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7)
- 2023(10452)
- 2022(8394)
- 2021(7073)
- 2020(5978)
- 2019(13625)
- 2018(13164)
- 2017(25800)
- 2016(13830)
- 2015(15888)
- 2014(16099)
- 2013(16319)
- 2012(15685)
- 2011(14612)
- 2010(14929)
- 2009(14089)
- 2008(13792)
- 2007(12623)
- 2006(11136)
- 2005(10234)
- 学科
- 济(88183)
- 经济(88119)
- 管理(38718)
- 业(35766)
- 方法(32962)
- 数学(29306)
- 数学方法(29107)
- 企(27869)
- 企业(27869)
- 地方(19590)
- 中国(18639)
- 业经(17796)
- 农(17410)
- 财(15986)
- 学(15303)
- 贸(14339)
- 贸易(14335)
- 易(13857)
- 地方经济(13223)
- 融(12890)
- 金融(12888)
- 制(12015)
- 产业(11857)
- 农业(11825)
- 银(11473)
- 银行(11452)
- 环境(11152)
- 行(11021)
- 和(10745)
- 信息(9920)
- 机构
- 大学(221872)
- 学院(220107)
- 济(107008)
- 经济(105082)
- 管理(82263)
- 研究(79159)
- 理学(70435)
- 理学院(69633)
- 管理学(68635)
- 管理学院(68202)
- 中国(59630)
- 财(46036)
- 京(45854)
- 科学(45584)
- 所(40590)
- 财经(36979)
- 研究所(36801)
- 农(35851)
- 中心(35541)
- 经济学(35336)
- 经(33469)
- 江(32805)
- 经济学院(31896)
- 业大(30459)
- 北京(29145)
- 农业(28190)
- 范(27768)
- 院(27568)
- 师范(27533)
- 财经大学(27287)
- 基金
- 项目(140146)
- 科学(110288)
- 基金(102589)
- 研究(102470)
- 家(88932)
- 国家(88254)
- 科学基金(75072)
- 社会(68078)
- 社会科(64795)
- 社会科学(64775)
- 基金项目(53647)
- 省(53431)
- 自然(45680)
- 教育(45662)
- 划(44928)
- 自然科(44620)
- 自然科学(44605)
- 自然科学基金(43807)
- 资助(41983)
- 编号(40656)
- 成果(33329)
- 发(31868)
- 部(31657)
- 重点(31638)
- 国家社会(29326)
- 创(28652)
- 课题(27582)
- 教育部(27331)
- 创新(26964)
- 科研(26655)
- 期刊
- 济(121128)
- 经济(121128)
- 研究(68723)
- 中国(38825)
- 财(35307)
- 学报(32787)
- 农(31831)
- 科学(29667)
- 管理(28888)
- 大学(24534)
- 学学(23174)
- 融(21641)
- 金融(21641)
- 农业(21224)
- 经济研究(21154)
- 财经(19320)
- 技术(18865)
- 业经(16963)
- 经(16792)
- 教育(16427)
- 问题(16206)
- 贸(14528)
- 国际(13763)
- 技术经济(13539)
- 统计(12522)
- 世界(12083)
- 业(11647)
- 商业(11157)
- 策(10901)
- 理论(10631)
共检索到333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芸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是伴随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以下简称ICT)发展所产生的新现象。从LolydMorrisett最早提出数字鸿沟名词开始,数字鸿沟被赋予广泛的学科内涵,学者从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樊轶侠 段可仪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给区域税收增长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税收体制变革带来挑战,随着数字经济注意力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影响了我国税收收入格局。笔者基于我国2008—2021年289个地级市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所得税、增值税税收鸿沟的影响机制和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拉大区域间税收鸿沟,对增值税作用尤其明显;在数字经济注意力的调节作用下区域税收鸿沟逐渐缩小,产业结构调整在其中具有中介效应;同时数字经济发展对加大个人所得税和总税收鸿沟作用的边际效应递减,对加大增值税税收鸿沟作用的边际效应递增;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税收鸿沟影响呈现非均匀分布。为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提升税收制度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契合度,需要从多个维度对现行税收体系进行深化改革,并不断完善税收收入分享体制。特别是,考虑以平台企业税收收入分享为突破口,由中央按统一规则对平台企业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进行省际分配。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税收鸿沟 产业结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国强 万孟泽
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力量,但数字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态势可能会加剧区域间的生产效率差距,数字时代下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实现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基于中国201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及区域异质性特征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生产率增长效应,这种增长效应主要体现在纯技术进步上,数字经济未能通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改进赋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创新驱动效应、创业激励效应以及产业升级效应等渠道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影响效应仅在东部地区显著。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数字经济的生产率增长效应越明显,进而导致了区域间的生产率鸿沟。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边际效应递增特征和欠发达城市在人才集聚、金融发展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相对不足强化了区域间的生产率鸿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芸
现实社会中,信息通信技术(以下简称ICT)在不同国家、地区和人群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产生了巨大的数字鸿沟。从狭义来看,数字鸿沟是指不同主体之间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ICT普及和扩散中的不均衡状态,表现为各个主体在ICT拥有数量上的差异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勤俭 黄奇 朱庆华
信息技术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 ,也在全球产生了数字鸿沟。本文分析了各个区域之间和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 ,指出不同区域、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
关键词:
因特网 信息技术 比较研究/数字鸿沟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薛伟贤 刘骏
区域"数字鸿沟"在全球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和谐世界的建立,要想从根本上弥合区域"数字鸿沟"就必须分析其形成原因。信息资源的差距和信息技术使用技能的差距是区域"数字鸿沟"形成的直接原因,二者分别从"信息拥有"和"信息使用"方面发挥作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政府相关政策的差异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是区域"数字鸿沟"形成的间接原因,分别从"信息化需求"、"信息化环境"、"信息化意识"方面发挥作用。这5种原因以特定结构系统地结合起来,最终导致区域"数字鸿沟"的形成。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区域“数字鸿沟”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伟贤 刘骏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想从根本上弥合数字鸿沟就必须剖析其本质。数字鸿沟本质上是由技术、经济、知识和社会4个层面构成的综合性的差距。在技术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主体在接入新兴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是新兴信息技术普及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鸿沟";在经济层面上,它反映了国际国内经济不平等和贫富差距在信息时代的延续,是信息时代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经济鸿沟";在知识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群体使用新兴信息技术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方面的差距,是信息主体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鸿沟";在社会层面上,它反映了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和社会分化现象,是信息社会不平...
关键词:
数字鸿沟 信息资源 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霖 韩伟健 田韦仑
基于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从数字红利和数字鸿沟角度研究数字经济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红利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数字鸿沟则显著扩大收入差距,数字经济总体上扩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红利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在低财富农村、老年人抚养比高的农村和西部地区农村更为显著,数字鸿沟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在中高财富农村、老年人抚养比低的农村和东部地区农村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会促进农村非农就业和提高居民金融素养从而缩小收入差距,也会通过影响农业生产的机制扩大收入差距。本文结论表明,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既要稳妥释放数字红利,也要防范数字鸿沟带来的收入失衡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尹翔硕 刘能华
"数字鸿沟"主要指不同国家在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本文把信息化水平区分为传统信息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首次把国家按收入分成不同的类别,利用面板数据对"数字鸿沟"的成因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对外开放度、知识发展水平、收入水平这些因素不仅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且对传统信息技术水平和新兴信息技术水平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而我们在政策上应区别对待,才有可能跨越"数字鸿沟",分享"数字红利"。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国际贸易 识字率 人均收入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新蜀 赵贤 董依婷
中国扶贫治理战略已经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化为治理相对贫困,如何在数字化时代治理相对贫困已成为新的工作重点。本文在梳理数字经济治理相对贫困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数字经济发展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3-2020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农村多维相对贫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数字经济发展初期因数字鸿沟会扩大农村多维相对贫困,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深入则会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状况。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影响农村创业机会与人力资本水平来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教育投入的增加都可以显著地调节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缓解数字经济发展初期扩大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负面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任灿灿
数字经济为企业带来发展红利的同时,也导致区域间、省市间数字鸿沟问题显现。以2013-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所在省市间的数字鸿沟视角出发,探究数字经济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能显著提升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能力,数字鸿沟与商业信用融资呈负相关关系。数字鸿沟可能导致企业间的信任和议价能力折损,是影响商业信用融资的重要因素。为避免数字鸿沟的影响,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与自身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供应商和客户开展业务往来。基于影响机理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和缩小的数字鸿沟有利于增强企业透明度和供应链议价能力,进而提高商业信用融资。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存在关联交易的企业中更显著。研究对于弥补和完善数字经济研究框架,助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殷晓红
数字鸿沟使世界范围的贫富分化更趋严重。信息差距在不同地区之间呈现出一种普遍的、多层次的分布状态,它引起的贫富差距的扩大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深层次的原因。但其核心问题是发展中国家贫穷的、既有的路径被信息化革命进一步强化。我国打破贫穷的恶性循环,不仅需要依靠外生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要有相适应的制度创新和人力吸引与教育的机制。
关键词:
数字鸿沟 信息化 贫富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青华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坤琳
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鸿沟能够在个体层面、行业层面和区域层面引发实质不公,是数字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矛盾。经济法实质公平原则能够为数字鸿沟的弥合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和制度支撑。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理顺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鸿沟引发的实质不公问题,梳理和优化经济法实质公平原则,充分发挥其对数字鸿沟的弥合作用,以包容性发展理念引导数字经济发展,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提供合理性判准,营造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制度生态,进而实现数字经济的良法善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怡 柯杰升
伴随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面渗透,以数字基础设施"接入差距"为特征的一级数字鸿沟和以数字技术"使用差距"为特征的二级数字鸿沟,正在引发以数字化"收入差距"为主要特征的三级数字鸿沟。聚焦农村数字经济,本文利用Meta-analysis整合并构建了有关农民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的跨国证据和大型数据集。系统集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同时加剧了收入差距;数字技术接入和使用具有差异化的收入和收入分配影响,其中,电子商务表现出最明显的增收效应以及对公平收入的负向作用;数字经济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较非农收入更为显著;社会经济地位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从数字经济发展中受益更多。数字经济在促进农民收入总体增长条件下强化了收入差距扩大,对致力于促进包容发展的公共政策提出了全新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