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
2023(174)
2022(130)
2021(114)
2020(104)
2019(255)
2018(259)
2017(533)
2016(277)
2015(292)
2014(283)
2013(278)
2012(267)
2011(232)
2010(247)
2009(201)
2008(193)
2007(180)
2006(146)
2005(120)
作者
(672)
(614)
(585)
(582)
(400)
(254)
(241)
(225)
(219)
(218)
(214)
(210)
(198)
(194)
(192)
(190)
(173)
(166)
(165)
(156)
(151)
(150)
(146)
(140)
(137)
(134)
(131)
(126)
(126)
(124)
学科
(1683)
经济(1682)
方法(792)
数学(771)
数学方法(771)
(690)
管理(590)
(501)
税收(495)
(494)
(397)
企业(397)
(354)
地方(338)
(327)
中国(319)
(318)
贸易(318)
(314)
农业(297)
技术(293)
地方经济(288)
收入(282)
(246)
(245)
(232)
(209)
金融(209)
经济学(199)
(191)
机构
大学(3831)
学院(3764)
(2351)
经济(2338)
研究(1410)
管理(1320)
理学(1174)
理学院(1164)
管理学(1151)
管理学院(1144)
(1029)
中国(967)
经济学(953)
经济学院(886)
财经(840)
(784)
(724)
科学(690)
(665)
财经大学(636)
研究所(604)
中心(589)
(547)
(540)
(501)
(446)
经济管理(427)
业大(426)
研究中心(425)
农业(411)
基金
项目(2636)
科学(2109)
基金(2091)
研究(1923)
(1837)
国家(1831)
科学基金(1518)
社会(1432)
社会科(1370)
社会科学(1370)
基金项目(996)
(977)
资助(935)
自然(842)
自然科(824)
自然科学(824)
教育(821)
自然科学基金(809)
(770)
国家社会(719)
(686)
(649)
重点(645)
(627)
(623)
经济(621)
编号(619)
发展(598)
社科(594)
(593)
期刊
(2356)
经济(2356)
研究(1385)
(779)
中国(563)
学报(556)
经济研究(543)
管理(514)
科学(508)
财经(459)
(454)
大学(446)
学学(442)
(416)
技术(345)
农业(318)
问题(309)
(299)
技术经济(298)
国际(279)
(268)
业经(262)
(259)
金融(259)
(247)
世界(239)
税务(225)
统计(212)
(173)
财经大学(173)
共检索到5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明成  
:以知识的创造、吸收和应用为主线,在考虑国际贸易和 FDI之间内在联系的条件下,对国际技术扩散制约 TFP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际技术扩散通过外部知识增量以及与自主研发的交互效应影响 TFP增长。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导致国际技术扩散的直接效应为负。国际技术扩散通过锁定效应和挤出效应弱化了自主研发对 TFP的正面影响。技术差距对 TFP的影响因国际技术扩散的形式而异,随着自主研发能力的增强而提高。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明成  
以知识的创造、吸收和应用为主线,在考虑国际贸易和FDI之间内在联系的条件下,对国际技术扩散制约TFP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际技术扩散通过外部知识增量以及与自主研发的交互效应影响TFP增长。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导致国际技术扩散的直接效应为负。国际技术扩散通过锁定效应和挤出效应弱化了自主研发对TFP的正面影响。技术差距对TFP的影响因国际技术扩散的形式而异,随着自主研发能力的增强而提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随洪光  
本文从生产部门入手,引入国家间技术扩散的互动机制,得到技术扩散下均衡增长的重要结论——在小国经济条件下,若存在完全的技术扩散,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将最终收敛于统一速率;在大国经济条件下,若存在完全的技术扩散,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将向大国的增长速率收敛。对于影响收敛过程的主要因素,我们认为:在小国经济中,均衡增长速率的大小不仅与外生变量有关,还取决于扩散国的研发投入与扩散速度。当扩散国的技术优势地位十分显著时,整个世界的均衡增长率将会由该国决定,这就是大国经济条件下的情形。此时,吸收国的收敛速度与扩散国的研发投入、扩散速度正相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随洪光  
市场的垄断竞争程度对国际技术扩散及其长期经济增长效应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市场结构视角的数理分析表明:市场垄断竞争程度通过对国际技术扩散效应的作用来影响经济长期均衡增长率;有利于国际技术扩散的市场结构最优点在竞争因素与垄断因素相对均衡的区间内取得;在最优点两侧,小于均衡值的因素对国际技术扩散起促进作用,大于均衡值的因素对国际技术扩散起阻碍作用。进一步地,对于中国36个工业行业外国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也印证了上述命题的正确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柏杰  何炼成  郭立宏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习惯形成(habit formation)的消费函数,并将财富划分为房地产财富和非房地产财富,利用我国2003—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考察了房地产财富的短期和长期消费效应。实证表明:我国房地产财富的总体短期消费效应为0.11,长期消费效应则为0.29,消费的习惯形成系数则为-0.97;但从地区效应来看,房价较高的省市并未体现出较高的消费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青海  
笔者基于国际技术扩散的视角,同时考虑了进口、出口、FDI等三个国际技术扩散的渠道,对FDI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未考虑吸收能力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为正;而当考虑人口的吸收能力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为负,FDI每增加10%,便会使经济增长率降低0.012%。最后,笔者提出了提高国内吸收能力等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妍蕊  郝永发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而一项技术创新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创新本身,而在于创新的扩散,技术创新只有扩散,才能够创造出规模效益。本文主要探讨技术创新扩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索洛(Solow)在1956年划时代的文献中①,放松了哈罗德模型中有关资本与劳动不可替代的假定,从而创立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最大的缺陷在于不能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下的外生“余数”。后来的经济学家紧紧围绕着如何将该余数内生化而进行...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郭伟  
首先介绍了建筑业技术创新扩散的特点,并通过新型墙材推广使用的扩散案例,结合动态递推方法,量化证实了将逻辑增长模型(S型曲线)移植到建筑领域是可行的,同时指出了在预测应用上应关注的重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强  卢荻  
本文在扩展空间MRW模型的框架下基础考虑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并放弃技术进步是外生的假设,将其内生化,认为技术的进步对于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另外强调了技术在空间上的扩散,经济集聚等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本文建立的扩展的RWM理论模型认为一个地区的技术进步率,储蓄率,人口增长率以及相邻地区的加权储蓄率加权人口增长率以及加权经济增长率对本省经济增长影响显著,整个结论得到了利用中国31个省市进行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的支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娜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西安作为陕西经济重要极核的极化效应明显,导致增长极与其外围区形成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整体的持续增长能力正在下降,应发挥西安作为区域经济重要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来实现关中区域经济的高质量一体化。大西安规划及其实施的过程应该体现西安经济由极核阶段向扩散阶段转化的分散化、均衡化特征,不仅要积极培育和完善支撑单个增长极的主导产业和市场主体,更要建立多个增长极之间的渗透与联系,进而达到区域经济的高水平均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梁炜  
中国长期增长的各项要素禀赋条件的变化要求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扩散是创新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扩散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驱动机理缘于在微观层面上,它能提高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推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上升;采用诸如节约要素投入、优化要素组合、采用新资源等技术方法获得成本效应。在宏观层面上,通过生产要素的替代和重组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驱动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在新技术的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模仿和反馈效应使创新得到改善和增强。创新扩散机制是由创新扩散的对接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构成的有机整体。针对我国创新活动和创新扩散存在的问题,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琳  于洋  陈钢铁  
在我国区域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引导性明显增强的新形势下,研究区域多经济体在路网规划引导下的扩散过程,建立基于经济体自由组合、动态速度的扩散模型,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证明模型和算法适用于经济扩散效应的测度。可对经济体规模、路网节点城市容量、交通条件表征以及扩散速度和密度关系方面进一步进行研究,以拓展该扩散模型的应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飞  王德发  
目前已有大量的关于FDI和加工贸易国际R&D溢出的研究,本文改进了巴罗具有扩大的产品种类的技术扩散模型,将FDI国际R&D溢出、加工贸易国际R&D溢出、国内R&D三者共同作为技术进步的来源和经济增长的解释变量,通过对我国1983~2006年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人力资本和国内R&D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且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FDI和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外溢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本文采用1997-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要素流动和技术扩散的视角研究了区域结构转换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逻辑,并基于空间计量的方法验证了区域结构转换的增长效应。研究表明:区域结构转换能够有效提升经济增长,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流动对本地增长的直接效应较高,而技术要素扩散对周边地区的溢出效应要高于本地的提升效应。从各区域的情况来看,东部地区受到劳动和技术要素流动的影响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受到资本要素流动的影响较大。中国未来应当继续消除影响要素流动的不合理因素,进一步强化区域结构转换的市场决定特征,从而提升整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