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98)
- 2023(9233)
- 2022(7839)
- 2021(7083)
- 2020(5714)
- 2019(12593)
- 2018(12152)
- 2017(22984)
- 2016(11799)
- 2015(13346)
- 2014(12808)
- 2013(12276)
- 2012(11459)
- 2011(10565)
- 2010(11079)
- 2009(10617)
- 2008(9840)
- 2007(8832)
- 2006(8122)
- 2005(7583)
- 学科
- 济(70298)
- 经济(70239)
- 管理(29712)
- 业(26749)
- 方法(21613)
- 企(21429)
- 企业(21429)
- 数学(18698)
- 数学方法(18564)
- 地方(17194)
- 中国(16001)
- 学(13737)
- 农(13443)
- 业经(12336)
- 地方经济(12313)
- 融(11756)
- 金融(11752)
- 贸(11662)
- 贸易(11651)
- 易(11234)
- 财(10670)
- 制(10032)
- 银(9564)
- 银行(9555)
- 行(9321)
- 理论(8674)
- 环境(8654)
- 农业(8538)
- 和(8118)
- 经济学(7787)
- 机构
- 大学(174294)
- 学院(174175)
- 济(85054)
- 经济(83581)
- 研究(63824)
- 管理(62854)
- 理学(52783)
- 理学院(52184)
- 管理学(51438)
- 管理学院(51084)
- 中国(49290)
- 财(37771)
- 京(35422)
- 科学(33449)
- 所(31156)
- 财经(29887)
- 中心(28445)
- 经济学(28316)
- 研究所(27708)
- 经(27093)
- 江(25518)
- 经济学院(25187)
- 范(23365)
- 师范(23195)
- 北京(22784)
- 院(22203)
- 财经大学(22139)
- 农(21874)
- 州(20522)
- 业大(19348)
- 基金
- 项目(107044)
- 科学(84710)
- 研究(82671)
- 基金(78320)
- 家(67586)
- 国家(66621)
- 科学基金(56699)
- 社会(55504)
- 社会科(52689)
- 社会科学(52675)
- 省(40011)
- 基金项目(39665)
- 教育(38065)
- 编号(33386)
- 划(33277)
- 自然(32799)
- 资助(32204)
- 自然科(32032)
- 自然科学(32022)
- 自然科学基金(31444)
- 成果(28381)
- 发(24705)
- 重点(24210)
- 部(24189)
- 国家社会(23765)
- 课题(23154)
- 性(22076)
- 创(21959)
- 教育部(21694)
- 人文(21344)
- 期刊
- 济(104744)
- 经济(104744)
- 研究(60856)
- 中国(33708)
- 财(28293)
- 管理(25620)
- 学报(22367)
- 科学(21773)
- 农(20887)
- 融(20764)
- 金融(20764)
- 教育(19118)
- 经济研究(18685)
- 大学(17553)
- 学学(16509)
- 财经(16287)
- 业经(14971)
- 技术(14408)
- 经(14308)
- 农业(14294)
- 问题(12985)
- 国际(12888)
- 贸(12579)
- 世界(11221)
- 技术经济(9439)
- 商业(8994)
- 统计(8679)
- 理论(7994)
- 经济问题(7958)
- 经济管理(7737)
共检索到280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洪敏 陈崇仁
民族国家的构建与王朝国家对经济的整合是密切相关的,随着王朝国家对经济的不断整合,使得民族这种新的共同体逐渐凸显。当民族国家这种政治形式从欧洲向全世界推广时,带来的是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发展。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民族国家这种政治形式必须与市场经济进行整合,尤其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更需要市场的运作方式来整合国际、国内的资源和利益。国家间关系的日益复杂和国际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将使得国际政治与经济不断融合。这一系列的现代化变革都需要民族国家处理好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易文彬
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是政治经济学永恒的主题。自由主义强调市场的作用,现实主义重视国家的作用,然而国家的逻辑是权力,市场的逻辑是财富,财富本身又是权力的重要来源,历史上国家与市场经历了一个合作-竞争-合作竞争的演变过程,与此同时是重商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斗争史。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二者关系的演变及其理论,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极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国家 市场 合作 竞争 国际政治经济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波
文章通过探讨商品社会生产发展运动规律,从价值的分析研究不同经济理论影响下派生的生产关系,说明市场经济中存在剥削的形式,证明了生产力高度发展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是实现共产主义。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坚信劳动价值理论一定回归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坚信市场经济将向有劳动价值规则的、公平有序的、科学适度竞争有效的市场经济发展,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政治经济学 研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丽
国际经济相互依存现象日益加强,国际力量不仅影响国家行为,而且更深入到国家内部结构。国家经济政策处于应对国际经济力量和国内社会行为体利益偏好的双重约束中。受此影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对外开放经济体的国家安全的重要环节在于国内政治过程。符合社会需求的决策机制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也是经济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国际经济 国家安全 国内结构 决策机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峰
世界历史表明,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历史同时也是国际航运中心转移的历史,航运是联系全球生产与全球市场的纽带。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参与到全球商品竞争与全球资源配置过程中,我国航运业也得到了发展。而上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腹地经济和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加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于我国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在国际航运业中的地位,加强海权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
上海 国际航运中心战略 政治经济学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浩进
经济空间中性论源于将经济空间予以绝对外生化考察的经济学理论,将经济空间予以"容器"化、"黑箱"化、"工具"化,使经济空间陷于中性的境地,割裂了空间与经济学的内在联系,拘囿了经济学范式的空间维度,滞缓了空间经济学理论的演进。关于经济空间如何非中性,应通过丰富其内涵——判定和概括经济空间的社会性,来确立起经济空间能够非中性的基本前提,并从动态的角度来展现外在表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根本逻辑。内生化逻辑决定了经济空间的非中性。在社会性的前提下,经济空间非中性的根本逻辑是经济空间的资本化,这不是绝对地由理论推演而来,而是从普遍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归纳、总结出来的规律性认识,其对于空间经济学实践维度的现实问题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经济空间 非中性 社会性 资本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玲
在从计划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突然凸显的贫困,成为一个影响所有转型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问题。每个转型国家的政府因而都把缓解和消除贫困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重点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性质的贫困,需要不同的社会保护手段来应对。故而本文将首先通过回顾和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肖丕楚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一些国家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濒临破产的边缘。对于"国家破产"原因的解释众多,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揭示这些濒临破产国家背后的同质性原因和实质,即物质产品的缺乏与产业"空心化",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家破产 物质产品 产业“空心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文 何雨晴
新中国7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工业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国家历时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创造了年均增速超过9.4%的"中国奇迹"。与中国的发展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代西方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及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不断暴露弊端,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比照展示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对西方国家的全面超越。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和揭示国家治理的内涵,从国家治理的视角看中国崛起,进而指出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世界的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石静 朱建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简称《政治经济学》)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目前实施的“两课”新方案课程之一,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对高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而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则是其中的主要渠道和基本依托。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所决定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闵友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定,原有的《政治经济学》需要从结构到内容作重大的修改。在体系结构上,《政治经济学》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来代替原来的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在内容上,应在研究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更加注意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规律的研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谢慧 黄建忠
文章对"保护待售"模型进行扩展,以FDI进入状况为观测变量,构建"社会市场经济"国家服务业FDI政策的政治经济学模型,以期解释一个以国有企业为经济主体的国家对服务贸易保护的根源。结果表明,服务业FDI的进入虽受歧视性限制措施和国内规制的影响,但歧视性限制措施并不直接影响政府目标函数的设定,且国有企业利益本质上与政府利益一致。基于政府目标函数最大化原则,各利益集团的权重越大,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越重视该集团的利益。鉴于服务贸易自由化不可逆转,"社会市场经济"国家的服务业FDI政策需在国有企业利益、市场竞争效率、政策模式发展及转变中寻求谨慎性平衡。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任琳 郑海琦
近期欧洲形势的变化聚焦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安全议题方面,主要表现为大选稳中有变、难民和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隐患频现、经济复苏与潜在危机并存、英国脱欧进程缓慢艰难等方面。大选结果整体稳定,为经济复苏带来利好消息,但深层问题并未解决,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欧洲形势的变动将深刻影响国际政治的权力格局、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的基本图景。就权力格局而言,欧盟作为一极的能力和影响力将有所削弱,美欧关系更为务实,俄欧关系有改善空间,中欧关系前景看好。就全球治理而言,各国仍需在货币、贸易、发展、安全领域加深合作以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作为与欧洲存在广泛共同利益的行为体,中国需要积极应对欧洲变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育中欧信任关系,推动"一带一路"与欧洲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共谋包容性发展和互利共赢的局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朝科
全球环境问题的形成,可以理解为自利者(民族国家、厂商、家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负外部性的累积和放大并超过环境自净力的结果。全球环境是国际性公共产品,它不能用"俱乐部产品"的方式来进行生产和提供,只能依赖于建立一套有约束力的国际间联合生产体系,并重新设计现代商业和工业的运行规则。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超
从南方国家到“全球南方”概念的历史演变,既体现了全球化条件下南方国家的发展问题被置于全球视角下,也反映出南方国家的内涵从以经济内涵为主转变为经济内涵和政治内涵并重的新格局。经济内涵主要表现在发展合作上,包括发展援助、发展议程和发展筹资三个方面。而政治内涵突出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在大国竞争中的战略自主,既包括短期内不盲目跟随西方国家,也包括长期内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应对全球南方崛起的过程中,中国需要坚持自身发展中国家定位,淡化“全球南方”的领导权之争,夯实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利益与价值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