30011)
- 经济研究(28140)
- 业(26965)
- 财经(26948)
- 经(23176)
- 问题(23170)
- 技术经济(20106)
- 版(19850)
- 贸(19593)
- 统计(19509)
- 图书(18893)
- 国际(18816)
- 科技(18763)
- 商业(18664)
共检索到599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文俊 黄河清
开展有效的国际河流区域合作方式,寻求流域内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是国际河流开发与管理发展的趋势。系统掌握和正确理解影响国际河流区域合作模式的各种因素,是加强国际河流开发与管理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国际合作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从多角度出发,提出影响国际河流区域合作模式的多因素综合分析框架。这一框架包含的主要因素有:①国际河流系统的特点与存在问题;②流域各国的利益诉求;③政治环境;④国际涉水制度;⑤区域相关的合作制度与机制;⑥第三方参与;⑦观念文化等。其中前两者构成了影响国际河流区域合作模式的内部因素,后五者为外部影响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国际河流各种区域合作模式的条约和法规政策、组织...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正 陈才
探索国际河流合作通航中的经验及模式,对于化解矛盾和早日实现图们江合作通航有着重要意义。以次区域合作为背景,运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理论与方法,对澜沧江—湄公河与图们江通航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基于正反经验提出了合作通航的冲突模式。研究表明,在国际河流的合作通航中,地缘政治向地缘经济的转移是前提条件,次区域合作是主要推动力,多维利益的平衡是核心问题,签署和规范国际河流法是根本保障。针对图们江合作通航中的矛盾冲突,指出了化解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阳 王亮
国内行政区或地区之间的区域合作历来以复杂多变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对不同产业、不同领域、不同合作内容,不同经济主体会在实践中选择或形成不同的合作模式。本文试图以相关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以我国现行区域合作的广泛实践为基础,从个别到一般,开创性地归纳并推论出具有一般属性意义的区域合作模式,并提出对区域合作模式进行合理选择的分析框架,即:区域合作基础要素是区域合作的基础,在基础要素及其它必要条件下构建的区域合作支持网络系统构成区域合作的支撑载体和纽带,基于不同基础要素的互补性以及不同支持网络系统内容的合作,将会形成不同的区域合作模式。这为区域合作实践提供了有一定价值和实际意义的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林 赵慧娥
利用联合国统计署农产品统计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方法(CMS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对东亚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主要受竞争力因素的影响,这与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增长主要受进口需求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此基础上,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对中国选择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合理性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关键词:
CMS模型 农产品贸易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兰
目前,东亚区域合作出现双轨制合作模式,即中国+东盟,日本+东盟。随着东亚区域合作的广度与深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日两国分别与东亚其他国家的合作进程的深入,作为中日韩FTA中的关键环节——中日之间的FTA却迟迟不见具体行动,成为一种“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东亚地区全方位的、更高层次的合作。在东亚经济合作问题上,中日经济合作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位置。只有中日两国加强合作,亚洲的整体经济整合才有实现的希望。中日在近期内缔结FTA的可能性不大,但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最终的前景还是较为乐观的。如何规避摩擦,扩大互补互利,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新思维,成为中日FTA建设的重要主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赵雪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与此同时,东亚①地区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发展迅速。地区主义的不断崛起必然会对霸权国家提出挑战。本文认为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美国通过商品美元的回流机制、石油交易的美元计价机制和对外债务的本币计价机制维系其金融霸权地位,并使东亚地区成为支撑美国金融霸权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与地区安全角度来看,美国根据其国家利益需要制定东亚区域政策,对把其排除在外的区域合作态度消极,对占据东亚地区的主导权态度积极。未来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关键在于中日两国对于区域领导权的配置及领导路径的选择。
关键词:
东亚区域合作 霸权 美国 中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莉芬 黄季焜
本文将中国城乡发展规模按用地特征分为乡村、小城镇和城市三种模式,分析了1989~2000年中国不同地区城乡发展用地扩张的特征。研究表明,乡村模式用地在建设用地总量中约占70%,但城镇模式用地扩张速度快于乡村模式,而且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增长促进了各地区城市模式用地比例的提高和乡村模式用地比例的减少;随时间变化的因素在不同地区对不同模式的影响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别。由于城市人均占用土地面积明显低于乡村人均占用土地面积,经济发展导致的城市模式用地扩张或乡村模式用地缩减对保护耕地还能起到正面作用,因此,不必太担心城镇化进程中的耕地流失。
关键词:
城镇化 用地模式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鹰
当前,世界经济正朝一体化、区域化的方向迈进。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要使大西南在沿边开放战略中盘活,加大它同东南亚的经济合作力度,尤其是推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显得十分迫切。基于此,文章就西南地区参与次区域的基础、领域、对策及前景进行剖析,旨在加深合作深度,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开发合作之路。
关键词:
次区域 资源 合作 开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若愚 邹玲
区域经济的规划与发展通常被认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资源配置的纯经济问题,事实上,它的发展也伴随着国家公共管理体制的演进。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化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区域的区域治理模式的变革,那么,当前日益深入的由东向西的区际产业转移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区域管理制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间合作治理的形成,并运用三圈理论,以长株潭和成渝经济区为例对区域合作治理战略进行分析,找出区域治理中价值、能力、支持因素的变化对合作成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常青 李洪远 何迎
针对城市化进程中所导致的河流干涸、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研究了我国北方典型城干涸河流生态恢复与环境整治模式。借助遥感、GIS技术、环境监测等手段,对研究区域——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了“以绿代水”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在对河流进行生态输水、水资源合理管理与调度的同时,选择适宜的研究尺度,提出了恢复流域内自然植被的“绿色滹沱”模式,即:河道中心区——乡土草本滞洪补潜;缓冲区————灌木束水导流、杨柳护堤造岸;过渡区—林果防风固沙。最后,还提出了滹沱河区域环境与资源管——理的建议。论文为城市干涸河流的生态环境整治与区域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理念和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海炜 郑爱翔 胡兴球
国际河流合作开发理论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进行国际河流合作治理研究的热点领域。目前学术界对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开发的意义已经形成基本共识,并且同时进行着通过合作开发来解决水争端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但是由于不同学科领域存在研究视角差异,虽然各学科均关注"合作",但由此造成所关注的问题、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在学科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为了能够清晰地梳理国外学术界对于国际河流合作开发的理论脉络,为进一步构建适应我国国际河流的合作开发理论奠定基础,本文从法学、政治学、经济学,以及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多个视角对国际河流合作开发研究及其特征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发现,国外对于国际河流合作开发的理论研究在多个学科方面均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和平 冯学钢 万田户
客源地出游市场的时空波动为旅游业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不同出游动机的客源细分市场(观光游览、商务会议、探亲访友、宗教旅游等)的时空波动强度是有差异的。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八种不同出游动机细分市场的变量弹性进行了面板回归分析后,得出各影响因素变量的敏感程度(弹性)也不尽相同,进而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符合各省市自治区客源市场自身特征的开发模式和技术路径,为全国范围的客源市场潜力的精准开发提供实施路径和决策依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舒辉
在已有研究及调研结果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出7个区域物流发展模式的影响要素,在此基础上运用ISM模型分析法对这些影响要素进行了层次结构分析,研究发现它们的影响在各个层次上不同。地理区位、政府作用和自然资源是影响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的最基础要素,具有基础和引导作用;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产业集群、市场与贸易的完善度同属于区域的经济基础要素,是最终决策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的直接要素;而物流基础设施则处于中间层。
关键词:
区域物流 发展模式 影响要素 ISM模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禄 迟道才 刘丽 崔屾
采用太子河流域内8个气象站1960~2005年间气象资料,应用penman-montieth公式计算了46年间逐月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对参考作物腾发量及气象因素的年际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应用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影响流域参考作物腾发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近46年间太子河流域ET0值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年内ET0值分布以5~6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影响ET0的主要气象因素按影响程度强弱依次为日照、风速、温度、相对湿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樊静 杨永辉 张万军
分析了1970-2000年滹沱河的重要支流——冶河流域径流减少的主要驱动因子气候和地表覆被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30年来,流域降水量减少,流域内的年平均气温上升并达到显著水平。流域1995年有林地和高覆盖草地所占面积同20世纪80年代相比大幅减少,林地和草地的质量有所下降,到了2000年有所回升;流域内农田的有效灌溉面积逐年增加。同时流域的径流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年均流量自1966年以来不断减小,尤其是80年代以后下降趋势更明显,以致上游长年有水河流部分河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流。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地表覆被变化 径流减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