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4)
- 2023(13459)
- 2022(11709)
- 2021(10970)
- 2020(9170)
- 2019(21278)
- 2018(21237)
- 2017(40990)
- 2016(22690)
- 2015(25306)
- 2014(25732)
- 2013(25163)
- 2012(23095)
- 2011(20805)
- 2010(20734)
- 2009(18900)
- 2008(18199)
- 2007(15791)
- 2006(13720)
- 2005(11896)
- 学科
- 济(86165)
- 经济(86053)
- 管理(62355)
- 业(57124)
- 企(47614)
- 企业(47614)
- 方法(40015)
- 数学(34325)
- 数学方法(33884)
- 中国(24688)
- 财(21588)
- 农(21537)
- 学(21314)
- 地方(18793)
- 业经(18143)
- 制(16555)
- 理论(16231)
- 贸(15217)
- 贸易(15213)
- 易(14749)
- 和(14335)
- 农业(14200)
- 融(14149)
- 金融(14141)
- 环境(13836)
- 银(13750)
- 银行(13699)
- 技术(13554)
- 务(13432)
- 财务(13358)
- 机构
- 大学(317528)
- 学院(314994)
- 管理(123645)
- 济(119439)
- 经济(116530)
- 研究(108946)
- 理学(107161)
- 理学院(105875)
- 管理学(103950)
- 管理学院(103382)
- 中国(78682)
- 科学(70525)
- 京(68835)
- 所(55466)
- 财(54603)
- 农(53999)
- 研究所(51043)
- 业大(49909)
- 中心(48434)
- 江(45277)
- 财经(43989)
- 北京(43257)
- 范(42937)
- 农业(42653)
- 师范(42477)
- 院(40427)
- 经(40096)
- 州(37285)
- 经济学(34841)
- 技术(34581)
- 基金
- 项目(221882)
- 科学(173010)
- 基金(159356)
- 研究(159259)
- 家(140424)
- 国家(139286)
- 科学基金(118513)
- 社会(98090)
- 社会科(92848)
- 社会科学(92821)
- 省(87054)
- 基金项目(85197)
- 自然(78867)
- 自然科(77045)
- 自然科学(77020)
- 自然科学基金(75588)
- 划(74156)
- 教育(73019)
- 资助(65710)
- 编号(64676)
- 成果(52826)
- 重点(49587)
- 部(48147)
- 发(46702)
- 创(45552)
- 课题(45374)
- 科研(42516)
- 创新(42511)
- 计划(41288)
- 大学(40638)
- 期刊
- 济(127778)
- 经济(127778)
- 研究(91938)
- 中国(59003)
- 学报(54551)
- 科学(48668)
- 农(47867)
- 管理(43560)
- 大学(40169)
- 财(40130)
- 学学(37790)
- 教育(37327)
- 农业(33390)
- 技术(26666)
- 融(25153)
- 金融(25153)
- 业经(20510)
- 财经(20435)
- 经济研究(20062)
- 问题(18250)
- 业(17435)
- 经(17378)
- 图书(16807)
- 科技(16069)
- 理论(15097)
- 版(15019)
- 技术经济(14338)
- 资源(14132)
- 实践(13985)
- 践(13985)
共检索到454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赟赟 马文军
旨在建立"四个中心"的上海,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不仅要以国际性中心城市的定位发展,还要充分认识自身的生存目标。本文在对现有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分析比对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性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的指标体系,同时也为上海均衡的规划建设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硕旺 洪成文
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CHE)是1994年由德国大学校长会议发起成立的非官方智囊机构,主要负责大学排名工作。2007年,CHE开发出一套旨在对大学国际性与国际化进行测量的指标体系。该体系紧紧围绕大学的学术研究和教学两项中心工作,从输入和输出两个维度,制定出涵盖教授、青年教师、学生、服务和管理、课程提供、毕业生以及大学国际声誉等核心指标的大学国际化指标体系。德国CHE的经验,对构建我国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质量保障体系,提高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质量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任树福 徐连生
1991年10月24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向世界宣布:投资300亿美元,用15至20年的时间,在珲春及图们江下游地区建成第二个香港或鹿特丹。香港或鹿特丹是国际性城市,珲春能否发展成为国际性城市?怎样才能建成国际性城市?为国内外所瞩目。对此,本文作一探讨。 一、国际性城市的有关问题及我国创建国际性城市的概况 (一)国际性城市的有关问题 关于国际性城市,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和统一具体的标准,为提示其主要方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任树福 徐连生
1991年10月24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向世界宣布:投资300亿美元,用15—20年的时间,在珲春及图们江下游地区建成第二个香港或鹿特丹式的国际性城市,珲春能否发展成为国际性城市,怎样才能建成国际性城市?实为国内外所瞩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汤东风 王文慧 栾金昶
国际性城市又称"世界城市"、"全球性城市"。它指那些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服务功能、众多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的总部,并对世界或地区经济起控制作用的城市。由于国际性城市在全球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从本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性城市受到国外学者的广泛重视,他们在对全球众多的国际性城市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国际性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剑
建设信息化、智能型城市, 对实现建成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建设信息化智能型城市是世界经济发展国际化、全球化和一体化大趋势的要求, 是信息时代的要求, 世界经济发展重心转移为大连市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并崛起为区域国际性城市提供了机遇。提高城市信息化智能化程度, 是时代变革和城市发展的主变量。信息化智能化是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基本功能, 是提高现代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 也是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提高 城市智能 建设 国际性城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叶裕民
20世纪末 ,北京、上海等一批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迅速崛起 ,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大连就是其中之一。大连作为国际性城市的崛起 ,首先得益于它良好的区域基础、区位优势 ,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极具超前意识的发展战略以及一系列脚踏实地的实施手段。按照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大连市的现代化水平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 ,居第六位。同时 ,大连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营造国际性城市的文化氛围 ,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功能 ,为迎接 2 1世纪更加美好的明天创造条件。
关键词:
大连 国际性城市 成就与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华山
香港位于亚太地区的中心位置,背靠我国南大门,南临南中国海,与南洋群岛、中印半岛相望。香港与旧金山、里约热内卢同为世界三个最优的天然海港。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香港就是我国华南地区通向国际贸易市场的重要港口。现在香港已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旅游中心和信息中心。一、从香港的发展历史看香港国际性中心城市的形成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香港岛是根据1842年8月29日中英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被迫割让给英国的,当时全岛人口只有5650人。其后,又于1856年被迫割让九龙半岛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易斌 于涛 翟国方
通过系统梳理国际化城市的概念内涵,提出国际化城市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和水平的产物,普遍具有经济实力强大、服务功能良好、管理理念先进、腹地广阔、文化氛围多元、基础设施完善和生态优良等特点。同时,以契合国际化城市内涵为原则详细筛选出了18个指标构成城市国际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该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熵法,对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天津的国际化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了实践检验以期为我国城市的国际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城市 国际化 内涵 指标体系 中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玉芳
随着国际贸易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成了一些在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较强辐射力、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城市,统称为国际城市。对国际城市的研究方法分为两类:一是用特殊指标考察城市,按照指标大小将城市分为几个层次;二是用一套指标体系评价城市。论文综合各种评价体系,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可获得性等原则,按照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构建简洁实用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基础设施环境、国际化4个方面构成。用于研究国内城市与国际城市的差距,推进主要城市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
国际城市 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志强,张贵印
一、创建国际性城市问题的提出及国际性城市的特征 国际性城市必须有利于国际性交往,必须有利于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必须具备交通便利、通信畅达、信息灵敏、市场功能齐全、商业金融高度发达等条件,并有可供世界各国人民旅游、度假、娱乐的场所。根据对纽约、伦敦、汉城、横滨、香港、悉尼、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培德
《东北之窗》杂志自去年第6期起,在“黄金海岸”专栏里连续刊登文章,较为系统地论述“建设国际性城市的若干理论问题”,引起理论界的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城市经济》全文转发该组文章的头5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是邓小平同志关于“要在内地再造几个香港”的构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发展。近几年来,一些沿海开放城市陆续以此为目标规划本地区的发展方向,大连市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在本世纪末或更长一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天晴 郑一 王昊 吴晓磊
为明确城市能源系统状况,需对城市能源体系进行全面而细致的了解,本文在全面分析城市能源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能源系统能源流动图,并对其进行简化建立适合建模的简化模型。进而对城市能源系统进行研究,归纳出城市能源系统的影响指标。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出其中对评价对象辨别能力较强的关键因素,结合相应环境因素,建立了能够全面反映城市能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首次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引入到能源评价体系权重确定中来,建立了多级城市能源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北京市2000-2007年相关能源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建评价体系能够根据优化权重结果找出评价对象问题所在,加大评价对象...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于萍
本文从地理学的视角,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旅游城市世界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首先,将评价指标分为"游客"(人)和"旅游目的地"(地)两大部分,其中,游客是旅游行为的主体,而城市则是旅游行为的客体;其次,对"旅游目的地"进一步细分,细化为核心旅游资源及围绕旅游资源的外围元素;最后,对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之间的交互进行评价。本文以该理念为基础,构建了包括旅游资源及吸引力指标、旅游基础服务水平指标、旅游外围服务指数、旅游通道特征指标以及旅游主体(游客)特征指标等在内的旅游城市世界性的指标评价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