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19)
2023(14095)
2022(12372)
2021(11754)
2020(9881)
2019(22814)
2018(22527)
2017(43140)
2016(23191)
2015(26130)
2014(25540)
2013(25322)
2012(23111)
2011(20927)
2010(20595)
2009(19274)
2008(18340)
2007(15568)
2006(13579)
2005(12014)
作者
(64034)
(52886)
(52664)
(50202)
(33884)
(25214)
(23998)
(20811)
(20009)
(18698)
(18014)
(17820)
(16695)
(16488)
(16295)
(16184)
(15764)
(15556)
(15087)
(15000)
(12979)
(12949)
(12595)
(12013)
(11825)
(11690)
(11670)
(11561)
(10587)
(10373)
学科
(92480)
经济(92372)
管理(65382)
(61632)
(51499)
企业(51499)
方法(43850)
数学(38083)
数学方法(37716)
中国(26413)
(24275)
(23196)
(20903)
贸易(20893)
(20416)
业经(19382)
(18341)
(16346)
地方(16098)
(15480)
财务(15415)
财务管理(15394)
(15376)
金融(15374)
农业(15199)
理论(15042)
(14820)
银行(14787)
(14778)
企业财务(14631)
机构
大学(325026)
学院(321582)
(135404)
经济(132759)
管理(128792)
理学(111993)
理学院(110815)
研究(110195)
管理学(109021)
管理学院(108464)
中国(83766)
(69076)
科学(65370)
(60441)
(54375)
研究所(49744)
财经(49071)
中心(48853)
(46375)
业大(44922)
(44892)
北京(44248)
(43027)
(41941)
师范(41616)
经济学(41071)
(40000)
经济学院(37065)
财经大学(36770)
农业(36391)
基金
项目(220710)
科学(174402)
研究(163572)
基金(162257)
(140679)
国家(139557)
科学基金(120174)
社会(104019)
社会科(98646)
社会科学(98620)
基金项目(85901)
(82388)
自然(77471)
自然科(75719)
自然科学(75701)
教育(75044)
自然科学基金(74348)
(70578)
资助(67438)
编号(66555)
成果(54051)
(50092)
重点(48929)
(46341)
(45735)
课题(45115)
教育部(43561)
国家社会(43069)
创新(42629)
人文(42218)
期刊
(144197)
经济(144197)
研究(98012)
中国(57554)
学报(47635)
管理(46931)
科学(45183)
(44383)
(41623)
大学(36384)
教育(35195)
学学(34064)
农业(29807)
(28172)
金融(28172)
技术(26233)
经济研究(24678)
财经(23540)
业经(22136)
(20157)
问题(18743)
(18430)
国际(17710)
图书(16651)
(16170)
理论(15728)
世界(15557)
技术经济(15304)
科技(14632)
实践(14177)
共检索到467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莉亚  丁剑平  赵建晖  
自2001年以来,经常项目账户和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顺差的指数型增长将我国推向了全球国际收支平衡问题的风口浪尖。在国际金融危机频发、跨境流动资金波动剧烈的背景下,我国反常顺差所具有的潜在风险非常值得关注。鉴于此,文章的研究重点在于:(1)采用涉及27个国家股票市场的数据,构建并计算了反映国际投资者情绪变化的风险偏好指数;(2)将国际市场投资者情绪等因素纳入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影响国际资金在我国跨境流动的驱动因素,以辨别跨境资金中的不稳定成分,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阳  王波  
本文在对2001年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外部经济中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和内部经济中通货膨胀共存的现象进行了解释。之后探讨了中国内外经济不均衡可能产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胡昌生  池阳春  
本文对目前广泛使用的Baker and Wurgler(2006)情绪指数构建进行了质疑,分析了BW情绪指数构建的前提条件,根据提取共同因子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区分理性和非理性情绪的新思路。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并没有仅将"理性"与基本因素相联系,而是从投资者追求财富最大化的角度对情绪指数中"理性"的范畴进行了重新界定:理性情绪反映的是"高明的投资",对应地,非理性情绪反映的是"弱智的投资"。最后,我们对15种常用的单一情绪代理变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结果很好地支持了本文的理论观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皇甫玉婷  刘澄  王未卿  
文章选取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2009—2017年我国沪深A股和沪深300市场的非线性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有限元法来实证分析在"市场流动性"的中介效用作用下,投资者情绪与资本市场稳定性二者间彼此作用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彼此间具有正向显著的关联关系、且二者变化趋势高度重合;同时"市场流动性"中介变量在投资者情绪对短期资本市场稳定性作用中具有正向显著的"传导效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莉亚  丁剑平  陈振瑜  相恒宁  
文章借鉴心理学家在赛马赌博中发现的规律,对股票市场的截面效应进行了理论推测。同时,通过构建一个新的投资者情绪指标,采用非参数统计和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情绪指标的变动对特征组合收益率的影响并给出解释,并通过考虑系统风险的情绪变化与其他情绪代理变量验证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学超  陈伟忠  陈国文  
资产价格的非理性波动是由资产价格中不能由理性预期或实体经济及流动性因素所解释的成分导致的。本文构建了市场层面的投资者情绪复合指数和非理性波动指数,并采用GJR-GARCH模型实证检验投资者情绪对非理性波动的影响。结果发现:投资者情绪与非理性波动出现了长期均衡关系,两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投资者情绪对非理性波动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合理引导投资者情绪及防范非理性波动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盛军锋  邓勇  汤大杰  
本文利用GARCH事件模型和条件波动方程,从市场整体角度检验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影响。发现机构投资者的进入,确实减小了市场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机构投资者对深圳证券市场的稳定性作用更强。本文主要贡献在于,在改进GARCH事件模型基础上,合理界定机构投资者大规模入市的三个政策时点,论证了机构投资者对上海、深圳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影响,验证了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效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露  周健  谢琳  
文章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出发,检验中国机构投资者是否存在羊群行为和正反馈交易,并且分析检验了在剔除宏观经济影响之后,机构投资者行为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存在较明显的羊群行为和正反馈交易行为,且羊群行为显著加剧股票波动。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黎超  胡宗义  施淑蓉  
针对股市非理性投机泡沫研究的不足,通过引入投资者情绪构建基于噪声交易者模型的非理性投机泡沫模型,以此研究噪声交易者的认知偏差,其在投资过程中所带有的情绪及其对风险资产历史基础价值冲击的过度反应对股市投机泡沫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中带情绪的噪声交易者数量越多,股价中的非理性投机泡沫成分越大,其波动程度也越剧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游家兴  
许多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反向策略在短期内获利性较为显著,而动量策略在长期内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即中国股市具有短期反应过度和长期反应不足的双重特征。这一现象不仅动摇了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而且对现有的行为定价理论模型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本文尝试从投资者情绪和投资者异质性两个角度对这一异象进行解释。研究发现,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或低落)阶段,市场更容易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他们的信息反应模式也不尽相同,各自主导了市场在短期内和在长期内的整体表现。这一发现为中国股市在市场非理性反应上所呈现的独有特征提供了很好的阐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瑶  张明  
展望2022年,中国国际收支大概率将呈现经常账户顺差有所下降、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季度余额变动不居、净误差与遗漏项净流出依然显著的特征2021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上维持着“一顺一逆”格局,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国际投资头寸稳步增加,新冠肺炎疫情需求错位下贸易盈余扩增,但也表现出经常账户盈余持续积累动力有所疲软、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波动性上升、储备资产存流量背离缓解、净误差与遗漏项流出规模显著的结构性特征。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蒲应  李莉  
自1991年以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表明,除1992年、1993年、1998年之外,其余各年份的国际收支均处于“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应该处于“一顺一逆”的状态。本文着重介绍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今关于“双顺差”的代表性理论和观点,归纳学术界所提出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本质和主要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结对于双顺差的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际收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启生  戴桂林  王亚静  
"一带一路"政策提出以后,我国在国际投资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油气能源方面,"中国投资范式"得到诸多国家认可。根据国际能源贸易发展现状,多边投资体制下油气贸易具有无向网络结构特征。利用数学方法对多边投资体制下油气贸易复杂网络稳定性进行测算,提出基于中国投资范式的油气贸易建议,可以为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能源改革方面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