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29)
2023(14875)
2022(12598)
2021(11555)
2020(9823)
2019(22875)
2018(22378)
2017(43793)
2016(23314)
2015(26282)
2014(26412)
2013(26185)
2012(24473)
2011(22131)
2010(22299)
2009(20900)
2008(20301)
2007(18157)
2006(15886)
2005(14531)
作者
(67630)
(57045)
(56881)
(54252)
(36364)
(27367)
(25970)
(22216)
(21554)
(20248)
(19361)
(19208)
(18209)
(18019)
(17913)
(17711)
(16878)
(16731)
(16484)
(16381)
(14260)
(13906)
(13853)
(13196)
(12981)
(12788)
(12613)
(12259)
(11594)
(11130)
学科
(120104)
经济(120004)
管理(68680)
(67273)
(55637)
企业(55637)
方法(51897)
数学(45539)
数学方法(45051)
(27229)
中国(26704)
(26517)
地方(23850)
(22676)
业经(22639)
(20248)
贸易(20236)
(19604)
(19329)
技术(18106)
农业(17886)
(17821)
金融(17818)
(16898)
财务(16848)
财务管理(16811)
理论(16668)
(16421)
银行(16384)
(16015)
机构
大学(347049)
学院(345801)
(158158)
经济(155228)
管理(134714)
研究(118005)
理学(116050)
理学院(114846)
管理学(112975)
管理学院(112315)
中国(90477)
(71881)
(70485)
科学(68285)
(59127)
财经(56664)
中心(54136)
研究所(53384)
(53325)
(51525)
(50898)
经济学(50636)
业大(48158)
经济学院(45509)
北京(45208)
(42719)
师范(42277)
财经大学(42192)
(42040)
农业(41703)
基金
项目(225830)
科学(179163)
基金(166753)
研究(163939)
(144732)
国家(143618)
科学基金(124185)
社会(106891)
社会科(101647)
社会科学(101619)
基金项目(87498)
(86598)
自然(79628)
自然科(77843)
自然科学(77823)
自然科学基金(76458)
教育(75643)
(72860)
资助(69418)
编号(64624)
成果(52006)
(51508)
重点(51162)
(49068)
(47159)
国家社会(45141)
教育部(44711)
课题(44292)
创新(44272)
科研(43509)
期刊
(173761)
经济(173761)
研究(104068)
中国(62036)
(56011)
管理(50389)
学报(50304)
科学(47737)
(47043)
大学(38825)
学学(36980)
(33666)
金融(33666)
技术(32989)
农业(31733)
教育(29745)
财经(29535)
经济研究(29168)
(25548)
业经(24975)
问题(22904)
技术经济(20189)
(19753)
统计(18808)
国际(17924)
世界(17348)
(17290)
(16746)
理论(16471)
商业(16086)
共检索到515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随洪光  
市场的垄断竞争程度对国际技术扩散及其长期经济增长效应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市场结构视角的数理分析表明:市场垄断竞争程度通过对国际技术扩散效应的作用来影响经济长期均衡增长率;有利于国际技术扩散的市场结构最优点在竞争因素与垄断因素相对均衡的区间内取得;在最优点两侧,小于均衡值的因素对国际技术扩散起促进作用,大于均衡值的因素对国际技术扩散起阻碍作用。进一步地,对于中国36个工业行业外国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也印证了上述命题的正确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随洪光  
本文从生产部门入手,引入国家间技术扩散的互动机制,得到技术扩散下均衡增长的重要结论——在小国经济条件下,若存在完全的技术扩散,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将最终收敛于统一速率;在大国经济条件下,若存在完全的技术扩散,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将向大国的增长速率收敛。对于影响收敛过程的主要因素,我们认为:在小国经济中,均衡增长速率的大小不仅与外生变量有关,还取决于扩散国的研发投入与扩散速度。当扩散国的技术优势地位十分显著时,整个世界的均衡增长率将会由该国决定,这就是大国经济条件下的情形。此时,吸收国的收敛速度与扩散国的研发投入、扩散速度正相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青海  
笔者基于国际技术扩散的视角,同时考虑了进口、出口、FDI等三个国际技术扩散的渠道,对FDI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未考虑吸收能力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为正;而当考虑人口的吸收能力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为负,FDI每增加10%,便会使经济增长率降低0.012%。最后,笔者提出了提高国内吸收能力等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水红  曾菊新  
依据经典的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发展首先应把少数优区位地区培育成经济增长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厦门、福州及温州成为经济增长的三大增长极,在TP模型理论框架下,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中心城市技术扩散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心城市厦门、福州及温州的技术扩散对区域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在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的基础上促进资本流动与融合,继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实行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别化战略来提高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及技术扩散效应从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速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妍蕊  郝永发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而一项技术创新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创新本身,而在于创新的扩散,技术创新只有扩散,才能够创造出规模效益。本文主要探讨技术创新扩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索洛(Solow)在1956年划时代的文献中①,放松了哈罗德模型中有关资本与劳动不可替代的假定,从而创立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最大的缺陷在于不能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下的外生“余数”。后来的经济学家紧紧围绕着如何将该余数内生化而进行...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明成  
:以知识的创造、吸收和应用为主线,在考虑国际贸易和 FDI之间内在联系的条件下,对国际技术扩散制约 TFP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际技术扩散通过外部知识增量以及与自主研发的交互效应影响 TFP增长。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导致国际技术扩散的直接效应为负。国际技术扩散通过锁定效应和挤出效应弱化了自主研发对 TFP的正面影响。技术差距对 TFP的影响因国际技术扩散的形式而异,随着自主研发能力的增强而提高。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明成  
以知识的创造、吸收和应用为主线,在考虑国际贸易和FDI之间内在联系的条件下,对国际技术扩散制约TFP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际技术扩散通过外部知识增量以及与自主研发的交互效应影响TFP增长。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导致国际技术扩散的直接效应为负。国际技术扩散通过锁定效应和挤出效应弱化了自主研发对TFP的正面影响。技术差距对TFP的影响因国际技术扩散的形式而异,随着自主研发能力的增强而提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强  卢荻  
本文在扩展空间MRW模型的框架下基础考虑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并放弃技术进步是外生的假设,将其内生化,认为技术的进步对于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另外强调了技术在空间上的扩散,经济集聚等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本文建立的扩展的RWM理论模型认为一个地区的技术进步率,储蓄率,人口增长率以及相邻地区的加权储蓄率加权人口增长率以及加权经济增长率对本省经济增长影响显著,整个结论得到了利用中国31个省市进行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的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柯善咨  
本文综合增长极理论和中心地学说构建了扩散回流和市场区效应空间计量模型,使用全国除西藏以外的2169个市县数据对2000年至2007年的各市县非农业产出、就业和资本增长所受到的溢出效应进行计量分析。联立方程估计表明,虽然各级市县产出、就业和资本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是要素投入和产出规模以及人力资本和地方要素,但是不同等级的城市间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互作用。其中,省会和地级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对下级市县有显著的回流效应,而下级市县的经济增长对位于市场中心的上级城市有明显的市场区增长作用,同级市县经济增长有互相促进作用。本文最后简要总结了研究结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策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韩玉雄  李怀祖  
本文首先在垂直创新的思想下构建了一个内生增长的技术扩散模型 ,并给出了稳态解求解的方法。然后 ,以上述模型为基础 ,本文着重讨论了跟随国知识产权保护对稳态经济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加强跟随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降低领导国的创新速度和跟随国的模仿速度 ,从而降低稳态经济增长率。所以 ,就稳态而言 ,加强跟随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领导国经济和跟随国经济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飞  王德发  
目前已有大量的关于FDI和加工贸易国际R&D溢出的研究,本文改进了巴罗具有扩大的产品种类的技术扩散模型,将FDI国际R&D溢出、加工贸易国际R&D溢出、国内R&D三者共同作为技术进步的来源和经济增长的解释变量,通过对我国1983~2006年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人力资本和国内R&D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且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FDI和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外溢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琳  于洋  陈钢铁  
在我国区域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引导性明显增强的新形势下,研究区域多经济体在路网规划引导下的扩散过程,建立基于经济体自由组合、动态速度的扩散模型,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证明模型和算法适用于经济扩散效应的测度。可对经济体规模、路网节点城市容量、交通条件表征以及扩散速度和密度关系方面进一步进行研究,以拓展该扩散模型的应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志杰  贺斌  
本文利用SIR传染病模型,建立了区域内产业集群的知识扩散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相轨分析,对区域内产业集群的知识扩散行为和种群增长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区域内产业集群的知识扩散与企业种群的增长,有赖于集群内优先掌握知识的企业数量、知识扩散的环境和企业知识吸收能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娜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西安作为陕西经济重要极核的极化效应明显,导致增长极与其外围区形成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整体的持续增长能力正在下降,应发挥西安作为区域经济重要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来实现关中区域经济的高质量一体化。大西安规划及其实施的过程应该体现西安经济由极核阶段向扩散阶段转化的分散化、均衡化特征,不仅要积极培育和完善支撑单个增长极的主导产业和市场主体,更要建立多个增长极之间的渗透与联系,进而达到区域经济的高水平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