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9)
- 2023(8515)
- 2022(7159)
- 2021(7027)
- 2020(5652)
- 2019(12955)
- 2018(12887)
- 2017(22659)
- 2016(13057)
- 2015(14860)
- 2014(14435)
- 2013(13413)
- 2012(12366)
- 2011(11517)
- 2010(11588)
- 2009(10537)
- 2008(9984)
- 2007(8511)
- 2006(7613)
- 2005(7027)
- 学科
- 济(44632)
- 经济(44580)
- 管理(25972)
- 业(22891)
- 中国(21601)
- 教育(19607)
- 方法(19252)
- 企(17121)
- 企业(17121)
- 数学(16951)
- 数学方法(16768)
- 贸(14327)
- 贸易(14320)
- 易(14110)
- 农(11928)
- 财(10074)
- 理论(9982)
- 学(9747)
- 融(8978)
- 金融(8977)
- 发(8432)
- 制(8412)
- 业经(8323)
- 银(8164)
- 银行(8159)
- 行(7961)
- 关系(7877)
- 出(7417)
- 农业(7399)
- 教学(7215)
- 机构
- 大学(174035)
- 学院(168382)
- 济(73055)
- 经济(71753)
- 研究(66824)
- 管理(55214)
- 理学(47130)
- 中国(46593)
- 理学院(46485)
- 管理学(45731)
- 管理学院(45373)
- 京(38567)
- 科学(35671)
- 所(32699)
- 范(31986)
- 财(31960)
- 师范(31816)
- 教育(30125)
- 研究所(29846)
- 中心(27961)
- 师范大学(26462)
- 北京(25907)
- 财经(25691)
- 经济学(24602)
- 院(23796)
- 经(23710)
- 江(23519)
- 经济学院(22187)
- 农(20787)
- 技术(19302)
- 基金
- 项目(107374)
- 研究(88319)
- 科学(86746)
- 基金(76973)
- 家(66069)
- 国家(65462)
- 社会(56071)
- 科学基金(54838)
- 社会科(53037)
- 社会科学(53031)
- 教育(48122)
- 省(38916)
- 基金项目(38393)
- 编号(37267)
- 划(36332)
- 成果(33392)
- 资助(32226)
- 自然(31054)
- 自然科(30380)
- 自然科学(30373)
- 自然科学基金(29851)
- 课题(29070)
- 部(27466)
- 重点(26067)
- 发(25034)
- 教育部(24768)
- 年(24547)
- 中国(24044)
- 性(23796)
- 国家社会(23504)
共检索到266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昳昀 刘宝存
教育软实力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教育软实力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教育软实力分析框架,即教育价值力、教育制度力、教育政策力、教育创新力和教育传播力。通过国际软实力排行榜比较发现,中国教育软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中国教育软实力存在不善于提出具有价值力的教育理念、制度建设尚不完善、政策设计不健全、教育创新力有待提升、教育传播力受限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教育软实力,我国需加大教育投入,夯实教育软实力的"硬"基础;构建中国特色、世界认同的教育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教育理念影响力;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设计,提升中国教育制度和政策的亲和力;构建教育传播体系,讲好中国教育故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益东
“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概念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建构,是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强国建设、教育强国与文化强国战略互动关系的系统视角。教育强国不仅是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坚实的经济投入和制度保障、本土和世界文化的交融、加强价值观教育以及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是国际教育强国的基本经验。教育治理模式植根本国文化传统,是考察教育与文化关系的重要观测点。不能脱离本土文化环境探讨普适的教育治理模式及其背后的教育强国建设路径。我国教育强国建设具有独特的实践经验。一是教育治理体现鲜明的系统性特征。以党的统一领导和强大国家能力为基础,从宏观到微观、从高等教育到学前教育,构建了基于教育系统的条块治理体系及其协调机制。二是文化软实力与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现高度统一的战略互构性。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深度耦合中华文明,构建文化自信;以科学教育、科技自立自强为抓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带动文化软实力提升;以教育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进话语重塑,努力构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国际关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明
本文甄选基本的教育指标对世界主要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作比较研究 ,从教育投入、生产和产出三方面厘定中国教育实力在世界的位置 ,提出世界各国教育实力的分类及特征。中国属于教育发展中国家 ,与美国尚有三个档次的差距 ,增强综合教育实力任重道远。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增强综合教育实力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中国 教育实力 经济实力 综合国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健儿
2004年11月20日至22日,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2届学术年会在广东珠海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盛况空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50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及香港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香港学术发展与质量保证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的12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夏惠贤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3届年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大会本着"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的诉求,就比较教育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国别比较、国际交流与合作、教师教育、中小学课程与教学进行了大会主题发言和专题研讨。本届年会盛况空前,中心议题突出,气氛活跃,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会 比较教育分会 年会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时见
教师教育的发展涉及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教育机构的开放性、教育内容的整合性和教育体系的连续性等基本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应答决定着未来发展的方向。面对社会发展的崭新要求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教师教育正迎来一个历史性的转型时期,并呈现出三个方面的变革方向,即专业化的培养目标、综合化的培养机构和一体化的教育体系。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国际视角 变革走向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孙敬水
本文认为教育竞争力的强弱 ,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通过我国教育投入 ,教育成本、教育产出、教育消费的国际比较和分析 ,可见我国教育竞争力在国际教育市场上还很弱 ,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重视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中国 教育 竞争力 国际 比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小洲 梅伟惠 阚阅
2010年10月9日至10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浙江大学、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办,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5届学术年会暨庆祝王承绪教授百岁华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高
本文论及了我国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悄然结合及与时俱进的特色,包括该过程的三个阶段、隐形与显形国际化及其被本土化改造的方式、“入世”后的对策等。
关键词:
教育国际化 本土化 中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瞿葆奎
应然求索如果说上面实然描绘我国教育学百年的画面是“形”于外的话,那末教育学研究者对教育学的应然的思考就是“神”于内了。盖实然重于事实的求“真”;而应然倚于价值的求“善”、“美”。这一个百年求解的问题,我国教育学研究者或常以教育学科学化、中国化和现代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素 方勇 苏红 李协京
教育竞争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教育产出相对于他国的优势和能力。教育竞争力的内涵包括四个层面:教育发展水平、教育对人力资源的贡献、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教育对知识创新的贡献。根据本课题组的分析研究,2009年度中国教育竞争力综合排名居世界第29位,比1999年提升了17位。
关键词:
教育竞争力 国际比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艳 周洪宇 黄晶
文章结合当今时代全球教育发展现状,运用CIPP模型和Delphi法系统设计了教育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38个国家的教育竞争力指数并使用聚类分析法进行了等级划分。结果表明:38个国家的教育竞争力指数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性,由高到低呈现“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南美洲—非洲”的走向,中国教育竞争力指数居中;此外,中国教育竞争力水平与中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要求仍有显著差距,亟待提高。
关键词:
教育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国际比较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双
因美国霸权力量的相对衰落、全球治理难题、新的公共产品的需求涌现以及观念创新滞后等原因,当今的国际社会物质与理念层面的国际公共产品提供均难以为继。为构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需要在中华文化传播、维护国际经济稳定繁荣与创新发展模式,以及维持国际公共领域开放和世界新秩序(理念)建设等方面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提升自身软实力。本文试图在中国硬实力不断增强和国际社会对中国承担国际责任日益期待的背景下,从国际公共产品的角度来发掘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与中国软实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中国 国际公共产品 软实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林曾 郝娟
美国人如何看待中国教育是一个研究较少的课题。基于对美国40名在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发现美国学生一方面对中国教育的某些特点,诸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学前教育的强调、对教师的尊重等方面倍加赞赏;另一方面却对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严格的选拔制度、教学过程中对纪律的强调等方面提出异议。因而,我们对中国的教育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能固步自封。要有针对性地批判和吸收美国的教育经验,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之路。
关键词:
美国大学生 中国教育 政府权力 教育方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蓉 刘婷婷
本文基于1995—2016年教育经费统计数据,沿着中国经济发展与教育财政改革脉络,系统分析了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分配结构及使用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基于国际视角分析中国教育经费的结构特点。研究发现:中国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中公共财政教育经费一直占主导地位,各项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较低;教育经费分配结构中学前教育及高中教育经费配置较低;教育经费使用结构中人员经费支出占比虽然较高,但与OECD国家相比仍明显偏低。最后,本文有针对性地从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分配结构及使用结构视角提出中国教育经费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教育经费 来源结构 分配结构 使用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