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832)
- 2022(1637)
- 2021(1571)
- 2020(1370)
- 2019(3262)
- 2018(3092)
- 2017(6530)
- 2016(3417)
- 2015(4146)
- 2014(4157)
- 2013(4207)
- 2012(4016)
- 2011(3639)
- 2010(3697)
- 2009(3518)
- 2008(3553)
- 2007(3163)
- 2006(2985)
- 2005(2971)
- 2004(2754)
- 学科
- 银(15182)
- 银行(15037)
- 行(13843)
- 济(11699)
- 经济(11680)
- 制(11026)
- 业务(9084)
- 融(8730)
- 金融(8730)
- 业(8437)
- 度(8230)
- 制度(8229)
- 管理(7824)
- 银行制(7818)
- 企(7253)
- 企业(7253)
- 方法(6425)
- 财(5410)
- 数学(5404)
- 数学方法(5373)
- 贸(4350)
- 贸易(4344)
- 易(4291)
- 中国(3637)
- 务(3616)
- 财务(3616)
- 财务管理(3611)
- 企业财务(3487)
- 体(3169)
- 国际(3130)
- 机构
- 大学(46641)
- 学院(44702)
- 济(21912)
- 经济(21437)
- 中国(21412)
- 银(17714)
- 银行(17019)
- 管理(16785)
- 研究(15834)
- 行(15775)
- 理学(13223)
- 理学院(13113)
- 管理学(13032)
- 财(12981)
- 管理学院(12949)
- 京(10081)
- 融(10042)
- 金融(9930)
- 财经(9810)
- 经(9034)
- 中心(8581)
- 所(7750)
- 人民(7677)
- 财经大学(7675)
- 经济学(7419)
- 江(7272)
- 农(7128)
- 国人(6944)
- 中国人(6896)
- 中国人民(6809)
共检索到86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谢多
国际收支盈余与中央银行对冲操作谢多1994年以来,我国对外汇体制进行了深入改革,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上述改革极大地影响了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并在客观上要求中央银行加强汇率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特别是在国际收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平 范跃进
为分析我国国际收支顺差长期存在的原因,本文基于货币主义的分析框架和中国的经济现实,从货币需求和中央银行冲销操作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动调整机制无法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衡。两个可能的原因是,较高的货币需求收入弹性与中央银行对增加的大部分国外资产的有效冲销。
关键词:
货币需求 冲销操作 国际收支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文平
为分析我国国际收支顺差长期存在的原因,本文基于货币主义的分析框架和中国的经济现实,从货币需求和中央银行冲销操作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动调整机制无法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衡。两个可能的原因是较高的货币需求收入弹性与中央银行对增加的大部分国外资产的有效冲销。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需求 冲销操作 国际收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长华
本文利用1970~2008年这39年间的国际经济数据考察经常账户盈余调整的国际经验后发现,经常账户盈余国家与赤字国家在数量上是不对称的,世界各国中,经常账户处于盈余状态的是少数,处于赤字状态的是多数;全球性经常账户高盈余状况不是一个持久和普遍的现象,通常仅持续4~5年;在全球范围内,经常账户盈余发生大幅快速调整的现象并不常见,但是一旦发生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因国家的收入水平不同而有所不同。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经常账户盈余 非参数检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传纶 阎先东
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中央银行的对冲可行性分析王传纶阎先东1994年我国外汇储备比上一年增加304.21亿美元,当年全国零售物价比上一年上涨21.7%,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比上一年上涨25%;1995年我国外汇储备比上一年增加219.77亿美元,当年全国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晋平
8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 衡的良好态势,既是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国内经济稳定和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为进一步明确“十五”时期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与政策思路。首先需要对8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元凯 常伟
从货币政策工具角度出发,本文比较分析了中国、美国、日本和德国中央银行支持"三农"发展的经验。支农再贷款、支农再贴现和定向降准,是中国中央银行支持"三农"发展的主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和日本中央银行更加侧重于再贴现等再融资工具,德国中央银行可以选择再融资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中央银行支持"三农"的国际经验表明,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三农"发展存在合理性,但是其支农效果和辅助性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结构性工具 “三农”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肖萌 杨荔 竺暐
本文梳理了中央银行治理理论的发展脉络,构建了中央银行治理的研究框架,即以三大支柱为基础的外部治理和以内部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治理共同构成中央银行治理体系。通过独立性、透明度、问责制、内部治理等方面的国际比较,总结出中央银行治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中央银行 治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盛林 桂彦中
我国中央银行职能弱化的主要因素在于金融改革的迟滞,管理体制的制约,自身素质的局限和法律规范的缺陷。强化中央银行职能,必须确立其在货币信用领域的四大权威:通过建立对其它银行行长任职条件审查制,确立其领导权威;通过实行自身金融管理干部上岗资格考核制,确立其行政权威;通过分离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与经营管理职能,确立其监督权威;通过构建适应新体制的金融法规体系,确立其管理权威。并配套建立中央银行管理下的联行结算中心,形成畅通无阻的资金清算机制,促进金融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戚鉏良
公开市场操作是绝大部分国家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文章介绍了西方国家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分析了我国央行实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条件障碍,提出当前我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尚待明确以下几个问题:①注重宏观经济条件的改善;②中央银行独立进行公开市场操作;③进一步规范和活跃国债流通市场;④加快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的法规建设。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汪北翔
公开市场操作作为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具有操作灵活、作用迅速的特点 ,日益为我国中央银行所频繁采用。然而 ,公开市场操作要有效发挥作用 ,离不开适当的操作工具。在我国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有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与中央银行票据。针对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问题 ,本文从我国金融市场状况、金融机构行为及这三种工具特点出发 ,通过对比分析 ,认为现阶段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应更多地运用中央银行票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 中央银行票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陶士贵 聂世学 常忠武
自1994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设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公开市场操作室试运行以来,中央银行不断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吞吐外汇和人民币,这对平衡外汇市场供求、稳定人民币汇率、调节国家外汇储备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在运行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作一粗略分析,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开外汇市场操作业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宏瑾
利率操作一直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主要手段,但中央银行如何引导市场利率与目标利率相符,并非理论界讨论的"重要"问题。为此,在全面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指出,流动性效应是中央银行利率操作的理论基础。随着货币政策透明度和可靠性的提高,流动性效应有所减弱,预期效应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采取的零利率和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下,预期效应对最优货币决策更为重要,同时流动性效应仍发挥着明显的作用。正是基于流动性效应和预期效应,各国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走廊两种主要模式开展利率调控。
关键词:
利率操作 流动性效应 预期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