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19)
- 2023(11172)
- 2022(9724)
- 2021(9279)
- 2020(7854)
- 2019(18633)
- 2018(18797)
- 2017(36960)
- 2016(20017)
- 2015(22830)
- 2014(23045)
- 2013(22645)
- 2012(20510)
- 2011(18430)
- 2010(18601)
- 2009(16790)
- 2008(16086)
- 2007(13860)
- 2006(11942)
- 2005(10295)
- 学科
- 济(80243)
- 经济(80160)
- 管理(56057)
- 业(52925)
- 企(45103)
- 企业(45103)
- 方法(41773)
- 数学(36522)
- 数学方法(35830)
- 农(19186)
- 中国(19121)
- 财(18323)
- 学(17084)
- 业经(16787)
- 理论(15276)
- 贸(15160)
- 贸易(15154)
- 地方(15005)
- 易(14750)
- 和(13350)
- 农业(12728)
- 制(12455)
- 技术(12424)
- 环境(11833)
- 融(11745)
- 金融(11743)
- 务(11484)
- 财务(11410)
- 财务管理(11388)
- 银(11180)
- 机构
- 大学(281733)
- 学院(280152)
- 管理(115593)
- 济(108037)
- 经济(105597)
- 理学(101205)
- 理学院(100152)
- 管理学(98106)
- 管理学院(97632)
- 研究(89364)
- 中国(65788)
- 京(60138)
- 科学(56797)
- 财(47759)
- 所(44215)
- 业大(42199)
- 农(41672)
- 研究所(40674)
- 中心(40362)
- 财经(38991)
- 江(38451)
- 北京(38066)
- 范(36784)
- 师范(36471)
- 经(35442)
- 农业(32764)
- 院(32739)
- 州(32063)
- 经济学(31285)
- 技术(30017)
- 基金
- 项目(196091)
- 科学(153676)
- 研究(143000)
- 基金(141564)
- 家(122803)
- 国家(121821)
- 科学基金(105113)
- 社会(87759)
- 社会科(83222)
- 社会科学(83197)
- 省(76508)
- 基金项目(75037)
- 自然(69952)
- 自然科(68352)
- 自然科学(68339)
- 自然科学基金(67050)
- 教育(66695)
- 划(64737)
- 资助(60249)
- 编号(59205)
- 成果(47720)
- 重点(43452)
- 部(42980)
- 发(40734)
- 课题(40625)
- 创(40585)
- 创新(37739)
- 科研(37579)
- 教育部(36953)
- 项目编号(36801)
- 期刊
- 济(112406)
- 经济(112406)
- 研究(80178)
- 中国(48394)
- 学报(42846)
- 管理(41561)
- 科学(39900)
- 农(36658)
- 财(34248)
- 教育(33056)
- 大学(32541)
- 学学(30464)
- 农业(26267)
- 技术(25959)
- 融(21249)
- 金融(21249)
- 经济研究(18330)
- 业经(18301)
- 财经(17623)
- 图书(15706)
- 经(14857)
- 问题(14501)
- 理论(14194)
- 统计(13992)
- 技术经济(13952)
- 科技(13921)
- 业(13782)
- 实践(13221)
- 践(13221)
- 策(12559)
共检索到394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郑后成 商瑾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收支失衡是一个普遍现象,但不同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的模式有所不同。受短期因素与长期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属于"双顺差"模式。本文通过对国际收支失衡成因及量化指标的分析,结合某些国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相关经验,提出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收支失衡 双顺差 经常项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珠 白东辉
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外国际收支理论的发展状况及国际收支平衡概念,提出了中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失衡 调节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泰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矛盾由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国际收支"双顺差"高速增长所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其他相关负面影响已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见图1),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但从效果来看尚未达到预想的目标,中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
[期刊] 改革
[作者]
许崇正 李涵硕
经常项目大规模顺差构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部分。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的长期资本流入是造成我国金融账户顺差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要因素。"货物贸易"、"专有权使用费"、"特许费"和"投资收益"项目对经常账户影响较大,进而影响整个国际收支账户。扭转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应以从改善对外贸易政策、调整引资政策、完善金融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着手。
关键词:
国际收支失衡 贸易政策 资本流入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Midsuhiro Fukao Dennis Snower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Yung Chul Park 樊纲 David Vines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Alan Ahearne Klaus Regling In Jun Kim Dariusz Rosati 施建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裴平 孙兆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被逐步纳入到世界经济运行的轨道。作为货币尚未国际化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导致了严重的货币错配。本文从国际收支失衡的角度,采用AECM指数体系,对1985~2004年中国的货币错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中国的货币错配日益严重,虽然货币错配及其风险尚未达到不可控制的程度,但已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货币错配及其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关键词:
货币错配 国际收支失衡 AECM指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余霞 余玲
本文选择贸易差额与综合差额作为衡量现阶段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指标。通过实证得出了相关结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焦武 许少强
本文主要通过对1985—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及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特征和相应带来的规模越来越大的FDI流入;中国长期存在储蓄与投资矛盾,造成储蓄持续大于投资,这些是使国际收支长期保持双顺差失衡现象的根本原因。它实际上是在国际分工深化、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折射出中国内部经济结构的失衡,因此国际收支失衡是结构性的。文章也分析了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产生的负向冲击问题,提出了多项应对策略以及一种可行的政策搭配方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玲 陶士贵
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不断增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超额外汇储备等经济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金融专家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2005年以来,学术界就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成因、可持续性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需要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更多的专家学者在更高更新的研究平台上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探索。
关键词:
国际收支失衡 成因 影响 策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江春 曹棣泉
本文认为,导致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源是中国国内收入分配的失衡。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宏观收入分配的失衡,即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占GDP的比重过高且不断上升,而居民收入增长率长期低于GDP增长率且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二是功能性收入分配的失衡,即中国的生产要素没有按照其对生产贡献的大小获得相应的报酬。因此,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则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状况还将持续下去。这意味着,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关键并不在国际收支本身,而是要在制度改革上有重大突破,即通过"对个人放权让利"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并以此形成真正的市场机制。
关键词:
收入分配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仲昆
笔者利用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产业结构总体不合理,对国际收支失衡起重要推动作用;与产业的非结构性变动相对比,产业的结构性变动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程度更高。在现阶段,应对本国汇率和资本管制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变动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