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42)
2023(4779)
2022(3903)
2021(3404)
2020(2812)
2019(6261)
2018(5788)
2017(11132)
2016(5686)
2015(6340)
2014(6098)
2013(6090)
2012(5696)
2011(5212)
2010(5271)
2009(4698)
2008(4320)
2007(3827)
2006(3329)
2005(3027)
作者
(16983)
(14646)
(14542)
(13814)
(9253)
(7014)
(6471)
(5673)
(5337)
(5052)
(4970)
(4870)
(4692)
(4650)
(4607)
(4509)
(4344)
(4315)
(4241)
(4153)
(3657)
(3479)
(3411)
(3357)
(3296)
(3261)
(3169)
(3029)
(2891)
(2890)
学科
(27506)
经济(27484)
(18431)
管理(17100)
(14571)
企业(14571)
方法(12152)
技术(11497)
数学(10645)
数学方法(10562)
(7421)
贸易(7418)
(7238)
中国(6721)
技术管理(6591)
(5762)
(5748)
金融(5747)
(5399)
地方(5016)
业经(5007)
(4764)
环境(4473)
农业(4335)
(4294)
关系(4217)
(3980)
银行(3970)
(3879)
国际(3847)
机构
大学(88016)
学院(86790)
(41203)
经济(40471)
研究(32715)
管理(32507)
理学(28470)
理学院(28109)
管理学(27698)
管理学院(27547)
中国(22993)
科学(19154)
(18492)
(16431)
(16291)
研究所(14946)
中心(14366)
财经(13720)
经济学(13712)
(12952)
(12725)
经济学院(12695)
业大(12282)
(12223)
(12048)
(11804)
师范(11701)
北京(11467)
财经大学(10460)
农业(10329)
基金
项目(62059)
科学(50409)
基金(47335)
研究(43778)
(42325)
国家(42103)
科学基金(36299)
社会(30029)
社会科(28985)
社会科学(28980)
基金项目(25472)
自然(23301)
自然科(22881)
自然科学(22877)
(22797)
自然科学基金(22441)
(19935)
教育(19833)
资助(18232)
编号(15741)
(14353)
重点(14274)
(13817)
国家社会(13796)
(13457)
创新(13092)
教育部(12414)
人文(11894)
成果(11631)
科研(11584)
期刊
(41231)
经济(41231)
研究(27200)
中国(15263)
科学(13049)
学报(12825)
管理(11749)
(10980)
(10656)
大学(9751)
技术(9571)
学学(9266)
国际(8604)
农业(7981)
教育(7575)
(7415)
金融(7415)
(7397)
经济研究(7371)
财经(6543)
技术经济(6115)
问题(5800)
(5733)
科技(5699)
世界(5592)
(5261)
(5230)
论坛(5230)
业经(4944)
现代(4196)
共检索到127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晓云  
本文利用物理学中“场”的概念体系对技术转移所带来的技术空间扩散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进行分析,并对东亚地区技术扩散溢出的空间效应规律进行实证研究。东亚区域内多层次、阶梯发展的生产水平和技术开发能力构成了一个技术扩散场空间,美、日阶梯式投资形成的国际制造业生产网络以及该地区技术供需主体的多元化、产业结构的类似和文化习惯的相融性共同促进了产业技术的转移、溢出和渗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潘文卿  吴天颖  胡晓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本文论证了当存在发达经济体的要素增强型技术向欠发达经济体扩散时,会呈现出技术进步方向从发达经济体向欠发达经济体的扩散现象。基于中国266个城市的相关数据,本文测算了不同城市的技术进步方向指数,并对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个经济发达城市技术进步方向对其他城市的扩散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发现,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技术进步方向对其他城市的技术进步偏向性均存在显著的同向影响关系。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北京、上海和广州都存在着资本增强型技术向其他城市的扩散效应,而上海还存在着劳动增强型技术的向外扩散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潘文卿  吴天颖  胡晓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本文论证了当存在发达经济体的要素增强型技术向欠发达经济体扩散时,会呈现出技术进步方向从发达经济体向欠发达经济体的扩散现象。基于中国266个城市的相关数据,本文测算了不同城市的技术进步方向指数,并对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个经济发达城市技术进步方向对其他城市的扩散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发现,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技术进步方向对其他城市的技术进步偏向性均存在显著的同向影响关系。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北京、上海和广州都存在着资本增强型技术向其他城市的扩散效应,而上海还存在着劳动增强型技术的向外扩散效应,这也从实证上支持了理论模型的设定,揭示了技术进步方向存在扩散效应的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刚  沈坤荣  
首先借助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2003—2010年中国31个省(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值,继而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研究了省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效应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3—2010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呈波动式上升趋势,而技术进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技术效率空间扩散效应强于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效应,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效应均呈现"钟型"结构,其中技术效率空间扩散效应峰值先于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效应峰值出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空间扩散效应均存在渐进性距离衰减特征,但地理距离对技术效率空间扩散效应的制约更为明显。
[期刊] 求索  [作者] 吴建军  黄丹  
在三大传统国际技术扩散渠道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各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考察中国留学生回流的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效应及其对各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在地理空间的邻接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依赖性,空间变量对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回流留学生虽然对中国各地区技术进步的贡献度有所下降,但依旧是中国获取国际先进技术的重要渠道。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何雄浪  
文章以新经济地理学TP模型为基础,将知识创新与扩散、地区间技术吸收效应与环境污染结合在一起,发展了动态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不仅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了新经济地理学不同模型的综合,而且得出的理论结论也实现了综合。从理论分析的角度,不仅分析了新知识的增长机理,而且探讨了知识异质性、地区间知识扩散强度、技术吸收效应与环境污染传播效应等因素对经济空间的演化、稳态以及区域福利动态变化的影响,对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结论作了重要发展,认为持续点与突破点的关系是任意的,持续点既可以大于突破点,也可以小于突破点,二者也可以相等,对称结构、中心—外围结构、一般的非对称结构都可能是稳定结构,在一定的贸易自由度范围内,中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姗  
本文系统回顾和评述了国外自2000年以来关于离岸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和技术扩散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包括研究内容的丰富化、研究思路的动态化、指标选择的统一化以及研究视角的多元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勇  李国武  
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在市场转型和乡村工业化过程中,中国的原发型产业集群是如何形成的。在当时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条件下,乡村企业只能就地办厂,当创新性产业在当地出现后,在模仿机制作用下本地居民不断加入这项产业。由于产业特性和社会结构的影响,该项产业活动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经由人际交流迅速就近扩散。在同一产业活动就近扩散达到一定规模后,集聚经济得以产生,辅助和关联产业就会出现。集聚经济的形成不仅会进一步诱使产业技术就近扩散,而且吸引外来要素和企业的集聚。技术就近扩散和集聚经济效应的共同作用推动了原发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扩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熊义杰  
本文针对目前流行的技术溢出效应概念的局限性,指出溢出效应应该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即应该等于要素的扩散与聚集的差。同时根据技术溢出与载体的不可分性,指出溢出效应不是单一形式的简单溢出,其表现形式包括人员形式、资本形式、文化形式三种不同形式的溢出,进而从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出发阐述了影响技术溢出效应的主要因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邹樵  吴丁佳宝  姜杰  
一项技术创新本身对经济的影响和生产力的提高只有通过有效地扩散,才能使该技术创新的潜在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促进技术经济系统进化和高级化,而共性技术得扩散具有网络性特征及网络效应,本文通过分析揭示出共性技术的人际网络效应、锁入效应、极效应。并提出了共性技术创新知识扩散的外溢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叶静怡  李晨乐  
本文梳理了国外学者在国际技术扩散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扩散渠道包括贸易、FDI和技术许可。国际技术扩散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并且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福利水平。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作为重要的制度变量,既影响国际技术扩散的强度和渠道,也影响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国外技术基础上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国际技术扩散的背景下,研究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未来国际技术扩散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平  
国际技术扩散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来源。国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专利申请和专利引用是国际技术扩散的三大主要路径和方式。本文旨在评介上述国际技术扩散路径对于东道国技术进步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国际技术扩散的可能方式,加快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进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琳  应洪斌  
文章应用系统仿真的方法基于无标度网络结构研究了网络效应和口碑效应对新产品扩散的影响,并分析了网络效应与产品复杂性对新产品扩散的交互影响。根据仿真结果,全局网络效应和产品复杂性对新产品的扩散规模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全局网络效应和产品复杂性对新产品的扩散速度具有微弱的交互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