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56)
2023(12511)
2022(10824)
2021(10064)
2020(8710)
2019(19978)
2018(19954)
2017(38724)
2016(20924)
2015(23889)
2014(23645)
2013(23180)
2012(21099)
2011(18926)
2010(19612)
2009(18466)
2008(17836)
2007(16010)
2006(13658)
2005(12286)
作者
(58755)
(49179)
(48848)
(46800)
(31351)
(23703)
(22561)
(19088)
(18338)
(17543)
(16688)
(16437)
(15493)
(15452)
(15303)
(15157)
(15127)
(14554)
(14324)
(13956)
(12102)
(12084)
(12020)
(11265)
(11148)
(11089)
(11032)
(10890)
(9872)
(9690)
学科
(82525)
经济(82435)
管理(56358)
(55573)
(45856)
企业(45856)
方法(41016)
数学(36078)
数学方法(35436)
(22877)
中国(21690)
(21422)
(18299)
贸易(18294)
(17821)
业经(17107)
(16473)
(15945)
农业(14754)
(14749)
金融(14745)
理论(14636)
(14550)
银行(14522)
地方(14410)
(13803)
(13112)
财务(13047)
财务管理(13010)
(12955)
机构
学院(293761)
大学(292759)
(119338)
经济(116793)
管理(112817)
理学(97112)
理学院(96052)
研究(95305)
管理学(94052)
管理学院(93516)
中国(75607)
(61111)
科学(57847)
(55678)
(48399)
(48002)
中心(45821)
财经(44332)
(44114)
研究所(43495)
业大(42793)
(40165)
北京(38360)
(38211)
农业(38189)
师范(37838)
经济学(36867)
(35444)
(33971)
经济学院(33437)
基金
项目(193369)
科学(151584)
研究(142248)
基金(139385)
(121448)
国家(120143)
科学基金(102648)
社会(88880)
社会科(84236)
社会科学(84209)
(75939)
基金项目(72648)
教育(67414)
自然(66301)
自然科(64797)
自然科学(64777)
(64221)
自然科学基金(63568)
编号(59248)
资助(58430)
成果(48627)
重点(43682)
(43028)
(41097)
课题(40690)
(40464)
创新(37694)
科研(37533)
教育部(37246)
大学(36888)
期刊
(129045)
经济(129045)
研究(84534)
中国(55615)
学报(44488)
(44096)
(43913)
科学(40623)
管理(40610)
大学(33905)
教育(33631)
(32378)
金融(32378)
学学(31817)
农业(29133)
技术(26857)
业经(21707)
财经(21421)
经济研究(21272)
(18356)
问题(16848)
(16382)
(15780)
统计(15614)
国际(14891)
技术经济(14478)
(14408)
(14195)
图书(13948)
商业(13864)
共检索到4349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汤凌霄  欧阳峣  黄泽先  
以国际最后贷款人视角看,全球或区域性应急储备安排的主要缺陷在于救助资金的有限性。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的"承诺式"具有易发起且节约大量非危机时期运营成本的合理性,但金砖国家相互贸易、投资和金融联系日益密切将导致经济协动性增强而加剧资金有限性,因而本文主张转向"嵌入式",借鉴欧亚稳定和发展基金经验,着重解决将发展与稳定功能置于同一机构带来的资金来源、运用和管理上的功能冲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叶玉  
第五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正式决定设立初始规模为1000亿美元的应急储备安排(CRA),对金砖国家防范外部风险和全球金融稳定具有关键的补充意义,对中国亦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CRA要有效运作,需在内部机制和外部协调方面做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对成员国宏观经济监测的能力建设,以真正克服东亚清迈机制中与IMF挂钩的两难问题。外部关系中,应积极探索与IMF及金砖开发银行等的协调与合作,真正实现金砖机制以南南合作带动南北合作的"双赢"目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奉先  
应急储备安排(CRA)的设立是金砖国家推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构建外部金融安全网的重要实践。本文在运用保险指数测度金砖国家参与CRA动力的基础上,分析了CRA为参与各方带来的成本和收益问题。研究发现:金砖国家在CRA建设过程中呈现阶段性、危机驱动型特征;各国从CRA中受益差异明显;为避免类似清迈协议及其多边化的缺陷,未来CRA的完善应从扩大储备规模、完善内部治理、强化外部监管、提升低收益国的参与动力四个方面入手。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刚  邓嘉鑫  陈慧  
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为对内维护金融稳定、对外防范全球性金融危机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但其在俄罗斯卢布危机中选择不作为的行为,对其发展壮大带来了严峻考验。运用准备金指数模型对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危机防范能力进行模拟分析,发现在有应急储备金的情况下,除俄罗斯外,其他成员国准备金指数明显增大,表明金砖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显著提升。但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要实行有效运作,则需健全运行机制,积极探索与IMF及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多层次的金融合作,通过价值投资壮大自身规模。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刚  邓嘉鑫  陈慧  
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为对内维护金融稳定、对外防范全球性金融危机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但其在俄罗斯卢布危机中选择不作为的行为,对其发展壮大带来了严峻考验。运用准备金指数模型对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危机防范能力进行模拟分析,发现在有应急储备金的情况下,除俄罗斯外,其他成员国准备金指数明显增大,表明金砖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显著提升。但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要实行有效运作,则需健全运行机制,积极探索与IMF及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多层次的金融合作,通过价值投资壮大自身规模。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丁振辉  
2014年7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巴西海滨城市福塔莱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会后五方发表了《福塔莱萨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内容是金砖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宣言》宣布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各国财长在五国领导人的见证下签署了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协议。协议规定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启动资金500亿美元,银行核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其中每个成员国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梁顺  
近年来,金砖国家的崛起引人瞩目,与此同时,五国积累了巨额的国际储备。本文避免构建主观性较强的适度规模测算模型,通过比率法对金砖国家的国际储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并对未来5年内金砖国家国际储备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国际储备明显过量,印度和俄罗斯的国际储备处于相对适宜的水平,巴西和南非的国际储备规模有所不足。金砖国家内部的国际储备分布呈现不均匀的态势,凸显了金砖国家区域货币合作的合理性和重要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满芝  屈传智  周梅华  谢凤敏  
从福利经济视角,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结合煤炭储备产品特点,构建国家煤炭应急储备规模模型。通过参数估计、数值模拟,测算了基准情景下国家煤炭应急储备最优规模,通过敏感性分析挖掘影响煤炭应急储备规模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煤炭应急储备最优规模为国家煤炭应急储备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规模;通过对煤炭需求价格弹性、煤炭储备成本、煤炭价格、煤炭供应中断规模等参数估计和数值模拟,得出基准情景下的最优储备规模为16 d煤炭消费量,相当于当年度煤炭消费总量的4%~5%;通过最优储备规模的敏感性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素为煤炭需求价格弹性和煤炭供应中断规模。研究结论可为国家决策煤炭应急储备规模提供理论依据和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阿蒂夫·米安  阿米尔·苏菲  王宇  
中央银行之所以必须充当"最后贷款人",是为了避免发生银行挤兑导致的健康银行破产和支付系统崩。关于中央银行救助对象有两种观点:一是必须保护存款人和支付清算系统,但不需要对银行的长期债权人或者股东进行救助;二是考虑到银行特殊的贷款职能,必须保护银行债权人和股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汤凌霄  
伴随金融全球化而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国际最后贷款人日益受到重视。纵观150年尤其是近20年的国际最后贷款人研究史,学界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很有必要进行系统梳理。首先,本文从金融危机、外汇储备、国际公共产品等三大视角对国际最后贷款人的存在性和价值进行理论阐释。其次,本文选取国际最后贷款人运行机制中的四个关键问题,即主体问题、资源问题、道德风险问题、贷款条件性问题展开梳理。再次,本文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助、美联储货币互换两个方面厘清国际最后贷款人有效性实证检验的研究进展。最后,本文在分析这些研究缺陷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厉  
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分析四种不同情况下中央银行扮演最后贷款人角色可能存在的激励目标冲突导致的政策失灵问题。首先,当中央银行集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为一身时,代理问题可能导致“内部角色冲突”;其次,监管职能分离后,“内部角色冲突”出现了“外部化”;第三,如果在央行独立性和监管独立性不强的情况下,会导致最后贷款人问题的实际决策权向政府的集中;第四,在预算软约束情况下,最后贷款人政策为整个金融体系提供了显性或隐性的担保,这种担保的存在又反过来加重了预算的软化,如果不加以限制,最后贷款人政策极易成为一种低效率的政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世宏  
“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能 ,它是指在商业银行出现危机和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 ,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或流动资金援助 ,这个职能通常由中央银行提供。在信用货币制度下 ,中央银行具有酌情发行货币进行信用创造的功能 ,当金融机构或金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汤凌霄  
国外对最后贷款人(the Lender of Last Resort,LOLR)的研究有两百余年历史,近来国内对LOLR的介绍、运用也逐渐增多,但从成本收益视角全面系统地梳理和评析的并不多见。为补这一缺陷,本文拟从成本收益角度,对LOLR的成本、收益内涵界定,LOLR的有效性,以及降低LOLR成本的制度安排予以综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剑锷  
土地是国家的重要稀缺资源,近年来国家开始建立和推广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本文阐述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产生背景、意义及其运作模式,从政府、土地储备中心、银行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土地储备贷款存在的现实风险,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同民  
本文从分析金融危机对美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影响入手,全面论述了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中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基本做法,深入分析了我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失,对完善我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从科学界定最后贷款人的法律地位、逐步完善最后贷款人的法律法规、积极实施"模糊"与"透明"相结合的救助规则、注重加强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的合作与协调、建立健全被援金融机构的破产机制、切实强化最后贷款人的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