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89)
2023(5648)
2022(5073)
2021(4582)
2020(4177)
2019(10023)
2018(9918)
2017(19719)
2016(10984)
2015(12748)
2014(13049)
2013(13307)
2012(12691)
2011(11659)
2010(11766)
2009(11066)
2008(11212)
2007(10151)
2006(8545)
2005(7691)
作者
(33121)
(27739)
(27680)
(26697)
(17623)
(13349)
(12917)
(10884)
(10305)
(9881)
(9314)
(9312)
(8829)
(8784)
(8776)
(8766)
(8676)
(8167)
(8163)
(8043)
(6945)
(6905)
(6812)
(6543)
(6336)
(6312)
(6232)
(6211)
(5642)
(5547)
学科
(49486)
经济(49444)
管理(28123)
(27687)
方法(26671)
数学(23903)
数学方法(23728)
(21633)
企业(21633)
(12568)
(12544)
贸易(12541)
(12366)
(12238)
中国(11349)
(9592)
(8996)
金融(8994)
地方(8828)
业经(8409)
(8324)
(8111)
银行(8091)
农业(7994)
(7714)
理论(7409)
(7380)
(7175)
财务(7162)
财务管理(7139)
机构
大学(165985)
学院(163937)
(72040)
经济(70572)
管理(61304)
研究(56907)
理学(52427)
理学院(51841)
管理学(50974)
管理学院(50676)
中国(44721)
(34753)
科学(34060)
(32877)
(29973)
(29629)
研究所(27177)
中心(26648)
财经(26161)
业大(24838)
(24312)
(23703)
农业(23649)
经济学(23048)
北京(22210)
经济学院(21136)
(20794)
师范(20586)
(19576)
(19465)
基金
项目(104107)
科学(80580)
研究(75242)
基金(74971)
(65202)
国家(64714)
科学基金(54164)
社会(46546)
社会科(44226)
社会科学(44209)
(40099)
基金项目(39640)
教育(35413)
自然(34932)
(34472)
自然科(34099)
自然科学(34086)
自然科学基金(33469)
资助(32251)
编号(31062)
成果(25831)
(24145)
重点(23851)
(22406)
课题(21476)
(21094)
教育部(20545)
科研(20490)
大学(19975)
创新(19781)
期刊
(75470)
经济(75470)
研究(48178)
中国(29176)
学报(25981)
(25900)
(25766)
科学(22842)
管理(19849)
大学(19102)
(19102)
金融(19102)
学学(18003)
农业(17205)
教育(15134)
技术(14054)
财经(13062)
经济研究(12556)
业经(11243)
(11171)
(11090)
国际(10982)
问题(10865)
(9875)
理论(8805)
技术经济(8720)
统计(8688)
世界(8156)
商业(8013)
实践(7955)
共检索到243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丽  
近日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再次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虽然国际收支保持较大顺差,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但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的增长使中国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同时也使央行的宏观调控更加复杂和困难。本文通过对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以及潜在通货膨胀压力测度等的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夏业良  
试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夏业良最近一段时期,全国各大中城市日用商品零售价格普遍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正进一步积蓄。城镇居民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已造成部分消费者的心理恐慌。在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潜在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这种心理预期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兆星  韩铭珊  
一、问题的提出经过三年多的治理整顿,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已得到明显改善,基于这样一个现实,目前大家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有三种不同的判断:一是认为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正在不断增长,如不采取趋紧的货币信贷政策,就有可能使通货膨胀在近期内再次出现;二是认为通货膨胀的压力是存在的,但在近期内还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通货膨胀;三是认为随着社会总供求平衡的恢复以及大量产品库存的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不存在了,当前的主要矛盾仍是有效需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罗新广  
1990年是国家进行价格调整幅度最大的一年,调价措施涉及吃、穿、用等众多领域,1991年又相继出台一批价格调整方案。但是,1990年以来国民经济却呈现出近几年少有的市场物价平稳态势。1990年全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仅比上年上升了2.1%,1991年零售物价总水平仍然比较平稳,1—10月全国零售物价指数比上年同期仅上涨2.7%。这表明治理整顿取得了明显成效。那么,今后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反弹,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是否会变成公开的通货膨胀,这是人们关心的热点。在现实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如何计算潜在通货膨胀(隐弊的通货膨胀),是近几年来理论界试图突破的一个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龙硕  
本文考察了我国各省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差异的潜在原因。通过ADF检验和面板单位根检验,发现各省通胀与全国通胀之间的差异是收敛的。基于动态面板模型分析,研究发现在决定各省通胀差异问题上,结构性因素大于周期性因素和政策性因素。同时研究还发现各省通胀差异的决定因素在改革开放前期和市场经济时代有很大不同:改革开放前期,经济增长、对外开放有利于缓解通胀,非国有化则刺激通胀;而在市场经济时期,上述影响的方向反转或者变得含混。研究也发现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城市化有利于舒缓通胀,而地方分权则会增加各省通胀压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余珊萍  钟伟  
本文讨论了我国在开放经济下通货膨胀的货币传导途径,指出以稳定名义汇率和强制结售汇制度为特征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对通货膨胀自我积累的推进作用;然后分析在外资流动的不对称性情况下外资流入、国内名主利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联动性,以及作为反通货膨胀工具的冲销政策的有限性;最后讨论了基于斯旺模型的政策搭配理论,指出在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方面,应进行以形成可持续国际收支汇率和意愿结售汇制度为目标的深入改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闫先东  冯克然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角度的考察闫先东冯克然一般将通货膨胀定义为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通货膨胀总是与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是物价水平上涨和货币购买力下降。度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军  董志伟  涂竞  
长期积累的高额流动性存量、如此之高的货币信贷投放,却未引发与之相匹配的高通货膨胀。货币主义的经典公式受到"中国之谜"的挑战。本文从经济的需求层面,通过有支付能力需求、有效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分析,研究了潜在通货膨胀的流动性压力及其形成渊源,并由货币结构分析视角,在定义M2和M1分别体现有支付能力需求和有效需求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采用了2000年12月~2010年11月的月度数据,证明了在广义货币M2存量偏高、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增强的前提下,M1增长率低于M2增长率、M1占M2比率下降,则表现出沉淀或累积的有支付能力返归,向有效需求转化,预示着通货膨胀可能会由潜在转化为现实的论断。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高瞻  
本文在对外汇储备变动和汇率变动对物价水平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VEC模型检验了在引入汇率因素的情况下外汇储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表明,外汇储备变动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变动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汇率变动也可以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但是影响均比较小。而且,我国汇率变动会削弱外汇储备变动通过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尚学  
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存在和增长,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当加快改革和加速增长的鼓声作起时,“通胀反弹”的警钟也随之敲响,货币政策再度面临新的抉择。笔者认为,目前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对潜在通胀压力的警惕,更重要的是认识这种压力的形成及其特点,寻求消除压力的货币政策途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威  吴军  
长期的超额货币供给积累了高额货币存量,导致了对中国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普遍担忧。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宏观背景下,过快增长的货币供给所增加的有支付能力需求的一部分沉淀于储蓄状态,并未全数形成有效需求,因而不会在当期引致与之相对应的严重通货膨胀,但会形成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累积。实证研究发现,沉积货币对通货膨胀有显著正向的滞后影响,且影响程度随着沉积货币数量的增加而减弱。针对我国目前潜在通货膨胀压力较高的实际,为实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目标,本文提出了在维持经济7%以上增长的同时将物价上涨率控制在4%左右的宏观调控指标及保证这一目标实现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振全  刘柏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我国的经济运行已经处于渐进的开放经济条件之下,这使得货币控制已经不完全取决于国内的经济因素。因此,研究来自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就越发显得重要。本文通过Granger影响关系、VAR模型的冲击反应和误差方差分解等方法证实了通货膨胀的外部传导机制,即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引致外汇储备变化,对以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产生影响,从而对通货膨胀构成影响,最终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袁英  
一、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增强第一,信贷投放在经济高增长的背景下继续扩张。首先,从1989年四季度到1990年末投放信贷资金已达4000亿元,1990年信贷资金增长22%,而同期工业生产增长为6%;1991年各项贷款投放总额3286.07亿元,年末余额增长19.9%。超过该年度工业生产增长约7个百分点;1992年信贷资金投放达3547亿元,大大突破了信贷计划,也快于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从我国以往情况来看,信用膨胀与通货膨胀往往是因果关系。信用持续过量扩张,实际上已经形成通货膨胀的前奏。其次,从现金投放和贷款状况来看,1991年现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邢国均  李赶顺  
合理、科学地利用外资不仅能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健康稳定增长,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是有效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抑制经济过热,以及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对境外投资的管理,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有关经济法律制度、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政策的经验等,其中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因此,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有效地规避我国当前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