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27)
2023(6087)
2022(4403)
2021(4051)
2020(3038)
2019(6939)
2018(7176)
2017(12123)
2016(7845)
2015(9011)
2014(9345)
2013(8088)
2012(7215)
2011(6599)
2010(6940)
2009(6154)
2008(5785)
2007(5273)
2006(4870)
2005(4754)
作者
(18762)
(15484)
(15325)
(14899)
(9886)
(7340)
(7278)
(6109)
(5872)
(5624)
(5166)
(5077)
(4999)
(4989)
(4878)
(4824)
(4712)
(4637)
(4617)
(4429)
(4160)
(3756)
(3740)
(3705)
(3668)
(3523)
(3475)
(3448)
(3155)
(3078)
学科
(23095)
经济(23069)
教育(18675)
中国(15196)
管理(12768)
(12333)
(8559)
企业(8559)
理论(7992)
(7989)
(7558)
发展(7050)
(6928)
业经(6532)
教学(6387)
(6383)
方法(6055)
(5801)
贸易(5799)
(5773)
金融(5773)
(5690)
农业(5281)
地方(5125)
(5117)
世界(5093)
数学(4543)
(4462)
银行(4457)
数学方法(4456)
机构
大学(100833)
学院(96654)
研究(40015)
(34763)
经济(33847)
管理(27485)
教育(27350)
中国(24152)
(24091)
师范(23992)
(23502)
理学(22927)
理学院(22538)
管理学(21969)
科学(21778)
管理学院(21754)
师范大学(19958)
(19720)
研究所(17908)
中心(16301)
(16192)
(15952)
北京(15805)
(14535)
技术(14249)
职业(13787)
(12728)
(12695)
财经(12333)
研究院(11554)
基金
项目(58831)
研究(52073)
科学(47722)
基金(38924)
(32876)
国家(32461)
教育(31743)
社会(31053)
社会科(29143)
社会科学(29137)
科学基金(26764)
编号(24133)
(23648)
成果(22893)
(22038)
课题(20246)
基金项目(19024)
(17324)
重点(15137)
资助(14890)
规划(14888)
(14866)
(14677)
(14571)
项目编号(14292)
自然(13933)
自然科(13628)
自然科学(13626)
教育部(13382)
自然科学基金(13367)
期刊
教育(46476)
研究(41766)
(40084)
经济(40084)
中国(29777)
(12533)
学报(12213)
技术(11846)
职业(11521)
(11231)
科学(11119)
大学(10845)
管理(10003)
(9010)
金融(9010)
农业(8814)
学学(8365)
国际(8147)
技术教育(7574)
职业技术(7574)
职业技术教育(7574)
(6852)
论坛(6852)
经济研究(6659)
(6610)
业经(6009)
财经(5923)
问题(5811)
(5718)
世界(5305)
共检索到163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熙  陈晓晓  
搭乘全球资本主义的快车,近年来国际教育不断拓展自身外延,将带有各种国际元素的教育实践活动囊于麾下。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国际教育也难以抵挡西方现代性的顽疾,在很大程度上被异化为"商品",完全遵循全球市场扩张的逻辑,漠视教育的价值性,无视民族国家的教育主权,也鲜有对自身精英属性的价值反思。在工具理性的主宰下,国际教育的"国际情怀"被越冲越淡,甚至沦为商家炒作的噱头。要维护我国国际教育的教育性、公益性和意识形态安全性,我们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保持理性和自主,必须对全球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特别是要认清其维护市场霸权,维护市场垄断者利益的本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冯文光  
全球化是陷阱还是福音?冯文光罗沃尔德出版社出版的汉斯,彼得-马丁和哈拉尔德·舒曼的《全球化的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是1996年德国畅销书。两位作用都是《明镜》杂志的编辑。他们在书中论述了全球化的各个方面的问题。他们从实际生活出发,笔触延伸到了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汉林  袁佳  
文章从经济全球化影响中国收入分配的各个层面入手,通过数理推导和实证分析探讨了贸易全球化、生产与投资的全球化、金融深化、科技进步、教育水平等对中国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贸易全球化短期内会加剧中国的收入差距,原因可归结为"人口红利陷阱",但长期内将有助于缩小中国的收入差距;生产与投资的全球化也会扩大收入差距,而金融发展与深化对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最大;技术进步、受教育程度提高和劳动力由低阶部门向高阶部门的转移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收入差距过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晓鹏  
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代服务业也逐渐超越制造业成为FDI在华投资的新热点。然而,外国直接投资对于我国服务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却并不明显:一方面,FDI对服务业的低端化锁定和人才的外化,将导致跨国公司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另一方面,当引资相对规模超过一定阕值时,将不利于现代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并且,服务业FDI的投资结构和区域布局会直接影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而单纯强调专业化和高度化的引资模式也可能会给我国的经济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尚虎平,李景平,杜晓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潘英丽  周兆平  
全面扼制中国已成为美国的对华新国策,中美贸易战只是一个开始。原因在于美国已陷入全球化陷阱,内部结构矛盾的激化加深了系统的脆弱性和美国政府对中国涉外战略的敏感性。中国未来5年转型的关键时期也许是中美经济关系最复杂、摩擦最多的阶段。了解中美贸易争端的美方战略诉求以及中国自身改革和转型的客观需要,中国决策者们就可保持战略定力,在战术上与之"周旋",并在战略上加大力度和速度推进改革促进"经济转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曾国平  王韧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球化所导致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反全球化运动的诉求焦点,并被称为是一种“全球化陷阱”。对这一现象,学术界主要是从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角度来加以解释的,而本文通过对传统罗宾逊模型的改进和动态分析后发现,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本身并没有扩大各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必然性,80年代末以来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收入分配模式自身的变化,即它是各国罗宾逊曲线动态迁移的结果,而这一迁移的根源在于西方价值观念的主导和传播;因此,世界各国摆脱“全球化陷阱”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本国罗宾逊曲线的良性迁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旭  尚文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发达国家自不必说,它们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体与首推者,而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多地加入全球化的潮流,希冀以此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但笔者在此所要涉及的一...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魏杰  
本文认为,我国目前已经走到国际化陷阱的边缘。2007年价格全面上涨,既有需求拉动型的价格上涨,也有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但都是国际因素拉动的结果。要安全跳过国际化陷阱,第一,应该启动国内市场,核心是启动消费,关键是提高居民收入,其中最主要的是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例、农民收入及欠发达地区居民的收入。第二,需要形成一个新的思维体系,我国企业必须调整发展战略,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启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大部分国家政府和院校都出现了教育在认识与结构上相同的发展态势,教育政策在目标、内容与实施方面出现了跨越国界的转移而呈现某种趋同。教育政策转移被认为是形成国际教育政策趋同的重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力量的推动下,国家之间的教育相互依赖与竞争得到进一步加强,国际教育政策转移迈入新的发展时期。西方国际比较教育学领域,正日益兴起关于国际教育政策转移的一系列相关研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富强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必然的,而主要是经济政策的失误所造成的;相反,发达国家所面临的"高等收入陷阱"却具有"必然性",体现为政策上的二难困境:自由开放与保护主义的冲突。引发"高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因素是全球一体化下的资本流动,因为资本输出将产生不同于商品输出的经济效应。对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不同经济效应的考察以及对相应的"高等收入陷阱"的揭示,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政策寓意:根据市场和行业特性来积极规划资本引入和资本输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德云  
全球化不但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影响着金融、贸易和科技等产业,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教育。国际教育是培养国际理解与学会共处能力、促进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国际教育肩负推动国家发展、促进世界和谐的责任,保障优质教育质量已成为国际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国际教育的发展需要地方、国家、国际三个层面的通力合作。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静炜  
本文探讨了全球化进程中,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服务的快速发展情况及支撑其发展的政策,从政策本身、政策的外部因素以及其产生的经济收益和其他效益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瑞霞  
"美元陷阱"带来系统性风险,对中国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除外汇储备的集中度风险较高外,还体现在货币政策、资本市场、汇率与石油等方面。为了走出"美元陷阱",中国必须加快产业升级换代,做大人民币国际支付结算的经济基础,强化人民币交易货币功能,争取人民币成为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确立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减少单一货币集中度风险,发展代表新兴经济体利益的国际金融组织,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良雨  
政府作为教育治理的核心主体,其能力的正确施展是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政府在施展能力的同时,往往倾向于过度依赖或盲目自信过去的成功治理经验,从而制造"能力陷阱"。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语境中,政府能力陷阱主要表现在单一行政性教育治理手段的沿袭、教育决策集权性治理方式的倚重、教育公共服务参与的单中心倾向以及教育治理风格上管理与服务关系的失衡。政府能力陷阱在某种程度上延缓了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因此,要攻破教育治理现代化中的政府能力陷阱,关键在于政府对权变型教育治理思维、有限型教育治理能力、学习型教育治理模式、创新型教育治理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