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7)
- 2023(13180)
- 2022(11217)
- 2021(10410)
- 2020(8603)
- 2019(20331)
- 2018(19960)
- 2017(37955)
- 2016(20010)
- 2015(22975)
- 2014(22412)
- 2013(22330)
- 2012(21021)
- 2011(19319)
- 2010(19957)
- 2009(18157)
- 2008(17815)
- 2007(15456)
- 2006(14153)
- 2005(13179)
- 学科
- 济(93069)
- 经济(92973)
- 业(50055)
- 管理(48944)
- 企(36924)
- 企业(36924)
- 方法(36366)
- 数学(32187)
- 数学方法(31604)
- 中国(31546)
- 农(24572)
- 地方(22689)
- 贸(20750)
- 贸易(20728)
- 易(20162)
- 业经(19298)
- 融(16903)
- 金融(16903)
- 制(16842)
- 财(16630)
- 银(16337)
- 银行(16320)
- 农业(16207)
- 行(15974)
- 学(15939)
- 发(14042)
- 理论(13307)
- 环境(13276)
- 和(12663)
- 技术(12645)
- 机构
- 大学(283811)
- 学院(282091)
- 济(126433)
- 经济(123969)
- 研究(107311)
- 管理(105259)
- 理学(88741)
- 理学院(87703)
- 管理学(86009)
- 管理学院(85471)
- 中国(83939)
- 京(63132)
- 科学(61477)
- 财(55952)
- 所(54528)
- 研究所(49125)
- 中心(47752)
- 农(45136)
- 财经(43223)
- 江(42675)
- 北京(41605)
- 经济学(39661)
- 经(39420)
- 范(39185)
- 师范(38846)
- 院(38388)
- 业大(37575)
- 经济学院(35446)
- 农业(34727)
- 州(34659)
- 基金
- 项目(182408)
- 科学(144385)
- 研究(136544)
- 基金(132544)
- 家(116484)
- 国家(115237)
- 科学基金(97555)
- 社会(88103)
- 社会科(83710)
- 社会科学(83687)
- 省(69122)
- 基金项目(67684)
- 教育(62639)
- 自然(59987)
- 划(59116)
- 自然科(58679)
- 自然科学(58667)
- 自然科学基金(57605)
- 资助(55929)
- 编号(54770)
- 成果(46102)
- 发(44731)
- 重点(41778)
- 部(41102)
- 课题(39196)
- 创(38038)
- 国家社会(37597)
- 发展(36559)
- 展(35962)
- 创新(35572)
- 期刊
- 济(145494)
- 经济(145494)
- 研究(93137)
- 中国(67352)
- 管理(42415)
- 农(42263)
- 学报(41065)
- 科学(40028)
- 财(39992)
- 教育(36537)
- 大学(32130)
- 融(31349)
- 金融(31349)
- 学学(29382)
- 农业(29188)
- 技术(26599)
- 经济研究(25173)
- 业经(22523)
- 财经(21450)
- 贸(19164)
- 问题(18917)
- 经(18795)
- 国际(18766)
- 图书(18061)
- 业(17530)
- 世界(16928)
- 统计(15387)
- 技术经济(14497)
- 坛(13810)
- 论坛(13810)
共检索到458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顾磊 刘思琦
本文从2×2专用要素模型的角度,以作为发包方的发展中国家为对象,研究了发展中国家从事国际服务外包活动的福利效应和再分配效应。结果表明,当不存在固定技术成本时,服务外包在提高整体福利的同时,降低了资本要素的收入;而当存在固定的技术成本时,服务外包的福利效应不确定,但劳动要素收入依然提高。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探讨了服务外包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国疆 张广斌
布雷顿森林体系蕴含了在选择汇率制度时,更多地从宏观经济变量和汇率制度外生的角度进行考虑,并以发达国家作为分析蓝本。这一方面导致了对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忽略,另一方面将经济结构的相似性看成了无须说明的前提。因此,现有的主流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应用于发展中国家时,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本文试图寻找新的、可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模型。模型的设立以出口厂商以本币表示的利润最大化为基础,引入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概念,把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内生化、长期化,基本逻辑是:产业结构高度→主导产业→商品进出口结构→国际收支长期趋势→汇率制度选择。
关键词:
汇率制度 出口厂商 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广斌
对于汇率制度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忽略了对汇率制度选择影响最深刻的国别之间的经济结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要明显地低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进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结构也就明显地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结构。从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角度来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上所面对的应该是一个完全竞争或近似于完全竞争的市场。这种竞争性的市场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和政府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从而这种影响就必然反映在对汇率制度选择的态度上。
关键词:
汇率制度 完全竞争 汇率收益 外汇储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改革开放后,中国保持了4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经从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上中等收入国家。但是,无论从主要国际组织的界定还是从中国经济自身的发展来看,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国际比较上看,按照世界银行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和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中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但中国是一个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迅速发展中的国家,由于中国在过去40年里取得的重大发展以及对周边国家的带动,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由过去的贫富两端人均收入悬殊,发展成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上中等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三足鼎立的局面。从国内发展上看,中国在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同时,产业结构的提升仍然相对滞后,地区间、城乡间的发展还很不平衡。这是我们的发展不足,但另外一方面又是我们可持续的后发优势。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能够避免很多国家经济发展到了这一阶段就徘徊不前的现象,最终实现全面现代化的目标。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 人均收入 国际比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彭刚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吗?彭刚经历了19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综合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在这块东方古老土地上所发生的神奇变化,给世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于是便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莹
对发展中国家是否应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国际上长期存有争议。争议基本上形成意见相左的两方——反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支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反对方以学者福斯特、沙卡罗巴斯以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为重要代表。支持方以学者保罗.本奈尔以及实践中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些国家(如中国、韩国、印度)为重要代表。本文围绕这场争议,介绍了反对方与支持方两方的观点及其相关研究,并探讨了中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政策。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中等职业教育 普通中等教育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欢浪 陈琳
本文构建了一个模型来研究企业中间品生产的全球组织模式及由此带来的技术溢出和劳动生产率进步,并刻画了三者之间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垂直FDI和离岸外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这反过来又促使发展中国家承接更大比例的中间品生产。从具体的组织模式看,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会吸引更多的垂直FDI,而对离岸外包的影响将是先上升后下降;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有利于离岸外包的发展,但不利于吸收垂直FDI。进一步的数值模拟分别采用比较静态分析和内生性两种方法,均验证了上述的理论结论。本文不仅可以解释中国加工贸易发展滞后于FDI流入的现象,而且我们还认为,由于劳动力市场外部性带来的锁...
关键词:
垂直FDI 离岸外包 外部性 技术溢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余淼杰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贸易两国的民主进步对其贸易具有各种影响。以前的研究建议一个发展中进口国的本国民主进步会减少各类贸易壁垒,进而增加其进口量。与此同时,该国也会更偏向于从民主化程度较高的其他国家进口产品,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因为民主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其出口品具有较高的质量而在国际贸易中备受欢迎。本文首先介绍了一个含有民主指标的国际贸易引力理论模型,然后在控制民主度的内生性基础上,使用跨国多年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回归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发展中贸易两国的民主进步会显著地促进其贸易水平。一般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两国民主进步对其贸易增长有约6%—13%的贡献率。
关键词:
贸易 民主 引力方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厚俊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关于国际收支的理论模型,均建立在工业化大国这一假定前提基础上。因此,长期以来,在国际贸易的理论分析中,总是假定当一国采取货币政策或变动汇率时,将直接影响该国产品的总价格水平,也影响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和贸易条件。此后的分析便是这一假定...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长东
文章旨在通过税收来解释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和国家社会关系的变化。税收通过影响一国财政支出水平、征收方式、税收结构及其调节社会分配等机制作用于国家的制度建设、治理能力和政权维续能力。同时,税收还影响代议制的产生和发展。文章介绍了西方国家在早期代议制形成过程中税收的作用及其局限性,讨论了税收和代议制的理论基础,指出这一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还很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本文还讨论了税收在中国政治研究中的情况。
关键词:
税收 政治发展 国家社会 治理 代议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彭磊
分析对外直接投资,一是要区分投资动机和投资能力,投资动机是出发点,投资能力是基础;二是要区分投资国与被投资国的类型,类型的不同使得投资动机和能力均有不同。本文首先在区分投资国与被投资国类型的基础上对文献中的投资动机和能力分别加以综述,并提出问题;然后,提出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简单动机——取得市场“领先者”地位,并对投资能力加以解释;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汉川 夏敏仁
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也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最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特对20世纪中后期以来关于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三个著名模型,即刘易斯模型、费-拉尼斯模型、托达罗乡-城人口迁移模型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所启迪。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剩余劳动力转移 模型 评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郑辉
一、引言 发展中国家在以知识为基础为国际竞争中天然地处于劣势。以信息产业超速发展为特征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依靠其独占性的技术优势赚取了更多份额的利润,而广大的欠发达国家则更多地陷入了痛苦增长的窘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明志
国际外包为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促进产业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产品内分工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模式正逐渐从垂直FDI为主导向国际外包为主导的方向演变。发展中国家通过承接国际外包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并快速切入全球高技术产业链条。通过调整产业升级思路、提高交易制度的效率、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和注重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的努力,发展中国家可以更好地实现国际外包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国际外包 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钻石 张娟
本文把环境污染引入福利函数,动态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国际贸易通过国际间专业化分工,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形成新的鞍点均衡路径。发展中国家开放条件下的EKC与传统的EKC性质相似,环境污染也是随着经济增长先增后减。利用国际面板数据对开放条件下的EKC形状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的EKC形状可以近似为倒U型,而发达国家的EKC形状是不确定的;国际贸易会加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但是会降低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环境污染 EKC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