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47)
- 2023(7684)
- 2022(5311)
- 2021(4434)
- 2020(3013)
- 2019(6650)
- 2018(6313)
- 2017(11268)
- 2016(6058)
- 2015(6955)
- 2014(6928)
- 2013(6623)
- 2012(6239)
- 2011(5685)
- 2010(5870)
- 2009(5399)
- 2008(5199)
- 2007(4957)
- 2006(4458)
- 2005(3819)
- 学科
- 济(27765)
- 经济(27738)
- 管理(17816)
- 业(14143)
- 业经(13346)
- 企(11702)
- 企业(11702)
- 中国(9798)
- 农(9036)
- 产业(8895)
- 信息(8502)
- 总论(8118)
- 信息产业(8052)
- 融(6770)
- 金融(6769)
- 地方(6472)
- 农业(6113)
- 方法(6093)
- 贸(6061)
- 贸易(6055)
- 易(5911)
- 银(5754)
- 银行(5746)
- 行(5610)
- 理论(5491)
- 和(5155)
- 财(4898)
- 制(4862)
- 发(4727)
- 教育(4710)
- 机构
- 学院(88297)
- 大学(87521)
- 济(33455)
- 经济(32605)
- 管理(32280)
- 研究(31078)
- 理学(26648)
- 理学院(26345)
- 管理学(26020)
- 管理学院(25827)
- 中国(24345)
- 京(19223)
- 科学(17303)
- 财(16523)
- 中心(14943)
- 所(14128)
- 江(14100)
- 范(13459)
- 师范(13318)
- 研究所(12634)
- 财经(12378)
- 农(12167)
- 院(12158)
- 北京(12104)
- 州(11798)
- 经(11304)
- 技术(11019)
- 业大(10770)
- 师范大学(10649)
- 经济学(10008)
- 基金
- 项目(58145)
- 研究(48409)
- 科学(45675)
- 基金(39626)
- 家(33882)
- 国家(33541)
- 社会(30284)
- 社会科(28633)
- 社会科学(28627)
- 科学基金(28531)
- 省(23331)
- 教育(21975)
- 编号(21422)
- 基金项目(19955)
- 划(19323)
- 成果(18663)
- 课题(15476)
- 自然(15159)
- 自然科(14751)
- 自然科学(14748)
- 自然科学基金(14441)
- 资助(14190)
- 发(13754)
- 年(13481)
- 项目编号(13304)
- 重点(13282)
- 国家社会(12836)
- 创(12736)
- 制(12259)
- 性(12089)
共检索到146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吕星月 袁曦临
文章对国际数字人文中心联盟网站(center Net)上登记的172个数字人文(DH)实体进行梳理归类,总结国际数字人文中心(DHC)建设现状、组织形态及基础架构,对比9所DH中心的目标差异、发展模式与学科结构。调研结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数字人文中心建设模式和路径选择,即:立足DH中心建设中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指导路线—机构设置—研究社区—活动、资源与服务”四层框架、依托学科优势实现特色化发展;图书馆与人文研究机构共建数字人文研究社区、构建需求导向的数字人文服务体系,提供共享空间、研究数据管理、数字出版以及研究工具与方法等支持,通过“活动、资源与服务”共促跨学科持续对话与数字人文研究的长期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生辉 朱学芳
高校数字人文中心是为推进人文社会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深度融合而建立的协同创新服务与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为数字人文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技术和管理保障。当前数字人文理念还没有被我国学术界所广泛接受,高校数字人文中心建设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数字人文领域基础问题的研究,制定高校数字人文中心建设规范,发挥高校数字人文中心在学科融合与协同创新中的推动作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玉锁
数字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找到了灵活柔性的网络生态组织,其特点是能够使组织围绕着以客户价值为中心,打造"自驱+赋能"的新型企业内部生产关系。这里面的观念就是数字机制,即通过智慧网络技术,包括大数据的处理、区块链、人工智能等
关键词:
组织架构 数字时代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玉德 董木欣
数字政务建设不仅需要信息技术与政务流程的整合,还要求治理目标、治理机制、治理手段等要素的逻辑协同,以充分发挥政务系统的整体效应。本文基于整体性治理逻辑提出数字政务建设"三位一体"的整体性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以数据驱动为导向构建数字政务整体性治理架构,有效利用政务数据资源,推进业务系统协同,发挥政务系统整体效能,为解决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暴露出的数字政务建设短板提供路径借鉴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数字政务 整体性治理 政府职能 数据驱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鹏
本文选取了33个代表性国家样本,并通过构建有序Logit模型对影响金融监管组织架构变迁的因素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中央银行参与金融监管的程度、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与金融监管集中度成负相关关系;银行业发展水平、金融混业经营程度和一国的治理水平与金融监管集中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市场主导型国家更倾向于实行统一监管。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分析了中美两国金融监管组织架构,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的金融监管集中度普遍偏低,两国都应该逐步整合本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并转向统一监管组织架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博
智慧城市群作为一种区域发展新模式,已经成为国内一些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分析智慧城市群的内涵和系统架构的基础上,对智慧城市群建设战略和关键机制作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我国智慧城市群建设路径。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群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朱姝
剖析数字人文在智慧文旅中的应用案例,可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项目建设提供启示与对策。文章通过“云游敦煌”“从武康路出发”两个基于数字人文的智慧文旅应用案例分析,梳理出数字人文项目建设流程及其智慧文旅特色应用功能,以此对标分析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项目建设的优势和困境;从构建特色主题智慧数据资源、建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协同多元主体参与促进智慧文旅应用可持续发展、以合作促培养项目建设人员等方面,提升公共图书馆数字人文项目建设品质,促进智慧文旅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智慧文旅 公共图书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一博 韩少杰 苏敬勤
本文采用跨案例比较研究方法,选取产业环境巨变中未能成功实施变革而迅速衰落的胶卷产业的柯达、消费电子产业的索尼、手机产业的诺基亚三家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内容分析与典型事件分析对企业组织惯性的来源载体、表现维度与显现路径进行研究。具体而言,企业组织惯性仅当企业组织发生变革时得以显现,其源自于企业组织在决策层面、资源层面、执行层面、网络层面以及文化层面变革的对象载体。在此基础上,沿着"条件→行动→结果"的逻辑分析思路,识别出对应于五个层面上的认知惯性、战略惯性、资源惯性、制度惯性、流程惯性、惯例惯性、结构惯性、关系惯性和文化惯性九类企业组织惯性的具体表现形式。结合企业组织惯性的来源载体和表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杰 刘东
本文从对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四种基本形态——蜂窝型、专业市场领导型、主企业领导型和混合型一定抽象意义上的划分和特征分析入手,推演基于不同组织架构和分工协作体系视角下,现阶段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途径与产业升级可行路径。以中国戴南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为例,从实证角度剖析了主核心企业领导型企业网络对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有效推动作用和重要性。指出,地方产业集群的转化和升级是组织架构、外向关联度、社会资本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协同转化进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姚瑜琳
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是商业银行业务有效运作的重要前提。我国商业银行在21世纪初期已开始着手组织架构改革,但成效并不显著。西方商业银行矩阵式组织架构主流模式历经多年演变,日趋成熟,是代表商业银行发展方向的典型的现代化模式,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改革的方向。本着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在改革前中期,在部分业务板块率先实施事业部制改革,同时加大配套基础工作的改革力度。通过重点业务、地区试点,在基础条件成熟、管理水平提高、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全面迈向矩阵式组织架构。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组织架构 矩阵制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蒋萌
数字人文正在全球兴起,已为各界关注和思考。图书馆是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和探索者。本文立足时代命题,从数字人文影响与趋势发端,探索了图书馆数字人文内涵,指出数字人文具有内涵跨界交融、功能优势互补、运行协调统一的结构特征,需坚持问题导向、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三项原则,实施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支撑、资源保障四大战略。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图书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培
推进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是持续提高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优质的数据系统或数据平台无疑是其基础。文章认为,建设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应该以"功能完备,创新发展;应用导向,协调发展;循数治理,绿色发展;协同融合,开放发展;互利多赢,共享发展"为核心理念,平台系统架构应该以数据采集系统为支撑基础、以数据分析系统为运行中枢、以风险预警系统为关键功能、以信息反馈系统为核心要义,从而构成一个具有职业院校自身特色、高度系统集成性的框架体系。为有效推进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建设,应该从构建数据集成共享机制、确立多元主体共治模式、持续拓展数据有效采集、提升数据分析反馈能力等方面入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红梅 马立志 陈会然
组织文化对提高一个组织的凝聚力、提升组织运行的效率与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高等职业学院作为一个组织,同样需要建立自己的组织文化,以提高本身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关于高等职业学院组织文化,一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对高等职业学院组织文化的内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高等职业学院组织文化的理论框架,最后对如何建设一个职业学院的组织文化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组织文化 内涵 框架 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丁超勋 李骏阳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催生出服务功能强大的全球性贸易平台,与此同时,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心的发展受到城市的制约,虚拟国际贸易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中心形式开始呈现出端倪。文章在研究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中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虚拟国际贸易中心的必备条件。遵循与实体贸易中心功能一致、市场运作和政府推进、虚拟和实体良性互动的原则,文章构建了虚拟国际贸易中心的概念模型,分析了其内部的功能模块,提出了虚拟国际贸易中心构建和运行的支撑要素并得出了结论。
关键词:
电子商务 虚拟国际贸易中心 构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宝山
组织架构是商业银行业务运行的有机载体,科学、灵活、高效的组织架构是商业银行业务持续发展、有效运转的基本前提。本文基于生产可能性边界和交易费用理论的经济学视角以及商业银行再造理论的管理学视角,总结近年来商业银行在小企业组织架构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将其归纳为"离行式"和"在行式"两种组织架构模式,并在介绍国外商业银行小企业金融组织架构的两种主流模式——事业部制和矩阵制的基础上,指明了我国商业银行小企业组织架构目标模式的改革方向和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