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91)
2023(7210)
2022(6045)
2021(5898)
2020(4741)
2019(11127)
2018(10778)
2017(20904)
2016(11070)
2015(12776)
2014(12496)
2013(12555)
2012(11992)
2011(11193)
2010(11199)
2009(10499)
2008(10295)
2007(8880)
2006(8045)
2005(7518)
作者
(29768)
(24733)
(24675)
(23848)
(16160)
(11760)
(11320)
(9566)
(9563)
(8988)
(8594)
(8197)
(8184)
(8073)
(7885)
(7786)
(7462)
(7287)
(7232)
(6872)
(6477)
(5940)
(5912)
(5706)
(5696)
(5671)
(5496)
(5268)
(5020)
(4909)
学科
(49119)
经济(49070)
管理(29102)
(26978)
方法(21386)
(20303)
企业(20303)
数学(19545)
数学方法(19374)
中国(17360)
(16203)
贸易(16196)
(16004)
(13314)
(12063)
(10089)
(10050)
金融(10050)
(9865)
(9849)
银行(9849)
(9623)
业经(8604)
(8325)
农业(8048)
关系(7686)
及其(7644)
环境(7473)
政策(7099)
地方(7066)
机构
大学(160691)
学院(159057)
(82599)
经济(81315)
研究(62457)
管理(59693)
中国(51994)
理学(50212)
理学院(49698)
管理学(49190)
管理学院(48879)
(37928)
(34305)
科学(31212)
(30738)
财经(29399)
中心(27636)
研究所(27541)
经济学(27476)
(27100)
经济学院(24769)
北京(22990)
(22138)
(22126)
财经大学(21996)
(20597)
(20056)
师范(19965)
科学院(18157)
(18066)
基金
项目(97851)
科学(79014)
研究(76023)
基金(74545)
(63858)
国家(63403)
科学基金(54134)
社会(51188)
社会科(48848)
社会科学(48842)
基金项目(36998)
教育(34873)
(32826)
资助(32741)
自然(31867)
自然科(31167)
自然科学(31159)
自然科学基金(30673)
(29612)
编号(29426)
成果(25592)
(24701)
中国(23314)
国家社会(22616)
重点(22122)
教育部(21890)
(21772)
课题(21206)
(20405)
人文(20390)
期刊
(89538)
经济(89538)
研究(57702)
中国(32463)
(26677)
(23919)
金融(23919)
管理(23250)
科学(19366)
(18885)
学报(17851)
经济研究(16453)
教育(16328)
国际(16125)
(15740)
财经(15168)
大学(14682)
学学(13618)
农业(13217)
(13197)
技术(12761)
世界(12410)
问题(12231)
业经(11456)
技术经济(7909)
(7844)
统计(7713)
理论(7402)
(7167)
论坛(7167)
共检索到257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晓莉  
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是最近几年世界经济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分析了我国双顺差的现状、原因。从国内外经济平衡的角度看,双顺差必然会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目前的这种双顺差格局不可长期持续。同时,双顺差现象对国内宏观政策调控带来难题,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构成进一步挑战。调整双顺差以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中国必须尽快调整外资、外贸和产业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慧  
2003年,或者更准确些说,2002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并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收支顺差使人民银行不断被动购入外汇、吐出过量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并直接增加货币供应,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压力。除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的短暂例外,这个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使用和创新,很大程度上正是归因于对冲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抑制货币信贷过度膨胀的需要:公开市场对冲操作逐渐成为货币调控的重要手段,存款准备金工具被前所未有地使用,再贷款及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蒋志芬  
国际收支持续大规模的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长,迫使央行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导致货币过量供应。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了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到汇率政策的制约,货币政策陷入了因双顺差持续增长带来的汇率、利率、市场流动性、经济增长的协调困境。本文提出,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转变出口导向的外贸战略,采取综合措施化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有助于缓解国际收支双顺差给货币政策带来的困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亚培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国际收支在中国经济中暂居重要位置,其所带来的外汇占款可能已成为干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变量之一。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建立了三层次实证分析模型,就近年来外汇占款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外汇占款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产生了较大干扰,中央银行被动使用一些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对冲,但无法对冲的外汇占款仍造成国内流动性过剩,这种过剩流动性既会影响中国经济,同时也是国际金融市场影响中国经济的渠道。因此,中央银行有必要进行一系列改革,避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熊丹  涂竞  
本文根据三元悖论的理论,对国际收支持续高额顺差下的货币政策独立性进行分析,发现高额顺差对我国经济内外均衡带来冲击,同时也对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产生制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余婧  
本文采用结构型VAR模型,旨在揭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下货币政策的反应及其对于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我们发现:(1)针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盈余,央行分别采取扩张性和紧缩性政策;(2)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增加经常项目盈余,但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很小;(3)净出口和净资本流入的正向冲击分别导致CPI的下降和上升。除净出口冲击降低CPI并伴随扩张性货币政策外,其他发现都符合理论判断,说明了央行针对国际收支失衡实施的货币政策的合理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宝银  
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迅速,形成了严重的外部经济失衡。本文在指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发展趋势、形成原因、利弊影响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缓解“双顺差”的经济政策,提出了我国未来时期外汇储备控制的思路、规模和政策选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匡可可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和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人民币迈出了国际化步伐。但人民币国际化在给中国带来一系列潜在收益的同时,也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从货币存量的管理与监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及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发展等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提出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曹勇  
在开放经济的“三元冲突”中,中国选择了固定汇率,较严格的资本管制和较大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即用少量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丧失换取有限度的资本流动。但在这种组合下,随着我国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货币政策独立性也将进一步丧失。对于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权至关重要,除非有能力继续维持更严格的资本管制,我国必须逐步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卢佳  王义中  金雪军  
文章针对经典理论不能解释的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还能产生持续贸易顺差"现象,将贸易信贷纳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框架,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中国货币供给影响贸易收支的通道主要是"贸易信贷"以及"通过汇率影响贸易信贷"。借此给出了我国"流动性过剩条件下产生贸易顺差之谜"的一个解释,强调紧缩性货币政策和人民币升值的汇率政策有助于消除内外均衡冲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陆昂  
中国货币政策操作与基础货币管理陆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经济手段替代行政手段,间接调控替代直接计划,基础货币管理逐渐成为货币政策操作的核心。在这一进程中,现行货币政策操作也正面临着挑战。本文在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柏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已经不完全取决于国内的经济变量,因此,研究来自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就越发显得重要。本文通过Granger影响关系、VAR模型的冲击反应和误差方差分解方法证实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引致通货膨胀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继而揭示了外部冲击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具有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青  
国际收支管理是一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70年代固定汇率制度被浮动汇率制度取代后,理论界曾经有过这样一种观点,即通过汇率的自动浮动可以自发调节一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因此,国际收支管理的重要性也有所降低,对汇率的研究和关注远超过了对国际收支本...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海亮  王亦奇  
中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有效地推动了世界商品期货市场的繁荣,"中国需求"一度成为商品期货市场投资的风向标,而对此产生重要影响的货币政策自然也成为众多投资者关注的话题。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对国际商品期货指数的引导作用。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中国货币政策对国际商品期货指数的引导作用是显著的,尤其是对金属价格指数的引导作用更为明显。然后,利用方差分析分析了不同的货币政策指下资产收益的显著差异性,发现利用中国货币政策信息进行商品期货配置要好于利用美国货币政策信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