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49)
- 2023(18564)
- 2022(16115)
- 2021(15304)
- 2020(12734)
- 2019(29365)
- 2018(28963)
- 2017(55967)
- 2016(30247)
- 2015(33824)
- 2014(33340)
- 2013(32536)
- 2012(29831)
- 2011(26853)
- 2010(26753)
- 2009(24609)
- 2008(23586)
- 2007(20151)
- 2006(17543)
- 2005(15462)
- 学科
- 济(118906)
- 经济(118776)
- 管理(84469)
- 业(80047)
- 企(65853)
- 企业(65853)
- 方法(55424)
- 数学(48657)
- 数学方法(48020)
- 中国(33719)
- 农(32631)
- 财(31859)
- 贸(26004)
- 贸易(25992)
- 业经(25802)
- 易(25388)
- 学(23438)
- 制(22603)
- 地方(22201)
- 农业(21280)
- 务(19504)
- 财务(19424)
- 理论(19388)
- 财务管理(19386)
- 银(19315)
- 银行(19275)
- 融(19160)
- 金融(19157)
- 行(18439)
- 和(18343)
- 机构
- 大学(416513)
- 学院(416008)
- 济(174646)
- 经济(171173)
- 管理(164599)
- 理学(142691)
- 研究(141321)
- 理学院(141197)
- 管理学(138740)
- 管理学院(138006)
- 中国(108131)
- 京(87765)
- 科学(83892)
- 财(79684)
- 所(69324)
- 中心(64089)
- 财经(63982)
- 研究所(63198)
- 农(62352)
- 经(58539)
- 业大(58489)
- 江(58302)
- 北京(55687)
- 范(54610)
- 师范(54131)
- 经济学(53468)
- 院(51786)
- 农业(48688)
- 经济学院(48285)
- 财经大学(47877)
- 基金
- 项目(284610)
- 科学(225117)
- 研究(211038)
- 基金(208270)
- 家(180432)
- 国家(178975)
- 科学基金(154500)
- 社会(133878)
- 社会科(126948)
- 社会科学(126918)
- 基金项目(109242)
- 省(108236)
- 自然(99447)
- 教育(97667)
- 自然科(97156)
- 自然科学(97135)
- 自然科学基金(95404)
- 划(91897)
- 资助(86948)
- 编号(86146)
- 成果(69992)
- 部(64092)
- 重点(63607)
- 发(60714)
- 课题(59111)
- 创(58908)
- 教育部(55573)
- 国家社会(55481)
- 创新(54981)
- 科研(54390)
- 期刊
- 济(185650)
- 经济(185650)
- 研究(125658)
- 中国(74895)
- 学报(60975)
- 财(59776)
- 管理(59744)
- 科学(57701)
- 农(56286)
- 大学(47340)
- 教育(46041)
- 学学(44496)
- 农业(39467)
- 融(39413)
- 金融(39413)
- 技术(36136)
- 经济研究(31616)
- 财经(30846)
- 业经(29934)
- 经(26477)
- 问题(24087)
- 贸(22532)
- 国际(20800)
- 业(20738)
- 图书(20151)
- 技术经济(19511)
- 理论(19307)
- 世界(19130)
- 科技(18491)
- 统计(18353)
共检索到607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余婧
本文采用结构型VAR模型,旨在揭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下货币政策的反应及其对于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我们发现:(1)针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盈余,央行分别采取扩张性和紧缩性政策;(2)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增加经常项目盈余,但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很小;(3)净出口和净资本流入的正向冲击分别导致CPI的下降和上升。除净出口冲击降低CPI并伴随扩张性货币政策外,其他发现都符合理论判断,说明了央行针对国际收支失衡实施的货币政策的合理性。
关键词:
国际收支 货币政策 结构型VAR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灵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亚培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国际收支在中国经济中暂居重要位置,其所带来的外汇占款可能已成为干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变量之一。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建立了三层次实证分析模型,就近年来外汇占款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外汇占款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产生了较大干扰,中央银行被动使用一些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对冲,但无法对冲的外汇占款仍造成国内流动性过剩,这种过剩流动性既会影响中国经济,同时也是国际金融市场影响中国经济的渠道。因此,中央银行有必要进行一系列改革,避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影响。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外汇占款 货币政策 独立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石峰
本文利用两国开放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估计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特征,结论表明:(1)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明显考虑了人民币汇率波动,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并不针对汇率波动进行调整。(2)政府支出冲击和技术进步冲击不仅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还是导致中国短期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3)中国PPI通胀主要源自于国内厂商技术水平变化,外国技术水平和货币政策则是影响CPI通胀的重要因素。(4)中美两国技术进步等实际经济变量是影响中国经常账户盈余的主要因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裴平 孙兆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被逐步纳入到世界经济运行的轨道。作为货币尚未国际化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导致了严重的货币错配。本文从国际收支失衡的角度,采用AECM指数体系,对1985~2004年中国的货币错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中国的货币错配日益严重,虽然货币错配及其风险尚未达到不可控制的程度,但已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货币错配及其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关键词:
货币错配 国际收支失衡 AECM指数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张晶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日渐不平衡的国家来说更应该重视货币政策区域影响的差异问题。采用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的月度数据,运用结构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通过对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的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货币政策对三大经济区域的影响方向相同,但是在影响程度以及滞后期的表现上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区域间的产业结构、企业规模及产值构成等方面的差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解释。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结构VAR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勇
本文在新凯恩斯一般均衡框架下,通过构建一个明确包含中央银行行为方程和货币政策透明度模块的DSGE模型,对中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了经验研究。基于中国1992~2013年季度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结论得到了中国实践经验和跨国数据的双重支持。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低的货币政策透明度和低的中央银行独立性彼此强化,成为导致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曹勇
在开放经济的“三元冲突”中,中国选择了固定汇率,较严格的资本管制和较大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即用少量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丧失换取有限度的资本流动。但在这种组合下,随着我国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货币政策独立性也将进一步丧失。对于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权至关重要,除非有能力继续维持更严格的资本管制,我国必须逐步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
关键词:
国际资本流动 货币政策 人民币汇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瑶雯 范祚军 郑丹丹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研究中国货币政策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对于妥善应对价格波动、稳定物价和宏观经济预期、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和降低宏观经济运行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年6月至2017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利用MCMC模拟和SV-TVP-VAR模型实证研究中国货币政策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一方面,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控的最终目标之一,货币政策的实施会引起经济增长的调整,从而改变大宗商品的供需格局,间接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利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通过资产效应和投资,直接影响大宗商品价格。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鑫雨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是否可以有效地影响诸如产出之类的真实经济变量。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畅通对检验货币政策有效性意义重大,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VAR模型,依次从货币、信贷两个渠道视角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消费者物价指数而言,货币渠道的传导效应优于信贷渠道;对于国内生产总值而言,前期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优于货币渠道,后期则相反。总之,在研究区间内,货币渠道对信贷渠道影响很大。信贷渠道起主导作用,其有效性与稳定性较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总体显弱,货币渠道有很大潜力。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有效性 VAR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金山
本文利用协整分析方法和VAR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进行系统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现有汇率制度框架内,虽然我国利率对美国利率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是与采取浮动汇率制度的东亚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货币政策却具有十分高的独立性。(2)汇率制度并不是决定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关键因素,资本的流动性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3)以增加货币独立性为由而主张增加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的幅度的观点,并没有充分的实证基础。我国未来资本项目管制的大幅度放松将使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大幅度降低,未来货币政策的实施应当重视外部货币冲击的因素,同时改善本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弥补本国由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下降而...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廖薇 Sampawende J.-A.Tapsoba 李丽丽
中国的金融体系越来越市场化,这对货币政策的环境产生了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这份报告研究了金融业改革渐进过程中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国际经验表明,金融体系的快速发展通常会导致货币需求函数的结构性转变,如金融创新和自由化改变了货币供给对实际收入和利率变化的敏感性。报告对中国的研究发现,2002-2008年期间货币需求、收入和利率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在2008年之后消失了,这期间也是金融创新快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资产负债表和非银行金融中介的发展时期。报告认为,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M2的有效性在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的背景下下降了,凸显了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价格型调控)的重要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匡可可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和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人民币迈出了国际化步伐。但人民币国际化在给中国带来一系列潜在收益的同时,也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从货币存量的管理与监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及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发展等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提出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政策 有效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熊丹 涂竞
本文根据三元悖论的理论,对国际收支持续高额顺差下的货币政策独立性进行分析,发现高额顺差对我国经济内外均衡带来冲击,同时也对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产生制约。
关键词:
三元悖论 国际收支顺差 货币政策独立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鑫 胡再勇 吴璇 王晓芳
在运用两阶段间接估算法对2010年以来人民币境外存量进行估算的基础上,首先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了人民币境外存量变化对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影响;其次,通过广义矩估计,分析了人民币跨境流量变化对中国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境外存量的增加会引起国内外利差小幅变化,还会使国内M_2长久性增加;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净流向与国内利率呈现弱的负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因此,货币当局应完善人民币境外流通监测体系,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适时考虑人民币跨境活动对国内货币环境和金融风险的额外影响,有效调控境内外市场的资本管制力度的差异,加大境外人民币的有效投资渠道,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