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47)
2023(10173)
2022(8862)
2021(8057)
2020(6844)
2019(16237)
2018(16008)
2017(31359)
2016(17083)
2015(19617)
2014(20047)
2013(20227)
2012(19561)
2011(18079)
2010(18689)
2009(17262)
2008(17245)
2007(15724)
2006(13936)
2005(12855)
作者
(52306)
(43851)
(43828)
(41461)
(27822)
(21131)
(20123)
(17307)
(16485)
(15824)
(14856)
(14641)
(14115)
(13992)
(13788)
(13477)
(13455)
(13006)
(12673)
(12577)
(11179)
(11027)
(10737)
(10067)
(10064)
(10046)
(9789)
(9787)
(8934)
(8867)
学科
(84016)
经济(83935)
(45735)
管理(44571)
(34575)
企业(34575)
方法(32520)
数学(28128)
数学方法(27903)
中国(24123)
(23561)
地方(23409)
业经(17450)
(17284)
(16855)
贸易(16843)
(16223)
农业(16062)
(15881)
(14794)
金融(14792)
(14664)
(14015)
银行(13981)
(13534)
地方经济(13065)
(12432)
(12329)
环境(12116)
技术(11582)
机构
学院(255452)
大学(254513)
(109132)
经济(106718)
研究(94742)
管理(93681)
理学(79100)
理学院(78083)
管理学(76780)
管理学院(76307)
中国(72124)
科学(57548)
(55628)
(50173)
(49342)
(47663)
研究所(45278)
中心(42607)
(40379)
财经(38225)
业大(38057)
农业(37274)
北京(36057)
(35604)
师范(35279)
(34458)
(33480)
经济学(33025)
(32714)
经济学院(29812)
基金
项目(159606)
科学(124160)
研究(118019)
基金(112652)
(98082)
国家(97208)
科学基金(81380)
社会(73263)
社会科(69355)
社会科学(69332)
(63513)
基金项目(59631)
教育(53993)
(53723)
自然(51136)
自然科(49899)
自然科学(49884)
编号(49096)
自然科学基金(48972)
资助(46645)
成果(41041)
(40385)
重点(36574)
(35440)
课题(34909)
(32753)
发展(32559)
(32031)
创新(30661)
科研(30216)
期刊
(129637)
经济(129637)
研究(78786)
中国(56252)
(44781)
学报(39630)
(37114)
科学(36934)
管理(33858)
农业(30262)
教育(30049)
大学(29338)
(27895)
金融(27895)
学学(27414)
技术(22569)
业经(22080)
经济研究(20338)
财经(18676)
问题(17670)
(16487)
(16077)
(15599)
国际(15411)
技术经济(13398)
世界(13299)
商业(13092)
图书(12161)
理论(11962)
资源(11814)
共检索到403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强  
可持续发展指导下的国际气候合作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可持续发展为国际气候合作提出了基本原则,而国际气候合作对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妥善解决二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实现气候系统可持续性和人类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志  郭兆晖  
当前国际公认的重大环境问题已威胁到人类生存安全。环境问题是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中国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采取"绿色+资本+网络"发展模式将是中国实现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正  
辨析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两种环境伦理观,认为自然生态具有其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分析了以生态为中心的不合理性;在全球生态环境出现危机的背景下,人类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环境道德,既重视发展,也注重环境治理,而且治理环境并不必然影响经济的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娟娟  
涉及“可持续发展”主题的文献多而繁杂 ,如何正确分类值得关注。本文从对“可持续发展”主题的基本认识出发 ,基于《中图法》 (第四版 )的分类体系 ,对该主题文献的分类实例作了辨析 ,归纳为 4条分类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飞星  
本文在“良性发展论 :可持续发展超越与丰富”一文基础上 ,对良性发展的五大战略目标的指代及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 ,并对其一一作了图解分析。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罗莹  
高校文库是收录高校本校文献的专藏库,主要通过学校相关部门、师生员工个人的捐赠或呈缴及校友赠送的方式获得。这种非资金购买的方式造成了作为文献收集者的图书馆不能处于主导地位,相关文献难于收全,严重制约了文库的建设与发展。基于此,高校文库必须与学校的各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建立有针对性的合作关系,从而促进文库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海忠  
本文认为环境生态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有效的国际合作和国际协调来加以解决。作者认为:国际合作应在国际性河流流域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全球温室效应问题,国际组织应重视科学研究,协调各国政府在能源税收、补贴和开发再生能源方面取得进展。此外,在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方面,国际组织可调试债务与自然环境互换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丹辉  
可持续发展问题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各国超越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开展广泛而有效的国际合作。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面对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日益加重的人口和环境压力,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尚有较大难度,有必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合作。过去20多年中,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加入WTO后,国内改革开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拓展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创造了更有利的政策环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水映  
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人类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难题 ,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其外。集团和国家利益使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责任、途径等产生分歧。基于共同利益的国际合作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翟亚军  方淑芬  
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已成为环境管理的热点,本文分析了ISO14000的基本要求,通过分析ISO14000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如何通过ISO14000的推广,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进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沈伊婷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提升环境保护能力,优化环境保护模式,增强生态环保意识的科学手段。而林业财政投入是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林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通过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科学的林业财政投入策略,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积极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稳步展开。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程鹏  
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社会信息化程度取决于信息交流方式,并决定着社会的基本形态及其发展状态,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受人类系、资源系、科技系、经济系、哲理系、政法系六大系列的制约,信息是社会、经济、生态的反映,是六大系列相互关联的纽带和运行的前提。文章还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茂祥  
在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及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内容介绍的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为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可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可以推动企业实现持续盈利。同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保持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秦大河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自2007年发布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以来,新的观测证据进一步证明,全球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事实。2012年之前的3个连续10年的全球地表平均气温,都比1850年以来任何一个10年更高,且可能是过去1400年来最热的30年。虽然1998-2012年全球地表增温速率趋缓,但还不能反映出气候变化的长期趋势。1970年以来海洋在变暖,海洋上层75 m以上的海水温度每10年升温幅度超过0.11℃;1971-2010年地球气候系统增加的净能量中,93%被海洋吸收。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1993-2010年间高达3.2 mm/年。全球海洋的人为碳库很可能已增加,导致海洋表层水酸化。1971年以来,全球几乎所有冰川、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的冰量都在损失。其中1979年以来北极海冰范围以每10年3.5%~4.1%的速率缩小,同期南极海冰范围以每10年1.2%~1.8%的速率增大。北半球积雪范围在缩小。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大多数地区的多年冻土温度升高。已在大气和海洋变暖、水循环变化、冰冻圈退缩、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中检测到人类活动影响的信号。1750年以来大气CO2浓度的增加是人为辐射强迫增加的主因,导致20世纪50年代以来50%以上的全球气候变暖,其信度超过95%。采用CMIP5模式和典型浓度路径(RCPs),预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将继续升高,热浪、强降水等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将增加,降水将呈现"干者愈干、湿者愈湿"趋势。海洋上层的温度比1986-2005年间升高0.6~2.0℃,热量将从海表传向深海,并影响大洋环流,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0.26~0.82m。冰冻圈将继续变暖。为控制气候变暖,人类需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果较工业化之前的温升达到2℃,全球年均经济损失将达到收入的0.2%~2.0%,并造成大范围不可逆的影响,导致死亡、疾病、食品安全、内陆洪涝、农村饮水和灌溉困难等问题,影响人类安全。但如果采取积极行动,2℃的温升目标仍可望达到。为遏制逐渐失控的全球变暖,需全球共同努力减排,以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