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48)
2023(3878)
2022(3181)
2021(3227)
2020(2584)
2019(6220)
2018(6304)
2017(10127)
2016(7039)
2015(8322)
2014(8619)
2013(7434)
2012(6928)
2011(6559)
2010(6917)
2009(6072)
2008(5739)
2007(5287)
2006(4796)
2005(4518)
作者
(16449)
(13362)
(13127)
(12868)
(8577)
(6454)
(6427)
(5296)
(5246)
(4989)
(4673)
(4360)
(4338)
(4336)
(4317)
(4251)
(4170)
(4070)
(4002)
(3885)
(3631)
(3359)
(3259)
(3253)
(3157)
(3111)
(2997)
(2985)
(2776)
(2720)
学科
教育(20374)
(14552)
经济(14533)
中国(10969)
管理(10416)
理论(8978)
教学(7799)
(7535)
方法(7429)
(6735)
(6360)
企业(6360)
数学(5667)
数学方法(5354)
思想(4246)
(4232)
(4156)
贸易(4155)
政治(4101)
(4076)
(4067)
金融(4067)
研究(4044)
(3927)
发展(3885)
思想政治(3874)
政治教育(3874)
治教(3874)
学法(3868)
教学法(3868)
机构
大学(90379)
学院(84240)
研究(33736)
教育(29750)
(24069)
(24025)
师范(23956)
管理(23251)
经济(23123)
(22285)
师范大学(19991)
理学(19563)
科学(19177)
中国(19156)
理学院(19105)
管理学(18292)
管理学院(18096)
(16684)
北京(15426)
研究所(15131)
技术(14398)
(14321)
职业(14156)
中心(13976)
(12473)
(12277)
教育学(11538)
(11319)
研究院(9798)
职业技术(9732)
基金
项目(49419)
研究(45519)
科学(40149)
教育(31297)
基金(31091)
(25797)
国家(25403)
社会(24437)
社会科(22804)
社会科学(22799)
成果(22465)
编号(22295)
科学基金(20787)
(20065)
(19979)
课题(19714)
(17086)
基金项目(14630)
规划(13944)
项目编号(13772)
资助(13531)
(13191)
重点(12975)
(12769)
研究成果(12359)
(12140)
教育部(12110)
大学(11853)
自然(11444)
(11329)
期刊
教育(53296)
研究(37925)
中国(29740)
(25679)
经济(25679)
职业(13040)
技术(11964)
学报(10137)
大学(9289)
(9065)
科学(8828)
技术教育(8113)
职业技术(8113)
职业技术教育(8113)
管理(8042)
(6546)
学学(6516)
(6458)
论坛(6458)
高等(6249)
成人(6240)
成人教育(6240)
国际(6161)
(5826)
金融(5826)
图书(5590)
(5420)
高等教育(5406)
(4974)
农业(4920)
共检索到144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正青  
国际公民意识和公民素养研究项目是IEA在新世纪启动的一项国际性的学生公民教育测评项目。在总结前两次公民教育测评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公民教育实施背景的变化,IEA确定了本次测评的指导理念与实施方法。在测评的内容框架上,ICCS从学科知识内容维度、情感-行为维度、认知维度三个层面展开,以测评各国青少年在未来生活中履行公民角色的准备情况。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唐晓玲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2013框架的解读,深入挖掘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的必要性,分析导致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异的各种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提供有益借鉴,为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指引正确方向。[方法/过程]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对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的内容框架、背景框架、测评对象、测评工具、测评方法和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结论]研究得出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2013框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为国内外中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更加关注信息素养背景信息,强调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领域而不仅是工具,推动了各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唐晓玲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2013框架的解读,深入挖掘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的必要性,分析导致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异的各种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提供有益借鉴,为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指引正确方向。[方法/过程]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对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的内容框架、背景框架、测评对象、测评工具、测评方法和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结论]研究得出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2013框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为国内外中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更加关注信息素养背景信息,强调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领域而不仅是工具,推动了各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叶飞  
民国初期以来,公民观念和公民教育理念已在中国社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认同。但是,人们对于公民身份的认同一度出现了偏离,这导致公民教育理念也产生了偏离。在民国初期,公民身份认同偏向于"国民"身份,从而形成了以"国民伦理"为核心的公民教育理念。建国以后直到"文革"时期,公民身份又偏向了"人民"身份,学校公民教育也逐渐"异化"为革命伦理教育。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以及公民社会的兴起,公民身份认同才逐渐获得了现代性的特征,公民教育理念也转向以公共伦理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具有主体性、权利性和公共性的现代公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蔡娟  刘云华  
运用福柯关于规训技术的相关理论,借助经合组织发布的PISA政策文本,对PISA排名政治进行批判分析发现,PISA测试排名蕴藏着独特的政治学意涵。其具体表现为:将"复杂世界"转化为简单排名、用教育排名预示经济竞争力,以此建立排名转化关系,进而衡量参与国或地区学校质量和未来经济发展;开展连续多轮测试,由此形成各参与国或地区的纵向排名曲线,进一步产生了排名与自身及他国教育预期的比较、自身不同轮次排名的比较;呈现排名的相对"位置"、绝对"排位区间"以及"全貌",来描绘全体的横向排名图景。最终,经合组织将所有参与国或地区的教育置于一个全球监控的体系之中,进而施加其排名政治,逐步加深对全球教育的规训。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平平  袁玉芝  
处境不利学生克服弱势家庭背景对学习结果影响的抗逆力是与教育公平和社会流动相关的重要问题。PISA将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处于本国靠后的位置但素养表现居于前列的学生称为抗逆学生,根据国际、国内和核心技能视角下的认知成就抗逆学生定义,又综合生活、社会和心理幸福感的社会情感抗逆学生定义,计算出抗逆学生比例,以此作为反映各国教育公平状况的重要指标。PISA还从个体及家庭、学校和国家层面分析了影响抗逆力的因素。相关学者也基于TIMSS数据开展了抗逆学生形成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测度教育结果公平、检验教育效能理论和教育公平理论具有一定的价值,也为参测国制定促进教育结果公平的政策以及学校改进针对处境不利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翠贞  
自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来,公民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党的十六大提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十七大要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十八大强调"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公民教育涉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也属于终身教育,大学生接受公民教育是必然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鹏  
近年来,学前儿童公民教育愈发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并逐渐成为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儿童公民理念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首先,作为儿童公民教育的核心,儿童公民身份正在由"等待中的公民"向"今日之公民"逐渐过渡;其次,儿童公民身份的核心范畴也由单纯包含儿童权利扩展为主动参与、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公民责任等内容。上述理念嬗变彰显了学前公民教育丰富公民理念与内涵、以公平为逻辑起点、关注儿童参与和体验、立足本土历史文化等发展趋势。但是,学前儿童公民教育的未来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潜在挑战,如理念的转向困难、本土立场难以明确以及课程内容与实践的形式化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丹  
发轫于古希腊城邦时期的主动公民身份思想,随着近现代亲密性社会的兴起而日渐式微。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民主的赤字、社会资本的销蚀和共享价值的迷失都是主动公民身份消解的后果。为了有效地应对主动公民身份消解带来的危机,西方公民教育界开展了政治性描述、理论性界定和经验性分析三种研究路径。在实践中,以"全校策略"框架为代表的主动公民身份再造运动更是风起云涌。然而,由于主动公民身份的再造是一个动态性的系统工程,因此其再造之路任重而道远。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邓莉  吴月竹  
自OECD将全球胜任力纳入PISA测试以来,很多国家愈发重视全球胜任力的研究和教育,但全球胜任力框架及测评也引发了争议。在借鉴"最佳实践"或"先进经验"之前,有必要首先澄清这些争议和质疑。因此,在简要介绍OECD全球胜任力框架和测评提出的原因和内容之后,从四个主要方面分析其争议:"全球胜任力"本身存在概念混淆的问题,并带有鲜明的经济导向、精英主义和西方中心的属性。中国需谨慎对待OECD全球胜任力的直接引入,建构适应本国的国际理解教育体系,并关注教育公平问题。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武永江  
“问题学生”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点对象,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一些视角来认识“问题学生”,会有一些新的认识:“问题”是学生人生发展所必需的,“问题学生”的标准是发展的,“问题学生”自身也是有潜力的,“问题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主观世界。而在传统的基于已有“理论假设”而进行的教育转化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理论假设”是理解普遍性问题的;“理论假设”实施者的过分效忠;改变学生,以适应已有理论假设。基于“问题学生”主观框架的转化思路为:调整转化过程,以适应问题学生的资源;调适转化关系;调适转化,使之适应问题学生的改变理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启龙  
语言测评的真实性问题是交际语言测试区别于传统语言测试的一大标志,也是当前国际语言测试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如何正确诠释"真实性",是国际语言测评理论研究中一个亟待澄清的关键问题。本文对语言测试领域的"真实性"内涵作了初步探讨,阐述了真实性研究方面的观点,分析了如何正确看待语言测评真实性的本质问题,以期对我国目前外语测评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饶从满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对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积极性持续下降将影响民主的稳定与发展的担忧,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把实施主动公民教育作为主要政策追求,在加强学生在学校与社区生活中的参与的基础上,强调通过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正规与非正规等各种教育途径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以培养知情的、负责任的参与型公民。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俞思瑾  郑云翔  杨浩  黄星云  钟金萍  
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收集数字公民教育研究的文献,并运用CiteSpace 5.3.R4可视化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及共被引分析,绘制了国际数字公民教育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以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进行全方位的梳理。研究发现:自2009年以来,全球各领域学者对数字公民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不断增多,其中,欧美、澳大利亚等地的研究者相对活跃、贡献较大;研究热点包括数字公民教育概念与内涵界定、必要性与建议、影响因素分析及测量工具研发,以及数字公民教育缺失的不良影响及干预;研究前沿包括数字鸿沟对数字公民教育的影响及其干预、互联网时代的公民参与、数字公民教育的应用实践探索。文章认为,数字公民教育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需引起高度重视,以培养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数字公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宇  
在哲学维度下,把握大学理念教育的本体性,确立明确和坚固的本体论基础,坚守学科价值和学科目标。在政治学维度下,理念教育将从意识和观念层面帮助教育主体形成对权力的正确态度,以及获取权力的正当且有效的途径。在经济学维度下,从学生和教师这两个主体上来分析价值观选择需要支付的有形和无形成本要素,以及可能获得的三种收益形式。在社会学维度下,正确评价理念教育在消除或平衡观念冲突和利益摩擦,使组织和社会整体保持稳定发展的社会功能,平衡好社会性与个性、稳定与变革的关系,实现理念教育对传统、现实、未来的系统关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