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73)
- 2023(7907)
- 2022(6683)
- 2021(6220)
- 2020(5187)
- 2019(11748)
- 2018(11464)
- 2017(22658)
- 2016(12458)
- 2015(13659)
- 2014(13557)
- 2013(13431)
- 2012(12762)
- 2011(11509)
- 2010(12002)
- 2009(10733)
- 2008(10727)
- 2007(9502)
- 2006(8573)
- 2005(7847)
- 学科
- 济(47710)
- 经济(47658)
- 业(34539)
- 管理(34076)
- 企(27885)
- 企业(27885)
- 方法(20206)
- 数学(17619)
- 数学方法(17346)
- 财(15736)
- 中国(13571)
- 农(13497)
- 学(11758)
- 贸(11626)
- 贸易(11622)
- 制(11536)
- 易(11381)
- 融(10174)
- 金融(10174)
- 策(9903)
- 银(9892)
- 银行(9878)
- 业经(9670)
- 地方(9588)
- 行(9530)
- 务(9124)
- 财务(9109)
- 财务管理(9093)
- 企业财务(8756)
- 农业(8480)
- 机构
- 学院(176579)
- 大学(176170)
- 济(75790)
- 经济(74162)
- 研究(65631)
- 管理(65082)
- 理学(55674)
- 理学院(54993)
- 管理学(54017)
- 管理学院(53669)
- 中国(50264)
- 科学(39461)
- 财(38048)
- 京(36931)
- 所(33962)
- 研究所(30852)
- 农(30032)
- 中心(29630)
- 财经(29262)
- 江(27246)
- 经(26728)
- 业大(24801)
- 院(24100)
- 经济学(23694)
- 农业(23631)
- 范(23477)
- 北京(23387)
- 师范(23219)
- 财经大学(21863)
- 经济学院(21384)
- 基金
- 项目(115962)
- 科学(92438)
- 基金(86011)
- 研究(83365)
- 家(76054)
- 国家(75469)
- 科学基金(64012)
- 社会(53121)
- 社会科(50599)
- 社会科学(50587)
- 基金项目(44312)
- 省(43667)
- 自然(42140)
- 自然科(41166)
- 自然科学(41155)
- 自然科学基金(40451)
- 教育(38550)
- 划(38239)
- 资助(36416)
- 编号(32433)
- 成果(27640)
- 重点(27059)
- 部(26579)
- 发(25422)
- 课题(23649)
- 性(23622)
- 创(23485)
- 教育部(22556)
- 科研(22400)
- 国家社会(22252)
共检索到270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迎军
当前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是结构性失衡,即经常项目顺差与贸易顺差增长较快,这是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消费投资关系不协调等内部矛盾的外部表现,是由我国本轮经济增长的特征决定的。在此背景下,允许人民币适当升值具有一定的意义。实证分析表明,人民币适当升值对利率调控空间的影响有限,利率政策应该在解决内部失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国际收支失衡 人民币升值 利率调控
[期刊] 改革
[作者]
许崇正 李涵硕
经常项目大规模顺差构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部分。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的长期资本流入是造成我国金融账户顺差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要因素。"货物贸易"、"专有权使用费"、"特许费"和"投资收益"项目对经常账户影响较大,进而影响整个国际收支账户。扭转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应以从改善对外贸易政策、调整引资政策、完善金融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着手。
关键词:
国际收支失衡 贸易政策 资本流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瑞玲 黄忠平
我国近年持续出现的“双顺差”甚至“三顺差”说明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衡 ,其结果是储备资产被迫大幅增加 ,利用外汇缓冲政策调节国际收支虽然能使人民币汇率免受暂时性失衡所造成的无谓波动的影响 ,但这种手段极不经济 ,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因此 ,应采取合理的措施 ,力求使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略有节余 ,实现国际收支真实的平衡、内容的平衡和主动的平衡
关键词:
双顺差 三顺差 国际收支失衡 调整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Jean Pisani-Ferry Yung Chul Park Naoyuki Yoshino 唐旭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月溪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顺差 ,具有鲜明特色。透过国际收支平衡表 ,可以发现中国国际收支的结构特征、形成动因 ,进而提出调整方向及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焦武 许少强
本文主要通过对1985—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及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特征和相应带来的规模越来越大的FDI流入;中国长期存在储蓄与投资矛盾,造成储蓄持续大于投资,这些是使国际收支长期保持双顺差失衡现象的根本原因。它实际上是在国际分工深化、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折射出中国内部经济结构的失衡,因此国际收支失衡是结构性的。文章也分析了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产生的负向冲击问题,提出了多项应对策略以及一种可行的政策搭配方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刚
1982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1982年到1993年中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从1994年到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结构发生逆转,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保持了长达13年(1998年除外)的持续"双顺差"。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十多年较长时期内持续保持双顺差乃至"三顺差",无论从经济理论还是从国际经验看都属于特殊现象。为此,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不断深入参与国际分工体系的实践为切入点,着重考察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变动的事实表现、特殊属性、发生根源和调整对策。
关键词:
国际收支结构 双顺差 调整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泰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珠 白东辉
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外国际收支理论的发展状况及国际收支平衡概念,提出了中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失衡 调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余婧
本文采用结构型VAR模型,旨在揭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下货币政策的反应及其对于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我们发现:(1)针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盈余,央行分别采取扩张性和紧缩性政策;(2)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增加经常项目盈余,但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很小;(3)净出口和净资本流入的正向冲击分别导致CPI的下降和上升。除净出口冲击降低CPI并伴随扩张性货币政策外,其他发现都符合理论判断,说明了央行针对国际收支失衡实施的货币政策的合理性。
关键词:
国际收支 货币政策 结构型VAR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梅新育
中国"超国民待遇"的外资政策曾在弥补资本和外汇缺口上取得过很大成就,但目前这种外资政策的积极作用减退,对国际收支平衡的负面影响却日益显现,尤其是便利了外资企业通过外债渠道进行变相的资本流动。修正现行外资政策,正当其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苑治亭 朱玉华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不断扩大,并且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本文从宏观、微观层面分析了结构性顺差的形成原因及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抑制结构性顺差的对策。
关键词:
国际收支 结构性顺差 抑制措施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宋晓东
1994年"双重汇率制"并轨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失衡状况显著。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我国投资消费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通过投资消费结构优化来矫正国际收支失衡是一条有效路径。
关键词:
投资消费 国际收支 结构失衡 优化调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柳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取得了持续顺差,顺差的主要来源或是金融账户或是经常账户,但趋向于经常账户。从目前趋势看中国有提前形成“新债权国”的可能,也就是说国际收支结构已经具有超前特征。这种变化将影响中国未来的对外经济发展格局和政策走势。本文分析了中国超前性国际收支结构的组合状况、特征、形成原因、变动趋势和调整方向。
关键词:
国际收支结构 债权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继云
目前我国国际收支处于严重失衡状态,给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文章在重点分析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进出平衡"政策取代"出口导向"政策、废除"敞口"引进外资政策、抑制国际"热钱"流入、推进汇率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一系列如何扭转此种失衡状态的管理对策,这对我国尽快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将大有裨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