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70)
- 2023(8991)
- 2022(8076)
- 2021(7665)
- 2020(6735)
- 2019(16065)
- 2018(16306)
- 2017(32648)
- 2016(18051)
- 2015(20753)
- 2014(21200)
- 2013(21124)
- 2012(20229)
- 2011(18454)
- 2010(18773)
- 2009(17552)
- 2008(17595)
- 2007(16076)
- 2006(14081)
- 2005(12845)
- 学科
- 济(74586)
- 经济(74511)
- 管理(46622)
- 业(45234)
- 企(34698)
- 企业(34698)
- 方法(33988)
- 数学(29857)
- 数学方法(29599)
- 农(22115)
- 中国(21277)
- 财(20399)
- 制(17084)
- 贸(16752)
- 贸易(16745)
- 地方(16350)
- 易(16276)
- 学(14947)
- 业经(14643)
- 农业(14139)
- 银(13812)
- 银行(13782)
- 融(13199)
- 金融(13196)
- 行(13128)
- 务(11815)
- 财务(11791)
- 财务管理(11747)
- 和(11635)
- 理论(11527)
- 机构
- 学院(261654)
- 大学(261646)
- 济(107713)
- 经济(105184)
- 管理(95257)
- 研究(88048)
- 理学(80423)
- 理学院(79453)
- 管理学(78146)
- 管理学院(77648)
- 中国(69578)
- 京(56723)
- 科学(53198)
- 财(53021)
- 所(45681)
- 农(43723)
- 江(41446)
- 财经(41240)
- 中心(41114)
- 研究所(40886)
- 业大(37364)
- 经(37017)
- 北京(36470)
- 范(35574)
- 师范(35228)
- 农业(34495)
- 经济学(33429)
- 州(33380)
- 院(31424)
- 经济学院(30517)
- 基金
- 项目(159511)
- 科学(122628)
- 研究(120144)
- 基金(111793)
- 家(96226)
- 国家(95373)
- 科学基金(79635)
- 社会(72510)
- 社会科(68540)
- 社会科学(68517)
- 省(63210)
- 基金项目(59800)
- 教育(56010)
- 划(53150)
- 编号(51896)
- 自然(50136)
- 自然科(48781)
- 自然科学(48766)
- 自然科学基金(47861)
- 资助(46697)
- 成果(43611)
- 重点(36135)
- 部(35895)
- 课题(35883)
- 发(35467)
- 创(32354)
- 性(31108)
- 大学(30550)
- 项目编号(30535)
- 科研(30497)
- 期刊
- 济(124540)
- 经济(124540)
- 研究(81580)
- 中国(51139)
- 财(42019)
- 农(38921)
- 学报(38539)
- 科学(34755)
- 管理(32528)
- 教育(30136)
- 大学(28646)
- 融(27397)
- 金融(27397)
- 学学(26450)
- 农业(25824)
- 技术(23296)
- 业经(20835)
- 财经(20172)
- 经济研究(19733)
- 问题(18140)
- 经(17387)
- 贸(16041)
- 国际(14539)
- 图书(14246)
- 业(13904)
- 理论(13590)
- 商业(13151)
- 技术经济(13142)
- 实践(12294)
- 践(12294)
共检索到401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骋骋
传统的国际收支结构论主要以经常账户为分析框架,作者将这种分析方法拓展到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由于结构性的原因引起的,其中经常账户不平衡可能与一国的产业结构有关,而资本账户失衡则可能是国内金融结构缺陷造成的。具体到我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巨额"双顺差"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于结构性因素造成的。针对当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作者认为无论是支出转换型政策还是支出增减型政策,只能起到数量和规模上的调节作用。要根本解决一国国际收支失衡,需要通过供给政策实现结构性的调整。
关键词:
结构分析法 国际收支失衡 “双顺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唐建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文彬
全球金融海啸以前,我国经济失衡的基本特征是:国际收支顺差透过储备资产引发基础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国内房地产投资过热。文章通过对国际收支顺差、外商投资与国内房地产投资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国际收支顺差与外商投资是我国房地产投资过热的主要原因,并依此提出扭转经济对出口与投资依赖的格局、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外资流向、规范管理房地产投资等标本兼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收支顺差 外商投资 房地产投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骋骋 张立军
我国经济增长、信贷扩张是经常账户顺差的Granger原因,但经常账户不是经济增长和信贷扩张的Granger原因。货币分析法较好地解释了我国经济高增长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的现象。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带来货币需求大增,超过了货币供给所致。经济增长通过资产需求、"两部门问题"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等渠道导致货币需求的上升,因此扩大国内信贷可能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总量的下降;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而应该保持基本稳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 货币分析法 货币需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鸿飞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我国外汇储备资产保持快速增长。国际收支保持较大顺差,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的顺差也会带来不利影响,采取适度有效措施,实现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外贸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双顺差 外汇储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徐诺金
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高额顺差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之一。高额顺差给我国带来了巨额外汇储备的同时,也带来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和国内货币的供应压力,国际上的贸易争端也逐年增多。本文研究表明,高额顺差一方面是我国经济积极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我国储蓄大于投资的结构性反映,并由出口导向政策推动,其过早出现并不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和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因此在改善引进外资质量的同时,必须从我国内部宏观经济失衡着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并优化国内投资,改变奖入限出的出口导向政策和引入外资的战略,实行大进大出、进出平衡的外贸政策。
关键词:
国际收支顺差 宏观经济平衡 结构调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玲
碳关税的全面实施会通过净出口渠道和长期资本流入渠道影响到我国的国际收支:其中,经常账户收支差额减少有限,不会改变其顺差格局;资本金融账户收支差额会大幅度变化,其顺差地位可能发生扭转。因此,碳关税实施有利于我国当前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调节;但为了避免碳关税对资本金融账户的过度冲击,我们在当前应一方面积极引导FDI投资领域的转向,提升外资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加工贸易的技术升级,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转型。
关键词:
碳关税 国际收支 加工贸易 FDI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蒋志芬
国际收支持续大规模的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长,迫使央行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导致货币过量供应。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了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到汇率政策的制约,货币政策陷入了因双顺差持续增长带来的汇率、利率、市场流动性、经济增长的协调困境。本文提出,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转变出口导向的外贸战略,采取综合措施化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有助于缓解国际收支双顺差给货币政策带来的困境。
关键词:
国际收支 顺差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薇 陈仲常 Nicole Quan Kep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一方面,这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另一方面,也掩盖了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背后所担负的成本与风险。文章在分析国际收支顺差与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正在以廉价劳动力、环境的恶化、外汇储备过高等方面为成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收支顺差 劳动力 环境 外汇储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运婷 张彩云
笔者利用实证模型检验,得出我国外部失衡根源于内部经济失衡:首先,以贸易部门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比例过高导致贸易顺差增大;其次,收入分配失衡导致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进一步刺激双顺差的形成;最后,金融结构失衡导致企业储蓄率居高不下,也是双顺差增大的重要成因。因此,要调整外部失衡,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居民收入份额,扩大内需;完善金融市场,以实现国内储蓄向投资的有效流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少军 张少华
我国双顺差形成及外汇储备持续扩大的原因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在加入GVC时,由于处在"世界工厂"的低端位置,形成了以外资代工为主的生产贸易模式。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只是中国经济嵌入GVC模式的货币镜像。从微观视角探究到的双顺差的国际分工基础,对中国汇率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双顺差 全球价值链 外汇储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佳洁
FDI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林佳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以下简称FDI)以其相对于对外借款很明显的优越性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自1992年起它取代对外借款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引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温建东
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经常项目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前三季度经常项目顺差1527亿美元,同比上升10%,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2%。占比与上年同期持平,连续第六年处于国际公认的4%合理水平之内。资本大量流入的局面显著改观,前三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87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65%。外汇储备增长大幅放缓。国际收支口径的储备资产(剔除汇率和资产价格变动)增加1478亿美元,同比下降51%,其中外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