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4)
2023(2070)
2022(1856)
2021(1830)
2020(1586)
2019(3591)
2018(3685)
2017(6827)
2016(3914)
2015(4689)
2014(4784)
2013(4675)
2012(4720)
2011(4249)
2010(4569)
2009(4404)
2008(4583)
2007(4268)
2006(3865)
2005(3567)
作者
(12244)
(10217)
(10074)
(9546)
(6585)
(5065)
(4716)
(3998)
(3864)
(3789)
(3522)
(3369)
(3345)
(3252)
(3222)
(3109)
(3071)
(3056)
(2960)
(2958)
(2746)
(2526)
(2442)
(2428)
(2384)
(2295)
(2285)
(2230)
(2157)
(2131)
学科
(14963)
经济(14934)
管理(10179)
(9061)
(7836)
企业(7836)
方法(6303)
(5236)
贸易(5233)
(5142)
数学(4687)
数学方法(4523)
(4476)
金融(4476)
(4235)
中国(4149)
(4017)
理论(3727)
国际(3726)
(3603)
(3466)
银行(3458)
(3412)
(3319)
世界(3000)
业经(2804)
(2736)
关系(2701)
教育(2599)
(2492)
机构
大学(60662)
学院(58533)
(22645)
研究(22351)
经济(22049)
管理(18811)
中国(18297)
理学(15343)
理学院(15128)
管理学(14702)
管理学院(14599)
(13989)
科学(13565)
(12147)
(11396)
研究所(10729)
(10467)
中心(10173)
(9469)
北京(9163)
财经(8504)
(8477)
师范(8382)
农业(8374)
业大(8255)
(7889)
(7717)
(7682)
师范大学(6848)
经济学(6776)
基金
项目(32677)
科学(24469)
研究(23551)
基金(22986)
(20286)
国家(20112)
科学基金(16188)
社会(13663)
社会科(12887)
社会科学(12882)
(11714)
基金项目(11384)
教育(11262)
资助(10516)
(10503)
自然(10420)
自然科(10205)
自然科学(10201)
自然科学基金(9996)
编号(9773)
成果(9538)
重点(7495)
(7357)
课题(7112)
(6573)
(6535)
大学(6436)
项目编号(6223)
教育部(6213)
(6124)
期刊
(28578)
经济(28578)
研究(19667)
中国(14221)
学报(11288)
(9911)
科学(9131)
(9110)
教育(8817)
大学(8602)
管理(7976)
学学(7934)
(7574)
金融(7574)
国际(7395)
农业(6757)
(5989)
技术(4930)
财经(4459)
经济研究(4265)
世界(4116)
(3916)
问题(3887)
(3855)
图书(3598)
(3482)
业经(3238)
(2920)
论坛(2920)
业大(2913)
共检索到101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孔庆江  梅冰  
我国法院在涉外审判中能否及如何适用条约,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它关系到条约的基本功能、条约在国内法中的地位以及一国法院在该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和权能。无论是现行国内法,还是“约定必须信守”的习惯国际法原则,都暗示国际条约具有在国内法上的效力,并且应优先于国内法适用。虽然确认条约在国内法上的效力并不等于说明法院应该在裁判中适用条约,而且涉外司法实践在这方面也无一致做法,但是,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已提出准确适用条约的问题,间接承认了条约是国际裁判的重要法律依据。在“一带一路”建设逐步展开,特别是在专门设立国际商事法庭的背景下,我国法院在审理涉外案件时更是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国际条约在涉外审判中的适用问题。笔者建议:区分可直接适用和作为解释依据的条约;直接适用为个人直接设定权利的条约;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吸收国际条约的规定而予以适用;加强司法适用条约的研究。在涉外审判适用国际条约时要重视必要性、合法性、解释性和一致性原则。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都本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人民法院涉外民商事审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建立适应WTO规则的涉外民商事审判制度,包括:建立适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审判运行机制;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增强审判工作透明度;准确适用法律,确保案件裁判的统一性;提高法官队伍素质,实现涉外审判专业化。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罗芳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有利于一方规则、单方意思自治规则以及弱方属人法规则彰显了弱者利益保护原则。学者对三类弱者利益保护规则的保护对象、保护手段及保护力度提出了诸多质疑。有的观点颇具合理性,也有的观点可待商榷。弱者利益保护原则无疑应当作为国际私法立法的基本原则,但无须在法条中专门作出明文规定,在具体的法律适用规则设计中充分贯彻该原则,即是对这一原则的最好遵循。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洪贺  王群  
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当代国际私法所确立的一种重要理论,自创立以来,以其稳定性和灵活性兼具的优势受到国际私法学者的普遍认同,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诸多领域,特别在涉外合同关系中成为解决合同法律适用的主要规则。我国的最新立法也逐渐顺应了这一趋势。本文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为视角,从探究该原则的产生入手,对最密切联系原则进行利弊分析,并结合我国最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在该原则下完善我国在涉外合同领域法律适用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哲伟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普遍采用的最新原则, 对于传统法律适用原则的不足之处起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作用。然而, 各国适用该原则在具体确定最密切联系地时采用了不同方法。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六条也规定了这一原则, 但针对我国的司法实践,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具体适用应明确规范化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涛  
涉外民事交往中,物权法定原则要求物权必须适用物之所在地法律,不得由当事人约定准据法。然而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7条规定,动产物权可以由当事人协议选择准据法。这种不加任何限制的意思自治原则违背了我国《物权法》上所规定的物权法定原则。这不仅与国外立法和司法实践所体现出来的趋势相背离,也不利于维护我国涉外民事交往中当事人的交易安全和国家安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迎霜  
我国涉外贴牌生产中围绕贴牌商标的"侵权"问题已经产生了不少的法律纠纷和诉讼。但是对此我国并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法院的判决也相互冲突。根据侵权行为构成的法理分析、《商标法》第52条中商标使用的分析和利益衡量原则,涉外贴牌生产企业的贴牌行为不应视为商标侵权行为。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任立君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 ,各国商品在国际范围内的广泛流通 ,产品侵权问题已经超过了国家的界限 ,引起了各国对涉外产品责任的研究和法律界定。由于各国产品责任法内容规定的差异 ,法律冲突不可避免。本文从冲突法研究的角度对涉外产品责任的识别及法律适用问题加以浅析并提出了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夏雨  
伴随旅游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涉外旅游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成为我国国际私法领域中需加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通过比较中外法律适用规则的立法技术,从立法目的如何实现的角度指出我国现有规则的局限;同时,以涉外旅游合同的特殊性为基点,分析现有规则的契合性,得出我国已有涉外消费者合同法律适用规则不足以解决涉外旅游合同争议的结论。研究认为,应专门立法,采用惯常意义上的意思自治原则;发挥经常居住所法的正向价值并吸收最密切联系原则补缺。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沈强  
本文从涉外定牌加工商标侵权实际案件出发,通过对该类纠纷中认定构成侵权的主要案例及主要理由、不认定侵权的主要理由及规定和区别情况加以认定的主要观点的研究,着重分析商标侵权认定的实质要件、"商标使用"含义的理解等法律问题,同时对于商标侵权纠纷中的利益主体、商标地域性及国际贸易分工合作等进行综合考量,提出对该类纠纷的法律适用应当考虑3个方面,包括对我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合理解释、工商海关部门行政查处与司法衔接以及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汤霞  
传统的涉外认定标准已无法满足自贸区仲裁的新要求,我国司法实践对这一认定标准进行了有益补充。我国法院在涉自贸区仲裁案件中对涉外性的认定仍以传统的主体、客体和法律事实标准为依据,对《涉外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中"其他情形"的解释也是在三要素范围内进行,具体表现在:主体范围的扩大、履行客体内涵的扩充、法律事实认定时间的延长。我国当前仲裁制度和立法还有待完善,过于宽泛的认定标准可能冲击我国的本土仲裁制度,应对涉外认定标准进行适当限制。法官应甄别当事方人为制造的"虚假涉外"情形,在认定涉外时系争民商事关系要与外国有实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滨辉  
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业态形式的不断出现,税务机关监管的进一步加强,以及纳税人维权意识的提高,皆导致近年来涉税案件大幅增加。由于涉税案件的特殊性,在税务行政执法及司法审判的程序上,存在诸多值得讨论的问题。基于此,从纳税人在税务行政执法阶段的救济权困境、税务行政文书的可诉性差异、税务行政主体的资格认定、涉税案件在行政执法及司法审判中的程序衔接四个方面,详尽论述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涉税案件在行政执法及司法程序中问题的协调提出思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滨辉  
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业态形式的不断出现,税务机关监管的进一步加强,以及纳税人维权意识的提高,皆导致近年来涉税案件大幅增加。由于涉税案件的特殊性,在税务行政执法及司法审判的程序上,存在诸多值得讨论的问题。基于此,从纳税人在税务行政执法阶段的救济权困境、税务行政文书的可诉性差异、税务行政主体的资格认定、涉税案件在行政执法及司法审判中的程序衔接四个方面,详尽论述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涉税案件在行政执法及司法程序中问题的协调提出思路。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德明  
本文旨在探讨创设我国涉外知识产权法律适用制度问题。文章分折了知识产权法律适用问题的产生和我国现行涉外知识产权法律适用制度的不足,并对我国涉外知识产权法律适用问题提出立法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青  
票据的高度流通性,国际票据统一规则以及不同国家票据法律制度的差异性,决定了涉外票据的相互抵触,并制约着涉外票据纠纷的有效解决,应充分协调各国涉外票据司法管辖权冲突,选择相同的票据法律适用规则,促进票据流通和贸易国际化,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