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14)
- 2023(4153)
- 2022(3572)
- 2021(3364)
- 2020(2775)
- 2019(6277)
- 2018(5816)
- 2017(10830)
- 2016(6058)
- 2015(6756)
- 2014(6376)
- 2013(6298)
- 2012(6175)
- 2011(5734)
- 2010(5780)
- 2009(5534)
- 2008(5390)
- 2007(4745)
- 2006(4380)
- 2005(4018)
- 学科
- 济(21083)
- 经济(21046)
- 管理(14836)
- 业(13867)
- 企(11521)
- 企业(11521)
- 方法(8371)
- 学(7637)
- 数学(6485)
- 数学方法(6379)
- 中国(6364)
- 农(6254)
- 财(6019)
- 制(5675)
- 贸(5664)
- 贸易(5663)
- 易(5553)
- 融(5339)
- 金融(5339)
- 业经(4827)
- 体(4416)
- 银(4095)
- 银行(4071)
- 理论(4015)
- 行(3960)
- 农业(3831)
- 世界(3748)
- 和(3741)
- 环境(3575)
- 体制(3571)
- 机构
- 大学(89184)
- 学院(85839)
- 研究(38391)
- 济(34642)
- 经济(33951)
- 管理(29314)
- 中国(28640)
- 理学(24725)
- 理学院(24398)
- 科学(24141)
- 管理学(23918)
- 管理学院(23782)
- 京(21168)
- 所(20802)
- 农(19949)
- 研究所(19102)
- 中心(16192)
- 财(16172)
- 业大(16002)
- 农业(15428)
- 院(15031)
- 北京(14134)
- 江(13140)
- 财经(12382)
- 研究院(11917)
- 经(11404)
- 省(11261)
- 范(11229)
- 科学院(11149)
- 师范(11028)
- 基金
- 项目(58699)
- 科学(44985)
- 基金(42613)
- 家(40508)
- 国家(40205)
- 研究(39598)
- 科学基金(31841)
- 社会(24252)
- 社会科(22841)
- 社会科学(22828)
- 自然(21834)
- 基金项目(21565)
- 自然科(21258)
- 自然科学(21248)
- 省(21234)
- 自然科学基金(20890)
- 划(19764)
- 资助(17917)
- 教育(17860)
- 编号(14486)
- 重点(14430)
- 部(13111)
- 发(12652)
- 成果(12592)
- 计划(12165)
- 科研(11780)
- 创(11722)
- 课题(11265)
- 创新(11060)
- 科技(11029)
共检索到139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龙贺兴 傅一敏 刘金龙
全球一直在探索一条能够兼顾减少毁林、提高生计和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道路。分析了二战以来国际森林治理政府管制、森林分权改革、森林问题国际化、政治化和环境化3个阶段纷繁复杂的变迁历程和主要特点。结果表明,分权和集权共存、多中心治理、综合治理机制和工具已发展成为国际森林治理的趋势。需要在全球视野中理解中国森林治理,积极贡献于全球生态问题的解决。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郎燕 陆文明 张金玉
执行工作是国际森林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际森林安排的执行机制较弱且存在诸多缺陷。通过回顾国际森林安排执行机制的历史和工作状况,总结联合国森林论坛第十一次会议最新进展,借鉴其他林业环境公约的执行机制和机构安排,为未来国际森林安排执行机制的发展提供改革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震锋 贯君 冯浩 陈丽荣
在国际森林问题日益严峻的宏观背景下,森林治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生态环境挑战和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选择。立足"十四五"时期林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及肩负的新使命,以森林治理为视角,以建党百年为契机,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在森林治理领域持续开展的理论探索和不懈实践。研究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以森林治理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执政智慧,充分肯定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奋力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的显著成就。中国共产党探索创新森林治理的百年征程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核,为未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森林治理,提出中国特色的森林治理主张和生态治理方案提供养分。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洪名勇
选择都匀市王司镇五寨村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苗族村寨正式森林制度与非正式森林制度变迁以及苗族文化对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安排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苗族文化对私有产权的保护,并将之上升为本地区本宗族群众的“规举”,形成了一种非正式的正式制度,即“准正式制度安排”。它有机地将森林资源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与正式制度安排结合在一起,结果使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安排得到有效实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耀启 毛显强 李一清
人类经济的发展从来就是用相对丰富的资源替代相对稀缺的资源。从采集渔猎,到刀耕火种,最后进入永久农业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就是在技术不断更新下人造资本取代自然资本的过程。历史上一直是原始林被次生林和农地取代,只是在近百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林地取代农地的现象。人工林也成为木材生产的主要来源,同时还相继出现许多专门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的森林。森林变迁主要原因是农业技术革新和人口变化导致农产品、林产品以及森林资源生态服务的相对价值变化的结果。本文用美国、新西兰以及中国的海南岛为例来验证这一原理,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对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的展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乔永平
森林资源产权市场作为一种组织制度创新,是适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其配套工程而兴起的,目前基本上形成了国家级—地区级—省级—市(县)级—乡级五级森林资源产权市场体系。从其制度变迁的类型来看,主要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这一制度变迁涉及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主体等不同的利益主体,引发这一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因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森林资源的作用,大力提高林业生产力,实现经济福利、生态福利和社会福利的增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宝敏 李智勇
以森林历史、生态学、气候学、沙漠学研究成果为基础 ,综合研究森林、蒸散、气候、沙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森林、蒸散、气候、沙漠四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关系。因人为活动造成的中国森林的大面积减少 ,首先引起陆相蒸散量的降低 ,进而使中国北部气候逐渐趋于干旱化 ,最终表现为沙漠的扩张。 4 0 0 0年间 ,我国森林覆盖率由 6 0 %减至 12 .5 % ,作为主要原因使全国总年蒸散量减少 14 6mm ,全国平均降水量减少约 2 0 0mm ,沙漠化面积由占国土的 10 %扩大到 17.6 %。森林与沙漠是构成陆地生态系统的两极 ,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连通两者联系的中介是水。中国从根本上防治沙...
关键词:
森林变迁 蒸散 降水 沙漠化 云根林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厚俊 徐妍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地处喀斯特地貌的贵州山区布依族村寨森林资源产权演变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林地产权制度(正式制度)安排和传统文化(非正式制度)在布依族地区森林资源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布依族村寨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森林资源 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意德
海南岛是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地区之一,全岛的野生植物种类约占全国的11.6%。而由于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热带森林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森林覆盖率已由1950年的35.4%下降到1990年的7.9%,全岛受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动有102种,植物93种,已灭绝的植物1种,许多物种的生存目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文中分析了海南岛热带森林的变迁情况、毁林原因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的现状,并提出了保护海南岛热带森林及其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热带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海南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欣
从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看,秦汉社会以国家为主体的山林保护体系处于不断弱化的历史阶段,对山林护育的行政保障从先秦时代的"律""令"规制退化为汉代"月令"等时俗性的约束。对照史籍与出土文献的相关记录,即使林业资源保护条文的执行也面对"得诏书,但挂壁"的现实窘境。这一历史性变迁的根源,在于林业立法体系的弱化。先秦时代较为完备的林官体系逐渐解体,由主要服务于帝室的少府、水衡都尉、将作大匠等零散设置所代替,且具有重采伐利用而轻于管理护育的特点。
关键词:
秦汉 林业立法 森林保护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兆君 刘文燕
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渐进步伐的加快,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制度也发生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本文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从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制度的初始界定、变迁的启动和变迁的渐进三个阶段,对建国以来我国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制度的变迁过程进行了阐述,并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变迁进行了实证与规范分析,为我国目前进行的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国有森林资源 产权 制度变迁 模型分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池翔
清末民初,在内忧外患的情境下,中国朝野逐渐认识到“森林国有”的重要性。北京政府将东北的天然森林划为国有,并设东三省林务局进行统一管理,希望以此强化边疆控制并重建中央权威。然而,中央直辖林务局的设置遭到东三省地方军政实力集团的抵抗,进而引发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围绕国有林管理权和收益权的纠纷,以及林、矿部门间关于国有林采伐权的争夺。本文利用东三省档案馆的林务局档案,考察民国时期内忧外患情形下“森林国有”理念在中国东北的落地和纠葛。这一时期,北京政府和东三省地方实力派围绕国有森林的管理权展开博弈,既有合作又有冲突,从而引发了从中央到地方层面政治和经济治理结构的变化,深刻影响了东北边疆森林的管理体系和空间秩序。
关键词:
东北 国有林 农商部 林务局 央地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荆珍
目前森林的可持续管理还未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性规范,国际上现已逐渐形成了一些国际森林规制的替代性办法,即进行全球森林治理,将全球治理的理念引入到全球森林保护中来。文章分析了全球森林治理与法治的关系,尤其是全球森林责任与正义问题,探讨了国际法视角下全球森林治理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全球森林治理改革的建议:建立全球森林治理机构;制定可持续森林管理的国际标准;将环境正义原则纳入全球森林治理中。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龙贺兴 张明慧 刘金龙
完善国家林业治理体系需要适应从管制向治理转变的趋势。分别研究了以政府管制为主、以市场为基础的措施、以社区为基础的森林管理及混合治理在森林领域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分析了国际上非政府森林治理主体和形式兴起的驱动力和表现,以期推动我国林业治理体系的构建。政府自上而下的管制不断减少,以市场为基础的措施、社区为基础的森林管理、混合治理等非政府治理形式不断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完善林业治理体系需要减少政府管制,促进市场、社区、社会力量的成长,推动形成多样化的森林治理安排。
关键词:
国家林业治理体系 森林治理 治理形式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周雪姣 李慧 苏孝同 李文军
文章梳理了近30年来森林文化研究成果,对我国的森林文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森林文化的演化历程,森林文化的概念、内涵及特征,森林文化体系,森林文化对生态文明及现代社会的影响等多方面。认为,森林文化未来的研究要从兼收并蓄、创新方法、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引领时代等5个方面开展。
关键词:
森林文化 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现状 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