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2)
2023(10112)
2022(8497)
2021(7984)
2020(6590)
2019(14833)
2018(14570)
2017(28058)
2016(15494)
2015(17568)
2014(17520)
2013(16840)
2012(16087)
2011(14589)
2010(15250)
2009(14521)
2008(14708)
2007(13572)
2006(12268)
2005(11538)
作者
(43564)
(36359)
(36306)
(34695)
(23494)
(17449)
(16575)
(13935)
(13813)
(13356)
(12400)
(12216)
(11896)
(11891)
(11741)
(11161)
(10962)
(10704)
(10666)
(10546)
(9420)
(8883)
(8811)
(8326)
(8280)
(8268)
(8223)
(8193)
(7364)
(7249)
学科
(57756)
经济(57656)
管理(52459)
(47927)
(41726)
企业(41726)
方法(20118)
(20063)
(18563)
中国(17529)
(17176)
数学(16003)
数学方法(15642)
业经(14765)
(13679)
(13342)
贸易(13332)
(13072)
(12415)
银行(12402)
(12331)
(12148)
金融(12146)
(11895)
(11733)
(11621)
财务(11582)
财务管理(11550)
企业财务(10928)
地方(10910)
机构
大学(223453)
学院(223179)
(93672)
经济(91523)
管理(83182)
研究(78710)
理学(69810)
理学院(69022)
管理学(67897)
管理学院(67437)
中国(62122)
(49721)
(47403)
科学(43577)
(39159)
财经(37089)
(36227)
中心(35659)
研究所(34531)
(33443)
(32237)
北京(30336)
(29560)
师范(29315)
(28838)
经济学(28363)
(28346)
业大(27742)
财经大学(27159)
经济学院(25132)
基金
项目(135906)
科学(107650)
研究(104725)
基金(98330)
(84169)
国家(83408)
科学基金(71461)
社会(66756)
社会科(63179)
社会科学(63165)
(51562)
基金项目(49937)
教育(48913)
(43875)
自然(43688)
编号(43322)
自然科(42670)
自然科学(42661)
自然科学基金(41909)
资助(40698)
成果(38688)
课题(31258)
(31194)
(31042)
重点(30944)
(29177)
(28670)
(28037)
国家社会(27426)
教育部(27321)
期刊
(114882)
经济(114882)
研究(74105)
中国(50802)
(39966)
管理(35162)
(31089)
学报(30510)
教育(29810)
科学(29729)
(26962)
金融(26962)
大学(24660)
学学(22974)
农业(20501)
技术(19333)
财经(19219)
经济研究(17546)
业经(17355)
(16579)
(14951)
国际(14830)
问题(14757)
世界(11613)
现代(10817)
(10763)
论坛(10763)
(10509)
理论(10362)
(10299)
共检索到363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发林  
随着国际体系日趋制度化和大国间制度竞争加剧,国际制度成为国家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常见工具,国际制度相关权力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目标。国际制度何以能成为国家的政策工具?国家追逐与国际制度相关的何种权力?国家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如何使用国际制度工具?这些问题亟须系统的理论探索。借鉴方略和经济方略的相关研究,制度方略(institutional statecraft)可被用以概括国家运用国际制度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技巧。制度方略包含三大构成要素:制度内涵、权力属性和操作策略。国际制度的内涵通过一个“属性—层级”框架得到梳理,不同概念间的关系被厘清。国际制度存在三重权力属性,即国际制度作为权力的结果、工具或来源。后两种权力属性具体表现为三类权力:操作性(规范塑造权、组织决策权和规则制定权)、工具性(议程设置权)和结果性(国际话语权和国际秩序主导权)。这些权力正是国家在国际政治中所使用的工具和争夺的目标。在政策实践中,制度方略的操作策略区分为如下五类:利他、合作、诱陷、强迫和排他。制度内涵、权力属性和操作策略共同构成了制度方略的完整理论框架。制度方略概念有利于更加清晰地理解国际制度的权力属性和国家间的制度竞争,有助于中国国际制度策略的制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建华   崔国行  
价值规律在生态产品中的应用与发展是构成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生态产品价值存在或价值本体问题需要得到重视。本文围绕“生态产品价值是什么”,对国内外生态经济学中生态产品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研究认为,我国生态产品价值研究的逻辑起点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话语体系为目标,构建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提出,我国的生态产品价值体系面向凸显劳动价值、面向发展生产力、面向现实关切,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面向统筹保护和发展,生态产品价值伦理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于此,提出实现策略:一是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实践;二是以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为基础,发掘中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价值理论;三是结合试点实践,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四是打造面向现实关切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建构;五是坚持人民性的生态产品价值伦理取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肖丽  谭永平  郑世珍  
文章阐述了职业本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逻辑起点,分析了其内涵和意蕴,并从学校层面提出建立"二元三级"组织体系、打造"双高双强"教学团队、构建"四性五化"内容体系、搭建"四位一体"教学平台、创建"双师双线"教学模式等加强职业本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锋正  苗彦恺  
我国高校绩效管理受到多重制度逻辑的影响,也反向影响或助推多重制度逻辑的演进。在这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和渐进的制度变迁过程中,我国高校绩效管理表现出绩效管理的目标导向与战略定位脱节、业务考核与反馈管控脱节、制度刚性与文化柔性脱节等问题。通过多重制度逻辑视角下绩效管理的外源性模式与内生性模式的分析,提出化"绩效至上"为"绩效导向"、化"短期效应"为"战略驱动"、化单纯的"制度刚性"或单纯的"文化柔性"为"刚柔相济"等策略选择。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吴丹红  王德发  杨元  
本文基于新制度理论中的多元制度逻辑的视角,提出一个解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SR报告)现象的分析框架。重点探讨影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制度逻辑的多元性、互动关系和场域的动态制度演绎所塑造的制度复杂性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策略反应的作用机理,剖析多元制度逻辑构建的制度约束体系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现象的制度根源。文章认为,中国CSR报告的制度体系呈现出的多元制度逻辑分立共存、互动影响、动态演绎的制度复杂性,是中国CSR报告现象的本质因素。面临制度复杂性,为维持场域内的制度合法性和关键资源,企业针对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的情形和多元制度逻辑的要求,采取适时性CSR报告策略和相应报告实践行为,以实现企业结构与实践上与制度复杂性的配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光辉   程仕杰  
习近平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重要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以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晶,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对外开放观的继承与发展,是以经济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实践,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重大问题的解答。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五个坚持”,即坚持创新理念、坚持开放理念、坚持先行先试理念、坚持高标准发展理念、坚持产业优先理念。新时期全面落实习近平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思想,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重点突破、解决好主要问题,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统筹发展与安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华军   张一辰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是实现“双碳”目标愿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立足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深刻阐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生成逻辑;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要求,系统阐释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深刻内涵;围绕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的现实挑战,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实现方略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对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同根同源同过程特性的系统性认识、中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开展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创造了坚实的实现基础。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源自协同学理论与国际绿色低碳发展实践的结合,其核心在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以兼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解决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增加经济增长绿色动能,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效益。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须切实健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制度、培育拓展生态环境市场、推动减污降碳科技协同创新,建设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体系,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华军   张一辰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是实现“双碳”目标愿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立足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深刻阐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生成逻辑;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要求,系统阐释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深刻内涵;围绕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的现实挑战,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实现方略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对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同根同源同过程特性的系统性认识、中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开展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创造了坚实的实现基础。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源自协同学理论与国际绿色低碳发展实践的结合,其核心在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以兼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解决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增加经济增长绿色动能,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效益。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须切实健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制度、培育拓展生态环境市场、推动减污降碳科技协同创新,建设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体系,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蓝红星  王婷昱  施帝斌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三农”实践中的成功运用,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向世界贡献的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国方案。当前,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安全性主动权要求更高、城乡要素资源配置不平衡的再平衡难度更大、资源与生态双刚性约束更强、农民持续增收压力更大,等等。深入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握主动权,增强发展安全性;加快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强农业科技与改革的双轮驱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竞争力;构建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的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晓寒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行为的变革,全球范围内教学和学习的信息技术发展得到了普遍重视。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教学具有四方面特征:学习者参与的开放性、在线资源的生成性、学习行为的独立性、数据资源的可用性等,这些特征既适用于普通教育,亦适用于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背景下,职业教育更需要技术的渗透,职业院校学生需具备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等信息素养。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技术是基础、标准是导向、课程是依托、教师是支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潘健  
当下教师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实践性、实效性等问题频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和挑战,有必要建立"高质量教师培训项目"的概念,在理论研究、政策设计和实践操作层面厘清其意蕴,创新实现意蕴的策略。高质量教师培训项目应以培训取向、专业特性和学员需求为逻辑起点,涵育认知学习与情感体验并重、理论探索与实践操作结合、即时效果与延伸效应兼备、利他价值与主体价值统一等内涵特征,并实施情绪管理、校地合作、双导师制、文化濡染等创新策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慧玲  金向鑫  李金耀  
新中国区域财税治理历经70余年的变革与发展,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其财税政策创新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基本理论出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释析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建立、发展、完善、创新的变迁过程和扶持型、倾斜型、建设型、创新型的演进路径,厘清央地财政关系、强化预算管理改革、规范税费法律制度的内容取向和协调性、渐进性、连续性的基本特征,以及区域共同体、府际关系、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利益格局的动力机制;从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等关系视角,提出了强化“财权适度”、规范“精准定位”和明确“效能政府”等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总体策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海  杜宇玮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性环节,离不开金融这个关键要素的支撑。通过将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业态和金融科技纳入到统一框架中,阐明了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的理论逻辑、内在机制、关键路径及实践方略。金融支撑产业基础再造的逻辑起点在于金融要素、金融结构、金融业态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机制条件表现为金融规模要与产业技术创新和制造业企业需求相适宜、金融结构要与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需求相匹配、金融业态要与创新要素集聚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需求相耦合、金融科技要与创新主体培育和金融资源配置需求相适应。借鉴发达国家促进产业技术创新的金融举措经验,中国加强金融支撑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关键在于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资源投入、加强科技金融供给、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和推广优化政策性金融产品,并实施“有的放矢、分类施策、深化融合、统筹协同”的政策举措,实现现代金融对产业基础再造的精准支撑、多元支撑、高效支撑和联动支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南中  夏海鹰  
1+X证书制度旨在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破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难题,推动职业院校教材、教法、教师改革。梳理1+X证书制度推动职业院校变革的逻辑可以发现,1+X证书制度存在的正当性基础是要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合法性基础是要通过1+X证书制度优化校企合作育人,同时需要特定的程序性逻辑。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从组织建设、基础建设、内容建设、实施路径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方面实施职业院校变革的策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扬  
"制度逻辑"和"组织身份"是组织多元化应对策略研究领域中近年引入的两个重要分析视角。文章首先对这两个视角本身的内涵、产生背景以及针对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其次,从"关注焦点"、"研究重心"、"驱动机制"、"来源"和"合法性机制"等维度对这两个视角下的研究进行了对比,并讨论他们各自研究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个整合分析框架,尝试从"场域制度逻辑中心度"和"组织身份——制度逻辑兼容度"两个维度对组织多元应对策略进行更为全面的解释。最后,我们对相关主题的研究进行了适当的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