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17)
2023(9917)
2022(8310)
2021(7479)
2020(6327)
2019(14088)
2018(14008)
2017(25556)
2016(14317)
2015(16008)
2014(15831)
2013(15393)
2012(14215)
2011(12837)
2010(12864)
2009(12149)
2008(11877)
2007(10745)
2006(9382)
2005(8502)
作者
(44930)
(37301)
(37272)
(35298)
(23737)
(18213)
(16850)
(14851)
(14487)
(13076)
(12848)
(12626)
(12171)
(11999)
(11777)
(11437)
(11293)
(11020)
(10958)
(10745)
(9420)
(9272)
(9050)
(8740)
(8589)
(8308)
(8297)
(8252)
(7596)
(7535)
学科
(54262)
经济(54184)
管理(41384)
(37067)
(30280)
企业(30280)
方法(24407)
数学(20372)
数学方法(20041)
(15667)
(15629)
中国(15284)
(14224)
(12691)
贸易(12685)
(12636)
(12362)
业经(11699)
(10853)
金融(10845)
理论(10576)
环境(10367)
(10055)
银行(10006)
(9947)
(9465)
农业(9419)
(9260)
财务(9224)
地方(9204)
机构
大学(210289)
学院(207428)
(81779)
经济(80053)
管理(75263)
研究(74857)
理学(64541)
理学院(63750)
管理学(62298)
管理学院(61936)
中国(56551)
科学(48660)
(45409)
(43214)
(39764)
(39510)
研究所(36435)
业大(35665)
农业(34438)
中心(33180)
(31461)
财经(31064)
北京(28599)
(28216)
(27271)
(26992)
师范(26854)
经济学(24886)
(24807)
(23732)
基金
项目(139934)
科学(108367)
基金(101489)
研究(95840)
(92258)
国家(91526)
科学基金(76262)
社会(60429)
社会科(57306)
社会科学(57290)
(54334)
基金项目(52888)
自然(51225)
自然科(50071)
自然科学(50052)
自然科学基金(49118)
(47294)
教育(44007)
资助(41591)
编号(36841)
重点(32212)
(30376)
成果(30181)
(29204)
(28633)
计划(28123)
科研(27608)
创新(26876)
课题(26699)
国家社会(25567)
期刊
(88389)
经济(88389)
研究(61655)
学报(43266)
中国(43026)
(37544)
科学(35448)
(31671)
大学(31449)
学学(29798)
管理(26768)
农业(25004)
教育(23219)
(18626)
金融(18626)
技术(16298)
财经(15733)
经济研究(14719)
(13719)
业经(13588)
(13518)
(12268)
统计(12020)
问题(12020)
国际(11866)
(11663)
业大(11497)
(10415)
科技(10387)
技术经济(9860)
共检索到314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煦   贝多广   张为国  
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深刻地改变着地球的物理环境,进而影响人类社会。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人类正在行动,努力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以下,并决心在未来的20~3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而实现雄心勃勃的净零排放目标需要企业的参与。国际影响力估值基金会(IFVI)在发布了一份有关影响力核算一般方法论的最终文件之后,于2024年2月8日发布了《温室气体排放方法论》(征求意见稿)。这份文件发布的目的是提供一套方法论,用于衡量企业排放温室气体对人类社会福祉的影响,并将该影响货币化,通过披露影响力信息,推动企业和投资者等做出对应对气候变化有正面影响的决策。本文将从背景、主要内容以及争议焦点等方面解释这份方法论征求意见稿,并就我国应如何借鉴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煦   贝多广   张为国  
享有体面的生活水平是职工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全球范围内还有不少人的工资收入不足以支付必要的生活开支。一些监管机构和国际组织正在试图通过推动工资相关的信息披露和企业承诺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国际影响力估值基金会(IFVI)在联合价值平衡联盟(VBA)发布第一个影响力核算方法论即《一般方法论1号:影响力核算概念框架》最终稿之后,于2024年2月8日发布了第二个影响力核算方法论即《恰当工资(1)方法论》征求意见稿。该方法论提出的目的是提供一套方法来衡量企业所支付工资对员工福祉的影响,并将该影响用货币单位计量(货币化),通过披露影响力信息,推动企业和投资者做出对员工工资报酬有正面影响的决策,改善员工福祉,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体面的生活。本文将从背景、主要内容以及争议焦点三个方面解释该方法论,并就我国应如何借鉴该方法论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罗良文  王建军  李珊珊  
与国际技术溢出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相关的国内研究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对能源强度、效率和环境污染的影响方面,而仅有一两篇文献从FDI水平方向的技术溢出渠道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初步考察。在能源强度或效率影响方面,如Sun基于我国1980~1994年的数据得出改革开放促进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结论,史丹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小平  伍芬琳  黄风球  李永  孙国峰  胡清  何莹莹  陈阜  杨光立  
本文以双季稻区早稻不同稻草还田方式田间试验为基础,采用静态箱法/气相色谱法测定3种稻草还田方式早稻期间的CH4、N2O排放速率。结果表明: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稻田CH4的排放速率影响很大。免耕还田能降低CH4排放速率,翻耕还田和旋耕还田的CH4排放速率无明显差异;免耕还田的CH4排放峰值比翻耕还田和旋耕还田分别降低67.0%、54.3%,并迟7天出现;免耕还田CH4排放速率平均值比翻耕还田和旋耕还田分别降低了24.3%和27.0%;翻耕还田和旋耕还田CH4排放主要集中在早稻生长前期,而免耕还田CH4排放主要集中在中后期。旋耕还田和免耕还田的N2O排放峰值比翻耕推迟10天;免耕还田N2O排放速率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甄伟  秦全德  匡耀求  黄宁生  
分别利用能量分析法、LMDI分解方法分析1993—2013年广东省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特征、结构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3—2013年广东省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具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化肥的使用是广东省种植业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农业经济水平和能源强度分别是主要的增排因素和减排因素;能源强度对广东省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的减排作用不稳定,且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德林  蔡松锋  
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国际排放权理论模型,界定了绝对量与密集量管制的两种国际总量管制模式,探讨了国家在国际排放权市场的角色定位。密集度管制较有可能成为国际排放权市场的供给者,其结果决定于该国排放密集度与管制密集度的相对值,如果管制密集度低于排放密集度水平,则该国将成为国际排放权市场的供给者。为了求证研究结论,本文利用GTAP-E模型以及中国温室气体数据进行了中国农业温室气体参与国际排放交易的潜力评估,验证了模型推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斌  李玉娥  万运帆  秦晓波  高清竹  
【目的】稻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一直是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发展低碳农业和缓解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控释肥和添加剂对双季稻(Oryza sative L)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旨在综合评价其减排效果,筛选既能保证产量又能有效减排的施肥措施。【方法】以华中江汉平原地区双季稻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不同控释肥或添加剂处理,包括①习惯施肥作为对照,②硫包膜控释尿素,③树脂包膜控释尿素,④缓释碧晶尿素,⑤尿素中加入质量分数1%的硝化抑制剂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⑥施肥时泼洒与尿素等量的1:200倍稀释有效微生物菌剂培养液(EM菌剂),采用自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进行长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彩虹  赵晶  谭晨晨  
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决策参考,基于IPCC和中国《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核算了1995~2011年湖南省温室气体排放,并对其动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湖南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594.7Mt CO2e,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排放量分别为471.3、100.8和22.6 Mt CO2e,占排放总量的比例依次为79.25%、16.95%和3.79%。能源消费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2011年的排放量达421.5 Mt CO2e,占排放总量的70.87%。林业呈现为碳汇效应,2011年的值为18.2 Mt CO2e,消解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06%。研究时段内温室气体从241...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明明  
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初始分配的方式有无偿分配和有偿分配两类。无偿分配按照分配方法又分为基于祖父法则的分配和基于基准法则的分配。有偿分配主要有政府定价和拍卖两种。在当前各国的立法实践中,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分配主要采取无偿分配方式。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分配应当坚持效率原则、公平原则和环境效益原则,未来排放配额的分配应当采取有偿方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淼  惠英  汪鸣泉  
近年来我国居民出行的机动化需求越来越高,而严峻的能源环境挑战使得我们不能按照发达国家的千人小汽车拥有水平来发展机动化。汽车共享是一种新兴的绿色机动化服务模式,既可满足成员的机动化出行需求又可降低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和出行量,并会因此减少车辆使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在上海浦东联洋社区、虹口山阴路社区和天山虹桥社区进行居民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拥有车辆数多的家庭加入汽车共享的意愿略低于无车家庭,在被调查者中仅有10%左右的人愿意因为汽车共享放弃现有车辆。当通勤距离超过8 000 m时,被调查者对汽车共享的需求下降,而达到14 000 m以后,对汽车共享的需求会再次上升。当汽车共享的出行费用分别为...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涂毅  郝玲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崭新的商品交易形式也得到迅速发展。但排放权及其交易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却给现有的会计体系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扰。为此,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于2005年专门颁布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世梅  何腾兵  杨丽  赵秋梅  张涛  
设不添加秸秆和生物炭的对照(CK)、全量秸秆覆盖(S10)、半量秸秆覆盖(S5)、全量生物炭覆盖(B10)、半量生物炭覆盖(B5)和半量秸秆+半量生物炭覆盖(BS5)共6个处理,其中全量、半量覆盖量分别为11.6、5.8 t/hm~2,开展室内原状土培养试验,于20℃恒温培养箱中,预培养7 d后正式培养32 d,研究玉米秸秆及其生物炭覆盖对黄壤养分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的室内培养条件下,秸秆与生物炭覆盖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的质量分数影响并不显著;BS5土壤pH显著高于S10和B5的;与CK相比,S10、S5和B5显著降低了土壤中速效钾质量分数;秸秆和生物炭覆盖均提高了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BS5的CO_2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CK和S10的;与CK相比,B5的CH_4累积排放量降低了93.39%,而BS5的CH_4累积排放量增加了21.50%;秸秆和生物炭添加均有降低N_2O累积排放量的趋势,其中秸秆或生物炭单独覆盖处理的N_2O累积排放量均为负值,即土壤由N_2O排放源转为汇,S10的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CK的,两者混合覆盖土壤虽有一定的降低效果,但仍为N_2O的排放源;所有处理均具有潜在温室效应,随秸秆或生物炭覆盖量增加全球增温潜势(GWP)呈下降趋势,以BS5的GWP最高,显著高于CK和S10的。可见,半量秸秆+半量生物炭覆盖导致的潜在温室效应最为明显,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友好发展,在实践中应根据生产实际对秸秆的利用方式及使用量进行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雅琼  施正香  王盼柳  
为深入了解牛床垫料再生系统的工艺技术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垫料再生系统处理过程中物料特性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测试。结果表明:BRU系统的核心—发酵仓,其运行过程基本不改变物料的理化特性,随着出料流量的增大,仓内温度和CO_2、CH_4及N_2O的排放速率均显著降低,而相对湿度则明显提高;牛场粪污固液分离后经垫料再生系统处理,每1.00t牛粪的CO_2、CH_4、N_2O气体排放量分别为2.15~5.04kg、1.95~7.25g、27.09~58.11mg,1.00t鲜牛粪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于3.60kg CO_2当量。BRU系统和好氧发酵2种垫料生产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结果显示,BRU系统对环境影响远小于好氧发酵系统,仅为好氧发酵系统的9%,其环境友好性优于好氧发酵系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迟雁冰  任树梅  杨培岭  商放泽  
为探明再生水灌溉下不同氮肥对冬小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再生水和清水2种水质配以不同无机肥料(尿素、胺肥、缓释肥)的正交试验,分析不同试验处理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清水灌溉,再生水灌溉CO_2日平均排放通量增加4.78%29.93%,N_2O日平均排放通量增加17.48%32.50%。2)相对于再生水无施肥处理,再生水施肥处理CO_2日平均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14.037%、13.230%、7.353%,N_2O日平均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81.4%、99.2%、39.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